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行走
——记作曲家陈述刘

2023-03-10 00:07朱高慧敏冯俊豪
岭南音乐 2023年1期
关键词:陈述教授创作

文|朱高慧敏 冯俊豪

陈述刘,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64—1968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968年毕业后分配至江西赣州专区南康县(今赣州市南康区)赤土公社中学任教;1969—1981年在江西赣南歌舞团、江西省歌舞团任演奏员、创作员;1982—1986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1986—1989年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任作曲理论教研室主任;1990年调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作曲系副主任、音乐教育系主任等职。

学习之路

陈述刘生于一个音乐家庭,父母是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声乐教授、著名歌唱家,也都是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毕业生。陈述刘深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喜爱音乐,他九岁开始学钢琴,十岁同时学小提琴,初中时期就尝试写歌。他清楚记得,1960年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来江西采风,特地来家中做客(他是陈述刘父母在国立音乐院的老同学)。席间,黎英海教授看了陈述刘写的五首小歌,很惊讶,并大加赞扬,特别肯定了其中一首带河南梆子风格的《黄莺为啥不唱歌》,还说了很多热情鼓励的话,使少年陈述刘激动不已,学音乐的信心大增。高中时期跟学院的老师学和声,斯波索宾的教材,学到离调,并尝试着为自己写的歌配钢琴伴奏。

1964年,陈述刘考取了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他曾感慨万千地说,在他二十年的青葱岁月里,命运安排他先后上了三所大学,这是第一所。他开始了在“音乐中行走”的第一段路程。

陈述刘在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遇见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系主任刘天浪教授,他是江西著名作曲家,省音协主席。他给陈述刘上的第一课,就是《中国民间音乐分析》。他教育陈述刘:“一生都要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用心领略其中无尽的美感。”这对陈述刘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第二位是钢琴老师钱文瑛,她是1964年刚从上海音乐学院分配来江西的年青老师。钱老师教法细致,要求严格,强调基本功。一年后,陈述刘的钢琴基础得到明显的提高。钱老师20世纪80年代调来星海音乐学院,任附中校长,她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教育家。陈述刘生不逢时,上学才一年多,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父母遭受很大的冲击!全国都“停课闹革命”。他1968年就稀里糊涂地毕业离校了,分配到远离南昌老家的赣州地区南康县赤土公社中学当老师。

分配到赣南后,陈述刘就走入了第二段“音乐路程”,开始了第二所大学—“乡土大学”的学习历程。

196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赣南歌舞团发现了这位会多种乐器的年轻人,马上就把陈述刘调进歌舞团,任小提琴、钢琴、手风琴演奏员。一年后,又同时担任创作组创作员。歌舞团曾率先在江西省排演了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全省小有名气。这个团有支不到三十人的单管乐队,陈述刘到在乐队拉副首席。歌舞团后来还排演了舞剧《白毛女》、歌剧《洪湖赤卫队》和《刘胡兰》,还有本团创作的几部大型歌剧。他当年还指挥过《白毛女》《刘胡兰》等大型剧目。

陈述刘在乐队,渐渐熟悉了乐器法(包括民族乐器),在样板戏的总谱中渐渐学会了“俄罗斯学派”的配器法。这是他在“乡土大学”里边实践边学习的第一大收获!加入本团的创作组后,陈述刘经常去采风搞创作。前后八年时间,走遍了赣南十八个县,也去过相邻的福建龙岩、广东梅县等地,去学习和了解各地的客家音乐。在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无数感人的革命故事和民间传说,更有着丰富多彩的客家山歌和活泼动听的赣南采茶戏音乐及其独特的表演程式。这些优美的音乐深深沁入青年陈述刘的血液中,让他受用一生。在赣南的那些日子里,他和创作组的同事们一起先后创作了几部大型歌剧;他还创作和改编了一批赣南客家风格的独幕歌剧、舞蹈音乐、器乐曲和声乐作品。这是陈述刘在这所“乡土大学”里的第二大收获!陈述刘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江西赣南这所“大学”!

1982年,陈述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这是他上的第三所大学,开始了其音乐行走的第三段路程。

上海市汾阳路20号,是他向往已久,无限敬仰的地方!“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是上海音乐学院最兴盛、最辉煌的时期。小小校园内,聚集着一群全国赫赫有名的音乐家和教授,有如璀璨的群星!陈述刘一踏进校门,就立刻被校园内浓厚的艺术气氛所激励,他深感自己学识匮乏、基础薄弱。补课是他首要的学习重点。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伊始,国门渐开,国外的音乐新思潮和各种现代的作曲技法等,像一阵阵新风陆续吹进了音乐学院的校园。他当时的学习状态就是目不暇接、如饥似渴。陈述刘说,当年他是班上去图书馆、到唱片室最勤快的一个。他作曲课师从时任系主任的著名作曲家邓尔敬教授和王建中教授,“四大件”课师从陈铭志、林华、严庆祥、胡延仲、茅于润等教授,合唱指挥课师从马革顺教授,乐队指挥课师从张国勇老师。在校期间,还有幸得到施咏康、朱践耳、陈钢、杨立青、叶纯之、胡登跳等教授的面授和指导。这些作曲系的老师们都是知识渊博、富有艺术气质的音乐家。他们教学严谨、和蔼可亲,有的还十分风趣幽默,上他们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四年的本科课程上得非常充实,陈述刘听了无数次中外学者的讲座,听了无数次的音乐会。这四年,他还写了很多器乐和声乐作品。第十一届和十二届“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专场都有陈述刘的作品入选首演;作品《山姑娘》《这就是我的祖国》在国内权威音乐期刊《音乐创作》上发表并获奖。

这第三所“大学”,更拓宽了陈述刘在音乐中行走之路。

1990年陈述刘由江西师范大学调入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开始了他在音乐中行走的第四段路程,也是最后一段路程。他举家南迁,归宿在岭南这片沃土,成了“新客家人”。

来到广东,他很快就体会到了这里的包容性。学院各系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作曲系,有多位来自北方的资深教授,他有幸结识了施泳康、蔡松琦、廖胜京、常敬仪、刘春荣、黄英森、曹光平等著名作曲理论家,觉得自己能与他们成为同事非常荣幸。

1997年10月,学院决定调时任作曲系副主任的陈述刘去音乐教育系担任系主任职务,他去了一个更大的“五湖四海之家”,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是音教系师生凝聚力最强的时期,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艺术实践、教学实习,每年都有可喜的成绩。学生还首次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喜获全能一、二、三等奖的殊荣。陈述刘还担任过教育部中小学音乐教材评审委员,担任过前后三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评委和广东省音乐术科联考总主考等要职。陈述刘十分怀念在音教系这温暖的十年;但他也有遗憾,这十年里,创作的时间少了很多,作品少了很多……2007年,他调回作曲系继续教作曲课,继续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

作曲教学理念

陈教授说他的教学理念属“老生常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学生、对自己应该有新要求、新观念。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他对学生主要有三点要求:

一是要有“触类旁通”的求知理念。陈教授时常感慨,现在有的作曲学生知识面很窄,文化素养不高,往往写不出有闪光、有深度的作品。他一向鼓励学生去了解、喜爱音乐的姐妹艺术——绘画雕塑、书法摄影、散文诗歌等。这些充满美感,富有哲理的艺术都是凝固的音乐,它们会触动你的乐思,激发你的灵感,升华你的想象。他要求学生一定要挤出时间去看看画展和摄影展,要挤出时间多读读散文和诗歌,不要成天低头玩手机。

二是要有“乡音乡情”的音乐情怀。陈教授一向要求学生重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丰富多彩的素材是我们的音乐创作之源。当代中国,众多的优秀作品,往往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灵与肉和现代作曲技法的骨与筋完美的结合,缺一不可。往“小”里说,要熟悉、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歌、地方戏、民俗音乐等乡土音乐;往“大”里说,要热爱、钻研我国的某一地域、某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身处南海之滨,生活学习在岭南地区,创作出岭南的题材、岭南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应该是我们星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星海音乐学院建院以来,几代老中青作曲家,写出了一大批浸润岭南风韵、展现岭南气质的优秀作品!学生们应好好向前辈们学习!

三是要有“曲异求新”的创作思维。陈教授解释说,“曲异”就是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不要陈词老调、四平八稳。“求新”就是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各项音乐要素写出新意。他强调,一首作品不论用什么技法、什么风格,首先要能打动人,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才是一首成功作品。陈教授非常赞赏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的写作技法“合一”论:“传统与现代合一、调性与无调性合一、民族性和国际性合一,超前性与可接受性合一。两个方面构成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①这是陈教授当年听朱践耳先生上课时学到的真知灼见,他认为这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创作理念,青年作曲家应朝这方向努力。陈教授还一直教导学生,一定要重视声乐作品的创作。歌唱是最直接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形式。独唱、重唱、阿卡贝拉、合唱……艺术歌曲、流行歌曲、少儿歌曲……都是广大群众喜闻乐听的艺术体裁。一个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大学生,能与出一首好听的歌,是起码的专业要求。

音乐创作

谈到陈述刘教授的音乐创作,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合唱音诗《江山多娇》。这部作品在星海音乐学院“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音乐会上首演。当时,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学院为了办好这一场音乐会,组织了全院的力量,要创作出一台庆典类音乐作品,陈教授是最后接到任务的,当时真是“时间紧任务重”。陈教授紧急联系了老搭档——江西著名词作家秦庚云,他两天就赶写出了这首优美大气的歌词《江山多娇》,陈教授紧接着用12天的时间废寝忘食地把这部作品赶了出来(连同配器和抄分谱)。首演成功,反响很好。跨世纪前后的那些年,学院一些重要演出,几乎都要上这部时长约11分钟的《江山多娇》。1999年是个好年头,这部作品先后获得四项大奖。陈教授印象最深的是获得了由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团中央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创作优秀奖(学院获得演出、指挥、组织等优秀奖),颁给曲作者陈述刘的奖状上盖了五个红彤彤的国徽大印,这是一份荣誉极高的奖状。

作品的立意来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它赞美了祖国壮美的河山,颂扬了勇往直前、激情豪迈的我国各族人民。

全曲是一个带倒影再现的复三部,呈拱形结构。呈示部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广板。作品开篇写得很有意境:在定音鼓极弱滚奏的衬托下,小提琴声部在高音区用碎弓弱奏音块状长音,竖琴的分解和弦在中低音区轻轻翻滚起伏,圆号奏出一个号角似的主题动机引句,仿佛旭日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画面感极强。这时四部合唱用很弱的力度进入,用圣咏式的织体,唱出“江山多娇,分外妖娆”的主题词……呈示部的第二大部分转快板,乐队奏出一段情绪昂扬的交响性展开段,引出了男低声部铿锵有力的器乐式主题,主题运用了我国戏剧音乐中“甩腔”的写法。“大山大河大天大地大气象,大风大雨大作大为大浪潮……”整个主题激越豪迈,表现出各族人民意气风发,一往无前的精神面貌。作品中部是一个优美大气的女高音独唱与合唱的抒情慢板乐段。旋律糅合了我国南北戏曲与民歌的风格,“大月亮啊走过了流水小桥,大太阳啊走过了黄沙古道……”极具美感。紧接着是倒影再现部,它先再现呈示部的第二部分快板乐段,一往无前、意气风发的音乐形象又回到听众面前。结束段落是再现呈示部的第一部分,圣咏式的合唱用强力度宽广激情地再次响起。但此时已不是冉冉升起的旭日,而是光芒四射、喷薄万丈的太阳。全曲在戏剧般的豪迈音调中辉煌结束。②

无标题音乐也是陈教授喜爱的作品风格。他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没有描写具象的东西,而是试图表现一种幻想性的动荡思绪。这是一部单乐章的作品,有奏鸣曲式的框架。为突出民族风格、主部主题的音高组合由五声音阶的头两个音,大二度,以及它的各种变形、转位构成。副部主题的音高组合由五声音阶的后三个音以及它们的变形或转位构成。作品纵向是以多调性和极音和弦等和声手法表现,横向游移的主音形成泛调性的五声化主题。整部作品节奏多变,音响是互相冲突不和谐的,但到中间插部突然出现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奏出非常和谐非常平静的开放式大三和弦,主题上方声部加上钢琴和管钟的呼应,造成一个非常祥和、安宁的心灵世界。作品在极速全奏和强烈的四支圆号极高音区的呼喊加上钢琴的音块猛烈敲击中结束。

陈教授以写艺术歌曲见长,他的艺术歌曲曾获得过很多国家级和全国性创作比赛的奖励。他有十多首作品入选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出版的声乐教材,在各音乐艺术院校广为传唱,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声乐教材作品数最多的作曲家之一。

陈教授音乐创作成果十分丰富,已出版音乐作品集《Y-彝歌:重奏作品五首》和《远方的香格里拉——陈述刘独唱歌曲选》。三十余首(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励,包括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铜奖,第三届、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团中央、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创作金奖,中国音协“共和国五十年”音乐作品评奖优秀奖,中国音协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银奖和铜奖,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第六届“羊城花会”创作一等奖,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创作银奖,江西第三届戏剧节音乐创作一等奖,等等。

陈教授曾荣获全国高师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音乐教师和广东省音协优秀音乐家等荣誉称号。

引用:

①朱践耳《取“对立”求“合一”——笔谈我的创作》,《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2007:作曲理论研究卷》。

②本文在介绍合唱作品《江山多娇》的段落中,引用了何平教授《一首时代的颂歌——评合唱作品江山多娇》(《音乐的历史影像——何平音乐文集》)一文。

猜你喜欢
陈述教授创作
虚假陈述重大性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陈述刘
《一墙之隔》创作谈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