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3-03-08 02:12李星群
现代园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阳朔桂林市康养

蔡 颖,李星群

(1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 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4)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截至2021 年,我国老年人口超过2.5 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8.7%。基于生活水平提高与数量庞大老年人口两大要义,加快我国养老服务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1]。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中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重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康养旅游的各项重要行动。2016 年我国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逐渐重视,广西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召开健康产业发展会议,成立健康产业专项工作指挥部。2019 年广西自治区政府提出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意见,构建“3+3”大健康产业体系。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撑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两者融合发展的效益日益突显,研究意义愈发深刻,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参考[2]。

1 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1.1 稳固保障阳朔县脱贫攻坚成果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以“阳朔山水甲桂林”闻名世界。截至2020 年底,阳朔县GDP 为108亿元。阳朔县旅游经济优势凸显,仍存在贫困问题。2020 年9 月,阳朔县22 个贫困村宣布脱贫摘帽。阳朔县发展乡村产业,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农户增产增收。但脱贫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防止阳朔县返贫情况发生,需要加强反返贫的相关措施,可引导康养旅游点与周边村民参与旅游运输、餐饮、出售农副产品等,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与旅游扶贫富民共享,提升周边农户生活质量与旅游致富水平[3]。发展康养产业,一是确保乡村老人的养老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外出务工子女压力;二是吸引乡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工,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在乡村智力回流、提高阳朔地区收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发展康养产业助力阳朔实现乡村振兴

康养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引入更多产业配套设施,康养产业的规划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逐渐优化乡村就业环境,完善乡村的就业配套设施,为乡村引进人才作出重要贡献。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突显阳朔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战略理念。阳朔县现阶段旅游业具备较完善基础,乡村旅游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接近饱和,康养产业的融入为阳朔旅游业锦上添花,拉动阳朔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扩展乡村就业岗位,逐渐优化乡村资源、技术等要素,推动阳朔乡村旅游产业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引导下,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为阳朔县乡村改头换面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提供重要参考[4]。

1.3 适应国家消费需求与社会养老服务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亚健康加剧的趋势,康养旅游产业将逐渐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与旅游休闲的双重需求。老龄人口猛增给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带来极大压力。针对老人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等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思考。截至2019 年,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我国养老压力增大,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收入提高,养老数量与质量需求同步提高,老年人口是养老服务业主要消费者形成“银发市场”,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开发与建设具备庞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据统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增加,人均养老金从2005 年的713 元上涨到2019 年的4157 元[5]。基于老龄人口养老需求压力,推动我国康养产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康养旅游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4 促进阳朔乡村旅游呈多业态产业融合发展

康养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将覆盖养生产业、养老产业和旅游业等多个产业领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满足更多消费群体需求[6]。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休闲”,乡村康养旅游的核心转变为“康养”,载体转换成乡村,依托于乡村环境资源,发展建设健康、养生、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模式。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加强县域产业关联程度,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增加乡村资源利用的效益产出,夯实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相关产业经济要素形成多元组合,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形成乡村新业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实践,是加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探索路径。

2 阳朔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阳朔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两山”发展理念,重视乡村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创收,推进乡村“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旅游业是阳朔县经济发展核心产业,坚持生态立县,颁布《阳朔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阳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旅游产业建设规划,充分整合阳朔旅游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7-8]。阳朔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旅游强县等称号。阳朔的乡村旅游全国示范点与自治区示范点申请认定工作顺利进行,现有认证情况呈良好态势。目前,阳朔特色农业示范区位居广西各县城第一,阳朔县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从业人员约65000 人,成为推进农户返乡发展乡村产业的典范。2021 年阳朔县乡村旅游收入约19.5 亿元,占阳朔县域旅游产业总收入的55%,乡村旅游总接待人数达570 万人,占阳朔县域旅游产业总接待人数的70%[9]。阳朔乡村旅游业成为阳朔旅游业的重要吸引力,但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更新与消费者需求转变,提升产业服务与优化配套产品,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 阳朔县康养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生态自然康养资源禀赋

阳朔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四季分明,空气质量优良,全年空气质量达一级天数占80%,多项空气指标位居各城市前列,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地表水与生活用水卫生均达到国家标准。桂林是我国首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城市,阳朔兴坪镇成功入选“广西养生养老小镇”。阳朔旅游资源丰富,田园风光与康养环境相得益彰,阳朔县高田镇、白沙镇、兴坪镇等分布了各大旅游景区,可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基础与条件。

3.2 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部,阳朔高铁与桂阳公路建设发展,交通逐渐便利。阳朔县依托桂林市交通基础,两地交通衔接,为全国各地与阳朔架起桥梁。桂林市地处粤湘桂黔交汇中心,连接西南与华南沿海的经济沟通纽带,桂林市是全国唯一“一市九站两高铁”的地级城市,桂林的交通优势为阳朔旅游交通奠定基础。目前,桂林作为全国闻名旅游城市,建成航空、铁路、高速等完备的交通网络,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交通枢纽之一,是游客抵达阳朔的重要中转站。

3.3 旅游市场与客源基础

桂林自古就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在国内旅游发展历史悠久,旅游产业成熟。桂林旅游人数与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阳朔山水景色被游客评价优于桂林,旅游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研学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复合式休闲游玩方式。2017-2019 年,阳朔旅游总接待人数从1550 万人次增长到2018.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7 年的132.3 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89.4 亿元。阳朔县旅游产业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多,旅游总收入稳步提升,为桂林市国民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阳朔旅游业受到冲击,国民日益关注健康养生,阳朔将迎来健康养生旅游发展新机遇。

3.4 政府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充分重视

国家始终把人民幸福放在发展首位,针对养老产业与健康产业的发展,发布指导性文件,为我国健康产业建设发展指明方向。广西积极响应国家拟定的方针政策,实施“健康广西”行动,制定广西区内健康养老产业的专项规划,为广西康养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桂林市政府提出了桂林市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为桂林市康养产业指明方向。为奠定康养产业的“康养”基础,桂林市颁布《桂林市中医药复兴规划(2013-2020 年)》,夯实桂林市中医药产业基础,促进桂林市中医药发展。桂林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康养产业号召,支持和引导康养产业的发展建设,从森林康养旅游到乡村康养旅游,都不断健全养老养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阳朔县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提供政策支持。

4 阳朔县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途径

4.1 提升阳朔县康养旅游影响力

阳朔县一直以观光游、休闲游为主,“康养游”新元素的加入,需扩大“阳朔”“康养”在游客心中的认知力与接受度。阳朔康养旅游品牌建立需要完整的康养品牌体系,接受度与辨识度高的康养品牌是发展阳朔乡村康养的重要无形资产。截至2019 年,“中国长寿之乡”数量达84 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9 个,其中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康养旅游产业建设最佳品牌。2013 年,阳朔县成功认证“中国长寿之乡”,但巴马康养品牌效益与旅游产业规模阻碍阳朔康养品牌构建,削弱阳朔康养市场吸引力。阳朔县要打造自身旅游品牌,首先要构建全新的阳朔长寿养生理念,养生理念区别于巴马,以全新的康养理念进入消费者视野;其次建立辨识度高的品牌,融入阳朔特色旅游元素与本土文化,提升阳朔乡村康养品牌辨识度。

4.2 培育康养产业的人才队伍

康养市场不断扩大,亟待解决专业人才的储备问题。康养产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需加强康复学、养生学、中医药学等人才培育,夯实阳朔康养人才基础。阳朔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重视“引才、育才、稳才”这三个环节的人才保障工作,积极引进康养人才及技术设备,发挥政府统筹作用,组织专家对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提倡“送出去,引进来”,将从业人员送出去参观学习,把经营管理技术引入。阳朔县依托桂林市专业院校构建合作关系,一是为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二是为阳朔康养产业输送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康养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提升康养服务人员的职业获得感与职业吸引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4.3 积极参与阳朔康养资源开发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阳朔生态资源,挖掘人文特色与康养内涵元素,突出产品独特性,避免康养产品同质化,整合乡村康养旅游资源,找准阳朔康养旅游定位,突显区域特色,避免重复开发。阳朔是壮、瑶、苗、侗、朝鲜等11 个少数民俗聚居地,适当挖掘民风民俗,例如有地域特色的壮族会山节、阳朔社日、阳朔渔火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将文化民俗与康养产业融合,避免追求市场经济效益,失去资源本土特色,规避旅游产品同质化[10]。充分运用阳朔独特乡土资源,本土性与原生性发展乡村康养产业,从康养旅游产品源头保障旅游品质,树立阳朔乡土康养旅游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阳朔桂林市康养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快乐阳朔游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阳朔Alila糖舍度假酒店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