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躺平”现象的网络溯源、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3-02-24 13:27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躺平劳动教育

黄 萍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3],“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4],等等。当前我国青年整体的精神风貌是“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5],他们奋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

但近年来我国青年“躺平”成为互联网的现象级话题引发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界对我国青年“躺平”现象关注较少,主要以国外媒体报道为主;国内学界对青年“躺平”现象研究较多,传播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学者运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借助西方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理论、后解构主义理论、社会加速理论等理论对青年“躺平”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主要聚焦青年“躺平”现象溯源及解读、青年“躺平”现象的类型分析、青年“躺平”现象的原因分析、青年“躺平”现象的对策等研究。

青年“躺平”现象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要纾解青年“躺平”现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青年家庭共同努力,应针对不同“躺平”青年采取不同应对策略,政府、社会、学校、青年家庭要构建协同引领机制,共同教育引导青年补足精神之钙,增强青年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导青年从瘫软“躺平”到踔厉奋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青年“躺平”现象的网络溯源

“躺平”一词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其含义从“休息、放松”“不回应、不反驳”“不消极、冷静、等待、反内卷”“不工作、低欲望、低消费”,到“低欲望、物质躺平、不超额消费”等发生多次演变,“躺平”的功能也从最早的休息、放松演化为对“内卷”“工作996、生病ICU”和超额超前消费等的反思、抵制和消解。“躺平”和其他网络流行语折射出青年社会心理的变迁。

“躺平”一词网络源头最早来自2010年百度贴吧的“躺平吧”,此时“躺平”意指休息、放松等含义。2018年网络饭圈以“躺平任嘲”一词意指不回应、不反驳等含义。2019 年知乎用户“纳米酱”在《关于躺平学的初步纲领和躺一大宣言》中对“躺平学”的“定义”“纲领”等进行阐述,提出“躺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一种热闹环境中的冷静与等待”[6]。“纳米酱”在《躺平学发展现状简论》一文中提出“人生成功度=个人努力-系统内卷强度×丧”的“躺平第一定律”,提出“个人努力会拉高系统的内卷强度,甚至让自己更丧,因而个人努力无法提升人生的成功度”[7]。2019 年,“工作996、生病ICU”事件中各类成功人士鼓吹“996”等,为强制加班工作制站台,并给反“996”的青年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等标签引发青年的不满、反感和抵抗情绪,部分青年赋予“躺平”对抗“996”的正义行为的含义。

2020年4月百度贴吧用户“好心的旅行家(忠哥)”在《躺平即是正义》一文中阐释自己的“躺平”哲学,“坚持不工作、低消费、慢节奏生活方式”[8],引发全网讨论和热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官微专门发文对“躺平”现象进行批判,“躺平”成为网络热词和现象级话题。2021年“内卷”也成为网络热词和现象级话题,是“工作996、生病ICU”“内卷”还是“躺平”?网络上相关话题引发激烈争论,2021 年4 月豆瓣众多讨论“低欲望、物质躺平、不超额消费”等的“躺平小组”被关闭。但“同辈压力研究中心”“985 废物引进计划”“躺平后起立互助联盟”等社群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到“躺平”话题讨论中,“躺平”一词逐渐被赋予更多含义。

通过“躺平”一词的含义在互联网的流变过程中被不同青年群体表达不同诉求时赋予不同的内涵,其含义的变迁从侧面折射出青年社会心理的变迁。但近年来青年“丧”“佛系”“躺平”“摆烂”情绪和心理具有明显的接续发展演化的趋势,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理经互联网发酵传播后,引发青年群体甚至其他年龄群体的共鸣和传播,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高度警惕。因此要剥去低欲望流行狂欢的表征深入分析青年“丧”“佛系”“躺平”“摆烂”情绪和心理背后的行为动机、生成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从青年角度出发辩证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并对青年情绪和心理趋势进行科学研判,为有效教育引导青年提供依据。

二、青年“躺平”现象的主要原因

青年“躺平”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作过程中劳动时间过长消解青年劳动积极性;青年劳动收入低、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生存压力大使青年失能感倍增;受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减少和青年就业人数剧增导致青年就业竞争激烈,增加了青年的“内卷”感、无助感;劳动教育缺失导致部分青年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面对激烈就业竞争直接“躺平”。

(一)劳动时间过长消解青年劳动积极性

当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各类层出不穷的发明使得人类能从繁重琐碎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了人们劳动的自由感和幸福感。但是技术发展驱动社会加速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对各项工作时间严格要求的“时间体制”又严重压缩了人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多企业的制度设计使得青年不想加班,却又不得不加班,青年工作的时间越长,这种自由感、幸福感被剥夺的时间就越长,青年就越痛苦,导致很多青年出现上班摸鱼、不想上班等问题。

近年来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利用时间计算软件对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的时间驱赶,各类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利用KPI(关键绩效指标)对员工的考核裁员,高校对新进员工的非升即走考核等等,这种“时间体制”驱动劳动异化使青年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性被完全剥夺,时间越长被压迫的感觉就越强烈,青年勤劳致富及劳动的自由感、幸福感、获得感被完全剥夺,导致青年劳动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当前青年离职率高的重要原因。

(二)工资入不敷出使青年失能感倍增

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高企,青年的工资等劳动收入增长缓慢。高企的房价让青年融入城市举步维艰,加上结婚、育儿、教育、医疗、赡养父母和维持基本生活等开支较大,青年微薄收入和过高生活开支间的矛盾,让青年“压力山大”,青年的焦虑感、失能感倍增。青年结婚率和生育率逐年下滑的主要根源是青年收入太低,不足以覆盖生活成本,即便负债前行,也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当前社会竞争“内卷化”导致所有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教育消费支出已成为很多家庭除房产消费支出外最大的开支。很多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甚至超过房产消费支出,学费和课外培训费用成为很多家庭沉重的消费支出,更为严重的是,房产、户口、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紧密捆绑的现实,让买不起房产的青年只能为子女选择学费更高的私立学校,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

(三)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青年就业困难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 158万,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后经济形势严峻,众多企业裁员自保,就业岗位锐减,青年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目前我国高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缺口大,青年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普通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供应量超出市场需求,导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内卷严重,青年求职人数过多导致社会组织和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将有限就业机会更多留给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造成青年求职过程中学历和学校“内卷化”严重。

青年自身综合素质欠缺、劳动技能缺失或不足,过度追求更好就业岗位、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等也是造成青年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很多青年为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或者心仪大学的研究生,选择多次考试直到考上为止,考编和考研期间选择不工作啃老,个别青年甚至名为考编考研,实为“躺平”等情况也客观存在。

(四)劳动教育缺失导致青年劳动意愿不强

我国目前主要以各级各类考试及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人才选拔机制导致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都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工具式学习为目的,没有处理好青年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只重视青年知识学习,忽视青年的劳动教育、身心协同发展教育等,导致青年德智体美劳发展失衡、身心发展失衡。青年在家庭期间很少参加劳动,父母也很少对青年进行系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培养,青年的劳动意识缺失,劳动意愿不强烈。

学校以青年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和考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青年一进入学校便不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青年发展评价变成以考试分数和考取学校等级为依据,劳动教育开展不足。青年进入大学后以考取各类证书作为学习目标,考取证书越多在求职过程中越有竞争力成为一种共识,家庭和学校都重视的工具式学习忽视系统的劳动教育和青年身心发展教育,会导致青年的社会化和全面自由发展受阻,无法应对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青年“躺平”现象的应对策略

纾解青年“躺平”现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年共同努力,要针对不同社会阶层青年“躺平”的动机和原因,采取不同的引领策略。要以政府、学校、家庭为主导,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年共同参与的网上网下协同引领机制,共同引领青年从瘫软“躺平”到踔厉奋发,引领青年树立奋斗精神,激发青年奋斗动力,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政府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激发青年奋斗动力

政府要加强转型期社会问题治理,营造和谐奋进的社会环境,激发青年奋斗动力。政府要加强城市住宅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强廉租房、公共产权房、青年人才公寓等住宅供给,解决青年住房问题,让青年进城后能安居。要积极发动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进城青年的求学、求职、求医、求偶、育婴等生活问题提供帮助,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类琐事难事,帮助青年顺利融入城市,增强青年的融入感、安全感、归属感。政府要加强城市无房无户青年子女的教育资源供给,确保青年在城市工作生活时其子女能享受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降低青年家庭的子女教育成本,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

针对青年就业难、失业等情况,政府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继续教育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奖励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提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帮助青年顺利就业。政府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企业消除就业歧视,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积极吸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青年,鼓励企业为青年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青年工作待遇,保障青年劳动权益,增强青年劳动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提升青年工作积极性,激发青年奋斗动力。

(二)全社会要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弘扬奋斗正能量

政府要通过完善法律和相关的制度条例强化新媒介和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和意识形态管理,加强各类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把关人”和“守门员”,加强各类平台的信息审核。政府和各类网络平台要一起加强对各类网络大V、网红等意见领袖的立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作用,多宣扬正面信息和奋斗正能量,引导青年与主流文化同向而行。

各类官方媒体也要积极破网,利用新媒介和网络技术繁荣网络主流文化,主动破圈嵌入青年亚文化,引导青年在网络空间遵守法律法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方向引领,规范青年亚文化的内容建设,消除饭圈等不良亚文化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发挥红色网络大V、红色网红等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宣扬红色文化,合力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引导青年主动破圈破除不良思潮的影响,引导青年积极弘扬奋斗正能量,带动和引领更多青年在网络空间主动远离各种负面信息,主动发声讲好青春奋斗故事,激励更多青年从“躺平”到奋起,树立奋斗精神,激发奋斗动力。

(三)学校要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等提升青年奋斗意识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青年特点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培养青年的劳动技能,激发青年的劳动热情,提升青年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引导青年学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优秀人才的成长成才故事等,激发青年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青年积极应对就业和劳动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劳动光荣、“躺平”可耻的正确劳动观。

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学校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师网上网下引领能力,以“四史”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引导青年以健康心态积极应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竞争和挫折,学校要以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体系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要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青年学习生活工作全过程,用红色故事激励青年,用红色精神鼓舞青年,用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年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强化青年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

(四)青年家长要以良好家风涵养青年奋斗品格

家庭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场域,青年家长是引领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第一责任人,良好的家风家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营养剂。青年家长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要守护者和指导者,青年家长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会对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青年家长要做好青年成长成才的贴心人和引路人。青年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劳动观,通过榜样引领引导青年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在各种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中使青年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正确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年的劳动意识和担当意识,锻造青年奋斗品格。

青年家长要引导青年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引导青年以积极心态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鼓励青年以越挫越勇的精神应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慰等形式帮助青年纾解各种压力和焦虑,引导青年通过运动等方式缓解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青年家长要通过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激励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青年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帮助青年以良好心态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爬坡过坎,激励青年以奋斗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发挥优秀青年的榜样引领作用激发青年奋斗动力

青年对优秀朋辈群体的模仿和学习是激发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斗在脱贫攻坚基层一线,拼搏在各类竞技赛场,坚守在祖国边疆前哨,奋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时代楷模”黄文秀、青年科学家颜宁、爱国烈士陈红军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朋辈群体成为青年追捧和热爱的榜样,他们的事迹激励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勇于追梦、敢于圆梦,用奋斗成就青春华章。

政府、学校、家庭要积极宣传优秀青年朋辈群体的先进事迹,发挥青年优秀朋辈群体的榜样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以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案例引导青年、激励青年。同时善于挖掘和宣传青年身边的优秀青年朋辈群体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启发青年只要努力奋斗、人人皆可成才,激发青年的奋斗动力,引领青年从瘫软“躺平”到踔厉奋发,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猜你喜欢
躺平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题解教育『三问』
躺平 花香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