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住口』和表达

2023-02-27 01:22张文华
家教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场合机会学会

文/张文华

一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养成良好习惯的起始阶段,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通过打断老师的说话向别人证明自己。但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老师正常的教学,也会影响其他孩子听讲。作为父母,在这方面光靠说教效果甚微,一定要用智慧的方法和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学会“住口”。

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相信很多父母在接到老师电话的时候是有压力的,尤其是在面临请父母来学校的时候,更是感觉很“丢人”“没面子”“抬不起头”,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切忌因为成年人的面子将紧张、焦虑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去责备孩子。有的父母因为被老师邀请,将自己的焦虑、愤怒一股脑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更加逆反,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因此,父母收到老师“来一趟学校”的特殊邀请,要先打消自己的顾虑,以诚恳的态度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了解孩子说话的动机和内容

父母要了解孩子说话的动机和内容是什么,是针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和周围同学聊天,故意捣乱。不同情况要不同对待。如果是前者,父母们后续要关注的点在于如何让孩子礼貌地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后者,父母要关注的是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以及孩子的学习状态,比如孩子对课堂学习感不感兴趣。

达成共识:举手发言是课堂规则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让他意识到举手发言的重要性。老师、父母和学生三方看问题的视角并不在一个频道上,导致老师认为重要的事情孩子却认为不重要,父母认为严重的事情,老师却觉得没什么。这事就在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一般而言,爱说话的小朋友还意识不到举手发言的重要性,或者说他暂时理解不了上课随时说话给别人带来的不好影响,所以父母可以在家里让孩子扮演老师上课,父母扮演那个爱说话的学生,让孩子切实体会到随意打断别人是不礼貌的。

让家庭“模拟课堂”帮孩子学会表达

好习惯的养成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家里,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如何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发言更得体。

了解上课的常规要求,和学校同频共振。课堂上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发言前先举手”。和孩子说话聊天的时候,树立发言前先举手的规则,这样孩子不仅知道了上课该怎么发言,也形成了举手发言的习惯,在家庭和学校的不同场景切换中没有困惑,不会产生偏差。

分清场景,培养沟通的好习惯。父母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不同场景,明确提醒孩子哪些场合是可以自信大胆地说,哪些场合需要轻声细语地说,哪些场合不能说,只能听,培养孩子在不同的情景中与人用不同方式沟通的能力。

创设机会,为孩子打造家庭专属个人舞台。爱表达的小朋友需要机会展示自己,如果在学校没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可以在家里创造专属时间,给他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周设置不同的主题,请孩子给爸爸妈妈“上一课”,也可以让孩子讲讲学校里的人和事,这不仅给了孩子表达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他的校园生活。

猜你喜欢
场合机会学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学会分享
没机会下手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