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2023-03-06 21:08
江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说

★11票

《浪的景观》

《钟山》2020年第3期 作者:周嘉宁

杨庆祥:周嘉宁在近期的写作中不断打开着新的人群。《浪的景观》中,地下城贩卖服装的年轻摊贩成为她的新关注点。20世纪90年代经济开放以来,以“商贩”为代表的群体成为新的弄潮儿;而在千禧年后,这类人群却在文学中隐退。周嘉宁的打捞,让这一群体重新浮出水面,不仅勾勒出他们的代际差异,而且重构了该群体与新世界、新世代的关系。

何 平:80后作家周嘉宁在《浪的景观》中细致描绘了世纪之交上海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颇具时代特色。这篇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建立在作者对真实世界的客观描写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之上,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新世纪初的历史景观进行了颇具写作自觉和责任感的打捞和审视。小说书写于“内卷”“躺平”“摆烂”等词盛行,各种亚文化泛滥的当下,她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回望不远处的历史,视野足够清晰,也足够发人深省。

张燕玲:以冷静而不乏温情的笔触,展现了世纪之交青年们最后的浪漫主义狂欢浪潮,人类在时代所有的挣扎和命运都是不停奔涌的浪的景观,周嘉宁为他们树立起一座纪念碑。

洪治纲:这是一篇青春、梦想与欲望交织的小说。它以世纪末的喧嚣和缭乱作为背景,让一群盲动的年轻人在底层商海里东奔西走,最后一无收获,犹如海浪的拍岸之声,动静挺大,留下的只是一堆泡沫。

黄德海:在《浪的景观》里,周嘉宁放弃了她惯常处理的艺术青年题材,转而写两个倒腾衣服的小贩,却并没有因转换显现出夸张,也未放弃自己一贯的澄澈气象,而是保持着诚挚和准确,并在此基础上植根人物的生存情景,更为深入地揣摩外在世界与人物内心的变化,触及真实而微妙的社会与人生,小说就此有了更为开阔的空间感觉,也连带着勾勒出一个时间阶段内的复杂情景,荒芜、野性、生机勃勃,带着显而易见的开辟气息。

★11票

《玫瑰开满了麦子店》

《十月》2020年第1期 作者:石一枫

李云雷:《玫瑰开满了麦子店》讲述漂流到都市的乡下女孩王亚丽,怀抱微小希望在生活中前行的故事。小说触及了较少有作家表现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与信仰问题,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何 平:《玫瑰开满了麦子店》是石一枫继《心灵外史》之后再次寻找和思考人的精神归宿的作品。小说以麦子店为背景,写北漂女孩王亚丽的爱情、亲情和团契经历。这部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宗教能否作为一条拯救和回归的途径,去坚固人心,为当代肩负重荷的人找到精神的支撑。在石一枫这里,答案是否定的。王亚丽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信过教,她只是心怀敬畏,她接受生活的苦难,同时理解、宽容他人的自私和不易,与生活达成和解,坚持为人的纯良和自尊。

张学昕:从某个角度来看,“玫瑰”和“麦子店”是作为两个意象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的,它们矛盾而统一。“麦子店”作为一个空间意象,承载了小城镇人在大都市定居的梦想,吞纳了这些人的金钱欲望和物质追求,又不失人间烟火的味道;而“玫瑰”显然是精神的超越,摆脱了世俗的繁缀,热情地拥抱净化的心灵。“麦子店”是物质填充的现实梦想,而“玫瑰”则是升华后的高远的精神理想。小说中的主人公王亚丽,其实代表着大城市里千千万万追寻着“麦子店”和“玫瑰”的普通的异乡客,因此,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王亚丽们一样反复经历着困苦、挣扎、内心的撕扯和精神的折磨,这无疑是作者反复将现实提纯的结果,他很明白对于王亚丽们来说,无论梦想还是理想、物质还是精神,都很难实现或满足。但是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是给王亚丽留下了最后的“玫瑰”,这其实已经超越了现实,是文学所能给予的力量。

张燕玲:生活在北京麦子店的普通人,期望在物质与精神上皈依异乡,求而不得的现实挣扎,并在挣扎中异化。小说一波三折,勾画出小人物们被生活所迫的异化过程,但他们内心依然渴求那一朵盛开的“玫瑰”。

孟繁华:小说讲述的是沿着铁路线漂流到都市的乡下女孩王亚丽,怀抱微小而实在的期待,希望通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王亚丽是和陈金芳完全不同的北漂女孩,尽管她在现实面前一次次失败,但她仍然是从生活低处绽放的、顽强生长的、美丽的“玫瑰”。石一枫的底层关怀没变,但他讲述故事和书写人物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贺绍俊:石一枫写小说如同他平时的为人,以戏谑、貌似不正经的方式传达出他的正义和严肃。他在《世间已无陈金芳》中塑造了陈金芳这一都市中的乡村女子形象,《玫瑰开满了麦子店》中的王亚丽是他塑造的又一个都市中的乡村女子形象,两个女性形象是石一枫立下的两个镜像,映射出城市的光怪陆离。

★11票

《黄河故事》

《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 作者:邵丽

李国平:《黄河故事》是一篇融宏大叙事与细微体察为一体的小说,有着历史、伦理、人生、情感的多重内涵,从中能读出黄河文化的厚重背景。小说通过具象的人物刻画,突显出历史的人性内容。

孟繁华:邵丽的《黄河故事》讲述的是一段家族史,更是女性自立自强的命运史。“黄河母亲”不寻常的命运、坚韧和伟岸,是小说的主旋律。包括母亲在内的女性黄河般地一往直前,不可阻挡,一如九曲黄河水波涛翻滚摧枯拉朽。小说对女性获取独立地位的新解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讲述方式在“是”与“非是”之间,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其仿真性强化了小说的真实性。其叙述语调的生活化和平实性带来了艺术技法的“陌生性”和风格化。《黄河故事》是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的翘楚之作。

贺绍俊:邵丽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重新认识自己的父辈,并通过父辈反思那一段历史。她由此写了好几篇小说,也许这一篇是最具深度,也是最有温度的。

黄德海:两代人之间的嫌隙、怨念和深爱,串起了《黄河故事》这样一个故事时间跨度久远的中篇。在这个小说里,既有栩栩如生的人间场景,又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逻辑有了特殊的样子。尤为可贵的是,在纷繁的生活境况里,人们摸索着走向和解,走向未来,走向自己命运的深处。作品显现出人物所处时代的幽深景象,勾勒出一个大时代的清晰模样。

★11票

《制琴师》

《野草》2021年第6期 作者:黄立宇

李云雷:小说带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氛围与感觉,作者通过对几个特立独行的人物的描述,展现了特定时代县城青年生命的匮乏与可能、困顿与希望。

何 平:黄立宇的小说《制琴师》以制琴师吴丙声为中心,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毗邻上海的皋城在“时代的裹挟”中的人事变迁。作者所传达的是被掩盖在轰轰烈烈改革强音之下悠扬婉转的低语,上海牌咖啡、长笛以及小提琴都传达着关于艺术如何启人心灵的命题。吴丙声在小提琴的引领下迎来了混沌人生的转折,皋城亦是沿着相似的轨迹逐步向上海靠拢。作者的叙述深深扎根于民间社会之中,方言的使用让整篇小说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展示出时代前行中以制琴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的逐步流失与人生世事的变迁趋势。

贺绍俊:这是一篇向20世纪80年代致敬的小说,作者携带着80年代的文艺气息,复活了80年代的理想精神,他的文字刻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却丝毫不让人感到陈旧乏味。这既是一种文学的功力,也体现出一种文学趣味的永恒性。

★11票

《美学原理》

《十月》2020年第6期 作者:肖江虹

张燕玲:小说以身患癌症的美学教授陈公望与护工、同事、妻子、老师的四组人物关系,探讨了生活与生命、哲学与美学的意义,以及人如何从容舒朗地走向生命的终点,深厚丰赡,张力十足。

孟繁华:主线是讲陈公望和护工王玉芬的故事。陈公望的美学和爱情史的讲述,在来自民间的美学、来自人民性的美学面前,不战自败,陈公望终于发现生活比观念更长久,也更有力量。王玉芬的待人处事也唤醒了曾经处在“底层”的陈公望,两人的书卷气和烟火气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王玉芬是陈公望的灵魂救度者,使陈公望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一如他的风水术同样是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小说对陈公望、王玉芬、涂安妮、路品源等人物的塑造,生动无比,过目难忘。

黄德海:肖江虹的《美学原理》写得生动俏皮,谐谑与严肃并置,形象与思考并重,既嬉笑怒骂又一本正经。就是在这看似矛盾的叙事风格中,作品对民俗与学术、先进与落后、性格与命运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从而打开了美学的深层景观,与生活建立起了活生生的联系。

★11票

《镜城》

《钟山》2021年第5期 作者:罗伟章

张 莉:小说关于“失败者”的底层生活,关于男主人公混乱的、虚实难辨的生活困境。在现实与梦境、现实与历史、成功与落寞之间,作家写出了他充满痛苦和挣扎的现实生活。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人身上的理想主义光泽。

张学昕:这篇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家和家园,都是一种病。”很显然这里的 “家”和“家园”都是精神层面的。家园其实就是家乡,也是罗伟章小说创作一直围绕的主题,我们从他这些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家乡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向精神空间转化的过程,从离乡到还乡,从现实出走到历史寻根,他的每一步都试图向某一个目标更近一步,这个目标就是个体的自我。而到了《镜城》,就构成了一种无限靠近又永远有阻隔的微妙关系,不论是主人公陈永安的编剧身份,还是作者有意塑造的“镜城”空间,小说中人物的“自我”只能在虚构和镜像中反复出现,他们要如何分辨真实的“自我”?我们生活的现实空间,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如同镜城一般,每天在真实和虚构中交错,我们是否曾在某一刻感受到真实的自我?

孟繁华:罗伟章一直关注中国乡村的变革,表达变革中的世道人心和个人命运。在城市、乡村的二元结构中,乡村的命运一直处在被支配的状态中,一如小说《变脸》中的陈太学,虽然当上了包工头,但成功的喜悦从未属于他。进城只是进入“现代”的幻觉,真正的焦虑刚刚开始。那个镜中之城并不属于乡下人,身份不只与政治有关,更与切实的生存有关。小说在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这个时代的新的困惑和矛盾。

★9票

《月球隐士》

《芙蓉》2021年第2期 作者:李宏伟

李云雷:小说以极富想象力的方式对未来的社会结构进行了探索,作者由现实中的问题出发,以虚构抵达人类思维的边界,对人类的生存危机进行了富有深意的思考。

何 平:题名为“月球隐士”,一个点明叙事中心人物身份特征的偏正复合词语,也浓缩了全篇的表现形式与美学风格——以科幻元素点缀叙事外壳,而以宗教情怀作为叙事内核。月球隐士对应着“自我”,月球隐士的故事,用作者原词表达就是“自我要求”“定义”的“解体”与“滋生”,是一则关于“生长”的科幻寓言。全篇九节,以字母标识,重复大小写并依次排列。C节是全篇的精华,以奇异的想象与蒙太奇式的笔法描绘婚恋与爱情的各种形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生命的成长与繁衍。小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宗教学与哲学素养。

孟繁华:李宏伟是一个有奇崛想象力的作家。《月球隐士》作为科幻小说,也为现实的书写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小说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与现实建立联系,因此他的科幻更具“科学性”,这是《月球隐士》内在的发动性力量。科幻与现实并重,使李宏伟的科幻小说有了鲜明的辨识度。

贺绍俊:在这篇貌似属于科幻类型的小说中,李宏伟的想象力不受现实的约束,并在哲学思辨力的推进下,创造出一个具有隐喻性的新现实。

黄德海:《月球隐士》设定的未来情景,资源匮乏,但在某个角落能量涌动,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机。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能力,李宏伟构想了一个饱满的未来社会,用虚构中的试验来检视人类现实和思维的某些界限,并以复杂的人物形象尝试打破这些界限,其中隐含着人类或未来的某种成长契机,从而启发人们更为雄沉地面对现实世界。

★8票

《天物墟》

《十月》2021年第2期 作者:孙频

李国平:孙频的小说有着文字的力量,有着探求世界的厚重内容。《天物墟》有精神成长,有精神强壮、充沛的意味,作品在亦实亦虚、亦具象亦抽象的书写中完成了关于个体、关于世界认识的提升。

何 平:《天物墟》以澄澈节制的文字叙写了一个失败者在山林之中确证自我的故事。永钧因父亲落后于时代的志愿填报观念而成了世俗标准上的失败者。父亲离世前将养好的玉璧传给他,并要他抽空回趟老家。永钧回到老家磁窑安葬了父亲的骨灰,遇见了山间文物收藏者老元,并留下来帮助他整理誊写有关历史文物的书稿。混沌的人生竟因此有了清明一隙。深入阳关山脉,他理解了父亲曾经匿身其中的选择。废墟、文物、人,在孙频笔下已不是物与人的度化关系,而是相逢相知,互相启悟。老元是这场精神奇缘的缔结者,承担了永钧觉醒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任务。老元是天地洪荒的证人,他对于文物的痴迷,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密码的求索,对于华夏族群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信仰,这样一个神性与人性兼备的人物既与天地对话,与古器结交,又于人间布道,其本身也是不朽天物。

贺绍俊:孙频似乎从不会让读者失望,《天物墟》再一次让她多方面的文学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她以文物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一步步解开时间的密码,触摸到文物的灵魂,从而重新认识了故乡和父亲。

★8票

《床上的陈清》

《芳草》2020年第5期 作者:林那北

王春林:因为已经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命运吊诡、造化弄人,所以陈清和俞小静才会在回顾自己数十年人生时发出 “都是命”的浩叹。一般来说,只有在文本篇幅相对较大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才有望将命运的变幻无常表达出来。林那北的难能可贵处在于,仅仅以四万多字的篇幅,通过对精神分析手段的精妙运用,便能够相对成功地传达出某种笼罩一切的命运感,其思想艺术的构型能力非同寻常,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张 莉:一部有意思的小说。“床上”这个词充满了暧昧性和指向性,小说将陈清作为男人的一生写得很鲜活,甚至可以说是从另一种角度书写女性命运。这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小说,有奇思,有锐见,内在里有力量。

张燕玲:执着向艺术的仙境和灵界飞奔的俞小静,在充满弱点的多面人性、复杂而真实的婚姻世界,以及自私纵容的生活真实中,不屈不挠,四处突围,却隐忍向善,守持自我。作者在书写女性命运与艺术人生中,让读者思考何为婚姻、何为亲缘、何为血缘,令人心痛和动容。

孟繁华:小说发生的主要空间为“床”和“舞台”,是奇思妙想。小说以女性角色命名部分篇章,将女性舞台打造得风生水起。对崇高理想和艺术的追求,回响在小说的声调中。那里有时代的洪流,有成长,有亲情和爱情。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就这样在人物命运、个人生活中得到揭示和呈现。

贺绍俊:这是一首英雄赞歌,也是一次英雄祭奠。小说塑造的俞小静将改变我们社会对英雄的固化认识。在林那北看来,一生无所成就的俞小静就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因为她有理想,她的理想就是能在舞台上跳芭蕾舞经典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她为理想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她把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这一理想。俞小静这个人物也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她的命运与共和国紧紧牵连在一起,历史没有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但林那北并非要通过俞小静来反思历史,而是要告诉人们,在俞小静的身上,既有历史,也有永恒,这种永恒就是她的艺术理想;这样的艺术理想在历史的烘托下显得弥足珍贵。林那北之所以虚写历史,是因为她关注人的心灵和精神,也许还表达出这样一层意思:历史是不断流逝的,唯有理想是永恒的,它永恒地存贮在人的内心。

★8票

《冻土观测段》

《收获》2021年第4期 作者:董夏青青

王春林:导致战争威胁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一直到现在为止,“国家”“民族”这样的实体和概念不仅依然是强大的存在,而且似乎看不出一点退出人类生活范畴的迹象。既然存在着国家和民族,那就必然存在明确国与国之间界限的国境线。有了国境线,才会有董夏青青这部《冻土观测段》中的相关描写:“‘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希望国家的轮廓不要变,也就是强调国家的边界不能变。边界者,国境线是也。实际的情况是,要想保卫我们的国境线,就必须要有戍边的军人,尤其是在特别艰难的自然条件下,戍边的军人必须拥有足够自觉的自我牺牲精神。具体来说,董夏青青在《冻土观测段》这部中篇小说里所集中书写张扬的,正是军人身上这种难能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李国平:《冻土观测段》是近年来我读到的军事题材创作中印象深刻的一篇小说。人们将它归于主题或主流写作而有所忽视,其实它有充分的文学含金量,它是昂扬的,又是沉重的;它是有宏大背景的,又是有人性内容的。在这部中篇里可读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价值观的坚守,又可读出对世界文学中战争描写的吸收,它展现了军事文学创作的新视角、新探索。

杨庆祥:董夏青青的“边地书写”,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文学地理。《冻土观测段》以一个士兵的死为肇始,如同投入湖中的一枚石子,随后泛起涟漪。小说延续了他的既往风格,冷峻、酷烈而又质朴。这质朴的底气,来源于细节的真实,所谓“事实的金石声”——事实有其区别于虚构的回响与味道。小说对死亡的观测,毫发毕现,读后令人震颤。

何 平:这是一个紧跟时事的故事。小说围绕班长许元屹的牺牲,重新触摸了那次边境军事斗争的众多伤痛记忆与怀想。作者以万分的真诚和看似零度的叙述细摹了许元屹的动人精神,使得感动和怜悯能在读者心中不断翻涌,使得军人精神在崇尚实际利益的今天能在真正意义上继续感动读者,受到关注,而这种精神绝非上等兵堂哥之辈所能理解和感知。作者凭借真实的生活体验、对纪实风格的追求和对当代军旅生活的热情关切,运用节制的语言和更接近生活本身的碎片化叙事,无限逼近了当代军人生活和心理的真实状态。

洪治纲:这篇小说通过碎片式的叙述,鲜活地呈现了某次边境军事冲突中我军士兵的内心镜像及精神风貌,展示了他们面对生与死的尖锐冲突时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和血性。

贺绍俊:这是一篇很坚硬的小说,作者直面军人命运的残酷性,但她对残酷的书写让人们感到浩气凛然。小说揭示出,在一个不崇拜英雄的时代里,英雄精神是如何从石缝里顽强地冒出生命之芽的。

黄德海:董夏青青的《冻土观测段》写的是与牺牲相关的事,显得庄重而谨慎。每一个情节、每一段对话,甚至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欲说还休;隐藏在小说背后的情感和诉说的欲望,似乎一不小心就会喷涌而出,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制和简洁风格,让人想起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8票

《荒原上》

《收获》2020年第5期 作者:索南才让

张燕玲:小说在书写荒原生存与精神尊严的冲突与博弈中,深刻展现了孤境中的人性善恶,动人心魄。

贺绍俊:索南才让是一位在草原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把草原的辽阔和寂寞带入小说之中,以自己宽广而又敏感的胸怀去包容草原上的悲喜。《荒原上》以一种神秘、荒凉的气象展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沉重话题:人性在恶劣环境的折磨下会变得粗粝不堪。索南才让以其深沉的文学情怀,直面人心的脆弱,修补被瓦解的尊严,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将自我救赎的精神播撒在草原上,从而为人们展示了以文学阐释草原精神的无限延伸性。

★8票

《鬼指根》

《收获》2021年第5期 作者:尹学芸

王春林:借助于“鬼指根”“盘子”“馅饼”“镜头” “挂件”等一系列重要物象,以及围绕这些物象展开的曲折故事,尹学芸刻画塑造了鲍局、倪依等人物形象,在追问思考人性与命运之谜的同时,又依靠小说艺术径直挖掘勘定着“心是什么”的问题。“心”的终极指向,终归还是人。

张燕玲:小说寓意丰富,从世情切入,对人物心理和人性幽明的深刻精细表现,使命运吊诡的鲍局、灵魂通透的张居士、挚爱隐忍的黄柏等形象如荒芜名寺之地的鬼指根,既粘连人世,又苍凉无常。小说在巨大的艺术张力下,既生动有质感,又犀利思辨,还不失雅正、尊严和情义。

★7票

《星光》

《十月》2021年第3期 作者:王凯

孟繁华:《星光》表面看是一篇波澜不惊、“其貌不扬”的小说。除了日常生活有其规定性之外,军营与军营大院之外的大千世界并无区别。军人首先是人,其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甚至更为丰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参谋古玉、处长马书南、干事常宁宁和士兵刘宝平等人物表面的波澜不惊和背后的心底波澜,他们是中下层军官或士兵。表面看军营生活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但是作为现实中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处境和欲望,处境和欲望的矛盾构成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小说在雍城和肋巴滩交替展开,城与乡、官与兵、公与私、明与暗、荣誉与利益等,在交织纠缠中次第展开。这是一篇复杂又有深意的小说。

贺绍俊:王凯是军人,也懂军人,他所写的军人非常真实,让我们了解了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青春的军人。王凯既强调军人“军”的本质,又彰显军人“人”的本性。“星光”是对当代军人最恰当的比喻。他笔下的普通官兵都是闪耀着星光的星星。小说中的士兵问:天上这么多亮闪闪的星星,为啥夜还是黑的呢?我的回答则是:只有在黑夜里,才会让人感受到星光在闪耀。这可能就是这篇小说要传达给人们的想法。

黄德海:无论书写怎样的情景,王凯都仿佛天然地免于一本正经,处处有着轻微的谐谑调性,不紧不慢地呈现着人心暗处的卑微和无助,却又因为对卑微和无助的认知与反省,发掘出人性更深处某些干净明亮的地方,在黑夜中传递出些微澄澈的星光,为人赢回了一点踏实的尊严。

★7票

《澳大利亚舅舅》

《青年文学》2021年第9期 作者:杨方

何 平:杨方有西部生活的经历,《澳大利亚舅舅》的写作背景集中在新疆地区。小说并非只展现了简单的异域风情,其文本时间几乎与改革开放等长,是一部将家庭与时代融合的以小见大的作品。小说语言干净晶莹,时有幽默风趣点缀其间。家、国、时代、不同的人物遭际以及彼此勾连的感情使得小说具有丰富性,而这些元素在小说中又有着精巧的编排,一方面是时代的纵向跨度,另一方面则是地域的横向联系,让小说更具层次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容量较大,像是一株参天大树,经过了精心但又自然妥帖的修剪。

洪治纲:在世俗的日常伦理中不断凸显生活的梦想,在命运的起伏转折中弥漫情感的张力,鲜活、饱满、丰盈,是这篇小说的质色。当然,叙事稍显芜杂。

贺绍俊:杨方一定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她对色彩、声音、气味都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不仅如此,她的“内感觉”同样也很发达,我所说的“内感觉”是一种对语言的感受力。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会造就出色香味俱佳的文字。小说写了众多人物,频繁出场的人物宛如生活中一朵朵欢腾的浪花,他们嬉闹、拌嘴,也相互帮衬和牵挂,虽然这日子并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东西,但他们乐在其中。作者感兴趣的是,这些人物的背后都有时间这根无形的线,牵引着他们的行动。时间带来了变化,社会在变,人的容貌在变,人的心情也在变。谁也阻拦不了时间的流逝,谁也阻拦不了时间流逝中的变化。作者只是感叹这变化来得太快太突兀。八舅舅曾在苹果园里得到了一本《西域毒草大全》,它成为八舅舅与胡桃相爱的媒介。当八舅舅要去澳大利亚时,将这本书交给了胡桃,托她还给苹果园的老汉。不妨将《西域毒草大全》看成是一个隐喻,它暗示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各种毒草所伤害。

★6票

《黑梦》(第二轮投票获7票入选)

《收获》2021年第3期 作者:宁肯

王春林:毫无疑问,这座包含着巨大隐秘存在的阁楼,在《黑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象征意义。相对于那样一个野蛮的畸形时代,阁楼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极其难能可贵的精神乌托邦,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阁楼中的藏书品种特别丰富。因此,断言阁楼是一个精神乌托邦的文明象征,当然令人信服。

何 平:作者深入历史褶皱,一面讲述时代气息下的动物凶猛,一面呈现文化荒漠下的暗流涌动,记录下时代转折期一代人的精神记忆。黑雀儿是有名的顽主,弟弟是黑梦,也就是“我”,作者在这两个人称之间不断转换视角,带着自我回忆的熟悉与客观叙述的陌生、反思与迷恋,既是私密性诉说,又是纠缠时代与历史的公共性叙述,制造出远望与凝视的多重景观。

孟繁华:《黑梦》是宁肯系列小说“城与年”的收官之作,他书写的仍是北京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这几乎就是一部特殊年代精神状况的报告,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境况,包括具体的细节,生动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精神的荒芜和情感的寂寥。黑梦的觉醒是小说的神来之笔——只有平等才能造就人的主体意识。

未入选作品

★6票

《我们的娜塔莎》

《收获》2020年第6期 作者:蒋韵

★6票

《你的目光》

《十月》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威廉

★6票

《我认识过一个比我善良的人》

《花城》2020年第1期 作者:笛安

★5票

《我父亲的奇想之屋》

《花城》2021年第2期 作者:韩松落

★5票

《唯水年轻》

《人民文学》2021年第10期 作者:林森

★5票

《玫瑰在额头上》

《收获》2021年第5期 作者:白琳

★4票

《瓦猫》

《当代》2021年第1期 作者:葛亮

★4票

《天空之镜》

《当代》2020年第5期 作者:陈河

★4票

《米勒》

《江南》2021年第6期 作者:卢新华

★3票

《对河》

《十月》2020年第5期 作者:马笑泉

★3票

《森中有林》

《芒种》2020年第10期 作者:郑执

★3票

《“发挥你无限的潜能”》

《上海文学》2021年第1期 作者:小白

★2票

《桃花铺》

《清明》2021年第1期 作者:陈仓

★1票

《跳鲤》

《花城》2021年第4期 作者:胡学文

★1票

《梦城》

《湘江文艺》2021年第3期 作者:默音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倾斜(小说)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