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塑造与发展的三重逻辑

2023-03-09 19:50喆,祁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圈层躺平精神

王 喆,祁 程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征程,风华正茂、青春不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有重视青年的优良传统,党时刻保持对青年的吸引与感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担当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论述的继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的塑造与发展,不是机械堆积灌输,而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因素相交织,与真理同步、与时代同行,其逻辑机理体现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以理论逻辑为起点,理论逻辑对历史逻辑起指导作用;以历史逻辑为支点,理论逻辑在历史逻辑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实践逻辑为归宿,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统一于实践逻辑。

1 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塑造的内涵与理论来源

1.1 青年担当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担当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担当思想的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继承。理解青年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来源,对深入把握其理论精髓有重要意义。

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青年担当精神是青年建设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强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青年担当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胸怀,是时代青年的芳华,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担当精神的科学阐述。“担当”出自于《朱子语类》,在《现代汉语同义词典》中被释义为“接受并承担责任多而困难大的事情”[1];“精神”源自《吕氏春秋》,其意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灵魂状态。担当精神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通过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协同和整合得以呈现和发挥,它传承了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负责任基因,延续了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劲头。在新时代,担当精神以使命在心、责任在肩为其重要内涵,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气概,表现出敢于负责、勇于负责、善于负责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行为能力,体现出一种民族理念与文化品格。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担当精神的科学阐述,“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2]

担当精神的概念外延。所谓青年担当精神,是指青年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家国情怀为支撑,以真才实干为底气,在砥砺奋斗中担当作为,在创新意识引领下践行使命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成功在人、重在青年。新时代青年拥有的拼搏精神、挑战意识、创新因子等担当特质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新时代青年想担当的态度、敢担当的胆识、善担当的本领会稳住中国式现代化的走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向全体青年发出的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3]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的理论溯源

1.2.1理论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思想,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从个人担当、社会担当、世界担当三方面为青年担当精神注入生命力。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个人担当的重要体现。《国语》中记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4]83,善的德和行多与自律、奉献有关;恶德恶行,多引人沉迷放纵。对于青年来说,要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保持认真务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更需要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担当,主要体现在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的自我要求上。推崇仁爱,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备的优良传统。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仁爱。他认为仁爱的本质就是爱人,这种爱是有差别的爱,有层次的爱,有秩序的爱。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理论,将“仁”与“爱人”思想相结合,即“仁者爱人”。古人强调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讲究和睦友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共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担当,体现为坚持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4]18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开创更多选择的未来。

1.2.2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追求人类解放的理论创造与革命实践中,结合青年的命运指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将青年担当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在他们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中有着鲜明印证。青年对未来的选择和人类的共同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未来的工作时,应当把追求自身进步发展和全人类美满幸福作为遵循原则”[5]。青年选择职业,应胸怀大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使命,为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努力奋斗。为人类共同目标工作将使青年变得快乐,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会使青年获得幸福。人的本质理论决定青年担当精神塑造的必要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只有把青年塑造成有担当精神的人,才能促进青年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学习知识是让青年自觉担当的重要途径。列宁说:“全体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7]青年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学习知识是个人进步和时代的要求,是担当精神的必要条件,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2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8]时代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青年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争相担当使命,在推动担当精神发展中与时代同行,在总结历史经验中促进理论的创新。

2.1 在党的百年奋斗中的青年担当精神

青年在社会发展中担当者的主体地位不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黯然失色,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亮丽底色。不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代,还是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青年都以奋进姿态担当使命,书写担当发展乐章。

2.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救国为目标的青年担当精神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变化,青年群体担当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奔走呐喊与普及新文化,而是有更高的担当要求,这主要表现在青年担当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五四运动中,青年担当爱国救亡的先锋队。“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9]无数青年知识分子怀揣对祖国的热爱,上街示威游行,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以演讲的方式激励中国人民的普遍觉醒,显示出青年群体对国家存亡的担当精神。北伐战争中的青年学生军担当打列强除军阀的使命,横扫北洋军阀势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在抗日战争中,广大青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向全民族发出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之声。在解放战争中,青年学生奋起反抗,自觉担当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开辟第二战线,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产生极大影响。

2.1.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立国为目标的青年担当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青年作为有生力量,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在理想信念教育和生产建设两大方面,担当使命、负重前行。青年要担当起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格外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视为“生命线”。青年要承担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毛泽东同志向青年提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0]的要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青年还要担当起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青年响应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把一切献给党”。成千上万的青年生产班、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等先进集体奋战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战线上,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如李瑞环、郝建秀、张百发、胡耀林等,自觉担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命。

2.1.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富国为目标的青年担当精神

从改革开放起到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内外形势需要青年在改革中担当解放思想、发展科技的重任,助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奋起。青年担当解放思想的使命。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潮流,打破了广大青年的固化思维,使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清晰的真理性认识。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11]广大青年领悟党的方针政策,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开讨论,踊跃向身边的人传播科学真理,担起解放思想的使命。青年也应担起发展科技的重任。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年轻一代科技人员身上。”[12]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创新引领与示范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胡锦涛同志指出:“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用自己的双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力量。”[13]创新是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民族禀赋。如果一个民族不能掌握先进科技,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青年在时代的召唤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中国科技水平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强国为目标的青年担当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青年寄予厚望,他希望青年勤奋学习,掌握高强本领;健体修身,提升身体素质;服务人民,积极奉献社会。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时期是掌握真才实干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只有练就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过硬本领,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体质不强,谈何栋梁?青年要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奋斗的重要前提。青年只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为青春梦想提供有力支撑。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建设者,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作为国家的“逐梦人”,民族的“圆梦者”,应勇立潮头,担当历史使命。把家国情怀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担当中作为,在磨砺中成长,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青年要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世界担当,要担当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使命,既要以谦逊、包容的态度接纳多种多样的人类优秀精神文明成果,又要在传承自身文明上格外注意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警惕文化渗透,反对文化入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1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当有作为;时代呼唤担当,使命更需作为。青年应将自身放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中,释放青春激情与创造力,为全球发展进步添砖加瓦。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发展的经验启示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担当精神在不同时代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两个方面。

2.2.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从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等理论特征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的影响力能达到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创造美好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青年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理解时代,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厚植底气、淬炼思想、涵养正气、指导实践。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将青年自身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相结合,让青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2.2.2坚持党管青年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青年工作,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把握青年工作领导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发展。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这是党高度重视青年发展的最好印证。坚持党管青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5]坚持党管青年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时代需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既需要硬实力保障,也需要软实力支持,但归根结底还是“后劲”在青年,关键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6]青年有着活跃的思想、新颖的观念、充沛的精力。今天的青年要担当起历史重任,担负起时代使命,用火热的青春创造更大价值,做自力更生、自信担当的时代先锋。

3 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担当精神在新时代发展的障碍与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功利思想、躺平思潮、圈层思维不时出现,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面临不少阻力。要以“问题倒逼”为助推器,推动青年担当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3.1 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腐朽、消极的文化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扩散作用下影响力日益滋生,功利思想、躺平思潮、圈层思维对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阻碍日益明显。

3.1.1不敢担当:功利思想对青年担当精神的消极影响

功利思想是以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为导向,并以此作为评判他人言行举止、评判事物好坏标准的思想。新时代部分青年受个人情感的“悲欢离合”影响过多,把个人生活的“享乐有用”作为处世哲学,有的人不知不觉落入功利思想的陷阱。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小组在创新训练计划中以成都部分高校为例进行了线上线下的调查和访谈。在对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的认识中,调查的536人中有56.16%的调查者认为,由于个人目标过于功利将会阻碍其成为有使命与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17]。显然,功利思想对青年担当精神的塑造与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畏惧风险、不敢创新、怕出错误、回避矛盾、不敢担当。有些大学生只在乎分数与证书,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参加考试获得证书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有关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很多大学生只用1/3的时间和精力,而将2/3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这种现象在一般高校来说很普遍,尤其是对那些相对冷门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电脑、英语以及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上[18]。有些青年承载家庭与社会给予的期望,渴望迅速取得成功,在所谓“成功学讲师”“直播带货教父”等怂恿下,投身于互联网直播带货、明星选秀等娱乐活动,渴望一日暴富、一夜成名。功利思想导致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过分强调自我,群体意识降低、社会责任感减弱。受功利思想影响,部分青年侧重“物质享乐”、崇尚“金钱至上”、追求奢侈消费,渐渐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不敢担当的状态。

3.1.2不想担当:躺平思潮对青年担当精神的消极影响

2021年网帖《躺平即正义》在青年群体中引起广泛争议,“躺平人、躺平魂,躺平怡心又养身”“只要躺的足够快,资本割不到韭菜”等关于躺平的讨论成为知乎、微博等网络平台热议的话题。躺平是一种对压力无声对抗的表现,放弃拼命工作,退出各类竞争,主动降低生活欲望,达到一种“不作为的顺从”的境界。据智联招聘发起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2020年收缩18.9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19]。就业环境不乐观已成为躺平思潮滋生的重要因素。躺平是一种面对社会内卷现象的无奈选择,生活高压让青年步履维艰,“买房难、买房贵”成为青年在城市落脚的重要障碍,高物价、高消费让青年望而生畏。经济上的马太效应导致利益分层化趋势增强,社会资本代际传递导致阶层固化现象加剧,寒门逆袭的机会愈加渺茫,部分青年有些悲观地向命运低头。躺平从网络上的青年争议,蔓延到现实中部分青年的思想表征和生存状态,线上线下兴起“躺平思潮”。躺平思潮本质是消极文化的演变,对青年担当精神发展的危害不容小觑。躺平思潮让青年失去奋斗方向,学习和工作上不想去担当,不想有作为。部分青年“躺平颓丧”导致“消极避世”心态、“悲观主义”立场在社会上蔓延,引发社会消极情绪增长。躺平思潮引发部分青年价值取向混乱、助长社会风气颓丧、阻碍国家现代化进程。

3.1.3不懂担当:圈层思维对青年担当精神的消极影响

圈层是指在阶层分化的社会背景下,自然产生的特定社会群体,群体成员在不同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经验阅历等前提下,聚合形成有相似的观念信仰、价值判断、心思意念和行为习惯。圈层化交往成为青年社交的新趋势,新时代青年群体以网络为主要阵地、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纽带的圈层思维快速发展。圈层里有权力、有关系、有渠道、有人才、有资金、有信息、有技术、有理念、有兴趣、有情感、有信心、有信仰,圈层就是一个小社会。青年与圈层产生共鸣,将圈层打造为安全舒适的“信息茧房”,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圈子里。圈层成为青年逃避现实压力的避难所,有些刚走出校门、适应不了社会的青年,躲进虚拟网络,寻求情感寄托、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可能。圈层阻碍外部信息进入,不同圈层的青年彼此隔绝,越来越囿于自己的圈层思维而拒绝接受其他意见。青年群体之间共同话语减少,离心化加剧,群体分化加深。圈层思维造成“封闭”“狭隘”“排外”等消极影响,忽视主流价值观念、不懂社会责任担当。主流声音是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声音。圈层思维导致主流声音难以穿越圈层,对青年群体引导失效。“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在网络社交媒体对于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时,一般会分为多数派和少数派两个阵营,准备发表意见的人们在参与前会提前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和大多数人一致,如果他们与大多数人不谋而合,便会开始“有理就在声高”;否则他们可能会为了防止被“孤立”而保持一言不发[20]。主流声音由于圈层壁垒的阻隔,在“沉默的螺旋”现象影响下,主流地位面临弱化风险。以圈层思维为切入视角,透视新时代青年生存现状,可以发现圈层思维对青年担当精神的消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成为新时代青年不可回避的功课。

3.2 新时代发展青年担当精神的应对策略

面对功利思想、躺平思潮、圈层思维带来的挑战,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应当从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奋斗行动、树立创新意识出发,推动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良性成长与国家社会长远发展。

3.2.1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青年的精神生活中起到关键作用。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持。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触动青年的思想灵魂,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学习红色文化的专题活动,通过经典影视作品赏析、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播英雄事迹,助力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挑起社会担当。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间。以《恰同学少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为代表的电视剧作品用艺术的形式增加红色故事的感染力;以《山海情》《大山的女儿》为典型的扶贫剧从现实生活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坚定行动,向青年生动诠释何为责任担当。因此,要引导青年心怀坚定理想,谱写绚丽多彩、团结奋进的青春之歌。

3.2.2保障拼搏动力,激励奋斗行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离不开矢志艰苦奋斗这一重要途径。时代的使命赋予青年,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奋斗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青年只有在奋斗中才可以成就梦想、实现幸福。习总书记指出,“要幸福就要奋斗”“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既需要保障青年的奋斗动力,也需要重塑青年的奋斗价值观。

青年“摆烂”“低欲望”“躺平”是一种对社会现实求而不得的“无声反抗”,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矛盾在青年群体中的具体体现。青年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自身的奋斗拼搏,更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来激发青年自觉奋斗。当社会法制建设得更加完善,固化的藩篱被打破,青年沟通渠道变得畅通,青年可以共享发展红利时候,青年奋斗所需要的生存空间才算真正意义上被建成。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放飞青春理想,担当时代使命与责任,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青年要善于打破对“伪奋斗”的幻想,树立“真奋斗”的榜样,宣传“真奋斗”的应然表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实际,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和一流的成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3.2.3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圈层思维

在当下,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民族复兴、国家繁荣来说,忽视乃至忘却创新,必定会游离于时代,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青年担当精神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助力。一方面青年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圈层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要强化创新意识,改变对青年圈层思维的引导策略,充分调动青年内部创造力。

青年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帮助其打破圈层信息壁垒。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要敢于“出圈”,发挥主观能动性,跳出网络的时空限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中利用“圈层”特质,实现文化交流互动。主流媒体应采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引导,推动主流声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青年担当精神要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主动融入青年人的圈层,发挥向心引领作用,引导不同类型圈层的核心文化。主流媒体要进驻社交平台,搭建立体传播平台,有效占领青年群体所在的舆论阵地。例如视频《后浪》由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经过《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发,短短数小时,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万,相关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上亿,在青年群体中传播效果显著。主流媒体还要引导青年了解其他圈层的文化,通过“慢直播”的方式吸引青年的关注。例如央视网的iPanda熊猫频道,24小时向全球观众直播国宝大熊猫的生活,吸引青年打卡围观。有鉴于此,青年要树立创新意识,建构自身对信息的科学认知。

4 结论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21]青年应当将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目标紧密结合,在使命担当中实现人生价值、彰显青春风采。

猜你喜欢
圈层躺平精神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