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理论与实践
——“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笔谈

2023-02-24 19:4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西藏共同体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咸阳 712082)

【编者按】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西藏民族大学依托“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2011 中心”)高端智库平台于2022 年组织了系列学术研讨会。我们整理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在研讨会期间的重要观点。本文发布的是“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题研讨会”部分专家笔谈。专家们从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理论与制度体系、策略与路径、关键问题、威胁应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一、理论和制度体系研究

2011 中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需要结合本地情况进行深入探索,从民族团结的理论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哪些方面呢?

朱晓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坚持和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进行理论创新,应重视以下问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历代中央王朝有着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着眼于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同时团结上层,从而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我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而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民族因素不是孤立存在、静止不动的,而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的。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四,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使命、新任务。第五,在与西方民族理论的比较中,突显我国“中华民族大团结”理论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大家庭”理论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中华民族大家庭”理论符合中国国情,其提出和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进程。“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的关系”,核心是维护民族团结。

做好“民族团结走在前列”宣传教育工作,首先是要增强“民族团结走在前列”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其次是要增强“民族团结走在前列”宣传教育对象的针对性。要区分不同对象,确定不同重点和要求。当前,需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民族团结走在前列”教育进党校。二是“民族团结走在前列”教育进中小学校、进高校。

周润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关于加强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首先要理解西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历史根基。一是西藏各民族守望相助。各民族兄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割不断的民族骨肉亲情。二是西藏各宗教教派和睦共处。不同宗教之间都能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不同宗教文化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各教派之间多元并存、和合共生。三是西藏多文化互融共生,形成了西藏文化的共性,彰显了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征。四是西藏各民族心向中华,树立了牢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西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二是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三是多元化的寺院管理方式基本形成。四是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五是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六是思想教育工作普遍得到提高。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把石榴籽作为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象征,生动形象,意蕴深远。十九大报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三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习近平关于“石榴籽”的论述最早是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到2022年4 月止,前后在各种场合中提“石榴籽”近20 次。“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那样)紧紧抱(拥抱)在一起”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对广大干部尤其是民族工作干部的具体要求,希望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那样)紧紧抱(拥抱)在一起”这一表述,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一般性。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表述,其受众是广大民族工作干部,是中央对各级民族工作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具有特殊性。

石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2021 年7 月,习近平到西藏考察时强调:“56 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这是首次明确指出当代“56 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也就是说,石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

总的来说,以石榴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石榴这一文化象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史云峰(西藏自治区党校教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政治判断,为边疆治理指明了根本原则和政治方向。建构中国特色边疆治理话语体系与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与重点问题,应关注以下方面。第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政治方向。第二是要突出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根本原则和边疆治理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特别是要科学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治边思想、方略和政策,以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第三是要重点分析中国特色边疆治理话语体系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重点论述中国特色边疆治理话语体系立足于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边疆治理特殊性的国情实际和时代特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治理经验进行有效整合。第四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以国际社会民族关系变动和民族治理的实效、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我国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为研究背景,调查和把握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态。第五是要强调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突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边疆治理中的根本作用。第六是要倡导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坚持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从更长时段来拓展研究视野,宏观考察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总结历史教训和发展演变规律。

二、关键问题研究

2011 中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头绪复杂,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这些工作中,哪些可以认为是关键性的呢?在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应着重哪些方面呢?

徐百永(陕西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应该总结历史上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和规律,为当今西藏有效开展民族团结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首先,应该加强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系统深入研究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重在对于“交融”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上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和规律;同时坚持“厚古不薄今”的原则,关注和研究当代西藏各民族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总结当代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从中发现各民族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隐患,为西藏各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开拓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新时代篇章,即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主要工作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多样化形式。第二,建议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编著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本土教材。第三,探索藏语文教育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平衡路径。拓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的使用范围,增进西藏当地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同时保护和传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第四,要全面关注西藏各民族的成员,尤其是要关注西藏当地的各民族弱势群体,将民族团结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二期厂房及停车场的正常修建,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坡治理工作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并根据业主一致讨论,把整个边坡范围作为本次治理范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西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总结要持之以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更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扎西(西藏大学教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一是强调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成败关键。二是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支撑。三是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四是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五是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六是强调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七是强调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八是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九是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十是强调民族干部的“四个特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有了准确把握。二是深刻提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论断。三是实现和加强民族团结最关键方法是争取人心。四是着力实现“四个共”和“六个相互”的民族团结新局面。五是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和防范民族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的重要论断,提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新理念。

西藏如何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至少在以下方面应该继续着力:第一,高位推进创建工作。第二,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第三,融入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第四,挖掘和运用视觉形象建设工程。第五,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建设。第六,重视保障机制建设。

程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针对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与群众基础,我们需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优化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筑牢经济之基。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建议西藏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以水电为引领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有色金属采选、绿色建筑建材业以及文化旅游业培育为立足资源禀赋、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增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努力为保持全国领先的增长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西藏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第二,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建成川藏铁路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筑牢物质之基。可考虑以川藏铁路建设这一国家工程为龙头,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改善西藏地方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加快中尼铁路建设步伐,力争2035 年前后通车。第三,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筑牢群众基础。

李荟芹(西藏民族大学教授):近年西藏各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第一,开发特色资源与强调“共同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欠缺;第三,存在思想教育与行动支撑“脱节”的现象;第四,话语表达方式与群众实际结合不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寻求开发特色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动态平衡。开发特色资源,形成地域魅力,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往西藏观光旅游,这本身就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第二,更加注重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标识的打造,增强西藏各地与内地文化联系的形象化表达。国家层面应组织社会各界,融汇各方智慧,汇聚多方面的元素,打造出能让中华各民族同胞乐于接受的文化符号与形象。第三,继续发挥好思想教育的作用,实务部门的具体行动应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归根结底是为了落实于行动。第四,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表达方式。相关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大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疑惑点,直面群众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表达方式。

朱玉福(西藏民族大学教授):需要重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中的作用。第一,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重要保证。第二,学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域,肩负培育民族团结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西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民族团结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时设置、内容设计、教育教学实施等,还存在短板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重视以下方面:

第一,构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共同体,全面深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第二,针对不同的学段设置相应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科学构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体系。一是改进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二是在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中以简单的绘画读本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三是中小学统一使用国家、自治区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并全部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第三,挖掘、开发地方性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深入实施民族团结的本土化、校本化教育。注重挖掘、整理西藏民族团结的本土性资源,将其编著成民族团结教育的校本教材,并将其融入各学段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之中。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队伍。第五,创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感有形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载体等均有待加强和创新。

三、策略与路径研究

2011 中心:我们具有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学者们也关注到一些关键问题,那么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哪些策略和路径问题呢?

扎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随着教育状况的改善,各民族相互认知空前加深,传统的“三交”渠道在交往的规模和深度上受限,必须要搭建新的平台,特别是要在基层拓宽“三交”的渠道。

针对基层的“三交”,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对口援藏制度改革,调整工作重心,着力创建新的“三交”平台,推动西藏与内地村庄结对创业兴业,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中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于村庄对接,需要重点考虑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西藏农村的特色资源和存量资产亟需借助内地村庄力量开发、盘活,否则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有流失或浪费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深化西藏农牧民与内地居民“三交”,发挥对口援藏的资金、人才、制度优势。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可重点考虑如下方面。第一,结对联合发展乡村产业,要有计划地引导有一定产业实力、创业经验和人才储备的内地村庄与有条件、有资源的西藏村庄建立结对创业关系,共同在西藏筹办、经营乡村产业。第二,援藏人才、资金要向基层产业发展倾斜。要选派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乡村干部或村级企业经理人,在对口援藏的框架之内由他们在其对应的援藏地区,自主地找一些合适的村庄并建立对接关系。第三,要加大对村级产业的金融扶持,整合各类农村发展资金,包括巩固脱贫成果期间延续性的“四不摘”政策,解决农村企业融资难问题。第四,要加强村庄间人员往来交流。第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激发民间援藏热情。

刘志扬(中山大学教授):西藏自治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相互嵌入”,推动各民族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通过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二是在东西部之间,即西藏与对口支援省市之间加强合作,加强东西对接,推动东西部之间形成良性的“共生、互补和共赢”机制。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活动中让东部省市参与进来,促进东西部政府部门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内地干部与西藏群众之间的对接。三是实现互嵌社会结构的路径问题。首先,在专家论证、政府决策模式的基础上,还要让各族群众作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主体积极充分地参与进来,结合西藏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西藏社会文化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模式。第二,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提炼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第三,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方法上的保障。通过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在取得充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西藏自身的框架和模式。第四,在实施过程中,要促进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一批示范城市、学校、企业,以点带面,推向全国,树立先进典型,加大政策激励,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并加以推广。

周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对口援藏”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对口援藏”政策,是党和国家从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作出的战略选择。首先,西藏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其特殊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央对西藏的特殊性认知。其次,中央对西藏的特殊性认知里面自然包含着国家一体化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和目标。“对口援藏”是一种促进西藏加快发展和强化西藏与内地各省市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西藏具体实践。

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有三点至关重要。一是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域下认识“对口援藏”政策。新时代为“对口援藏”工作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总的方向。二是要研究“对口援藏”政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除了挖掘和整理古代以来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资料,更需要研究和提炼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以及实施“对口援藏”政策以来的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三是援藏干部人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理念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大批援藏干部人才是“对口援藏”政策的具体实践者和参与者。通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和教育,让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在思想上树立“一”和“多”的辩证思维,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民族工作中的“四对关系”,深化对援藏工作新使命的认识,提升防范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的能力。

陈敦山(西藏民族大学教授):民族团结是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显著,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二是表现在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明显。三是表现在西藏干部群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思想认识基本形成。如何积极应对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积极应对达赖分裂集团及西方反华势力对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破坏。第二个方面,要积极应对一定程度存在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对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影响。第三个方面,要积极应对西藏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影响。

针对这些现实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以下六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第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第二,要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教育,为各族人民提供民族团结历史伟力。第三,要加强各族人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夯实民族团结的社会群众基础。第四,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民族团结氛围。第五,要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对分裂分子形成震慑。第六,要加强宗教场所及宗教活动管理,维护宗教领域良好秩序。

(内容由赵国栋、闫红瑛、王芳艳、常青整理)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西藏共同体
都是西藏的“错”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