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进路

2023-03-12 02:20张利涛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张利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成为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希望。中华民族既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苦难,所以更加渴望复兴,也更加珍惜实现复兴的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主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逻辑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成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救生民于水火,革命先驱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积极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发生转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百余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更好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国发展面临着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有利条件,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等,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最好例证。

二、逻辑中介: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最高政治领导地位,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体、政体所决定的,是由国家宪法所确立的,是经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所检验的,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合理性、实践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同时,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在具体实践和实际工作中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百余年来,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懈奋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不可能实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任务。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逻辑拓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当前我国政治话语中,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等同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党中央对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伟大擘画。这一伟大擘画肇始于党的十九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日,也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党必须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不能削足适履。经过不懈奋斗,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终于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国家“串联式”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难题,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一些西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只能走西方的发展道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政党主导、使命驱动”的典型特征,我们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够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只要我们自信自立自强,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就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