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生产实用

2023-02-26 15:31陈静静林琳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作展览会评判

陈静静 林琳

In 1934,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held a national exhibition of labor class assignments b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labor classes in these schools. This was the largest labor class assignments exhibition organized by the government at that time. More than 30000 works were collecte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1513 schools in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participated in this exhibition.

1934年,民国教育部为考核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课教学效果,举办了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科成绩品展览会。这是近代官方组织的规模最大的劳作科成果展,共征集作品3万余件,30个省市的1513所学校参加本次展览。全面展现了当时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劳作科的教学成果,展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劳作教育的重视,促进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劳作教育向实用、生产方向转型,手工教育从注重美术的工艺科,向注重生产的工艺科转变。

引言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困顿,学校培养的大量人才和社会需求相脱离,一些有识之士主张通过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发展。劳作教育、生产教育等新兴思潮涌起,学校教育和人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紧密联系成为各方共识。在这个背景下,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颁布了系列教育政策,推行以“劳作、生产、实用”为核心的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提出要区别于传统学徒制,对应某种职业培养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在普通学校推行劳作教育,利用工艺、校事、家事、农事等科目,训练学生的劳动身手,将“手的训练”与“脑的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31年教育部将小学工作科改为劳作科,提出以中小学的劳作科来训练学生手脑并用陶冶身心,养成刻苦耐劳精神,增进生产技能。1933教育部指派专员到各地考察,调查推行劳作教育的成效。由于人力和时间限制,专员考察覆盖学校有限,看到的多为政策落实和现场教学情况,对教学效果了解较少。于是教育部决定举行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科成绩品展览会(后简称:劳作展),考核各省市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课训练的成绩。

一、劳作展览筹备:展馆选择慎重,人员配备齐全

民国教育部对此次展览极为重视,在南京设了筹备会,1934年4月4日颁布了展览会办法,共五章22条。展览初定于1934年10月10日至20日举行,规定全国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初高级职业学校、中小学均须参加。并要求各地于9月1日前举办预备展,挑选优秀作品参展。展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成绩,包括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作品和工作图、中小学学生劳作作品及工作图。第二部分为附属成绩,主要是教育行政机关、学校行政、教学的成果。展出场地的选择也颇费周折,最初打算借用青年会、中大体育场、华侨招待所等,均未成功;后了解考试院考场11月中旬可用,展览遂改于12月1日举行。11月23日,召集筹备会委员及各省代表共50余人举行谈话会,讨论展品陈列注意事项,明确4个展馆的展品和各省市代表及筹备委员负责人。职业学校作品分农、工、商、家事和其他,共五类;中学和师范学校分工、农、家事、教具、其他,共五类,小学作品分工、农、家事、其他,共4类。作品布置不以学校为单位而以省市为单位,展览前剔除破损、低劣无价值、赝品的作品,同类作品重复的仅选择代表作展出。

展览会的人员配备方面,设11—19人的筹备委员会。教育部7月28日派科长戴应观督学、科长钟道赞、督学唐惜分和顾兆麟、周邦道五人为筹备委员,由唐、顾、周三督学担任常委。10月9日加派科长钟灵秀、徐逸樵、吴研因、喻德辉、专员厉家祥为委员,因展览临近事务繁多,又于11月15日加派司长顾树森和雷震、参事陈泮藻、秘书易克嶷、科长郭运峰为委员,并指定顾司长陈参事为常委。筹备会分总务招待组、陈列布置委员会、评判委员会。总务组主任为顾兆麟,总干事周永楠、股长林冠英、彭述人等。陈列布置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惜分、委员顾树森、吴研因等。在作品评判方面,教育部聘请了杨振声、庄泽宣、章之汶等十三位评判委员,组成评判委员会,普通教育司长顾树森任主任委员。委员们于9日8时在教育部举行评判预备会议,明确评判标准,并于9—12日出席评判。

本次劳作展专门设计了会徽,经段锡朋副部长设计,特邀徐悲鸿绘稿,会徽为男女两个学生共同推动车轮向前猛进,象征“努力、勞动、合作与前进”,体现了劳作展的核心宗旨。

自展览事项确定后,教育部分别于6月20日、8月11日电催各地迅速举办筹备展览会。各省对此次展览也极为重视,积极组织。安徽省8月15日举办了预备会,以“雅观整洁,宽大适中”为原则,征集作品7046件,作品“以学校为经,以成绩品类别为纬,以职业学校、中学、小学各为一大经,凡成绩品自成一单元而具有系统,不能分割者,予以单独陈列。”上海于8月29日在沪南区永宁路尚文小学举行了预备展。展出作品有工艺品、标本、摄影、图表、石膏模型和各种机械等。全国其他省市也陆续举办了筹备展览会。

二、劳作展览概况:盛大开幕,展品丰富,观者十万余人

1934年12月1日早上9点,展览在南京考试院明志楼正式开幕。当天明志楼大门口高悬横幅,上书:23年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科成绩品展览会。南京市各马路的要口、车站、中山路、太平路等路挂满了竹布横匾,写着宣传努力职业教育的标语。全国报纸展览筹备会特制了“为我前驱”四个大字的一副金屏赠予展览会。时任教育部长王世杰和副部长段锡朋、钱昌照到会参观。时任教育部体育督学郝更生担任会场总指挥,并兼任会场童子军调度总司令。同时教育部全体职员轮值担任招待,各省市代表帮同一起招待,为参观来宾提供咨询服务。

展览共分4个展区,第一馆在延懋堂,展览了山东、河北、河南、北平等省市的作品;第二馆在明志楼下,展出江苏、浙江、江西、南京、上海等省市作品,一些重大的器械放置在第二馆前;第三馆在明志楼上,展出安徽、察哈尔、山西、绥远、青海、甘肃、四川及青岛等省市的作品,并附设参考部;第四馆在熙绩堂,展出湖南、湖北、福建、广西、云南等各省作品。因作品数量多,一再增加木展架,以致走路稍窄。尽管如此,仍有1/4的作品容纳不开,仅展出3/4的作品。

劳作展展期初定10天,第一天为各机关长官、外宾、各省市代表及南京各校教职员参观。12月4日至8日为各学校学生团体参观,其余四天向社会开放。后因参观学生众多,会场拥挤,5日决定将展览延长了两天。本次展览作品带有平民化色彩,吸引了大量民众参观,整个展期参观者达十万余人。

三、劳作展作品情况:注重使用价值,多为工艺作品

在办展前,筹备会便明确了展览目的:整体评价全国中小学的劳作科和职业学校的作品,并制定了作品征集原则:代表平时一般成绩,而非临时特别制作之品;显示科学技术;具有实用价值,足以表现学校作业与社会生产之合一。

共30个省市的1513所学校参加了本次展览,其中职业学校169所,中学337所,师范学校139所,小学868所。参与学校数量以山东、山西、河北三省为最,参与学校均超过100所;超过70所学校的省份为江苏、察哈尔、安徽、浙江、湖南、北平六省市;超过50所学校的为广西、江西、陕西、上海、南京、青岛六省市;广东、四川参展学校较少,都在20所以下;西藏、贵州、新疆等未能参加。作品数量上,浙江省展品最多,共2694件;其次为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青岛市,均超过了2000件。作品品类基本与该省手工业发展情况相符,比如福建省展品中金木工和漆器作品最多。各省市作品各具特色,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的陶土器皿、湖州中学附小的湖绣、福建的漆器和木雕、四川的篾编竹器等均制作精良。青岛市因临海受外来影响,缝绣类作品的绣法能看出受国外影响。同类作品也各有特色,山西、陕西等省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料,制造的染织作品与浙江、安徽等地风格迥异。

本次劳作展共征集展品3万余件,分美术品、工艺品、工业品、教学用品四大类,大类下设各小类,四大类共包含43个小类。美术品是指美术的成分比实用的成分要多的作品,主要为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刺绣、雕刻、木工、竹工、石工、通草画等作品。工艺品主要是传统手工艺,注重手工技艺,包括漆器、缝纫、结纽工等。也有一些使用贵重材料精工细作而成的手工艺品,如金工、雕刻工。还有模仿国外的手工如纸工、细工豆、细工黏土、石膏工等作品。工业品中包括陶瓷、染织、编织、制革等。教学用品主要是标本和教具,标本多为植物、动物标本;教具有自然、体育、卫生、劳作和地理等课程的教具。

从大类上看,美术类作品最多,共计12600余件,约占全部作品的40%以上。数量居于第二位的,是教学用品,共约7000件。各项工业品与手艺品各约3400件左右,合计差不多也有7000件。其中多是改良国产的手工艺品与工业品,也有改良或仿造的新工业机械,但是新工业机械展出的数量不多。另有印刷品、工作顺序图表等3000余件。小类中,木工类的作品最多,超过了3000件,金工类的作品超过2000件。从整体上看,美术类和手工艺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总评报告中也提及“劳作出品多偏于工艺方面,此次展览会,不知者几疑为全国工艺出品展览会”。

四、大众及官方对劳作展品的评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整个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时报》《新闻报》等报纸进行了多方面报道。新闻报在开幕和闭幕时设特刊版面,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标题,介绍了本次展览开幕的情况。展览会场前亭子内的批评簿上,写满了参观人员对展品的评价。许多评语赞美各省市出品之优美,并能顾及实用,对于小学劳作科之国防设计,尤为赞许。实际许多作品精致巧妙和繁复程度“过于美好,恐超过作者之可能程度”,部分专家也提出“各展览品,倘全系学生之劳作,成绩诚属可观”。

教育部也组织专家对展览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评判。1935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劳作展总评报告,报告内容分四部分:出品的概况、成绩总评判,职校成绩评判和中小学劳作成绩评判共1万余字。劳作展总评报告,优点5个,缺点7个。优点表现在“劳作科课程标准实施后的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成果实属不易。大部分作品考虑了实用性,一些学校运用了所处地区的特殊材料制作实用品。”缺点也非常明显,“不少省市学校的作品比较相似,缺少教育价值和实用性。家事科成绩多偏重奢侈品,不能切合实际生活。很多作品不是学生平时的作业,是为此次展览专门制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劳作教育推行的时间较短,以及展览办法有关,办法中指出对展品优秀的学校给予嘉奖,对作品低劣或该参加却不参加的学校给予训令。

展出作品经教育部评判后,先对优秀作品给予嘉奖。又优中选优,精选了343件精品,编成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科成绩品展览会各省市代表作品集。书中作品分22类,和手工艺相关类别占一半以上;为陶瓷玻璃类、漆器类、刺绣类、缝纫类、编织类、编物类、金工类、木工类、竹工类、石工类、纸工类、黏土工类。教育部鼓励各校购买用作教学实习的参考,希望发挥作品集的标准和导向作用。

五、劳作展览的影响:促进教育向实用、生产方向转型

1934年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科成绩品展览会,颁示当时政府推进生产教育的决心,对教育转向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次展览“重将来不重过去,盖欲診断过去成绩之机会,而厘定一切方来之实施计划”。

这次展览,工艺科作为劳作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展出,让社会公众和教育界认识到了手工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手工教育要接近实际生活,提倡从注重美术的工艺科向注重生产的工艺科转变。劳作展的大部分工艺品是装饰欣赏之用,能为大众所用的实用品较少。关于工艺制作过程、研究报告和改良的设计也较少,并没有很好达成展览的预期目的,这是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情况。但是从整体上看,本次展览引发社会各界对劳作教育的再重视,对促进教育向实用、生产方向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哲.清末民初实业教育制度化过程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0): 65-68.

[2]杨兴芳.我国劳动教育的意涵、历史逻辑及其实践形态[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9):12-18.

[3]李兆,章锐.拓荒与领引:1913年江苏全省儿童艺术展览会始末[J].美术观察,2019(11):54-59.

[4]教育要闻:中学课程标准变更[J].河南教育行政周刊,1931,1(41):19.

[5]杨卫玉.小学劳作教育与职业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1933(143):187-195.

[6]傅伯良,李真杰.劳作教育的实施[J].上海中学校,1933(76):61-66.

猜你喜欢
劳作展览会评判
交流与评判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春暖劳作花相伴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