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为例

2023-03-09 21:44王欣欣白玉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考核专业

王欣欣,白玉娟

(陇东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均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产业已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需要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地方高校肩负信息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肩负培养信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1]。根据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立的目标,需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而为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进而满足我国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推进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

1 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和劣势

1.1 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均纷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地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具备一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地方高校的特色资源比较丰富。当前很多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高校拥有较多的特色资源[2],例如,深圳地区的高校在开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当地的优质信息产业资源便可作为特色资源用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具备优势条件,通过掌握信息产业的前沿技术,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得到提升。第二,地方高校具备实践平台优势。从地方高校的分布特点来看,地方高校大多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设立,这些地区的产业比较密集,经济也比较发达[3],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信息产业已经与其他产业实现了融合,形成了优质的实践平台,这些实践平台集中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平台,从而为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三,地方高校具备专业优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能够接触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这些信息资源能够为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并且将该专业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可开发优质的特色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支持[4]。

1.2 劣势分析

虽然地方高校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当前地方高校开展的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仍以专业课程为主,有些地方高校开设了实践课,并与理论课程配套,但实践课大多以参观为主,未能借助企业实践平台优势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5]。地方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本知识的延伸,导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内容未能在课程体系中体现,说明当前课程设置属于地方高校的劣势[6]。第二,教学运行机制存在不足,当前地方高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但这些活动并未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无法将信息专业在创新创业培养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7]。第三,考核评价方法过时,现阶段,部分地方高校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以及学生日常出勤表现等进行考核评价[8],考核评价内容并未涉及创新创业能力评测相关内容,并且考核评价的项目单一,无法评定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第四,“单素质型”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当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9]。地方高校的专业教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比较擅长,但对于实践教学却不擅长,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实习来完成实践教学,而无论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常规“单素质型”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需求。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根据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可知,地方高校在特色资源、实践平台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个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而在课程设置、教学运行、考核评价以及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存在劣势,而这四个方面劣势恰好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因此,地方高校要切实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充分整合当前优势,弥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劣势,并从课程设置、教学运行、考核评价以及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出发,综合建设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2.1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从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选修课程共有31门课程,其中,信息科学课程共有16门,其他15门为计算科学课程。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时间序列以及模式识别等课程,取消了泛函、近世代数等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10]。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进行选择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课程学习内容,从而使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还要结合学生专业选择一些附带实例的资料作为学习参考,有选择性地确定主辅教材,将其中的精华部分吸收,使教学内容更加具备实用性。在开展交流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各门课程对教案进行设计,从而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11]。此外,还应该结合地方高校的专业优势,将该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融入专业课程中,也可以将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融入课程内容中,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能够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还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活动,要求专业领域专家及知名学者将专业前沿动态讲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2.2 以创新创业为结合点,完善教学运行机制

在开展教学时,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一些成熟的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例如,可以使用Maple、Matlab等软件开展教学工作,这些软件均可通过直观的图像以及动态化的演示来辅助教学[12],从而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实现深刻理解。还可以将数学软件相关课程加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采用数学软件来完成课程教学,并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同时可使用慕课、线上教学、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使教学资源实现全面共享。还可将数学建模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课后辅导学生建模练习。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学术竞赛、大学生企业创新竞赛等[13],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竞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使学科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以及科技竞赛三者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发挥三者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 以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完善学生考核机制

对于学生考核而言,需要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还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考试测试时,可以将一些开放性题目以及实际应用题目加入考试测试内容之中,使整套考试试题能够组成科学完整的考评系统,不仅能够科学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全面地评价。传统考试制度考核的标准往往是学生的卷面得分,为了能够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可以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成绩纳入总体成绩之中。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文献资料创新应用的能力、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等,还需要将学生参加竞赛的成绩纳入考评体系之中[14],也需要将学生参与假期实践、实习等活动的具体表现纳入创新创业能力评测的指标体系之中。

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需要将考核指标划分为四项内容,即知识应用能力、教学参与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其中,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时,可以通过学习总结或者是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知识整合能力、资料文献检索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该指标在整体考核指标体系中占10%的比例;对学生教学参与度进行考核时,需要注重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查,以此方式完成考核,具体的考核指标为学生日常出勤情况、随堂测验取得的成绩、课堂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程论文取得的成绩,该指标在整体考核体系中占20%的比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评价指标包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论实际应用的能力,该指标在整体考核体系中占50%的比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考核,主要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各类竞赛等方式进行,具体指标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所获得的成绩、软件著作权的获得情况、个人专利的获得情况、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术报告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等。这部分指标占整体考核体系的20%。上述指标内容、考核方式等均可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对学生开展多角度的考评。

2.4 以“双素质型”教师为培养方向,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在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需要对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培养一支“双素质型”教师队伍。具体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地方高校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让校内教师在实践平台锻炼学习,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特色资源,不断学习和深造,掌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第二,鼓励教师组队开展科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科研带头人,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并参与实际项目研究。第三,定期举办教研活动,结合教师团队中每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难点内容,深入开展教研工作,及时发现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运行、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之中。通过以上三点内容,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从而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地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优势,借助优势资源、平台和专业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从课程设置、教学运行、考核评价以及师资建设四个层面开展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从而提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考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