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02-25 01:40张晓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温直肠癌手术室

张晓欣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三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内环境干扰小、术后疼痛感少及康复速度快的优点,充分地符合现阶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1]。但是,在手术过程和治疗操作的同时,有些环节(如大量输液、深度麻醉、低温麻醉等过程)可能造成患者热量散失,进而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导致术中寒战及低体温症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手术时间过长,反复冲洗体腔等也会导致术中低体温症的发生,进而不利于确保手术安全性[2]。同时,术中低体温亦可影响术后麻醉恢复质量与速度,导致麻醉苏醒延迟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致使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标准。因此,需要在展开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辅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症的发生。而近年来,术中低体温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较为频繁,其可从各个角度保障患者体温稳定,并可促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身体状态最佳,进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展开与进行、降低手术室相关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3]。本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特将60 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并为课确保手术的顺利展开与进行,将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效果展开组间对照研究,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60 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B 两组,每组30例。A 组患者男性18例,女12 例;年龄47~76 岁,平均年龄(62.15±3.73)岁;体质 量41~78 kg,平均体质量(60.45±4.64)kg。B 组患者男性17,女性13 例;年龄49~73 岁,平均年龄(62.13±3.70)岁;体质量43~80 kg,平均体质量(60.49±4.68)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实与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中直肠癌诊断标准[4];②具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指征;③沟通良好;④依从性良好;⑤病史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合并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A 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仔细核查患者资料,并进行一一对应,然后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并引导与帮助患者摆正手术体位,同时使用手术室约束带固定患者手术体位,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②手术室的温度需在手术前进行调节,以控制在24 ℃左右,湿度55%左右,以抑制手术室内细菌繁殖,减少术中感染的发生。③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面色变化情况,做好尿量及尿液颜色记录,如发现任何异常需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根据患者出入量、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以及根据手术进程合理的调整补液剂量与输注速度。④护理人员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予以患者氧气支持,呼吸机频率调至氧流量1~2 L/min,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 次/min。⑤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压力设置为脚踝80 mm Hg,小腿70 mm Hg,大腿60 mm Hg,并以间歇性、向心性加压法进行加压,术中加压时间每30 min休息15 min,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⑥当患者发生低体温症或寒战时,要及时地给患者进行吸氧,保证患者不会因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若患者出现躁动现象,需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必要时可应用约束带,以确保手术治疗安全性。⑦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穿好衣服与盖好被子;同时,仔细核查手术器械及医疗用品的数量,避免遗留在患者体内而导致的风险;术闭将其推至观察室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清醒后推回病房交于病房护士展开进一步护理干预。

B 组患者在A 组所应用的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①术前30 min 指导口服10%葡萄糖溶液1 000 mL,以提升身体机能使其可以耐受手术。②患者术中所用补液均需要进行术前升温,并放置在保温箱内;如果手术当中患者需要输血,那么也要将血液进行升温,然后再进行输注;术中冲洗液使用加温后的冲洗液;同时还可以将呼吸器进行加温,以减少呼吸道散热量,确保身体局部温度的维持;在建立气腹过程中,将CO2温度调至与患者体温相同,从而降低体温发生概率。③术中给予患者使用保温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术中持续监测患者腋温,若体温<36 ℃,需使用红外线灯进行体温控制,减少低体温的发生。④护理人员术中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并及时对医生指

令做出反应,增加手术室医护配合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创伤并降低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低体温。

1.4 指标观察

①手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0 min 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指标水平;②记录术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手术开始60 min(T2)、手术结束(T3)时间段体温;③手术室躁动、寒战、低体温症等并发症发生种类及例数,并发症总发生率=(躁动+寒战+低体温)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MAP、SPO2、HR 指标水平对比,术前两组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B 组较A 组MAP、HR 水平更低,SPO2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A 组术中30 min MAP、SPO2、HR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上述三项指标与术前差异均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MAP,平均动脉压;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T0,术前;T1,手术开始30 min。

2.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T0时间两组患者体温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1~T3时间段,B 组患者体温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

注:T0,术前;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手术结束。

2.3 两组患者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B 组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直肠癌是发生于齿状线到乙状结肠交界部位的消化道肿瘤,可发生在直肠上段、中段、下段[5]。现阶段临床针对直肠癌,主要是展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通过在患者腹腔上做几个孔,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同时术中维持一定腹压在将手术器械通过腹腔壁上的孔置入腹腔而展开的手术治疗方式[6]。同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也属于代替开放手术的微创手术,可达到和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治疗效果[7]。尽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但术中仍有相关并发症的报道,其中术中低体温作为常见手术室并发症[8-9]。一旦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会带来较多危害,并影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首先,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因为患者体温较低,血管收缩较差,易出现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从而增加感染的几率。其次,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药物的代谢也会减慢,从而影响术后苏醒时间[10-11]。此外,还会增加出血风险。体温低会导致血小板功能下降,致使凝血功能受损,血液黏滞度增加,从而易发生出血现象,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后,低体温还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低血钾,出现心律失常或引起心力衰竭[12-13]。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手术治疗安全性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经过临床深入研究显示,导致手术低体温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在、外在、手术、环境等因素[14-15]。其中,内在因素为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导致机体产热不足所致[16]。外在因素是因为麻醉药物导致患者逐渐丧失骨骼肌收缩能力,使身体温度不能进行调节并导致体温降低[17]。手术因素为术中应用温度低的冲洗液、补液,以及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所致,因为补液会刺激温度感受器导致低体温,时间过长则会降低患者耐受,并增加多种应激反应导致低体温[18]。环境因素则为手术间的低温环境[19]。

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术中低体温形成的原因,将术中低体温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干预中,并通过对术中补液、冲洗液、CO2气体及呼吸器加温,以及使用保温毯,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术前提升患者身体机能,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减少手术用时等方式对B 组患者进行低体温护理干预。结果显示:B 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体温稳定情况均较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更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更低。以上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的显著效果,其可减少补液与气体过量而造成的体温快速下降,减少患者术中体温流失速度,同时术中亦可及时发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进而展开相应干预,最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因此,低体温护理不仅可以确保患者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手术预后有积极意义。李玲[20]研究中,在手术进行30 min 及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加强低体温护理)的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此次研究具有一定准确性及临床参考价值。但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基数过少,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相关研究可更多的纳入研究病例以进一步提升研究专业性。

综上所述,将低体温护理应用到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其护理干预效果显著,预后意义积极,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体温直肠癌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