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说明文写作之激发兴趣 科普知识

2023-02-27 19:20时玲玉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脑神经事理耳道

时玲玉

左读范文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 越

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現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右写作文

戴耳机的学问

◎鲁羲川

周末,我戴着耳机看视频,爸爸看到后竟坚决要求我摘掉耳机,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不要总是戴耳机,戴久了耳朵可能会聋!”

“你肯定又是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小道消息,整天就会吓唬我!”

“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心中多少有点不服气,身边的同学都戴耳机,从来没听说谁耳朵出问题。但是……如果爸爸不是吓唬我呢?我上网搜了一下,确实有不少人说在长时间佩戴耳机后,耳道出现了流脓、结痂等症状。

难道真的仅凭小小耳机就能引发耳部炎症吗?

其实耳朵是有自洁功能的,正常用耳并不会导致耳道流脓或结痂,但是,耳道本身是开放状态,需要保持通气。长期佩戴耳机容易导致耳道的通气能力变差,细菌滋生增多,从而增加耳朵发炎的可能性。

长期使用耳机除了影响耳道的通气能力外,还可能导致隐性听力损失。我们耳蜗里的毛细胞是有一定数量的,即使是微小的声音,如果长期刺激也会导致它的损伤,长期的噪音或者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都会导致毛细胞的死亡,从而导致隐性耳聋。

原来爸爸真的不是在危言耸听。可是,耳机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必备单品了,而且佩戴耳机有时也是为了不影响到别人。那么如何正确挑选、佩戴耳机呢?

从护耳的角度来说,耳罩式耳机的隔音效果比较好,使用时不容易将声音调得过大,因此不易损伤耳道。相对的,入耳式耳机对耳道的损伤会更大,不建议长期、长时间使用。另外,还需要控制使用耳机时的音量和时间。在嘈杂的环境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因为这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把声音调高;连续使用耳机45分钟后,要休息10-15分钟,当然,如果非必要,也要尽量不使用耳机。

小小耳机竟也藏着这么多知识,看来生活中果真处处都有学问啊!“老人”的经验要适当听取,科学的认知则更为重要,但不管怎么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都是头等大事。

【山西太原市五育中学】

点评

作文以对话开篇,富有生活气息,自然引出了所要说明的事理,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中两次提出设问,既解释了为什么长期佩戴耳机会引发耳部炎症,又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亮点借鉴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讲解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遁三个原则:1.了解清楚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者向别人请教、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事物的道理。2.合理选择写作顺序。写作事理说明文当首选逻辑顺序(因果、递进等关系),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3.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本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借鉴:

1.标题、开头应引人入胜。

设问式标题或开头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兴趣,迫切地想要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本文,“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一标题瞬间就吸引了读者目光,接着,由“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大前提,自然地提出“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让读者生发好奇,愿意跟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奥秘。

2.说明事理应层层递进。

对于那些让读者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的事理,说明时通常要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说到内在事理,层层递进。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写性质、特征。如本文,先说一种现象: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然后引出睡眠的主要作用,并解释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接着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这个问题,从而得出睡眠是在为大脑打扫卫生的结论。这样说明,更易于读者理解。

3.说明方法应运用合理。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理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文中列举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的不睡眠极限挑战实验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的实验来证明睡觉的重要性,使文章更生动。

猜你喜欢
脑神经事理耳道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04 耳朵需要经常清洁吗?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microRNAs在脑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一语中的
铁跨膜转运蛋白与脑神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神经相关疾病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