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解析整车制造品质问题的思路

2023-03-03 00:52刘炳森屈焱阳LiuBingsenWangPeiQuYanyang
北京汽车 2023年1期
关键词:漏水整车思路

刘炳森,王 培,屈焱阳Liu Bingsen,Wang Pei,Qu Yanyang

快速解析整车制造品质问题的思路

刘炳森,王 培,屈焱阳
Liu Bingsen,Wang Pei,Qu Yanyang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00)

整车制造品质是整车商品中极为重要方面。当整车出现品质问题时,需要工厂各部门技术人员及时解析、快速解决。整个技术解析过程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建立快速解析思路至关重要。

整车制造;品质问题;解析思路;间隙段差;机械能效;异响

0 引 言

整车制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品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间隙段差类、机能类、电器类、异响类和密封类;其中,间隙段差类问题主要指内外装各零件之间的配合不符合基准要求,此类问题最多,涉及面较广。以下分别介绍5类问题的快速解析思路。

1 间隙段差类

1.1 相关概念

间隙是指车身外表或内装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之间的缝隙。段差是指车身外表或内装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面与面之间的距离。整车制造中经常遇到的间隙段差不良包括大灯与翼子板段差/间隙不良、翼子板与保险杠段差/间隙不良、前后门段差/间隙不良等,如图1所示。

图1 常见间隙段差问题

图1(a)中大灯与翼子板的基准间隙为(1.0±0.5)mm,但实测值为2.0~3.5 mm;图1(b)中翼子板与保险杠的基准间隙为0.0~1.0 mm,但实测值为1.5~2.4 mm;图1(c)中天窗与车顶的基准段差为(0±1.0)mm,但实测值为1.4~1.5 mm。

1.2 问题特点及分类

间隙与段差是整车外观与内饰配合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产品细节工作的重要体现[1],更是消费者视觉观察最直接的部分,在J.D Power评价中占有非常大比重。

1.2.1 问题特点

(1)问题发生率,通常间隙段差问题批量发生;(2)问题解决难易度,间隙段差问题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总成或单品之间的配合,在分析解决过程中,必须考虑零件单品精度和零件分总成、总成精度,并对零件的装配手法等进行全面分析,这个过程所需时间稍长;(3)间隙段差问题日常生产中时有发生,是质量管理的难点[2],须按照影响外观的严重性由高到低分类排序,分重点监控和制定相应管理基准,这样不仅能够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效地分析出真正原因,而且在日常生产质量管理中能够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处处有基准,处处有管理。

1.2.2 问题分类

间隙段差问题按照原因不同可以分为3类,具体见表1。

表1 间隙段差问题分类

注:NG(Not Good,不合格)。

1.3 解析思路

解析思路即日常解析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与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或解决问题的成败。

根据PDCA循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解析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现状把握:对包括基准、发生量、发生部位结构、发生部位的装配方法等进行把握;(2)目标制定:根据任务的紧迫性、生产需求等制定出可量化的目标,例如发生率、解决期限等;(3)要因分析:利用FTA(Fault Tree Analysis,故障树分析法)结合实际配合状况确定要因;(4)对策实施: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然后实施;(5)效果确认:对对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确认,之后进行标准化工作,若不通过则继续要因分析;(6)标准化:修正作业标准书、作业重点、改进或更换工具、夹具;(7)总结: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

针对间隙段差问题按照以上问题解析思路,考虑到这类问题的复合型疑难性[3],一般常用FTA进行定量分析。FTA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根据元部件状态显示系统状态。故障树图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由事件而联系,用图形化“模型”路径的方法,使一个系统可以导致一个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故障事件,路径交叉处的事件和状态,用标准的逻辑符号(与、或)表示。图2为采用FTA解析某车型发动机罩与通风栅段差不良的案例。

图2 FTA应用案例

2 机能类

2.1 相关概念

机能类(即机械能效)问题是指整车出现的各种功能性不良,包括发动机无法启动、加速无力、转向盘无助力或助力不均、ABS失效、制动距离超差、热车后自动熄火、机油压力指示灯亮、发动机灯亮等,如图3所示。

图3(a)中机油压力指示灯亮起,图3(b)中ABS失效的指示灯亮起,图3(c)中发动机灯、EPS灯常亮,并伴有间歇性无转向助力。

2.2 问题特点及分类

机能类问题直接使整车部分功能失效,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如转向无助力,更严重时会影响到人身安全,如ABS失效、制动失效等,机能类问题对整车品质有直接影响。

2.2.1 问题特点

(1)发生率,通常情况下,机能问题为单台偶发的一次不良;(2)由于机能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一次解析,原因比较确定,只要故障再现,一般都可以找到具体原因;(3)机能问题现象容易把握和确认,原因单一且明确;(4)部分机能问题有间歇性特点,即间隙性不良,或者故障不再现。

2.2.2 问题分类

机能问题可分为2类:(1)零件问题,某个零件单品出现故障致使整车相关系统出现功能性缺失,例如,轮速传感器故障导致ABS失效,机油泵故障使机油压力指示灯亮等;(2)装配问题,安装造成不良,例如,ABS调制调节器输出油管错装导致ABS功能异常,节气门安装过程中掉入纸屑导致发动机加速不良等。

2.3 解析思路

(1)充分把握现状。不仅把握不良现象,而且把握不良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现象出现时状态与现在是否一致,遇到感觉不均的问题,需要量化,用数据说明问题。

(2)使用专业诊断仪检测故障代码。有时诊断仪显示无故障码,可能诊断仪无法诊断出故障原因,并不代表车辆系统正常。诊断仪只对重要的系统参数监控,而且前提是系统正常。

(3)充分理解相关系统原理。例如,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当驾驶员操纵转向盘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及转矩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其根据收到的转矩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

(4)推测可能原因。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各系统进行排查,判定优先顺序,确定最有可能的故障原因。

(5)对比互换试验进行原因排除。例如,转向盘操作力不均可能由转向器总成故障、EPS控制单元故障、转向柱故障、线路故障、安装不良等引起,如图4所示。

(6)试验再现故障,确定最终原因。确认各单品及控制单元,明确根本原因,制定对策。

注:确认故障时,分别拆下合格车辆和不良车辆的转向柱,对比发现,转向柱A柱与B柱的花键对位不一致;再次确认时,将不良车辆的转向柱花键重新对位,之后再装车,故障消除;最终确认,花键不对位导致转向力不均。

3 电器类

3.1 相关概念

电器类问题是指由车身电器、电控装置及电路不良导致的机能问题,包括电子转向助力控制单元单品故障导致转向无助力,车门线束断裂导致钥匙无法上锁等,如图5所示。

3.2 问题特点及分类

电器问题通常导致功能性不良,如果出现批量性电装不良,则涉及停产,其重要性较高。

3.2.1 问题特点

(1)问题发生率,通常电器问题为单台偶发的一次不良。(2)问题解决难易度,由于电器问题一般属于一次解析问题,最终原因是唯一和确定的,只须找到这个原因,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并且在相应的源流工序中进行管理控制即可使问题最终消除,问题解决难度不高。(3)解析电器问题,关键在于逻辑推理和电路分析,并具有创新思维,在电路排查和测试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少走弯路;同时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最少最快的拆解步骤找到原因,避免不必要拆卸。

3.2.2 问题分类

电器问题可分为2大类:(1)电器问题,组成电路的相关电器原件单品出现故障,包括直接控制原件(操控开关、终端电器等)和间接控制原件(多路控制器、仪表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单元、继电器等)。(2)电路问题,又可分为两个方面:断路问题和短路问题[4],前者包括保险丝熔断、继电器不良、电线断路、接头漏插、针脚插歪、电路接头接触不良等,后者包括电线短接、针脚插歪等。

3.3 解析思路

(1)深入把握现状。这既是前提也是最重要一环,电器故障的外在表现单一,例如换挡杆作动不良,通常仪表中换挡指示灯不亮。通常对不良现状的采集时间占整个解析时间30%~40%,重要性较高。

(2)采用诊断仪检测故障代码。多数情况下能够检测出故障码,其中“CAN线路通信不良”一般为仪表或多路控制器内部信号紊乱,进行更换即可;对于其他故障码须查阅维修手册进行排查;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须对照电路图进行电路测量和电器元件排查。

(3)透彻分析电路图。将涉及的所有相关线路和构件罗列,如图6所示。

如图6(a)所示,当右后电动车窗升降开关置于降下位置时,深色实线所标注的线路导通,通过继电器内的电磁线圈作用,浅色间断线所标注的线路随之导通,车窗电机进行正转,玻璃下降;此时,虚线所标注的线路①与深色实线功能一致,判断其为车门多路控制器发出的玻璃降下信号线。

如图6(b)所示,当右后电动车窗升降开关置于升起位置时,深色实线所标注的线路导通,通过继电器内的电磁线圈作用,浅色间断线所标注的线路随之导通,车窗电机进行反转,玻璃升起;此时,虚线所标注的线路②与深色实线功能一致,判断其为车门多路控制器发出的玻璃升起信号线。

(4)电路检测。将上一步中列出的线路和构件按照由主到次顺序进行排查。

(5)元件互换。将故障线路或元件换装OK(良好)件,确认故障是否消除。

(6)分析原因。确定故障原因为单品问题还是装配问题,判断责任工序,根据不良级别将制定的解决对策发送给责任部门,进行跟踪管理,协同责任工序做好再发防止工作。

4 密封类

4.1 相关概念

密封问题是指经过淋雨密封检查或在雨后,整车车厢内出现水迹,即密封不良,包括风窗玻璃漏水、车门漏水等,如图7所示。

4.2 问题特点及分类

密封问题属于商品性不良,在整车缺陷等级判定中属于B级,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麻烦,车厢内进水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带来发霉、滋生细菌、恶化环境并伴有异味问题[5]。

4.2.1 问题特点

(1)问题发生率,通常此类问题为间歇性多发。(2)问题解决难易度,由于车体密封部位多且密封件形状复杂多变,泄漏位置较难确认,往往需要拆解车门、风窗玻璃等部件才能判定漏水原因,问题解析周期长,标准化管理较难。(3)解析密封问题,需要一定拆装能力,并需要对漏水情况进行长期统计与总结。

4.2.2 问题分类

车体密封问题可以分为4类:(1)风窗漏水,指由于风窗玻璃与周边密封不良或周边线束孔密封不良,导致水进入车体内(一般会沾湿前排地毯);(2)四门漏水,指车门与侧围密封不良,或车门内线束、胶纸、喇叭等部件与门内板密封不良,导致水越过车体内胶条进入车内;(3)后窗漏水,指由于后窗玻璃与周边密封不良,导致水进入车体内(主要是行李厢);(4)尾门(行李厢盖)漏水,指由于尾盖(尾门或行李厢盖)与周边密封不良,导致水进入行李厢。

4.3 解析思路

(1)把握漏水现状。找到漏水地点,发现积水位置,判断积水量,计算漏水车比率。

(2)检查淋雨设备。查看淋雨板链设备有无异常,板链用水为循环利用,水中杂质会越来越多,容易堵塞喷头使水柱集中、水压超标,此时如果喷射在窗框胶条上,可能导致漏水问题。

(3)根据积水位置初步判断入水部位,如图8所示。

(4)拆解部件,当漏水位置不明显时需要拆除外表部件,之后再进行淋雨试验。

(5)淋雨试验中查找入水位置。

(6)对入水位置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对照图8,出现漏水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安装窗框胶条时涂布的肥皂水引流上部水珠,改善对策为:缩短窗框上肥皂水的涂布距离,减少肥皂水量;二是喇叭口海绵垫粘贴不良使下部积水,改善对策为:改变海绵垫的安装手法。

(7)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对已制定的对策进行管理,监督各相关工序实施过程,跟踪对策实施效果,防止问题再发。对照图8,车门漏水问题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如图9所示。

注:VQ(Vehicle Quality,整车品质);WE(Welding,焊装);AF(Final Assembly,总装);PQ(Part Quality,零件品质)。

5 异响类

5.1 相关概念

异响问题是指车辆在行驶或者操作过程中发出的不正常声音,包括车高传感器安装错位、仪表台横梁残留焊渣、车架螺栓扭力不足等,如图10所示。

5.2 问题特点及分类

驾乘环境是车辆的重要商品性之一,消费者对车辆要求既舒适又安静,而异响会严重影响驾乘感受,是降低消费者满意度的直接因素,同时异响有可能代表严重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5.2.1 问题特点

(1)问题发生率,此问题多发或散发都有可能。(2)问题解决难易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认声源,如果声源无法确定,则问题解决难度非常大[6]。

5.2.2 问题分类

对于异响问题,可从3个方面进行分类:(1)发生部位不同,例如发动机、变速箱、车体、底盘等;(2)发生原因不同,例如零件单品、零件配件、漏装错装、扭力不良等;(3)声源机理不同,例如干涉声、摩擦声、倾轧声、剥离声、共振声等。

5.3 解析思路

异响解析思路如图11所示,通过“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一切从现场出发,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对策)找到异响声源。

注:重点1指声源的准确判断是基础和关键;重点2指声源的对症下药是手段和方法;重点3指确认效果时要注意对策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免造成新异响。

6 结束语

整车问题解析思路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经验累积才会顺利实现,解析思路可以概括为四大步骤:现状把握、原因解析、对策制定、标准管理。

对于间隙段差类问题,结合FTA、检具知识,明确相应的解析思路;对于机能类问题,前提是需要了解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预测可能的原因,基本方法是对比试验、寻找差异、逐步解析;对于电器类问题,需要在“三现主义”的基础上对电路图分析透彻,细致完成电路测量,分析原因主次;对于密封类问题,关键是把握现状,分析漏水路径,标准化对策制定,防止不良再发;对于异响类问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声源,听、看、查、推、试、敲、机、拆、换,做到正查反推对症下药,充分利用辅助工具,同时注意对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避免带来新异响。

[1]田学强,张昆,胡文亮.品质目标管理开发工程[J].汽车工程师,2013(5):60-62.

[2]宋舜,贾琼雪,段竞芳.车辆制造过程质量管理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87-88.

[3]雷思键,谢智勇.浅谈汽车内外饰间隙段差问题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7):118-119,122.

[4]邵强.汽车电器故障检测与维修分析[J].时代汽车,2021(23):181-182.

[5]马鉴频.汽车密封胶条防水原理及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8(7):44.

[6]杨谨华. 汽车异响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续完)[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4):13-15.

2022-07-18

1002-4581(2023)01-0030-08

U469.110.5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23.01.008

猜你喜欢
漏水整车思路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不同思路解答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下雨时才漏水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