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维度建构

2023-03-09 03:52陈晓庆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话语民众建构

陈晓庆

一、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维度建构的必要性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哲学观的表达形式,它通过对世界、个体的解释与评价来引导、形成、证明行为模式的正确[1],从而服务于某种特定的政治理想,并以此作为社会大众所达成的政治共识的基础[2]。主流意识形态通过话语体现出来。话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单纯的话语表达是没有意义的符号的集合,只有赋予其特定的时间、空间要素,符号的集合才能承载特定的思想内涵和行为指引。

能够支配和表达话语的权力即话语权。话语权是一种权力关系的体现,它在表达方式上为话语,在内在含义里彰显权力。故而哲学家福柯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话语即权力。在《话语的秩序》以及1970年的法兰西学院就职讲座上,福柯提出了话语与权力相结合的观点,并认为话语是权力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作为权力外现的工具而存在,也是当权者能持续掌握住权力的一个关键点。所以话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等,是其所代表群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在一定社会中,统治集团通过话语控制与话语传播来引导控制其他社会群体,从而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3]。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文化思潮涌入带来的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多元化价值观的并存挤压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被削弱。如果我们对此缺乏重视,那么主流意识形态的削弱将可能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架构,阻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4]。因此,要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今中国的核心地位,就要走群众路线,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群众路径。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中,主体、客体与载体的建构是核心要素。

二、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的主体要素

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离不开群众路线,要建构群众话语体系,首先在主体维度下需要一支专门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建设队伍。近年来,我国为维护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致力于在教育机构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专业理论的研究,培育了一批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在年龄层次上注重年轻后继者的引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如何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形式,离不开这些专业的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它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生命力。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形式,从理论研究角度看,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其与群众之间并非“亲密无间”,而是存在一定“沟通藩篱”,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就是要运用大众化语言来消除这种“沟通藩篱”,这是一个有效途径。主流意识形态在表达方式上大众化,意味着它要多使用群众语言,使用生活中的语言,从而紧跟社会发展、贴近现实需要,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唤起群众的心理靠近和情感共鸣,这样主流意识形态才能真正被民众所接受和认同。民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首先要从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接受和认同,之后才能将主流意识形态与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联系起来,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并用它引导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外在行为。所有的理论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就能为群众所接受。这是因为理论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抽象的集合体。理论能否被最大范围内的群众所接受,关键看它的表达和传播方式[5]。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在中国社会扎根生长,离不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努力。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种学术理论改造为通俗易懂的生活道理,降低了大多数人理解和运用它的门槛,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的宝贵经验应该为我们现在所吸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语言表达、展现形式和理论内容上走群众路线,以充满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大众语言贴近群众。“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平均意向水平,从而‘高处不胜寒’,而应当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从而唤得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6]所以主流意识形态要始终贴近民众,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最终目的是要帮助民众能够更好地看待和应对现实生活,并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主流意识形态之所以为民众所看重,关键在于它具有现实适用性,空谈理想而不具备现实操作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最终必然失败。主流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故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要与民族文化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相衔接,不仅关注当下,还要前瞻未来,并能衔接民族文化的传承,以更好地引导现实生活。

(二)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的实践必要

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的问题上,话语形式是表现手法,它从大众所需话语形式的不断实践中衍生出来,又进一步推动话语实践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效果的检验,离不开实践的手段。所以,群众话语建构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话语形式不能脱离实践范围,后者对前者起着决定作用。理论工作者在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问题上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群众与社会现实生活,找到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主战场,然后从实践中总结、发展和更新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既要反映实践生活,又要运用于实践生活,理论本就针对实际社会问题而展开,也要随时被运用于对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从而为民众所接受,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使民众主动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接受与认同它。

三、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的客体要素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要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中有一些价值为各国一般民众所接受,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如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推动着国家政治模式的演进。就我国而言,政府向法治化、责任化、服务者角色等方向发展,符合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相应变化,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性、解释力。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要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以往的口号式、形式化、标语式的话语体系如果不改进,就会与民众的需要格格不入,并会导致更多人对主流意识形态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敬而远之。特别是现代社会中信息来源渠道多,民众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大大增强,对各种理论有更多的能力去辨别、分析和选择,故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要符合民众的接受认同心理,在群众话语建构中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民众对它的接受度。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要突出核心概念

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新中国成立后站稳脚跟,就在于它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现,还是与中国现实情况深度结合,并能根据社会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调整的。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理论思维说到底是历史的产物,它能在不同时段内体现不同形式和内容[7]。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精神内核的始终如一。每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就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概念体系,突出核心概念,以此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传播中的内核。比如中国梦、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理念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导向;“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颇为生活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现得更为生动,有助于民众理解社会主义的含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从而增强情感说服力。当然,核心概念具有时代性,也意味着它会不断变化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要根据时代变化和时代需要突出对应的核心概念。

(三)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理论要永葆生命力,就需要对外在文化兼收并蓄,与之互动交流,不断自我更新,从其他理论和文化中获得新的成分,从而自我活化。所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是主流意识形态生命力能够持续最为重要的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和精华,对民族文化传统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形成了儒、道、释合流的哲学体系和文化特色。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就在于它不仅与中国当时的现实需要相结合,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相结合,所以不仅仅吸引了广大民众,也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同样能找到类似的表述,如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对应中国传统心学哲学流派“知行合一”的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等理论,同样都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群众话语时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的载体要素

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的建构既离不开话语体系的主客体,也离不开话语体系的传播路径和方式。“成功的意识形态必然有一个被群众认同的过程路径,这是意识形态得以确立的必然步骤。”[8]所以意识形态的确立离不开有效的载体方式。

(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和路径

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路径。对此,基本方式应当是正面宣传,特别是要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影响,从而为大众的接受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信息化时代各种宣传方式层出不穷,信息轰炸导致普通民众对宣传意图明显的传播方式本能厌烦和抗拒,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建构就是要求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方式上要从真实入手,用事实说话,给予群众判断和选择的空间,这种情况下如果群众能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就说明其接受是经过自我思考的,这种接受是一种基础更为扎实牢固的接受。所以,从传播方式上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要正面、大气,使民众能从中获得正能量和积极情绪,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要规则。诚然,意识形态的传播本质上就是一种宣传,但是当该种宣传致力于正能量的传播时,它就高出宣传方式本身,与民众发生了直接的情感关联。这种宣传如果能把握好宣传时间、程度和分寸,就能让更广大的民众基于自身情感体验而认同,并产生共鸣。所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要灵活选用合适的宣传手段,贯穿于群众能接触到的信息领域的各个方面,以正能量和乐观态度来感染、吸引民众。

(二)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建构的方向

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巩固主导价值诉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领导国家发展和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建构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发展方向,即当下社会的主导价值诉求。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始终如一,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为民众谋福祉为最终落脚点,以为民众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问题为具体展开方式。这些当下社会的主导价值诉求虽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时候却没有通过一种合适的途径展现出来,群众话语体系正好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要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下社会的主导价值诉求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群众话语体系的建构更有针对性,更能为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特别是这种主导价值诉求将会影响青年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体系建构中要考虑到这一重要群体。

(三)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建构的信息化

主流意识形态群众话语体系的建构要符合现阶段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多样化方式来加强群众话语体系的传播效果,巩固群众话语体系的主要阵地。特别是要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当然传统的媒体手段同样不可偏废。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对于及时性的需求不强,但是对于真实度和来源可靠度要求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媒体手段在传播方式和时段上稳定性更强,品牌信誉等也更高,更利于培育群体的接受习惯。故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话语建构中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力。

五、结语

群众话语建构能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保持活力,并能够利用其对群众生活和话语表达习惯的亲近度而使其在民众群体里传播无碍。民众在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上能因此加强自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接受。在此基础上,主流意识形态能发挥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话语民众建构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