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式项目活动设计与实践
——以大班课程《让自然教育盛满立夏》为例

2023-03-09 11:17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灶头立夏豆豆

孙 华

传统节日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传承民族的优质文化,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的特色,增进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传统节日具有生活化、娱乐化的特点,但是现在却被很多外来节日所取代。以学校教育视角审视,其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教师缺少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为孩子们讲解比较重大的节日或者事件内容等,可能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内容的理解并不够深。教师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园对教师的这方面专业培训较薄弱。二是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在当下社会对一些传统节日的宣传较少,近几年古风的流行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了解较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依赖自媒体的流行趋势去进行模仿,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开展传统节日教育。三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不完整。教师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布置环境、准备材料、示范讲解等方面,忽略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幼儿只是感受欣赏节日氛围,没有参与到环境、活动中来。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有效地开展幼儿的自主体验活动?怎样做才能不断推动幼儿的自主探索?文章以大班课程《让自然教育盛满立夏》为例,通过捕捉问题、探索疑问、支持探究、体验传承等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一、“望”问题——我想认识你,豆子朋友

一次餐后活动,当菜地里的豆子成熟时小朋友们纷纷围去观看,跑过去看豆豆的人很多,可是也产生了疑问:这到底是什么豆豆呢?笔者并没有揭晓答案,因为有些小朋友是认识了解的,有些幼儿却一点儿也不认识。于是关于豆子的探索之旅开始啦(图1)。

图1 找找自家菜地的豆子

晨间谈话时孩子们讨论起“菜地种植区到底是什么豆子,你见过什么样的豆子?豆子有哪些种类?”,但并没有得出结果。博文提议请百度搜图寻找答案,笔者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先了解到很多孩子家的菜地里都种了豌豆、扁豆等,于是借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实地采摘并完成“自家种的那些豆儿”的调查小任务(图2)。

图2 幼儿园菜地的豌豆图

阿贝:我找到的是蚕豆哦,剥出来里面是扁扁的,还有小月牙呢!

畅畅:瞧,我找到了豌豆,剥开后我发现里面的豆宝宝是圆圆的。

满满:我家没有种豆,妈妈带我去了超市,找到了硬壳豌豆,外壳是硬硬的,里面一颗颗圆圆的。

从儿童的视角看到他们的问题和想法,笔者看出孩子们对幼儿园豆子非常感兴趣,及时抓住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寻找答案。

二、“闻”经验——立夏习俗多

(一)讨论豆子美食

了解豆豆的种类,班级里掀起了一股豆豆美食风潮,每个小朋友都在讨论不同的豆豆可以做怎么样的美食,有些孩子表示不喜欢吃蚕豆。于是通过经验座谈会、师幼互动,幼儿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豆豆食物,并说出理由。大班孩子们能认真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立夏习俗调查和访谈

立夏不光有豆豆的立夏饭,还有更多的有趣的文化。孩子们用了各种办法去调查立夏的习俗,教师鼓励幼儿化身小作者采访长辈,通过线上连线等渠道了解立夏习俗并记录下来,借此机会拓展幼儿对不同地域不同立夏习俗的了解,感受多元化的传统文化。

《指南》强调幼儿园课程设置应以幼儿为中心,紧紧围绕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突出幼儿通过直接体验学习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决定其教育方式以游戏与生活为中心,与节气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相契合。笔者深入挖掘节日的核心价值,把握民俗节日的教育契机,挖掘适宜幼儿活动的内容。

三、“问”细节——制订幼儿兴趣计划

为了深入感受立夏传统习俗,感受立夏节的乐趣,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一起过立夏。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们还采访了老家的爷爷奶奶,了解到不同地方立夏的习俗也不一样,鼓励幼儿过一个有意思的立夏。通过小组讨论、绘制计划书等细化立夏活动方案(图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家园资源等方面充分考虑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趣味性,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活动。

图3 立夏习俗计划书

佐佐:立夏要称重,以前我爸爸把我放在竹篮里称过。

童童:爸爸说他小时候玩过斗蛋,比谁的蛋最硬。

清清:上海外婆说立夏要吃茶叶蛋。

鑫鑫:我奶奶给我煮过立夏饭,而且奶奶还说一定要在外面吃。

幼儿讨论出立夏节的习俗,有画彩蛋、斗蛋、称人、立夏饭、吃立夏饭等传统习俗。幼儿通过自主投票计划进行了“立夏称重”“立夏蛋换新装”“巧手立蛋有诀窍”“蛋王争霸赛”“美味立夏饭”等系列主题活动(图4)。

图4 立夏称重习俗

四、“切”传承——体验式的游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构建新经验。

(一)称重欢乐多

活动小小一杆秤,沿袭两千年;好玩的一杆秤,秤砣藏学问。我们开展一节称重的科学活动,孩子从中认识了古时候的秤和电子秤,学会了读秤,了解什么是毛重、什么是净重,还了解了电子秤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护蛋行动

孩子们担心来幼儿园的路上蛋容易碎,讨论怎么样保护蛋宝宝安全送来幼儿园。回家后幼儿和爸爸妈妈们商量了方法,最多的是请大人用彩色线编成蛋套,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和鹅蛋,把蛋宝宝挂在孩子脖子上。通过护蛋行动让孩子体验“爱”与“责任”,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付出、对自己的呵护关爱,更增强了责任意识,在孩子们的心里洒下阳光、种下温暖。

欧弟:“奶奶说立夏要斗蛋,输的人要把蛋吃掉。”

安安:“难道是蛋互相打来打去吗?”

轩轩:“蛋头对蛋头,蛋尾对蛋尾,撞到哪一个蛋破壳为止,最后胜出的就是蛋王。”

满满:“我们可以放在纸盒里,外面用报纸或者毛巾包起来。”

畅畅:“纸盒太大了鸡蛋会滚来滚去,撞破了怎么办呀?”

斗蛋活动中有的跟好朋友比,有的小组比,一番蛋王争霸后,最后的获胜者是最大的鹅蛋,被封为今日“蛋王”。游戏后他们得出结论:鸡蛋最小,壳最薄,容易撞碎;鸭蛋比鸡蛋大,鸭蛋颜色偏绿;鹅蛋又大又坚硬,是名副其实的蛋王,营养又美味。下午我们品尝了茶叶蛋,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三)豆豆美食会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豆豆的美食,孩子把家里制作的豆豆美食(豌豆、蚕豆、荷兰豆)带来举办了一场豆豆品尝会。大家纷纷给喜欢的豆豆美食投票,并学会了统计每种美食的票数。

骁崎:我选择这碗彩色的饭,豌豆和胡萝卜、玉米、肉丁炒起来很美味哦!

哆啦:我吃过这个扁扁的蚕豆,蚕豆炒雪菜很鲜。

涵涵:蚕豆也可以烘干,这是爷爷小时候最爱吃的豆豆小零食。

晨晨:原来豆豆可以做这么多的美食呀!

轩轩:那立夏饭是什么时候吃的呢?我也想尝尝有豆豆的立夏饭。

(四)土灶头诞生记

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立夏饭的由来和故事,笔者利用家长视频和幼儿进行讲说,孩子们觉得立夏饭太有意思了,提议在幼儿园烧一烧立夏饭。幼儿小组合作当起了设计师,设计一个烧立夏饭的灶头,画好图纸之后,幼儿来到了建构工厂开始搭建灶头。

小宇:我家烧饭都是有一个个大锅子的,一次可以烧很多饭,我奶奶经常用土话告诉我“灶头”。奶奶说立夏饭要在野外烧。

菲菲:我看动画片的时候,古代的人是用一个灶头来烧饭的。

第一次搭建:积木搭建,画好的图纸用垒高和叠高的方法围起来。孩子们通过积木搭建,利用垒高和叠高的方法围起来,这就是学习。

问题1:木头灶头不能烧火?

第二次搭建:孩子们尝试用砖头搭灶头,分工明确,有的当设计师指挥如何搭建,有的按照设计师的意见搭建,还有的当搬运的工人。大家齐心协力搭起了灶头,可是问题出现了:灶头太大了,架不了锅子。(图5)

图5 用积木搭建土灶

问题2:尝试用砖头搭灶头更稳,可灶头太大了。而且没有地方放柴火。

如图6所示,游戏中笔者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也给幼儿渗透简单的空间、排列建构方法等问题:“那我们可以回去再找一找,或者查一查百度,真正可以烧的灶头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三次搭建:如图7所示,孩子们在查百度、询问老师后终于在小组合作下成功搭了一个小灶头。可是问题这是玩具砖,不能真正地烧饭。

图7 合作搭建土灶头

鑫鑫:这个空心砖不能烧柴火。我看到过外婆家的灶头是红色的砖做的。

畅畅:我家有一个大锅子,把它搬来幼儿园,下面可以烧火的。

婷婷:那我们可以开始烧立夏饭了咯。

(五)“夏”天的野餐

最大限度支持孩子的想法,师幼自主讨论野餐要准备什么,立夏饭需要哪些食材。孩子们提议带一大张野餐垫和彩色气球布置在幼儿园的草坪上品尝立夏饭,也在草地上做游戏、画画,还可以带好吃的水果零食,最重要的当然是立夏饭啦。

昊昊:我吃过立夏饭,里面不仅有豌豆、蚕豆。

婷婷:我知道还有火腿肉、笋,还有营养丰富的胡萝卜和土豆。

安安:立夏饭吃起来很软,奶奶说除了大米还要放糯米,这样吃起来软糯。

如图8所示,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最终的食材诞生啦!在老师陪同和足够安全的准备下,前一天孩子们一起打气球布置野餐地点,商量野餐垫铺哪里。我们还邀请了跳跳妈妈一起制作美味的立夏饭。因此这次立夏饭的品尝第一让不爱吃豆豆的孩子爱上了豆子美食,品尝时看到她们的内心是愉悦的。第二,我们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不断产生积极的想法并大胆尝试,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解决问题,体现了孩子的学习深度。三是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让立夏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图8 立夏饭食材收集表

通过上述实践,不一样的节气,孩子们收获的是同样的欢乐和同样的幸福,在这个温馨的立夏活动中,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展现自己。实践中,笔者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变得更佳。摘蚕豆、尝立夏饭、斗蛋、搭建灶台、野餐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立夏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们真实体验了立夏的有趣与快乐,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此次立夏活动支持幼儿自发的学习和探究,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孩子们在玩一玩、比一比、尝一尝中积累节日文化经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深入感受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更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通过实践,笔者也认识到,有效的教学需要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如何让孩子更充分体验到节日的习俗,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以游戏故事为载体,设计生活性和探究性园本课程。通过挖掘节气中各方面的教育价值,要体现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寻找切合点将节气的教育价值融合五大领域,立足于孩子的个性,立足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全发展,充分凸显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同时,要从孩子最易感知的自然及生活入手,多看、多想、多观察。为此,笔者也将会努力将节气融入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代代弘扬与传承。

猜你喜欢
灶头立夏豆豆
立夏喽,碰碰蛋
立夏
自由自在的豆豆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豆豆过夏
立夏
老灶头
Début de l’été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