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优质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2-25 01:40梁文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危重依从性血压

梁文静

(冠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山东 聊城,252500)

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主要用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ICU 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复杂、进展速度快以及病情危重等特征,一旦治疗以及护理出现问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1]。因此,为了促进患者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密切做好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2]。在ICU 护理期间,我国主要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方法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合理监测[3-4]。在监测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更加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患者配合度,也能够提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并发症,可以有效地治疗等,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提高预后[5]。随着优质护理干预这一理念逐渐兴起,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其中心思想为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多项护理康复措施,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6-7]。本研究具体探讨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优质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针对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19~78 岁,平均年龄(67.51±2.01)岁;急性脑出血患者7 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3 例,其他10 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年龄21~79 岁,平均年龄(67.68±2.07)岁;其中急性脑出血患者6 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4 例,其他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冠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大于18 岁小于80 周岁;②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正常沟通交流;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情况;②患者伴有恶性肿瘤;③患者是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④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②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并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问题。③遵照ICU 管理规程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④定期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有效避免压疮问题的出现。⑤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以便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1.3.2 研究组

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医疗健康知识宣讲,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向患者介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内容,使患者意识到配合护理的重要性,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提高护理效果。②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在护理期间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其交流,及时发现以及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由来等,从而帮助患者及时疏导紧张情绪,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继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环境护理: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做好营造ICU 病房内部环境的相关工作,将室温调整为22~25 ℃、湿度调整为55%~65%以及调整室内适宜光线,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并发症护理: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问题,在护理期间应定期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并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管,尽可能的减少血液出现凝固的情况,冲管频率为每4 h 进行1 次。在此期间针对出现渗血问题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降低发生感染的现象。⑤病房巡查:护士加强对ICU 患者的巡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若发现血液凝固造成管道堵塞时,也需及时吸出血块。检查套管针等仪器是否阻塞、脱落,及时将其调整至正确位置。

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7 d。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护理依从性、血压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穿刺情况以及入住ICU 的时间作为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期间判定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依从性根据患者表现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依从:完全按照医嘱执行,配合治疗;基本依从:基本上按照医嘱执行,偶尔表现动作幅度较大等行为;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隐瞒或者夸大自身的病情,私自移动或拔出穿刺管道等行为,总依从率=(依从+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②在护理期间测定与记录所有患者的血压指标,测定的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

③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包括血栓、感染、血肿以及管路堵塞。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感染+血肿+管路堵塞)例数/总例数×100%。

④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是:针尖刺入有明显搏动性血流流出表示穿刺成功。

⑤比较两组在ICU 病房的入住时间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其中,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使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行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标均得到了合理改善,且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比较 (,mm Hg)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比较 (,mm Hg)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4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比较 [n(%)]

2.5 两组患者在ICU 入住时间比较

研究组在ICU 的入住时间比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在ICU 入住时间比较 (,d)

表5 两组患者在ICU 入住时间比较 (,d)

3 讨论

对ICU 危重患者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治疗方案的调整,利于患者的康复[8]。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需要将动脉导管置入患者动脉中,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9-10]。相关数据表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患者血压指标的变化,同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模式可以在满足患者血气样本采集需求的同时降低对于患者反复穿刺所造成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11-12]。有研究表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提高患者的预后,故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应用优质护理非常重要[13]。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消毒及其无菌操作,术后严格按照要求抗感染并按要求留置引流条。应当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正压封闭导管等操作,确保在导管内没有血液存留[14-15]。对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来说术后应当减量应用止血药物,适当活动有病变的肢体,来起到促进静脉血回流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得到了合理改善,且研究组血压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明在ICU危重患者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地维持血压的平衡,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分析原因是优质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在心理、生理达到最佳状态来面对疾病与手术,全面改善身心状态,提高就医舒适体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因心理障碍所致的交感神经毒性反应,保障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恢复速度[17]。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在ICU 的入住时间比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表明在ICU 危重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期间,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在ICU 的入住时间。分析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诉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基于此,其血压指标明显降低,且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减少,另外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患者穿刺成功率的显著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患者的预后[18-19]。本研究由于经费问题,调查病例数过少,且没有对患者进行区别分组分析,优质护理措施也比较广泛,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分析。

综上,在ICU 危重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期间,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利于保持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平衡,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于患者健康具有积极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依从性血压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