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CT检查用于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3-02-25 01:40杨朝军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恶性玻璃影像学

杨朝军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225500)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一种影像学概念,在薄层CT 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表现为雾状密度阴影,其内支气管与血管纹理仍可显示的结节。临床中,将肺部磨玻璃结节分为良性与恶性,由于性质不同,病因不同,治疗对策也有差异。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诱因多为真菌感染、肺部炎症及炭末沉积,恶性病变则包含早期肺腺癌,较小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可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原位腺癌,由于疾病形成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无法引起患者重视,恶性结节患者若未能及时开展治疗,预后效果不理想,甚至还可引发死亡。当前,临床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多选择病理结果判定,但其属于有创操作,而且取样可引发患者机体不适,甚至还存在一定危险性。有相关研究表明,高分辨CT 检查通过CT 征象,比如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及密度等可鉴别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1]。近年来,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高分辨CT 检查在临床中应用率逐步提升,而且其属于无创操作,为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新的诊断方向,而且深获临床医师认可与满意[2-3]。因此,本研究针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应用高分辨CT 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60 例,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74.42±2.43)岁。患者均知情并同意研究内容。研究获得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病理检查与手术结果明确诊断;②临床资料较为完善。

排除标准:①听觉障碍者、语言沟通障碍者;②中途退出者或更改诊断方案者、不配合者;③恶性疾病,特别是存在恶性肿瘤并发转移者;④传染性疾病者;⑤精神疾病者;⑥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⑦肺部两侧多发性磨玻璃结节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高分辨率CT 检测,选择Asteion4 排螺旋CT 机实施检查,调整相关参数,比如电流为130 mA、层厚7 mm、管电压120~149 kV,层厚1.5 mm。同时,在检查前,先对患者实施必要性指导,向其讲解高分辨率CT 检测流程和检测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并指导其开展呼吸训练等,相关工作准备齐全后,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实施平扫,获取结节原始数据,扫描患者胸部范围,再通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获取多方位、多平面图像。

手术病理检查流程:通过高分辨率CT 检测肺部磨玻璃结节所在位置,并分析结节相关数据,从而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将病理组织取出后,送检,将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通过显微镜实施组织学检查,若有必要可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

为确保检查顺利性与安全性,在检查期间对患者实施宣教,告知其高分辨CT 检测流程与手术病理检查流程,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在疾病、检查方面的疑问进行全面解答,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督促家属多安抚、多支持患者,详细告知其疾病具体治疗对策,即使确诊,也可有多种方案治疗,让其不必过于紧张,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检查依从性与配合度,还可缩短诊断时间,确保诊断舒适度,保障诊断结果精确,从而予以临床医师更全、更科学的诊断依据,保障临床方案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判定高分辨CT 检查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与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加以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 曲线分析病灶直径鉴别良恶性结节最佳界值,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高分辨CT 诊断准确率分析

高分辨CT 在肺部磨玻璃结节诊断中,阳性预测值为72.34%(34/47),阴性预测值为84.62%(11/13),诊断准确度为75.00%(45/60),诊断灵敏度为94.44%(34/36),诊断特异度为45.83%(11/24)。见表1。

表1 高分辨CT 诊断结果 (例)

2.2 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高分辨CT 影像学征象的比较

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与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在病灶形态、病灶大小、血管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囊状透亮影、密度混合、病灶界面模糊发生率高于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高分辨CT 影像学征象的比较 [n(%)]

2.3 ROC 曲线分析结果

良恶性病变病灶直径最佳界限为0.946 cm,曲线下面积为0.069,诊断敏感度为95.11%,特异度为44.41%。见图1。

图1 病灶直径对良恶性病灶诊断ROC 曲线

3 讨论

肺部结节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结核杆菌感染、炎性反应、抗体功能亢进、烟酒刺激、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具良恶性质之分。在肺部结节临床诊断中,目前以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等为主。病理组织活检为肺部结节诊断金标准,但诊断用时较长,操作相对复杂,且患者若为良性结节,可能会出现过度诊断情况,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患者诊断经济负担。因此,在对肺部结节临床诊断中,影像学为主要诊断方式。其中X 线片为基础筛查方案,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用时短等优势,但诊断分辨率相对较低,对疾病早期病变诊断难度相对较大,易出现误诊、漏诊等。CT 诊断为肺部结节最主要诊断办法,且随着CT 诊断临床发展,CT 诊断分辨率逐渐提升,其中高分辨率CT 在临床应用频率逐渐提升,具有诊断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势。

高分辨CT 的特点是薄层大矩阵,可以观察到病灶的超微结构,主要用于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比如用于肺部疾病的进一步筛查,扫描层薄,有利于发现气管、间质血管内小灶病变的形态以及周边的关系,而且空间分辨率较高,肺组织的细微结构能被清晰地显示,可达到与大体标本相似的显示效果。此外,此诊断方案具有高分辨率、高质量图像,其属于无创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具有敏感性强等特征,这对临床疾病判定、治疗及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故此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选择高分辨CT。

肺部磨玻璃结节发生率较高,由于肺部磨玻璃病变是一种基于密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的任何改变均可在CT 影像上形成磨玻璃病变,多数肺部磨玻璃病变均为良性,类圆形肺部磨玻璃病变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4-5]。由于肺癌是近年来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尽早检出肺部磨玻璃结节,对肺癌可达到理想的防治目的[6-7]。

肺部磨玻璃结节具有局部病灶密度高等特征,不易对病灶周围的支气管、血管结构产生遮挡,其属于局部性病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阴影[8-9]。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针对肺部磨玻璃结节可选择高分辨CT 检查,影像学特点为存在明显的局部病灶,针对肺部良性结节或恶性结节有一定鉴别价值,还可检出胸膜病变、肺部弥散性疾病、气道病变等,也可清晰显示肺部较小病灶、微小结节,而且高分辨CT 针对肺腺癌检出率较高[10-11]。

本研究结果部分数据提示,高分辨CT 诊断准确率接近手术病理检测结果,误诊率与漏诊率较低,能够有效判定肺部磨玻璃结节是良性或恶性,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从而快速抑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在病灶形态、病灶大小、是否有血管束征、是否有空泡征、是否有胸膜凹陷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在是否有分叶征、是否有毛刺征、是否有囊状透亮影、密度、病灶界面方面存在差异性[12]。提示肺部磨玻璃结节有分叶征、有毛刺征、有囊状透亮影、密度为混合、病灶界面模糊均为恶性的主要判定指标,特别是分叶征与毛刺征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恶性鉴别敏感性强。分叶是结节凹凸不平,导致多个结节融合,从病理学角度考虑,肿瘤边缘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性,生长速度各有不同,进而产生分叶,而且肺部结构血管与支气管可影响肿瘤的生长,从而产生分叶状态。其受到支气管、淋巴等侵入,从而产生放射状纤维化条影,形成毛刺。根据病灶是否有实性成分,可将其判定为混合型肺部磨玻璃结节与单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但混合型发生恶性病变概率更高。在高分辨CT 影像上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内部或者边缘出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含气透亮影,则称为囊状透亮影,临床也将其称为假太空征,是因附着在肺泡壁的肿瘤细胞脱落,导致引流支气管阻塞,形成肺泡,甚至为次级小叶囊状扩张,病灶结节光整或模糊是鉴别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恶性病灶边界多为模糊。多名研究者认为,高分辨CT检查用于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高,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13-14]。但在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应用高分辨CT 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整体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可基本满足诊断需求,但诊断特异度偏低,即在诊断中假阳性检出率偏高,易出现误诊,需接受病理组织检查确定结节性质,可能会增加过度诊断情况。且在研究中发现,2 例恶性患者出现漏诊,会影响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及时性、准确性,影响预后。因此,在实际临床肺部磨玻璃结节诊断中,可将高分辨CT 作为肺部X线片补充筛查诊断方式,若患者经高分辨CT 诊断为恶性结节,或高度疑似恶性结节患者,建议联合开展多方面检查,包括病史、临床特征、多种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开展病理组织筛查,以保证诊断准确性,满足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需求。

综上所述,高分辨CT 检查用于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分叶征、毛刺征、囊状透亮影、密度为混合、病灶界面模糊均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恶性的主要判定指标,疾病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恶性玻璃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