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法下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

2023-02-28 02:02郭明椿
学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师

郭明椿

(福建省仙游县盖尾中学,福建仙游 351200)

问题引导法是以问题为载体驱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导法,教师应结合历史课程的实际内容、课程标准、史料资源等要素,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辨析历史材料、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和带领下深入探究历史问题,进而形成深刻的历史感悟能力。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情况,适当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和辅助素材,让学生集中于资料中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迪他们的历史观念、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一、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导法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历史主体教学中巧妙运用问题引导法是一项多元并举的措施。当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开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他们必然会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细致提取,并尝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真实学情。长此以往,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储备和历史素养等皆能得以增强。而经过问题的引导,高中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要素的了解程度日渐加深,他们不单单能够将基础的历史知识收入囊中,还能从多元化的角度解析一些经典历史事件或人物,将自身独到的见解展示出来。所以,学生的探索意识、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也都会不断提升,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也能有所增强[1]。总之,无论是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来说,问题引导法的意义和价值都不容小觑。

二、问题引导法下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

(一)设问——以预习检测单为素材,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关键在于激活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学生在整个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运用问题引导法时,教师可以将激活高中生主体意识作为重点目标,以预习检测单为素材,合理设置和编排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让他们能够结合检测单中的问题解析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全面了解课程的结构、主要特征和涉及的重点知识,帮助他们理顺学习思路,为课堂教学中探寻更高难度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预习检测单中的问题也要具备层次性特征,教师既要引入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融入时下的历史文献资料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皆能拥有实力相匹配的课前学习资料,而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真实情况也能明确学生的真实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在知识、学习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此维护其自主学习的信念,促使他们在历史学习进程中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

(二)追问——以图文式资源为素材,启迪学生历史观念

有效的追问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在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资源设计问题,合理地穿插追问素材,以此启迪学生的历史观念[2]。

1.借助历史地图,启迪历史观念

在国内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纵横交错的方式穿插在时间和空间的洪流中,要想准确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诞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等,必须明确其隐含的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多项要素,才能准确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资源,根据地图中包含的真实信息和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串,提前预设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据此引入追问环节中的历史问题,让学生能够重点分析和挖掘地图中的隐藏要素,从时空结合的角度概述历史事件、总结事件的影响和价值,从而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解读历史问题。而在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地图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情况放任学生,要以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基准,创造性地进行追问和引导,将处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拉入课堂的中心,让他们集中和专注于历史教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究和解读问题。通过这一方式,高中生既能正确地梳理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的伟大人物,还能从纵横交错的角度全面地解读问题,他们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会不断增强。

2.借助实物图片,启迪历史观念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国内外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个角度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文物资源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历史观念、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出发,选择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资源的实物图片,根据实物图片中涉及的显性信息穿插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引领学生鉴赏和分析,让他们从文物的外观、出土保存情况、所用材料等多个角度,明确历史文物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科技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深入探索能力等都会不断增强。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历史实物图片展开趣味化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推理和验证它们所代表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合理的猜想,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辨析文物资源的历史内涵。在这一过程中,为推动学生全面思考,教师应以“如果从政治/经济/科技……的角度出发,应该怎样分析文物的历史成就”等类型的问题展开追问,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考广度,以此达成启迪学生历史观念的目的。

(三)辩问——以文字类史料为素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探析历史问题,进而形成历史思维。教师将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历史思维的目标与问题引导法相融合,便可创建辨问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文字类的史料素材,引领学生从真实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学界得出的结论展开辩证思考,进而详细论证历史问题[3]。

1.利用出土专著,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发展较为迅速,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出土文献,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历史材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理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素材。鉴于历史学界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利用出土专著,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精心设置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历史问题,或是以出土专著中的真实文字信息为起点,或是以其诞生的历史年代为切入点,确保历史问题同时兼具探讨的意义以及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累的历史学习经验等,对该问题展开辩证性思考和解读,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和推证,调动起高中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掌握解读历史问题的技巧。除了常规的课堂讨论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出土专著举办专门的辩论赛,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名义提前搜集相关的材料,从出土专著映射的社会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等多元化角度,辩证性地解析其折射出的隐藏深意,推动他们在辩驳与推论的过程中形成历史思维和高阶思维。

2.利用历史评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针对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年代、不同思考角度的学者,会站在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解读和分析,他们自身秉持的意见和发出的历史评论自然也会有差异。针对历史学术评论中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开启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在历史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个历史学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的历史评论材料,给予学生阅读和解析文字材料的机会,要求他们将历史问题、课程内容和学者的历史评论融合起来,从特殊的时代背景出发,解读历史评论是否贴合史实、是否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等等,而后得出个性化结论。当学生能够针对历史问题形成独到见解时,教师即可为他们提供场地和时间,让他们选择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评论资料,对历史问题展开辩证性解读,利用思维导图、PPT 等道具,展现自己的思路和见解。由此,学生既能接触到丰富的史料素材,还能从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角度解析问题,进而增强其历史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四)探问——以典型性人物为素材,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1.开启人物辨析专栏,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人物是历史教学中的关键要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从探问的角度出发,以探究为目的,围绕典型人物展开历史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启人物辨析专栏,选择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提前设定与人物相关的探究式问题,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和以往学习的知识,向教师、同学等普及基础的历史知识,让他们能够在互相分享经验、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完整地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并在探讨的过程中剔除不恰当的观点。当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后,他们也可以针对人物的具体行为、历史贡献等提出问题,将其作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素材,如此反复,学生的论证和反推论能力便能明显增强,他们的历史素养也能逐步提高[4]。

2.开启人物探究项目,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项目化学习模式是维护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还能围绕学习议题,广泛搜寻课外学习资料,这也有助于开阔其眼界,进而提升其历史素养。对于项目化学习模式所表现出的重要性,教师可将问题引导法与项目化学习融合起来,开启人物探究项目活动,精选历史人物身上发生的典型历史事件、做出的卓越贡献等,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议题,要求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搜集和整合不同类型的史料素材,从多元化的视角解析、评判历史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深入探究其贡献和在某一事件中的价值,以此增强其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推动其深入思考和学习。

(五)趣问——以多元化活动为素材,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历史课标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对此,教师可以在问题引导法的辅助下,以趣问的方式将趣味化的活动和历史问题融合起来,将多元活动作为素材和载体,促使学生深入解析历史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历史表现、辩证思考、语言组织等能力。

1.引进情景表演活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趣问的要求,教师既要考虑提问方式的趣味性,还要考虑问题的深入性和探究性。经过比较和分析后,情景表演活动被投入使用。教师可以从历史课程内容中提炼出真实故事,结合拓展化的史料资源,将其改编为情景剧表演的剧本,在剧本诞生之际提出一个具备指向性和隐含寓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表演中领会特殊时代背景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历史人物身上具备的伟大精神等。而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身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将表演中获取的经验、心得感悟等一一表述出来,经过总结和概述后整理出问题的答案。如在“红军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演绎红军战士的艰苦经历,回答“红军长征具有哪些启示意义”等问题。在此模式中,学生的体验感会明显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能得以强化。

2.引进角色代入活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这一要点,教师可以从趣问的角度出发,提出“某某人物在某一个历史事件中起到什么作用”等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展开角色代入对话活动,要求他们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展开对话,科学合理地叙述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状、政治局势等,促使他们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举措。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体验感、理解能力、历史感悟能力等皆能不断加强。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维护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问题引导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设问、追问、辩问、探问和趣问等环节,带领学生参与学习检测、解读史料、分析任务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深入分析历史问题,明确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诞生原因,促使他们对历史史料形成独特的见解。同时,在问题引导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临时反应,以此做好教学监督和课堂监控工作。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