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改革与实践探析

2023-03-07 23:40段斐斐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教育改革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现代高师教育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升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地域特点,完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更好地为山西基础美术教育服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立足区域性,突出示范性,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立体化,强化系统性,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三项基础建设,不断强化教学条件保障。

关键词: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改革;教育实践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课题“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职业化改革研究”(GH-21096)阶段性成果。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山西教育的发展应立足于本省的特点,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院校,突出教育的示范性作用。而美术教育作为高师教育的一部分,更应顺应山西高师教育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山西基础美术教育培养人才。山西现有十几所高等院校设置美术教育专业,这些师范院校主要是为山西基础美术教育输送人才。随着山西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师范性不强,没有教育学科特点;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有山西地域特色;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凸显教育性;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没有创新性。因此,需要对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进行改革。

一、立足区域性,突出示范性,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准确定位,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特点、山西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以及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等,对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提出“立足四项能力,突出两个重点”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四项能力是指扎实的基本能力、牢固的美术专业能力、较强的区域适应能力、突出的美术教育能力。其中,扎实的基本能力包括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素养,牢固的美术专业能力包括美术专业技能和山西地域美术专业技能,区域适应能力包括山西区域文化适应能力和自我定向适应能力,突出的教师教育能力包括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美术教师技能实践能力。

两个重点是根据山西高师院校自身特点,立足山西、面向山西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地域适应能力和突出的美术教育能力为重点。山西高师院校以培养地域性教育人才为己任,发挥山西教育的优势,展示山西文化的特点。因此,所培养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区域文化适应能力,了解山西,热爱山西。同时,应具备很高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山西基础美术教育服务。

(二)系统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改革山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区域美术课程模块、美术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教育课程,该模块主要针对基础能力培养。通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有助于提高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创新教育课程则旨在提高美术师范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更多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美术学专业必修课程、美术学专业选修课程、美术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该模块主要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美术师范生需要全面了解各种形式的美术,这符合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广博性的特点。美术专业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掌握相关技法,以提高美术技能水平。

区域美术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山西区域美术系列课程和山西美术实践课程,该模块旨在培养区域适应能力。山西拥有多种美术形式,如壁画、漆画、彩塑、剪纸、木版年画等,这些美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山西本土艺术家的推动。美术师范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山西传统美术形式,对其进行熟练掌握后传授给山西中小学生,促进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山西文化艺术的发展。

美术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美术教师教育必备课程、美术教师教育选修课程、教师技能实践课程,该模块着眼于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专业的最大特点是其教育性质,应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开发适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美术教学法等。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和创新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使美术师范生能够更好地从事山西基础美术教育。

(三)突出重点,不断强化山西区域特色和师范特色

其一,山西高师院校应立足山西,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区域特色。近年来,山西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政策,这对于山西教育的发展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山西地域艺术文化特点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二,山西高师院校应强化美术类课程及知识体系的区域性特点。应不断增加與山西区域特点紧密结合的相关课程建设,增设山西美术史、山西地域文化特征等课程。同时,应充分利用美术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山西美术研究及美术技能实践研究的优势,凝练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一批山西地区区域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凸显美术教育的区域特色。此外,在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应围绕山西开展区域特征明显、专业性强的专业实践活动,大力推广区域性美术课程。其三,山西高师院校应坚持传统,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师范特点。应紧密结合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增设中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等新课程改革类课程,为美术师范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奠定基础。同时,应充分利用美术教育专业多年来承担基础美术教育教师培训的有利条件,针对目前山西中小学美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增设现代美术教育技术、美术教具制作等课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二、推进立体化,强化系统性,

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完善八大模块,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山西地域为基点,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为建设目标,构建以培养美术师范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大能力为基础的,由课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研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学生科研创新、教师科研八大模块构成的立体化、系统化、多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基础实践能力是指美术师范生通过课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研习对教育教学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来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因此对美术师范生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广泛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教学实践的方法,而不是用程式化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美术师范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能力是对基础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展示。结合山西基础美术教育和山西文化的特点,将专业实践的过程表现得更接地气,更能满足山西基础美术教育的需要。

创新实践能力是指美术师范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科研创新,与教师的科研创新相结合,使山西美术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美术师范生来说更多的是调动其創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技能展览。

(二)坚持八大模块相互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其一,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二者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地域文化。一个区域的实践活动往往与地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地域文化并运用地域文化开展实践是最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山西民间美术形式较多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山西美术进课堂”“山西美术进社区”等教学实践活动。其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二者是相互验证的过程。可将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论文的形式阐释出来,并通过教育实习验证论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比如美术师范生可以把如何将山西特有的艺术文化引入课堂作为研究方向,结合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地方美术的传播,还可以提高美术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其三,专业研习和学生科研创新相结合,二者结合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的过程。研习的目的是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的方法,并将方法拓展、举一反三,从而形成新的方法。培养美术师范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利用专业资源,比如可以将山西美术资源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不同的形式方法呈现出来;将美术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等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四,学生科研创新与教师科研结合,二者的目的都是教育教学创新。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使学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山西高师美术教师对于教研科研从山西美术教育的实际出发,比如,山西民间美术的推广运用、山西基础美术教育的创新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研究都可以延伸到课堂,让学生参与讨论。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三项基础建设,不断强化教学条件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教学的师资保障

其一,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纠正美术学科教师的思想误区,充分认识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同时,充分发挥美术专业教师突出的学术优势,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其二,紧密依托专业学科特点,积极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开展导师式团队教学,将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师,使责任和任务细化,更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同时,发挥美术教育专业学科特点和优势,以科研团队为基础,坚持积极推动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断加强团队协作和分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其三,坚持加强名师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名师效应对于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并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课程建设,强化专业教学的课程保障

其一,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课程,不仅可以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善山西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其二,推动自编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把握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和山西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以最敏锐的洞察力和最快的速度调整教学内容,通过自编教材弥补教学内容与教育现状脱节的问题。其三,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美术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并鼓励教师优化教学手段,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多途径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三)加强条件建设,优化专业教学的条件保障

其一,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为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提供更多保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美术教学硬件设施是教学基础,可以建立数字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画室、教学实验教室等。其二,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校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参与中小学美术教研活动,深入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新,使教学实践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其一,通过总结多年来山西初、高中美术教师培训和省级骨干美术教师培训的经验,探索形成系统完善的职后培训课程、职后教育科研训练等体系,保证了职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其二,探索形成美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美术教师职后置换培训相结合的双赢模式,一方面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实践提供一线平台,同时发挥基础教育一线参训骨干美术教师对职前培养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了职后培训的机会,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和敬畏心,这有助于农村美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山西农村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时见,王远,李培彤.教师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2]杜伟,任立刚,赵德平.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段斐斐,硕士,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教育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