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研究★
——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

2023-02-24 05:19马铰铰吉晨阳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2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变量样本

马铰铰 吉晨阳

( 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一、引言

科技的高速发展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格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等智能化产物的出现,一直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导因素——创新,成为各个企业争先恐后想要完成的使命。根据2020年《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可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持续提升状态,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即便如此,研发投入强度总体在明显提高。研发投入能够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经营,同样也给企业的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R&D经费投入增速之快,使得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逐渐凸显。在企业的拉动作用下,我国一些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正在给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创造条件,同样也使得区域协调发展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由于研发投入存在跨期收益的特点,研发的成果在投入过程中,往往不会立刻显示效果,即研发结果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或者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截至目前,随着各行业研发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研发投入能否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已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但由于各个时期研究所用的样本、指标等有所不同,结果仍存在着不同声音。鉴于此,本文以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二者是否存在滞后效应,以期丰富我国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二、文献综述回顾

(一)研发投入对当期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一方面,企业不断加强创新活动投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绩效回报,而且过去不少国内外学者也曾证实过,研发创新活动能够提高企业多数环节的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例如陈霞(2017)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以实证方法检验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研发投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业绩[1]。郭倩文,徐焕章,王译(2020)则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同样证实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但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绩效可能对研发投入存在反馈作用,企业会根据过去创新收益情况来决定当期或未来研发投入的金额,而且由于研发投入存在跨期收益的特点,企业可能在后续发展中才会享受到过去研发活动带来的成果。所以,学者进行研究时会得出不同结论,汪涵玉和朱和平(2018)以2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绩效有着负向影响的结论[3]。彭文斌,胡娟,谢晓琪(2022)选取我国制造业的114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构建模型,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会抑制企业绩效的增长[4]。而黄禹等(2013)以我国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研究期间的R&D投入对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5]。

(二)研发投入与滞后绩效的相关性

石博文(2022)以175家高污染上市公司连续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并且存在滞后效应[6]。李书锋,杨芸,黄小琳(2020)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相同结论,且证明在滞后二期显著正相关[7]。与之相反,恽嘉欣,刘艳萍(2018)是以传媒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该行业研发投入与当年财务绩效间并不存在显著性,且其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也不明显[8]。由此可见,由于学者研究中选择的行业、变量和研究期间的不同,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假设

纵观众多基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研究文献可知,各位学者在二者影响关系的研究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根据比特熊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内源性的创新活动是上市公司取得良好收益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于多数企业而言,一旦成功研发环节有所突破,给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会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增加利润。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假设:

H1: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资金、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等的投入是企业加强研发活动的主要表现。若企业对研发活动资金投入越多,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进而越有可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专业的技术人员会使得研发活动的进行更加顺利、专业性更强。因此,文章以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验证研发投入对绩效的影响,针对假设H1进一步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当期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1b:技术人员占比与企业当期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二)研发投入与滞后期绩效的假设

由于研发投入存在跨期收益的特点,过去研发活动的投入可能在未来才显示出预想的结果。且学者过去在研究二者关系时,也曾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新技术的研发到新产品样本的生产,再到产品最终确定投入规模化的生产,整个过程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企业在t期对研发活动的投入不一定会给n期带来绩效的增长,但很有可能会给t+n期创造收益,即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存在滞后作用。因此,提出假设:

H2: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滞后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在保证样本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筛选,最终得到1667个研究样本,以此进行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中所用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实证分析采用stata17软件。其中,文章按照以下原则对初始样本进行筛选:

1.剔除ST、*ST、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企业样本连续经营不足五年、存在异常值和缺失值的公司。

2.剔除ROA和ROE为负的样本公司。

3.为消除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财务指标通常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标准,绩效主要指企业对其盈利能力、内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报酬率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后选取ROA和ROE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于检验解释变量及其它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于中国资本化市场的程度不高,一直备受国外学者推崇的托宾Q值在此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释。

2.解释变量

由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体现在人财物等多方面,本文选取多数学者采用的指标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选取研发人员数量在企业总人数中的占比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从另一个角度来验证二者间的关系,以便增强检验的可靠性。

3.控制变量

由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借鉴多数学者已有的研究,选取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高管激励力度、总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为了减少遗漏变量给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加入了固定效应模型。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假设,构建以下模型:

首先,为了验证假设H1,即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模型(1)~(4)。模型1和2是检验研发投入强度和公司价值的关系,即H1a。模型3和4是对技术人员占比与公司价值关系的检验,即H1b。

其次,为了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滞后期效应的影响,提出模型(5)和(6),其中,RDSi,t-n表示滞后n年的研发强度。

表1 变量定义与符号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整个样本公司中代表企业绩效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ROA最小值0.004与最大值0.217之间差距较大,净资产收益率也是如此,这都表明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别很大。研发投入强度的均值为16.52,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9.08和0.540,且根据标准差13.06可知,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有较大不同,仍有不少企业对研发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技术人员占比最小值为0.06,最大值为24.54,均值为4.997,根据4.379的标准差可知,各企业在技术人员引进中也存在不小的差异,这可能与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有关。对于控制变量而言,不同企业资产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当期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039和0.021,与总资产收益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净资产收益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验证了H1a。技术人员占比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说明技术人员越多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大,与假设H1b相符。而与ROE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假设不符,二者存在矛盾,具体结果还需进行回归进一步分析。另外,本文所涉及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相关性系数

(三)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本文选择聚类稳健标准误和固定效应模型,得到以下结果。前两列是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ROA及ROE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均为0.00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呈正相关关系,与假设H1a相符,即如果企业对研发环节的投入越多,给公司带来的绩效可能就越多。(3)、(4)列是检验不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看出技术人员占比与ROA和ROE之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和-0.005,且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假设H1b不符,即技术人员占比越多可能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表4 各模型多元回归结果

另外,(5)、(6)列是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作用,可以看出滞后一期的RDS与绩效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均为0.000,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假设H2得到验证。回归还发现资产负债率与RO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高的资产负债率会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高管薪酬激励越高,其绩效越好;公司价值还与发展能力成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发展前景越好,公司绩效越高。

(四)进一步研究

为了进一步检验研发投入强度对公司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本文分别对滞后一期、滞后二期和三期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只有在滞后一期时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滞后二期和三期的RDS与ROA和ROE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强度的变化会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滞后二期以后将不再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不会给企业带来递延收益,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具体相关数据不再展示。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得上述结论更具有可靠性,本文用托宾Q值代替前文的财务指标ROA和ROE作为公司绩效的指标,经处理得到1624家企业的8120个样本,对上述提出的模型再次回归分析,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结果与前文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六、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文章以2017—2021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研发投入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滞后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占比作为解释变量,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检验,得到结论:第一,研发投入占比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即研发环节资金投入的增加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绩效的增长。第二,技术人员占比与财务绩效是显著负相关,即技术人员越多可能并未给公司带来绩效增加,反而有可能造成企业价值的减少。第三,检验得出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之间存在滞后性,且滞后一期的RDS与绩效通过显著性检验,滞后两期、三期的研发投入强度未通过检验。这说明研发环节的投入的确存在跨期收益特点,这种投入转换成实际价值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也就是说当期投入会延续到下期同样给企业带去效益。

(二)相关建议

首先,政府层面可以增加财政支持,以鼓励更多“保守”的公司增加对研发的投资。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定向减免税、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政府应合理配置研发投入资源,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依旧处在发展初期,政府可以拓宽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加速企业成长。其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重视核心技术人员的信息披露,例如受教育程度。加强对技术人员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研究开发者更科学的探讨研发对绩效的影响,要确保核心技术人员的投入。同时,企业也要建立内外部的监督机制,以便于核查企业信息披露的正确性,核查财政补贴的使用情况等。

企业层面要合理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在研发支出上信息披露的详细性。企业内部应降低人才冗余度,更多地引进核心技术人才。最后,企业还应该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保证研发成果的成功率。研发结果的成功率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对于RDS投资与效率较低的公司相比,效率较高的企业或位于效率前沿面上的企业会获得更多利润[9]。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以保障成果转化率。例如积极寻求与跨国企业合作引入新科技、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和国家未来发展趋势,高效利用核心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等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变量样本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抓住不变量解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也谈分离变量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村企共赢的样本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