中老年人需重视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管理

2023-02-24 03:41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水痘神经痛免疫力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主 笔 潘 锋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免疫力,共促老龄健康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我国现有超过1.8 亿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退,罹患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中老年人群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感染性疾病发病和重症死亡等严重结局的高危人群,因此,关注和提升中老年群体的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月15 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旨在呼吁公众提高自身及家人的免疫力,重视疾病预防,树立疫苗接种意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晓红教授等多位专家,在日前人民健康举办的“强化中老年主动免疫,积极助力健康老龄化”圆桌座谈会上呼吁,“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老年人应树立早认识、早预防、早健康的疾病预防理念,科学认识疾病,提升预防接种意识,通过疾病预防管理的‘关口前移’,强化自身免疫力,实现主动健康。”

带状疱疹是中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首先介绍说,中老年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很多,一类是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包括毛囊炎、疖子、丹毒、蜂窝织炎;另一类是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手足口病,各种各样的疣等,但以上几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加起来也没有病毒性感染皮肤病发病率高。

刘晓红教授做科普讲座

张建中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国内外研究发现,90%以上的成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三分之一的个体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并没有发病,说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是正常的,但随着免疫力的下降,需要特别警惕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平时隐藏在脊髓的后根神经节,当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病毒就会再度“活跃”,通过外周神经移行到皮肤,引起皮疹和神经疼。

张建中教授介绍,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疹前出现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但部分患者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带状疱疹主要见于肋间神经,占50%以上,颈部神经占20%,三叉神经占15%,还有腰骶部也就是下肢的带状疱疹,占11%。皮疹呈现一堆一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排列于神经分布的地方,疼痛有的在起皮疹之前,有的在起皮疹之后。带状疱疹病程一般2~3 周,老年人多为3~4 周。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眼带状疱疹,可造成患者眼角膜穿孔,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失明。二是耳带状疱疹,也被称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临床可见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患者甚至可以出现嘴眼歪斜。三是播散性带状疱疹,当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时,除了神经受累外病毒还可通过血液播散到全身,播散性带状疱疹表现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更大。

张建中教授说,年龄是带状疱疹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0 岁以后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上升。有研究发现,中国带状疱疹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 岁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我国50 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 万人,因此,带状疱疹是中老年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此外,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张建中教授介绍,带状疱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局部形成瘢痕,形成皮炎、感觉过敏等,还可引起一些罕见的并发症如肺炎、角膜穿孔、听力障碍、脑炎甚至死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1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于五六十岁以上人群以及高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比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更为多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梗死和抑郁等慢性病相当。临床可见,年龄越大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就越多,且一旦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顽固性疼痛,并且疼痛可以持续数月、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可小视。抗病毒、抗感染、止疼是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原则,相关带状疱疹的专家共识也强调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联合治疗。

张建中教授说,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会产生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形式。体液免疫就是产生抗体,早期是产生IgM,以后是产生IgG,抗体可以产生保护性的免疫作用,中老年人接种疫苗后主要是产生IgG。细胞免疫是指在接种疫苗后或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同时,T 淋巴细胞产生一种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杀伤性T 细胞来帮助机体消灭病毒,同时淋巴细胞会产生“记忆”。

张建中教授表示,“免疫受损人群如血液肿瘤或骨髓移植患者,由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免疫力处在较低的状态,更容易引起带状疱疹高发或者反复发作。因此,针对这些人群,当自身基础性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可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疫苗接种预防。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措施,疫苗接种对于预防病毒感染后的重症化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接种疫苗,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免疫力,守好抵御病毒侵袭的重要免疫防线,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感染可造成慢性病急性加重

刘晓红教授说,慢性病是指超过一年且难以治愈并发生了功能改变的各种疾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人体都将发生机能下降等生理性改变,这是衰老的重要表现。衰老同时还会伴随出现各种疾病,生理性衰老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体的衰老,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病。有研究发现,在中国75%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同样,来自国际上的研究也发现,50%的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罹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疾病,也被称为“共病”,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高龄老人来说,多病共存是常态。老年人是慢性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慢性病在我国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老年慢性病患者直接经济负担长期增加,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刘晓红教授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怎么把慢性病治愈,而是要将慢性病稳定住,稳定好,不能因为各种诱因引起急性加重,临床常常可以看到,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小小的“打击”如流感、跌倒就有可能造成慢性病的急性加重。老年人慢性病急性加重需要立即去急诊或住院,之后会出现多种用药问题从而带来治疗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并且老年人如果长期卧床还会增加失能甚至死亡风险。因此,对于慢性病最应关注的疾病负担,也就是说每种疾病造成的死亡和残疾所引起的寿命损失,这个折算的寿命被称为伤残调整寿命年。

刘晓红教授介绍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和慢阻肺等都是老年人常见的基础性疾病,由于慢性病是老年人主要的致残致死风险,因此除了要做好日常慢性病管理如强调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外,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和控制可能导致中老年人慢性病急性加重的感染风险因素,包括常见的流感、肺炎球菌感染等呼吸道感染以及带状疱疹感染带来慢性病急性加重。带状疱疹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这是因为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实际上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旦抵抗力下降或者是由于年龄增长所致衰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会被再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发病。而对于患有免疫紊乱、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因为他们的免疫力下降得更为明显,因此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就会更高。中老年慢性病人群是带状疱疹感染高风险人群,预防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刘晓红教授指出,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慢阻肺、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免疫力逐渐降低,内在能力下降较为明显,感染性疾病反过来也会影响慢性病的控制或引起慢性病急性加重。老年人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发病率约为20%。相关研究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了84%。慢阻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慢阻肺的患病率非常高,每3~4 个老年人就有一个是慢阻肺患者,而50 岁以上慢阻肺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没有慢阻肺患者的1.68 倍。同时,老年慢阻肺患者在罹患带状疱疹之后,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增加了88%。老年慢阻肺患者本身呼吸困难,行动不便,如果再患上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更是“雪上加霜”,疼痛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刘晓红教授介绍说,现在对于高龄老人主要是要有针对地对慢性病进行稳定管理,加强对内在能力五个维度的维护和评估。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是否存在抑郁,视力和听力的感官能力,活力或营养状态。通过对以上每一个维度的评估、干预和维护,可以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居家独立生活的时间更长,减少跌倒、感染等不良事件。需要预防、减缓乃至逆转诸如老年人行动力、营养以及心理健康等内在能力的下降,并在内在能力减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主动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说,我国正在有序开展针对慢性病的防治实践,2007 年启动了“健康一二一行动”,即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2017 年,启动了以“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为主题的第二阶段的行动,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96.6%的区县都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迟春花教授说,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强调普通的个体以及慢性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加强膳食营养、身体活动、戒烟限酒以及对心理、睡眠各个方面的干预来实现对疾病的健康管理,中老年积极主动健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力。建议中老年人则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第一,做到营养均衡,多吃抗氧化食物;第二,保持心情愉悦,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活力;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第四,适度运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营养和脂质代谢等。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果日复一日坚持好的生活习惯,人体的健康状况就会得到非常好的维持。

迟春花教授介绍说,已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证明接种疫苗可以提升预防疾病能力,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上疫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等,都是人类依靠疫苗战胜重大疾病的成功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现在孩子出生后都会陆陆续续接种各种疫苗,像预防水痘的、结核病的疫苗等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弱,也更易发生病毒或细菌性的感染性疾病,发病后演进成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老年人是严重临床结局的高危人群。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中,都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病的管理,提前做好疾病的主动预防。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有助进一步提升人群健康水平。

迟春花教授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现在很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多病共存也使得老年人更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一方面患病率高、重症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罹患感染性疾病后,会加重老年人原有的基础疾病,病情会变得更重,更难以治疗。

迟春花教授强调,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像老年人这样的非常重要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迟春花教授分享了两个经验,一是对香港地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严重阶段的数据分析发现,只要接种了疫苗,不管是一剂两剂还是三剂都有保护作用,并且第二剂和第三剂比单独接种一剂保护性要加强,降低了老年人的重症和死亡。二是疫苗对老年人的保护作用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不仅年龄大,抵抗力低,同时由于有基础疾病,更容易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重症概率更高,死亡比例更高。因此建议只要是慢性病稳定的老年人,药物控制效果比较好的老年人都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同通过疫苗接种来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迟春花教授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百姓身边的健康管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家庭医生就在我们身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他们管理辖区内固定的居民,大家有问题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都可以得到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居民提供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种以及相关专业的咨询等,他们也都有着非常丰富和规范的管理经验,承担着我们每个人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希望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主动健康,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积极助力健康老龄化。(封面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晓红教授)

猜你喜欢
水痘神经痛免疫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水痘源流考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某部2011—2015年水痘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