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研究

2023-02-25 04:42苏钰钦王芳欧尔峰马路寒
铁道建筑 2023年1期
关键词:基床土样风化

苏钰钦 王芳 欧尔峰 马路寒

1.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兰州 730070;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3.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4.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花岗岩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风化层深厚[1-2]。利用全风化花岗岩作为铁路路基填料,存在水稳性差、承载及抗冲刷能力弱的缺陷。填料工程性质直接关系到路基质量,若将全风化花岗岩用于工程实践需进行改良[3-5]。路基填料多是就地取材[6-8],全风化花岗岩属于C、D 组填料,多通过掺石灰、水泥和砂改良,而掺量须通过试验确定。

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填料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马宏剑等[9]开展不同掺砂量下的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CBR 试验,发现砂可填充颗粒间空隙,增加土体密实度,CBR 值明显提升。谢凯军等[10]在京沪高速铁路进行全风化花岗岩掺黏土、砂和碎石的改良试验,发现黏土的掺入起不到改良效果,石灰、碎石的掺入均对填料工程性质有明显改善。冉隆飞等[11]针对武广客运专线全风化花岗岩,完成掺水泥和石灰的填料改良试验,发现利用水泥改良早期强度上升快于利用石灰改良。刘东明[12]以莆永高速公路全风化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填料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路基基床底层水泥掺量宜选5%~ 6%。任贵政[13]开展莲株高速公路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认为水泥掺量达到4%的改良土可满足路基上路堤部位的填筑,水泥掺量达到8%的改良土便可完全用于路基所有部位的填筑。

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填料更多地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目前在铁路路基中的应用正逐步推广。本文依托于海南环岛高速铁路,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填料采用水泥进行改良,并开展一系列室内试验,分析填料工程性质改善效果。

1 工程概况

海南环岛高速铁路设计速度达250 km/h。该高速铁路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层,于典型工点DK105+230取3批全风化花岗岩试样。

经X 射线衍射分析,试样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58.6%)、高岭石(31.2%)、白云母(8.5%)和三水铝石(1.7%),胶结物以游离氧化物为主。土体孔隙发育,由于是岩石风化后产物,该土体含有大量粗颗粒。颗粒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颗粒级配曲线

根据TB 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可计算得到1#、2#、3#土样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并开展土工试验,得到全风化花岗岩的基本物理指标,见表1。

表1 土样基本物理指标

由表1可知,全风化花岗岩颗粒变化范围大,分布不均,属于C、D 组细粒土。根据TB 10202—200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附录B,该填料未达到高速铁路路基填料要求,需进行改良。

2 全风化花岗岩改良试验

考虑到海南地区缺乏石灰材料以及保护生态旅游的需求,采用当地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良。水泥试验检测参数见表2。试验时水泥掺量取0、4%、6%、8%。

表2 水泥试验检测参数

2.1 界限含水率试验

开展3组试样在土样在不同掺量下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得到土样四种掺量下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见图2。可知:①试样液限随水泥掺量的升高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水泥掺量从0 增至6%时,液限的增长幅度为2.4%~ 5.8%;当水泥掺量从6%增至8%时,液限的降低幅度为1.9%~ 2.1%;②试样的塑限随着水泥掺量增大而递增。当水泥掺量从0增至6%时,塑限的增长幅度为23.4%~ 31.8%;当水泥掺量从6%增至8%时,塑限的增长幅度为0.2%~1.8%,增长趋势十分平缓。③塑性指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递减,掺量达到8%后相比素土(掺量为0),塑性指数降低幅度为50.4%~ 57.2%。随着水泥的掺入,土体塑性降低,亲水性能减弱,土体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图2 界限含水率对比曲线

2.2 重型冲击试验

为研究改良土的压实特性,根据TB 10102—2010进行重型冲击试验。以1#土样为例,试验结果见图3。土样的最大干密度ρdmax、最优含水率ωopt与水泥掺量关系见表3。

图3 1#土样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表3 土样重型击实试验结果

由图3可知:与素土相比,掺入水泥后土体击实曲线驼峰变宽,这拓宽了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范围,更有利于质量管控。

由表3 可知: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呈线性递增趋势。当水泥掺量从0增至4%时,最优含水率增长幅度为3.3%~ 4.8%,最大干密度增长幅度为1.3%~ 2.0%;当水泥掺量从4%增至8%时,最优含水率增长幅度为5.0%~ 6.8%,最大干密度增长幅度为1.1%~ 2.7%。

2.3 CBR试验

CBR 试验[11]测定试料贯入量与荷载强度的关系(即CBR 值),能测定填料浸水后强度。海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填料常处于浸水状态,开展浸水条件CBR 试验尤为重要。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制成四种水泥掺量的试样,击实功设为2 659 kJ/m3,恒温恒湿养护7 d,浸水养护4 d。以1#土样为例,每种掺量取3组进行CBR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1#土样CBR试验结果

由图4 可知:贯入量随压力增长而表现出递增规律。当贯入量小于2.5 mm 时,贯入量随压力的增大呈线性递增趋势;当贯入量超过2.5 mm 后,递增趋势渐缓。

根据TB 10102—2010中的计算方法得到CBR 值,CBR 值与水泥掺量关系曲线见图5。可知:四种水泥掺量下土样的CBR 值分别为6.5、84.6、95.3、112.8,CBR 值随着水泥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水泥掺量从0 增至4%、4%增至6%、6%增至8%时,CBR 值分别增长了1 200.0%、12.6%、18.4%。由此看出,水泥掺量对改良土CBR 值影响明显,在全风化花岗岩素土中掺入水泥能有效提升水稳强度,改善路基的使用性能。

图5 1#土样CBR值与水泥掺量关系曲线

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TB 10102—2010,对素土和改良土浸水养护7、14、28 d,压实度设为90%、98%,开展试验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qu。以1#土样为例,试验结果见图6。

图6 1#土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由图6 可知:全风化花岗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较小,介于80~ 120 kPa。相比素土而言,掺量4%时,qu增长幅度达5~ 6 倍;水泥掺量6%时,qu增长幅度达7~ 8 倍。当养护龄期恒定时,qu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表现出线性递增规律;当水泥掺量恒定时,qu随龄期的增大而递增;当养护龄期和水泥掺量均保持恒定时,压实度98%时qu高于压实度90%时,这说明水泥掺量、压实度和龄期的增大均促进qu的增强。改良土在水泥掺量为6%、8%的qu均大于500 kPa,满足TB 10001—2016《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基的要求;水泥掺量4%龄期7 d时qu小于500 kPa,无法用于基床表层。

2.5 回弹模量试验

根据TB 10102—2010,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制成四种水泥掺量的试样,击实功设为2 659 kJ/m3,恒温恒湿养护7 d,浸水养护4 d,开展试验测定回弹模量Ee。Ee与水泥掺量关系曲线见图7。

图7 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由图7 可知:Ee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递增。当掺量从0增至4%时,Ee增长幅度为499.8%~578.6%,当掺量从4%增至6%时,Ee增长幅度为46.7%~64.9%,当掺量从6%增至8%时,Ee增长幅度为6.5%~18.1%。水泥的掺入对Ee影响显著,当水泥掺量达到6%时,Ee增长幅度便达到了7~ 10 倍;当掺量超过6%时,Ee随掺量的增大增长速率放缓。

2.6 动三轴试验

动三轴试验以四种水泥掺量作为试验控制条件,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制样,压实度设为90%,恒温恒湿养护7 d,将动三轴加载频率设为5 Hz,围压设为20 kPa,采取固结不排水的试验方式,试验得到累积变形εP与加载次数N的对数lgN的关系曲线。以1#土样为例,试验结果见图8。

图8 1#土样εP-lgN曲线

由图8 可知:εP-lgN曲线呈逐渐增长趋势,曲线斜率逐渐增大,该曲线分为稳定、临界和破坏三种类型,临界动应力处于稳定型与临界型之间应力范围内。水泥掺量0、4%、6%、8%下的临界动应力分别为30~ 34、132~ 162、139~ 169、145~ 175 kPa,平均值分别为32、147、154、160 kPa。当水泥掺量从0 增至4%时,临界动应力增长幅度达359.3%,水泥掺量对临界动应力影响显著。

综上,全风化花岗岩各项指标无法达到高速铁路路基的技术要求,经掺入水泥改良后,工程性质得到显著提升,当水泥掺量达到6%时,CBR 值增长幅度达13~ 14 倍,qu增长幅度达7~ 8 倍,Ee增长幅度达7~ 10倍,临界动应力增长幅度达到3~ 4 倍。水泥掺量越高,成本造价越高,建议基床表层采用掺量6%的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填料,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基采用掺量4%的填料。

3 结论与建议

1)掺入水泥后,土体塑性指数随掺量的增加而递减,明显降低了塑性,改良土亲水性能随之减弱,土体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当水泥掺量达到6%时,改良土CBR 值增长幅度达13~ 14 倍,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幅度达7~ 8 倍,回弹模量增长幅度达7~ 10 倍,临界动应力增长幅度达3~ 4倍。

3)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建议基床表层采用水泥掺量6%的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基采用水泥掺量4%的改良土。

猜你喜欢
基床土样风化
柠檬酸对改良紫色土中老化铜的淋洗研究
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及抛石基床设计优化
填土容重对中低速磁浮基床厚度影响分析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室内常规土工试验试样制备问题分析
膨胀土干湿交替作用下残余强度试验方案分析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