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2-25 01:40舒立萍崔景晶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光疗蓝光胆红素

舒立萍 崔景晶

(1.滨州医学院护理系,山东 滨州,256600;2.滨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山东 滨州,256600;3.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2566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胆红素产生增加和排泄减少所致,患儿面、颈部皮肤出现浅黄色,精神萎靡,约60%的正常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黄疸。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婴儿家庭病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式房间,配备治疗疾病的相关仪器和日常生活配套服务,患儿接受治疗时父母同时入住24 小时陪伴,它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新生儿家庭、保持医护与婴儿及其家长关系平等基础上的照护模式。蓝光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首选方法,可起到改善患儿血液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该治疗会改善患儿肤层浅皮中胆红素结构,改变其性质,使其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尿液、粪便排除体外,达到退黄目的[3]。但在蓝光治疗期间多数患儿依从性较差,予以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能确保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促进疾病的康复,是提升该类患儿的临床效果的可靠方案[4]。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在婴儿家庭病房中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5 月—2021 年12 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4 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 例。对照组男39 例,女28 例;日龄1~14 d,平均日龄(5.0±3.24)d;体质量2.40~4.10 kg,平均体质量(3.24±0.35)kg;胆红素含量(186.43±21.62)μmoL/L;其中轻度黄疸9 例,中度42例,重度16 例。观察组男37 例,女30 例;日龄1~14 d,平均日龄(4.1±3.38)d;体质量2.40~4.10 kg,平均体质量(3.12±0.33)kg;胆红素含量(186.37±21.57)μmoL/L;其中轻度黄疸11 例,中度45 例,重度11 例。两组患儿的日龄、黄疸程度等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滨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研究对象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5]中关于本病诊断标准,并经溶血等相关检查证实;②胎龄≥37 周,日龄≤14 d;③生命体征平稳;④除光疗外未接受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②新生儿溶血、红细胞增多症;③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换血等特殊治疗的患儿;④因高胆红素血症第二次入院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儿入住婴儿家庭病房,每日检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应用双面婴儿蓝光箱,蓝光箱的波长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蓝光的有效性,首先将蓝光箱温度调至30~32 ℃,湿度55%~65%之间,进行预热。制作暖箱遮光罩以减少蓝光的分散,确保蓝光强度,告知家属开展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病房配备催乳护理人员一名,24 h 提供服务。

1.3.2 观察组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儿入住婴儿家庭病房接受治疗,包括以下内容:①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将病房内的噪音控制在<50 dB,室温维持在22~24℃,并使用遮光窗帘,确保室内光线适宜,对监护仪、光疗箱等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②母乳喂养:教会患儿母亲及家属如何存储母乳,尽量让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母乳喂养。在光疗期间应遵从少食多餐的原则,并鼓励父母前来探视,告知母亲开展袋鼠式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缓解母亲的焦虑情绪,并指导母亲亲吻抚触患儿,用温柔的眼神和语言进行交流。③情绪护理:光疗过程中,患儿哭闹、不配合时,及时给予安抚,听古典音乐15 min 或者母亲轻声哼唱以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④皮肤护理:蓝光照射治疗结束后,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情况,对患儿进行擦浴,并进行新生儿抚触,10~15 min/次,护理人员修剪指甲,取适量抚触油涂抹手心,揉搓双手,待双手温度与婴儿皮肤温度相似时按摩面部、躯干、四肢及背部,确保抚触手法正确,操作力度适中。避免在患儿饥饿或者喂奶后1 h 内进行,并将新生儿抚触技术录制视频形成二维码,家属可以随时扫描学习。⑤体位护理:医护人员及时纠正患儿的体位,将其置于病床的中央,以保证获取最佳的光照位置,在光疗过程中及时更换患儿体位,若采取俯卧位照射则应配备专人进行看护,避免口鼻受压。⑥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向家属介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症状表现,并强调接受临床治疗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加快康复。

1.4 观察指标

①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经皮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天数、首次排便时间及黄疸消失时间。②比较两组患儿光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红臀、皮疹、发热)的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腹泻+红臀+皮疹+发热)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的满意度:采用滨州市人民医院自制新生儿家属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治疗照护、服务态度、信息获取等内容,共10 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均为10 分,2 分为很不满意,4 分为不满意,6 分为一般,8 分为满意,10 分为很满意,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收集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并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x±s,μmoL/L)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腹泻、红臀、皮疹、发热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光疗期间患儿哭闹时间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致病根源为胆红素代谢异常,胆红素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若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则极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害生命。因蓝光照射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等应用优势,蓝光治疗可使胆红素发生光氧化作用,加速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方法,尽管蓝光照射治疗在该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照射治疗时间长,患儿缺乏安全感,易出现烦躁、哭闹等,家长十分担心,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实施蓝光疗法的同时,予以新生儿实施科学、可靠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高效的临床护理能减少患儿对蓝光照射的不适应性,减少哭闹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6]。综合性护理是当下护理界常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在于将各个循证医学观点整合、优化为一个系统性的综合体,以确保临床护理的质量,使患者获益。本研究通过对在婴儿家庭病房中接受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其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优势,为后续更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提供借鉴。

本研究就综合护理干预对在婴儿家庭病房中新生儿黄疸的应用进行探讨与观察,观察组治疗后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综合护理所实施的临床措施较为全面,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情绪护理及母乳喂养等内容。陌生的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导致哭闹现象的产生,因此本研究实施情绪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聆听古典音乐或母亲轻声哼唱,能有效缓解患儿的哭闹情绪,增加患儿安全感,提高临床配合度[7]。李阳等[8]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说明实施上述护理干预对改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张花等[9]的研究也显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减少哭闹时间,对蓝光治疗有确切的辅助疗效。母亲的声音可以使新生儿更舒适,明显稳定新生儿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增加喂奶量和睡眠时间。新生儿抚触可以加快胃肠蠕动,促进粪便排出,有效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改善新生儿血液循环和代谢系统,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10]。袋鼠式护理可增加母亲与新生儿的接触,缓解焦虑情绪,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11]。多途径的健康宣教使家属进一步的了解疾病,提高了家属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研究还发现,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光疗会造成新生儿出现皮疹、腹泻、低钙血症、青铜症等一些短期的不良反应。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时,对存在母乳喂养困难的母亲,安排催乳师进行指导,有效的避免错误行为,有效促进母乳喂养,使得新生儿肠道菌群协调平衡,减少腹泻的发生。在新生儿抚触与袋鼠式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加强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的指导,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提升照护患儿能力,减少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与闵彩芬等[12]的研究一致,注重对患儿皮肤和大小便的护理,可以加强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下降。赵红梅等[13]的研究也显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儿病情还可以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是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情的可靠方法,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舒适度,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家属满意度。该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光疗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