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索

2023-03-06 07:32蒋施雯
小学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教师应

☉蒋施雯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之于小学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是增强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一系列新颖、高效的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技能,积极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与创新。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积累丰富经验,夯实创造基础

毋庸置疑,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教师应结合学生在美术基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从长远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成长做好铺垫。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形成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必然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与相对广博的实践经验之上,这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基础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夯实学生的美术创作基础,让创造力更好更早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

以人美版教材的教学为例。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示范性的作品,之后以启发式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特点展开思索,逐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美术技巧的认识。在创作环节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构思,绘制主题相同但内容不同的画面。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会变的线条》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结合老师给出的画面,从线条的粗、细、流畅、曲折等角度出发,做出一定的创新,在习得丰富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同时,创作出推陈出新的美术作品,体现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美术创作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学习、创作经验,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灵活进行创新。例如,可从花纹、颜色变化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一些与课本给出的画面截然不同,但又契合创作主题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自然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步入中高年级后,有条件的教师也可在平时多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通过亲身的观察实践,巩固自己在课堂中学过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结合所见与所感,绘制心中最美的画面,实现“在积累中创造,在创造中积累”。

二、丰富教学形式,萌发创造之芽

罗恩菲尔德曾这样评析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教育系统及社会做出的主要贡献,是强调了个人、自我创造的潜能,令艺术得以和谐地影响人们的成长过程,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这充分表明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为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从教学设计出发,不断强化对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的研究及应用,不断革新美术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1]就现阶段看来,对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如上教学目标。教师可在平时依托互联网渠道,搜集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教学材料,构建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美术课件,为学生带来直观、具体的美术学习体验,更好地启迪学生创造能力的成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鱼》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色彩缤纷的鱼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绚丽的鱼,分析色彩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水族馆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色彩缤纷的鱼在水中游动时,与周边水草及其他鱼类交相辉映的场面,以此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点燃其创作灵感。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发放白纸,让学生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看到的画面,绘制出色彩缤纷的鱼类,体现自己的艺术创想。在学生开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室中巡回观察,不时点拨学生的创作思路,令学生产生更多的创作奇想,令创造力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

三、发挥学生想象,激活创造思维

“想象力”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造家奥斯本曾这样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的。”可见,在美术课堂中,调动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想象力的催化,创造力自然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艺术创作将变得遥不可及。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是极其广阔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想象力会随之而消退,被理性思维取而代之,因此,成年人的想象力往往不及儿童。基于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懂得珍惜儿童想象力之可贵,借助儿童在这方面的可塑性,采用一系列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暖色》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一些以暖色为主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创作者利用暖色营造出的氛围,让学生想象还可以利用暖色画出什么样的图案。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发放白纸,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中的暖色”的理解,大胆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画出温暖且热烈的场景。

实践表明,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想象空间中,利用想象力进一步升华生活经验,绘制出许多极具创意的作品,如载歌载舞的人们、夕阳西下等。这体现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成长,体现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创造动力

小学生是极富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群体,处于思维极为活跃、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年龄段。在课堂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灵活、和谐的艺术氛围,以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思索甚至是质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进而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尽情挥洒画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营造艺术氛围与创设艺术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一方面,艺术家莱辛曾经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帮助人们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更多的东西。”在美术课堂中,好奇心是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质疑、进行大胆思考的不竭源泉。[3]对此,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并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分析,直至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动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作自信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实现艺术启蒙。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彩墨游戏》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彩墨绘制自己喜爱的图案、事物、风景,表达有关美术创作的真情实感。学生在绘制彩墨画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运笔技巧下,彩墨的浓、淡、干、湿、曲、直、粗、细是各有差异的,即使是随意涂抹线条,也能明显地观察到这种变化。此时,教师可启迪学生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还能画出什么样的变化呢?增强学生对彩墨颜料的认识,为学生构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大胆进行艺术探究,积累更为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实现创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五、组织创作比赛,点燃创造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与班级中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互动,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创作想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这一方面,《美术课程标准》做出了如下的阐释:学生会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绘画比赛活动,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华。

对学生而言,比赛是一种充满竞争的活动,不论竞争结果如何,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很好的美术创作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体会到学习美术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产生一定的再创作欲望。由此,“由创作到成功,再到创作”的良性循环便得以形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4]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时,在指导学生了解靠垫制作有关的知识与设计、绘制靠垫图案的主要方法后,教师带领同学们,以师生共同创作的形式,设计靠垫,并为其绘上精美的图案。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别出心裁的靠垫,看哪一组学生设计的靠垫最具创意。在教师的鼓舞下,学生纷纷对这一创作活动跃跃欲试,绘制了许多千姿百态的作品。在活动末尾,教师要求学生选派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小组成员的创作思路,共享一些值得肯定的创新点,丰富全班同学的艺术创作灵感,提升全班同学的创造能力,尽情释放学生的创造天赋,以取得教学质量的突破。

六、巧用教学评价,助力持续创造

教学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进一步创新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长远发展,美术教师应重视强化评价环节设计,在评价对象、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创新,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长远发展。[5]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衣架的联想》一课时,到了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可将讲台作为“展示台”,鼓励学生走到台前,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创造灵感。在这一环节,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了彰显,而教师主要扮演了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理念有着较强的自信,多数学生都能够热情洋溢地讲出自己对本次美术创作的看法,教师可使用鼓励的言语、赞赏的目光给予学生肯定,增强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信心,促使更多学生走到前台,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评价经验后,教师可提出进阶要求,如可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还有什么样的缺陷,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在这一环节中,创新性引入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评价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得以将更多的奇思妙想应用到二次创作中,真正实现创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令创新的萌芽不断长大,形成细心观察、敢于创新的品格。这对学生终身的成长发展而言,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为实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应多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以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调动创造力,变平凡为艺术,让美术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教师应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