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模式及路径研究

2023-03-08 10:15李英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创双高实训

李英奇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天津 30041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职教育须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增长的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而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随着双高项目建设计划的颁布和实施,“专创融合”作为高职教育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了快速发展[1],“双高”计划落实落地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实践平台,促进了教育链与创新链紧密对接,形成了凸显职教类型特色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为此,笔者尝试分析、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职业院校深度整合的典型范例与模式创新,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1 “专创融合”的理论综述和内涵分析

“专创融合”是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其现状模式、实施路径以及发展态势,主要包括下述分析。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与专业教育关联度研究。如江玮璠、李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主要依托于专业教育的支撑[2]。刘小廷从历史角度出发,认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开展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效能也会促进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3]。综上研究分析,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融通,大部分学者认识比较一致,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是未来创新职教类型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趋势之一,二者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壁垒。如宣翠仙等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就业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与产业创新趋势对接不紧密、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之间缺乏系统支撑等问题[4]。李雅乐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开展相脱离,二者未能很好融合,且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效果与预期规划存在一定差距[5]。从此类研究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融合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结构化矛盾和掣肘性障碍,体现在理念、课程、实践、评价体系等维度的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缺乏具体化、实证化的论据,只停留在理论陈述层面。

三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如从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角度出发,刘艳、闫国栋等提出建立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6]。从课程体系融合角度出发,曾秀臻对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融合的实施路径开展了研究,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7]。从师资力量融合角度出发,田黎莉认为师资队伍是两者融合的关键,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双创导师、企业技能师傅应协同配合[8]。

从已有研究来看,早期学术界关于专创融合的研究较少,随着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成熟,关于二者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理论层面,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还需挖掘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实施路径,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专创融合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双高”建设的政策红利,在传授创业知识、培育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融入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深入开展专创融合教育。因此,本文旨在“双高建设”视阈下精准分析影响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制约因素,探索专创深度融合的有效实施途径和模式。

2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专创融合的价值意蕴

2.1 专创融合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诉求

“双高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合作精神。一方面,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在于专创融合教育应该使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力的双向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校企合作能力,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高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依托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类型化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职院校落实“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必然要求。

2.2 专创融合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对学生的技能掌握、专业知识学习有重大贡献,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一,专创融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实现其全面发展。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低、岗位适应程度、综合能力储备甚至是创新创业发展能力强弱均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客观衡量与反映。然而,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紧密、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同步提升,是当前就业落实难、创业数量少的重要原因,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其二,专创融合提升了专业课程质量,聚焦课程核心,提升课程吸引力。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专创融合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双创活力,保证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专创融合能够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将相关专业领域、行业前沿的实践内容、创新思想以及职业精神等相关知识能力要素引入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2.3 专创融合是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保障

专创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就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专注于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忽略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的同步与共鸣,这是当前制约创新职教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问题。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类型教育,优质专业应紧密对接优势产业,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同样要凸显对行业企业的适应性和服务性,然而现行职业教育中,往往存在知识脱离于行业发展,技能脱离于企业实践等突出问题,使职业教育和市场、社会之间产生了巨大鸿沟,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诚然专业和行业是互相影响和协同发展,把学生思维禁锢于课堂,用传统教学法和单一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步入社会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认识并熟悉行业企业的真实场景、现实需求以及发展桎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同时将创新场景和创业理念根植于专业教育中,把行业的需求整合为教育项目的来源,将解决行业问题的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对应具体课程或者课程任务,助推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把专业场景和行业场景融合融通。

2.4 专创融合是推动“全创新链—全创业链—专业教育链”有效链接的重要方法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亟需打破,尽快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以专创融合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既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呼应,又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助力企业、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创新创业项目从萌芽到孵化直至产业化的过程中,可根据高校专业特色,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转化,推动学校在科技服务创新、专业教育创业等方面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

3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缺位,顶层设计不够系统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已经将专创融合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但经过调研,部分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实践中存在以“项目”替代“教育”的现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对专创融合的深度思考,认为多开设几门课程,多创建几个创业项目就可以实现专创融合的教育目标,而且许多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强,片面追求创业的实际结果。如部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深入思考和设计,直接以“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替代“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做法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3.2 专业教师参与专创融合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够

专创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改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关注专业技能,又要重视创新创业素养。但是现实中由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是以学工教师、双创学院行政管理教师或思政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高,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不理解专创融合的内涵,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被忽视,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导致创新人才培养匮乏。

3.3 高职院校适应专创融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大多脱离专业教育。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制定专创融合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体系方面,课程设置不科学,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衔接不紧密,学生没有机会和平台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进行融合理解,这种课程设置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热情。其次,创新创业类的项目与实践活动脱节,与专业教育脱节。多数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或者活动,往往脱离了真实的行业现状和背景,与现实创业的契合度低,与专业教育的相关性差,使得创新创业成果不理想。

4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4.1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认知融合

高职院校的师生要深刻认识到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载体,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二者互相促进,相互依存。在顶层设计上,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到课程体系的搭建直至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都要充分考虑专创融合的设计,将专创融合的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让这种认知由上至下进行深度贯彻。同时要让师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专创融合的内涵,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专创融合理念。

4.2 强化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专创融合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构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师团队的过程中,应鼓励教师通过参与横向课题,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参与校企合作孵化项目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把握住“双高”建设的契机,深入开展与专业行业内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多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让专业教师多参与其中。其次,引入企业高端人才作为外聘教师参与校内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与企业高端人才的深入交流探讨,了解当前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教育方向。

4.3 依托“专业群”推进创新性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可以依托专业群对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改革,让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平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落地。在创业过程当中,行业背景、创业类型和企业运营方式因人而异,不同专业背景在开展创业活动时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推进专创融合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一方面,依托行业背景开发特色的专业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资源、项目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以专业群分类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打造专创融合实训实践平台,整合高职院校大量的实训实践基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要按照行业特点开展差异化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不同专业所处的行业,在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

4.4 搭建共享型实践平台,促进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

4.4.1 以企业资源为依托成立现代产业学院、订单班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了“深水区”、呈现出“新生态”,高职院校应加深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成立产业学院或者订单班等实践教育基地,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企业平台以专业认知与创新教育结合为路径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也更容易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创业结合起来。此外产业学院、订单班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成立也能促使校内师资与企业优秀人才的交流,使教学方法和培养质量同步优化提升,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4.4.2 建立完善的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视学校专业发展情况成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依托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不断深化实践成果,院校要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本专业行业内高质量就业,为本专业本行业培养更多技术创新人才。

4.4.3 有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训活动

高职院校应统筹各二级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合理制定学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内容,为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训指导教师,提升实训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一方面,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训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校外的创新创业实训能让学生接触到现实当中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与创业结合起来。

5 双高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案例

“双高计划”项目引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机遇和挑战并存,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作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群立项单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高地和社会化服务高地,不断提高眼视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始终本着“让学生带着创业的经验去就业”的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强化技能、融合专业”的教育思路,探索形成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创融合的模式。

5.1 结合专业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专创融合体系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群依托“双高计划”建设优势,修订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出由创新创业课程、项目、竞赛、社团和经营实体组成的“五点筑实”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医学技术大类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有效机制。

5.2 完善课程建设,以组建平台为基础,深化发展专创融合体系

一是建立融合专业的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将创业教育作为课程当中的重要单元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激情,提高学生创业水平和能力。其次,从创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识类教育三个维度搭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特点。

二是构建社团引领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学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科普宣讲及眼镜设计竞赛活动,以“项目资助+导师结对”为载体助力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以“创业培训”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和技巧,以“技能竞赛+课赛融通”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近两年来,共有200余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培训,每年10余项技能竞赛覆盖全院所有专业。

三是搭建强化成果转化的第三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战体系。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依托产业学院着力强化以“专业综合实训”“创客工作室”为实战平台的第三课堂建设,综合运用创新创业大赛和沙龙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模拟创业过程。目前,学院已经与5家视光企业成立产业学院,共同培养视光行业创新创业技术人才,累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15 期。

5.3 建立机制保障专创融合体系的发展

依托双高专业群对接智能时代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实施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引企入校,建设华夏眼视光产业学院、爱尔产业学院、依视路实训中心等“教学工厂”,将“教学研创”融为一体;开展师生合作研究项目,以研究项目为支撑,让更多学生通过参与高水平研究项目提升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从培养目标、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制定两年选拔一次的程序,组建“才俊”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5.4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共享型实践平台

学院多年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成立了万新产业学院、爱尔产业学院和华夏订单班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申报了“晨光行动”、天津市近视防控科普基地等多项省部级课题,联合企业指导学生开展了“灵眸卫视”“影急镜”“手语识别眼镜”等多项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了天津职业大学创新工作室。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6 结语

高职院校在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切实打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与企业、政府加强联合,充分利用学生实训实践机会,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起来。随着“双高计划”的推进实施,专创融合愈加受到重视,在被赋予了新任务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国高职教育培育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为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进程中,专创融合贯穿其中,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of“

猜你喜欢
专创双高实训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