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视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影视非编进阶》《电视编辑》课程为例

2023-02-26 21:33刘颖琪
新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岗位专业

○刘颖琪

一、课程改革背景与意义

(一)切实结合教学和市场需求,为应用型转型蓄势赋能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这是当前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向。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具有全媒体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要义。

阳光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积极跟进学校应用型建设的方针,着重以影视相关的采编、制作、传播类岗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设立相关方向。鉴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并且《影视非编进阶》《电视编辑》等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策划、剧本、拍摄、制作包装、营销和推广的业态生产链出发,更有利于他们与市场要求并轨。

(二)适应短视频时代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数字化时代,短视频成为流行且易被接受的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网民的娱乐需求持续转至线上,在中国泛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规模中,短视频占比高,成为了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2021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短视频网民使用率持续走高,目前接近90%,已成为互联网的底层应用,短视频平台的行业地位首次超过所有综合视频平台。

数字化时代,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通过线上优质案例的深耕打磨以及线下真实项目驱动,形成内驱力和外动力的深度循环,全面提升编导专业学生适应市场对接岗位的专业能力,注重生产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媒介发展特性的短视频作品,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然需求。

(三)聚焦岗位应用,以职业情景、真实项目为依托,为学生铺就精准就业之路

在短视频市场占有率不断飙升的势头下,伴随出现的是对短视频行业后期制作人才的市场需求量的增长,短视频策划、编导、拍摄及后期制作、运营等岗位人才数量缺口巨大,招聘增长率逐年持续上升。市场需求的增长无疑对人才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因此,如何在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对接短视频市场具体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任务,提供真实的工作应用场景,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实施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积极对接产业端跟进学生培养,从而为学生铺就精准就业之路,成为本课程项目的改革重点内容和建设目标。

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教育资产的构建和积累是底层建设,是深化改革应用型课程体系,进一步凝练专业内涵建设的根基。以《电视编辑》课程为例,本课程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视听时代,影视类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不应拘泥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真题习作,更为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项目驱动模式成为改革的着力点,也为培养未来相关产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电视编辑》课程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建设应用型岗位模块的教学案例库,聚焦编导专业的岗位应用能力,完善“岗位能力-知识模块-案例模拟”的应用型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从“学答”到“学问”,“学会”到“会学”到“会做”的转变。

(二)“职业情景+产业项目”驱动式实施方法

打造以职业情景、真实项目为依托的学习平台,实施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积极对接产业端组织师资培养。对于技能知识的培养,通过将教学内容分模块逐步细化,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即围绕课程在不同类型的视频项目案例实操中,除了完成教师所讲授案例,各组同学需自行完成同类型选题的完整制作,提高内容选题、制作产出的能力与素质,从新手快速成长为影视后期制作高手。此模式可归纳为“确定主题—分组攻关—合作探究—项目产出—学生讨论—教师评估”六个环节。

对于项目实战能力的培养,根据产业端提供的真实项目和选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前期案例的相互探讨与实战制作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认识;学生自主进行项目真实情境的实操设计,并将作品投放至新媒体平台中运营,运营成效直接影响期末成绩;努力为学生创设发挥能动作用的空间,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这一模式在加深对基本理论的巩固的同时,主体性和个性化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由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到主动研究式教学改革。

三、课程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

5G时代,短视频已成为所有行业宣传、推广的主要模式之一。同时,网络短视频的接纳度持续上升。借此契机,结合教学性质和学习规律,将课程内容定位为网络短视频,更易于制作与传播。本课程的设计定位就是以目前短视频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普及短视频制作知识、网络短视频实操制作两个方面,开展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探索、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教育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融媒影视策划、传播、内容创作、摄制、编导等方面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教学过程

1.“线上+线下”普及短视频制作知识

《电视编辑》《影视非编进阶》课程注重把网络短视频涉及的知识概念、原理解读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尽可能以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借助超星通APP 平台,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编辑的操作流程录制成网课的形式,并上传业界优秀的视频制作教程和素材,供学生进行多次回顾学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线下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在涉及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真实场景的层面上,通过诱导探究法,设计问题情境,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探究欲,提倡和鼓励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和课堂讨论等。

2.网络短视频实操制作

(1)任务分解,组建团队。主讲教师对该课程项目进行理论概述及任务分解,按照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不同专题项目;班级小组组建优质小组,并邀请4 位业界精英,对网络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策划、拍摄、后期、运营推广)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组队、分工、磨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考验学生对自身专项知识的掌握程度、沟通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能力。

(2)确定选题,场景实做。每组根据分工(制片、导演、摄影、编剧、后期)查找相关资料,每周上报网络短视频内容更新选题,确定脚本及摄制方案,完成企业项目的拍摄剪辑与后期包装输出等职业情景任务。

(3)制作发行,量化评估。通过讨论、分析、调整,完成影片制作并发至网络,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形成完整、专业且稳定的循环性课程练习。学生对整个项目展开过程进行讨论,阐述不同的摄制理念和思路,结合平台效果作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成效

1.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质量知识产出,不断丰富数字资源

通过项目教学的开展,完成电视编辑案例的搜集整理,并通过与业界专家共同把关,甄选适合推广的部分,整理短视频制作的案例库,实现真正的作品高质量产出。同时借助超星通APP 平台,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网络短视频制作的工作流程以及业界精英的讲座内容都录制成网课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并不断丰富可以共享的案例库与数字资源库。

2.以合作探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开放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否有较好的实效,教学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注入新鲜元素,以合作探索式进行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将作业项目化,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布局,引导学生对该课程项目进行理论概述及任务分解,循序渐进,对网络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策划、拍摄、后期、运营推广)进行讲解,考验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知识运用等能力。

3.引入真实工作任务,开展真实场景的应用,实现协同育人良性互动

本课程与吉林省艾萨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富民云咖科技有限公司等产教融合培育型企业展开产学合作,这些企业已经在教育服务与人才服务行业经营多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教学、实践、生产等资源整合和跨领域合作,与高校共建新媒体实战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通过业界导师进校园授课并引入真实工作任务,开启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建立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并通过一学期所运营的账号变成课程成果,持续的运营和累积粉丝,形成品牌项目,最终达成经济效益的转化。通过项目教学的开展,合作的影视公司从全部学生团队中挑选满意且合适的团队,进行进一步培养和提供商业合作的机会。

四、课程改革实践反思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产业的岗位需求反向设计课程培养体系,在专业培养期间,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分析学生在就业实践过程中沟通能力、对网络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策划、拍摄、后期、运营推广等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践效果,并实时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深入研究课程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并以此作为日后课程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构建不断更新迭代的教学案例资源库。现代云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场景实做,产教融合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对接企业直接提供平台或岗位实践竞争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在职业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建立完善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打分考核,分析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优缺点,根据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学习,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实际项目”的产教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对学生实践训练,及时调整课程计划,与合作企业及时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提升效率,深化产教融合。

(二)定位市场,延续产出

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创新建立改革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短视频的特点设计课程,例如,利用新颖、有趣的短视频带入课程内容,片头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课程主题和核心任务,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利用语言感染力,以清晰的逻辑性引出合作企业产品,带动学生思考分析产品的营销定位,最后用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这样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带入课程,带动学生动手进行创作,丰富课程内容,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思政,回归教育主题

搭载短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呈现,通过一个个短视频故事演绎,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良好的职业素养、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并通过互联网做到知识普及,回归教育这一主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今短视频迅猛发展的背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非编进阶》《电视编辑》课程在当下面临迫切的教学实践改革需求。可以通过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模式,对接产业进行可持续性项目产出,探讨当前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创新策略。同时进行师资团队的培训,与相关企业建立协作平台,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人才桥梁。

猜你喜欢
应用型岗位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