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残障人士标准化服务平台的研究

2023-03-07 06:14赵云双
大众标准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助残残疾残疾人

叶 彤,王 孜,赵云双

(1.吉林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外国语大学 东方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3.吉林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1 现况

1.1 行业背景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8 500 多万残疾人。截止到2022 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 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6.7 万人,集中就业26.0 万人,个体就业64.1 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7.9 万人,辅助性就业15.2 万人,灵活就业265.6 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30.0 万人。持证就业人数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从总体来看残疾人就业数据十分可观,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因我国残疾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残疾仍会多发等因素,残疾人保障事业仍需完善;如今“互联网+”时代到来,依托互联网发挥残疾人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成为行业热点;2020 年国务院发布了《两部门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残联发布《关于推进无障碍环境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做了如下整理。

1.2 国内平台标准化建设情况

我国的助残事业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主导。截止到2021 年,共有门户网站1 056 个实现了省级全覆盖,但是“互联网+助残”平台尚在起步阶段,平台数量较少。缺少能够制定一个行业标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商。以下是在国内提供助残服务的一些主要平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出的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爱助残,作为残疾人服务的“互联网+就业培训”平台;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目前无障碍网站建设的主要标准是2019 年发布的GB/T37668-2019《信息技术 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只要网站可以通过该测试满足其规定的“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健全性”四项要求即可获得无障碍化服务标识,但部分平台的无障碍化服务存在问题,这说明目前现行标准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中国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无障碍白皮书(2022)》指出“目前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工作仍存于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在设计之初未考虑残疾人使用需求,部分相关企业动力不足,标准平台服务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无障碍化、标准化发展正成为趋势。

2 现存平台的问题

2.1 现平台缺乏标准化服务

目前部分现存平台存在部分使用门槛,且平台无障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助残平台忽视了个体差异,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可定制化的服务,影响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适配性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并且,平台对残疾人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在为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的人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和匹配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有欠缺。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残疾人就业平台无障碍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但助残行业内并未建立相关标准。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残疾人只能接触到的就业信息有限且泛化,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选择。同时,因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残疾人所能接触到的职业也不同。为此,平台建设者需加强信息传递和渠道建设,尽快设立行业标准,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更准确和具体的就业信息。

2.2 现存平台缺少行业标准

在助残服务中,助残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因缺少行业标准导致合作不够紧密,将产生资源浪费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为不同的助残平台、政府部门和企业拥有不同的信息资源,现阶段缺少标准确保平台间信息能够相互流通,残疾人难以获取到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此外,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不同平台、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导致残疾人在使用服务时遇到困难;同时,因为缺乏相同的标准,不同的助残平台、政府部门和企业难以进行合作与协调,可能会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群体中重复建设类似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或将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地区或群体中,导致某些地区或群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缺乏统一标准还可能导致信息的不透明。因各个平台、部门和企业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愿意共享信息,导致残疾人无法获取到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2.3 建立个性化服务标准

目前,残疾人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尚未根除。残疾人易在就业过程中以及面对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上产生心理压力,需要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前部分助残平台缺少线上及线下心理咨询团队的设置,无法面向不同残疾种类和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提供心理帮扶。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 年底,我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8 816 435 万人。数据表明,残疾人就业主要途径有公益性岗位招聘和企业招聘。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失业风险率仍然较高。据数据显示,2021 年残疾人共来访104 323 人次,社会保障类25 308 次占比24%,就业扶贫类13 947 次占比13%,可知仍有很多的残疾人缺少法律保护。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欠缺有关劳动法方面的意识,导致其未认识到可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部分助残平台因受法律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财力支持的限制,暂未为他们提供普法讲座以及免费法律援助。

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走访,将有利于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以及后期跟踪服务,而现有助残平台暂未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后期追踪标准体系,这将会导致部分残疾人就业后期缺乏持续的支持和指导,面临职业发展困境。

3 解决方案

3.1 标准化就业服务方案

本助残平台将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详细信息和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同时,积极与求职平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最新的岗位需求和招聘标准。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采用高度智能化的匹配算法,实现对合适岗位和残疾人之间的精准匹配,提供个性化职业建议,协助残疾人寻找与其背景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机会。其次,本助残平台致力于为残疾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资源和教育资源。为了适应不同残疾人的需求,新平台将会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技能培训形式。在线上方面,将主要采用视频培训的方式,用以满足与残疾类型相匹配培训需求。在线下方面,平台将设立专业职业生涯导师和心理辅导师,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进行线下职业培训,残疾人可以获得实时反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迎接职业挑战。

3.2 建立统一的就业认定标准

在就业前本平台将通过与其他平台进行服务对接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互通数据库的方式实现就业数据以及人员信息互联互通。残疾人成功就业后,本平台将提供持续的后期追踪服务。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残疾人在就业后的情况,将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建立人员去留数据库,对在本平台成功就业的用户“建档立卡”,与他们保持频繁的沟通,以了解他们在职场上的表现、遇到的挑战以及需求,了解他们所入职企业的诚信度。同时,在初期调查中,意识到部分残疾人可能难以通过常规通讯方式与本平台取得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指派一个陪同联系人,与当地的社区、街道、村委建立联系,真正做到关心到家服务到家。同时,对本平台的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设置企业“红黑榜”尽量从根源上阻止职场侵害的发生,防止对残疾人的“二次伤害”。

3.3 标准化平台解决方案

本助残平台将设立三大综合服务板块,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及社交平台,以全方位辅助残疾人。

第一,针对残疾人因社会“标签化”而引发的自卑情感,将提供全面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覆盖整个就业过程。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人工客服支持、心理测试、互助群组、心理教育文章,以及全天候服务热线。线下将设立助残网点,邀请专业心理治疗师,配合各地残联,为残疾人提供线下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线上设立法律援助板块,提供普法视频、法律文档、常见法律问题解答、在线法律教育文章等服务,旨在帮助残疾人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自身权益。此外,还将设立固定的在线法律咨询时间,通过视频会议、电话咨询或在线聊天,使残疾人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高效获取法律援助。线下与律师事务所以及法律专业协会进行合作,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以确保残疾人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受到公平对待,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

第三,搭建残疾人社交平台。在线上,将建立一个专门的社交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共享经验的社区。他们可以通过注册账号进入社区,与其他残疾人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支持鼓励。线下方面,计划定期组织聚会或活动,如经验分享会、相关讲座与演讲,为残疾人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扩展他们的社交圈,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

第四,计划与相关高校、技术企业合作;通过与高校的教师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残疾人在校内需求。这包括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服务,在这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与这些高校的合作,推动标准化助残平台的研究。通过与技术企业研发平台智能语音或者文字弹跳功能引导不同残疾类别的个体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线下服务方面,在线下网点选址时,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根据残疾人的主要聚集地,设立线下网点,以便他们更便捷地获得线下服务。此外,将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平台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

4 结语

文章深入探讨了国内助残工作的现状。尽管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助残方面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部分方面仍存在亟待改进的领域。如尽管政策框架已经制定,但实际的助残行动可能尚未充分付诸实践,或者缺乏具体问题的个性化分析等,无法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通过以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为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和社交平台为辅的方式,计划搭建一个助残平台。这一平台将充分考虑每位残疾个体的独特需求,确保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支持,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助残工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平台搭建,得出以下启示:第一,个性化支持的不可或缺性。残疾人群体自身涵盖了众多残疾类型,有些甚至患有多重残疾,这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因此,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至关重要。第二,应该强调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战略性重要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协助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创造了无限可能,与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消除许多障碍。建立协助残障人士的平台,通过技术程序实现个性化就业匹配,并通过智能语音提示简化平台操作,使服务更加高效。第三,我们应该积极与那些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深度合作。这些学校在残疾人特殊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专业支持。

文章强调未来助残平台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标准化、个性化和创新成为关键要素,同时还需要积极吸取科技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以确保能够充分满足残疾人群多样性的需求。除了个性化的就业支持,平台还应强调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法律援助和社交互动的机会,从而在各个层面上帮助残障人士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最终,希望可以提供一种愿景,即可以共同努力,打破障碍,为残疾人士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生活环境。助残平台的创新将成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一环,为残疾人士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支持,从而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助残残疾残疾人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我骄傲
大溪地诺丽 集善助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