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室内乐《咏莲》的创作技法及意境探析

2023-03-13 13:22肖珺
百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平室内乐意境

肖珺

摘 要:《咏莲》是高平创作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其灵感源于李商隐的诗《赠荷花》,高平从古琴、洞箫特色音色音响出发,结合荷花意象的美学意境创造出具有突破性的作品。本文从作品的音乐音响、结构布局、对位写作手法等方面详细分析《咏莲》,体会传统器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高平;室内乐;《咏莲》;对位手法;意境

一、《咏莲》的整体概述

(一)创作立意

在多元文化的思潮之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创作受到冲击。在此环境之下,传统音乐与民族乐器逐渐被置于和现代音乐“对立”的位置。“意象·净土”是我国第一次由音乐家、文学家、史学家共同打造的民族音乐新作展演,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尝试。室内乐《咏莲》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意象·净土”中的一部分,由高平于2016年创作完成。室内乐《咏莲》中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诗歌文化。“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器乐与人声创造性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器乐、诗词相结合,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极具突破性。

高平的灵感来源于《赠荷花》,在古琴与箫的音乐架构之上加入人声,在人声与古琴、箫相融合这一难题上进行深入探索。即兴是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如高平自己所说“作曲作为一门有表现力的艺术,必须有感而发”。作品通过古琴的悠远、箫的深沉与人声的空灵,展现一池碧荷的美丽景象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高洁品格,具有历史维度、文人风格和审美趣味。

(二)整体结构布局

《咏莲》作品的创作把重点放在了打造宁静、深远、简淡的音乐风格上,作品散发着民族情怀,充满了东方气韵,又展现着时代色彩。从第一个音符开始,音乐就把人们带进了一方净土,在琴、箫与人声环绕下,听众走进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咏莲》的整体结构布局,以乐章主题划分为四个部分(见表1)。第一部分(Ⅰ)暮烟(1-6小节),调式调性在F宫上进行呈示,主奏乐器为古琴,以古琴沉凝、幽远的音色,将听者带入古典诗意中。

第二部分(Ⅱ)寻梦,调式调性先在C宫上呈示,后回归F宫,古琴、洞箫與人声采用对位技法交替发展,前半部分空灵、缥缈的音色,将听者引入音乐梦境,后半部分音乐以焦虑杂乱的情绪呈现,不安的情绪通过音乐影响着听者。

第三部分(Ⅲ)咏莲是全曲的主体部分,调式调性在D宫上呈示。该乐章的人声演唱部分采用了诗歌《赠荷花》。诗词意境与音乐相融合,清新淡雅的诗词与平淡朴素的音乐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高雅脱俗的情调韵味。

第四部分(Ⅳ)飘残,调式调性在F宫上收束回归。这一部分的音乐篇幅短小,人声隐去,只留古琴与洞箫,古琴的凄凉与洞箫的虚飘表现了飘零的情绪,音乐在极弱的音响中结束。

表1 《咏莲》的整体结构布局

乐章

主题 暮烟 寻梦 咏莲 飘残

段落 A  A' B  C  D  连接 引入  F  F'  连接  G  H A''尾声

小节数 1-6 12-43 44-69 70-74

调式

调性 F宫 C宫  F宫 D宫 F宫

二、各乐章过程性解析

(一)“暮烟”主题音高呈示

《咏莲》的第一乐章便展现了整首乐曲的自由感,具有泛调性的音乐结构。泛调性音乐结构即同时有若干不同主音在发挥着引力作用,但这些主音本身也是游移不定的,似乎又互相抵消,而且不限定某一个音最终成为结束音。[1]

古琴定弦在F宫,但调性听感伴有G音牵引,古琴开篇有沉凝浓郁的音色,大跳进行与附点节奏为乐曲动机,在作者巧妙运用下,之后的音乐中数次变化出现,深沉的意象跃然眼前。在第7小节至第9小节,该动机集中出现,音乐情绪强弱变化显著,延音记号的使用展现“暮烟”乐章慵懒的气质。

古琴的柔和、恬淡和音韵绵长为作品清新淡雅的风格提供了基础。力度、节奏的变化让听众有了幽然呼应、出尘脱俗、烟雾缭绕之感。

谱例1:7-9小节

(二)“寻梦”线性对位延展

“寻梦”乐章为乐曲规模最大的片段。乐章开篇不间断地衔接了上一个乐章古琴的音乐,箫与人声在此对位式递进出现。人声与箫皆是以C宫的宫音进入,人声长时值的音符与古琴散化的节奏对位进行,箫长时值的单音与人声自由的节奏对位进行,既保持了音乐连续不断,又巧妙地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

作品中其纵向的结合没有具备功能性和声,强调横向的线性思维。而高平不仅采用了简单线性对位的写作手法,更是抓住了器乐的特点,将其淋漓尽致地运用其中。音乐交错出现的器乐对答,不断游离的音高,以及强弱的变化推动了音乐情绪的变化,不断地引导听者拨开重重云雾。

乐章的中段,情绪达到了最高潮。此时,隐去人声,留下古琴与箫不断相互交叠、纠缠,器乐演奏力度不断加大,箫声狂乱的气息,古琴的极速滚拂、滑奏、乱弹等演奏技法将音乐持续推进至最高点,音域不断扩张,古琴音高至极高音。

音乐在情绪达到最高点之后,通过古琴的按拍,音乐又渐渐回落至初寻梦时的平缓,空灵的女声再次同古琴与箫交替出现,自由、飘忽不定的节奏音响似在咏叹莲之宁静淡泊。

谱例2:第36小节

高平采用线性对位的写法给各个不同器乐单独展现的机会,在相互交叠之时又不显突兀,使音乐融合极为和谐,带给听者触及灵魂的震撼与不同凡响的音乐体验。

(三)“咏莲”意境铺陈

“咏莲”乐章为此曲与文学意境结合最为紧密的乐章,该乐章采用了李商隐的诗词《赠荷花》。高平在该乐章根据诗词的格律、声调等要求运用了小节实线,有明显的句读感,同其余乐章将小节线隐去,只用虚线作为提示形成鲜明对比。受格律等方面的影响,第44小节至第62小节有中国作品传统的结构。

伴奏器乐在此并没有华丽的技巧与多变的音高。作者选择简约清新的音乐色彩,搭配诗词平淡的意象。古琴清丽淡雅的旋律搭配上诗词意蕴,与上一乐章“寻梦”音乐的强力产生对比,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淡泊气质。该乐章听感格外舒适、柔和,令听者心中充满了宁静之感。此乐章调域为D宫调域,乐章的最后出现了#G变徵音的运用,音域也在不断缩减、下落,使接下去的音乐有章可循,也为“飘残”乐章的文学意境作了铺垫。

(四)“飘残”收束回归

“飘残”乐章开篇人声与箫声隐去,余下古琴凄清的旋律,调域在此也回归了“暮烟”的F宫调域,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文学意象上皆是首尾呼应。72小节箫声再次进入,缓慢清冷的箫声渐行渐远,越来越弱,如一缕烟雾在此消散。音高的不确定性展现了音乐情感的迷离,传递作者深远的思考。音乐在古琴的极弱声中收束,给听者带来无穷回味。

谱例3:72-74小节

高平在此曲中表达的主题一致性,使整首乐曲具有强大的“结构力”与“统一力”。由一个基本线性形态组成各种组合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构成了作品的力量,表现了作者心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展现了高平熟练的音乐作曲技法。

三、与中国古典文学诗性意境的联觉分析

高平将作品取题《咏莲》,采用了李商隐的咏物诗《赠荷花》,让人感受到淡泊宁静的气质。作者旨在表现荷花不媚于世的淡雅、高洁的品格。淡雅的文学气质在中国文学界中一直受人推崇,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淡”之中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学意蕴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咏莲”的简淡留白

《咏莲》这首作品的作曲家在创作时注重横向旋律的线条感,在三重奏的体裁规定之下,各个声部的横向旋律线条通过力度强弱的变化、节奏的迂回前进以及声音的虚实转变,巧妙进行协作,作曲家又通过各声部单音线性的进行,为其他声部提供展示的机会。作曲家采取这种留白的写作手法,运用横向旋律不同音色、不一样的强弱、不尽相似的节奏,让每种器乐的音色得到最大的发挥。古琴、箫、人声层层叠入,好像整曲的四个乐章层层推进。

中国的艺术时常将空间化的东西时间化,通过视觉、听觉的移动、变换,来表现空间意境的形象。在本曲中,作曲家通过听觉感受的变化,将音乐意绪不断推进,让听者似在梦境之中体会人生、感受人生。由沉凝的“暮烟”开篇,仅有古琴清远的音色、休止的顿挫,具有留白感。

“寻梦”乐章,空灵的女声带来缥缈之感,不具有具象意义的气声词与古琴、箫三个声部交叠进入。作曲家运用音乐的留白对位,既展现单线条旋律的美感,又呈现多声部的思维。音樂听觉的转换,使音乐的空间与时间也向前推进,听者似来到缥缈的仙境之中即将拨开重重云雾。

“咏莲”乐章音乐转换为舒缓、静谧,审美者意绪的空间也呈现出高洁气质。在人声吟唱、停顿之间,箫与古琴悠扬的音乐穿插其中,在人声歌唱有韵律的节奏与古琴、箫不断变化的节奏中产生了留白感。

最后乐章“飘残”,开始仅余下古琴凄凉、悠远的音响,意象空间在此发生转换。古琴的“远”是由于音色的渐微、渐静而产生的空间效果,箫与古琴对位展现,相互留白,促使音乐意绪无限延伸至远方,引发听者内心的无限思绪。

(二)李商隐诗歌的幽微意绪

意境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融化力,包含着人生感和历史感,能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产生无限的向往。虽然意境中一定要有形象的刻画,但隐没的形象又能够将整体的氛围更好地表达出来。整体的空间感能够促使艺术形象稍有抑制,审美者能够更好地将精力放在对作品整体印象的感知上。

作曲家采用李商隐的诗歌《赠荷花》借花喻己,隐喻而又深邃的内涵,与音乐相得益彰。《赠荷花》诗中并非直接通过描写荷花表现诗人意绪,在诗的开头是通过描写其他花卉与绿叶的关系,来衬托出荷花特有的品质。[2]与其他作者所作咏荷诗不同的是,李商隐是通过描写荷花“任天真”的品质,歌颂人真诚不虚伪的美好品格,借荷花的“花性”来表达诗人的人性。诗的最后描写了荷花衰落之后,花与叶的共衰,前两句“任天真”侧重于描写花叶的共荣。共荣与共衰四句诗相辅相成,从正反两方面共同论证了荷花不同于其他花的独立、高洁的气质。歌颂荷花荣衰相依,其实是在表达诗人自己渴求知己、寻觅知音的强烈诉求。

诗中语言简练而直白,句句皆在描写荷花,但句句都在隐喻人,透露着作者自己的心声。荷花的生长投射着诗人的身世,感慨际遇,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又委婉含蓄,引人深思。

作曲家器乐的选择与诗词的融合恰到好处,古琴温润舒适的音色与箫清凉悠长的音色,将李商隐的《赠荷花》以清雅、舒缓的姿态呈现给听众。在经历过“寻梦”乐章后半段的焦灼与紧张感之后,听者在此得到了心灵上的舒缓。弱奏、静谧的古琴琴声与断而复续的节奏,营造出空间感。幽微的音量和舒缓的演奏产生的广阔空间感将荷花这一形象隐没,让听者平静下来,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整个音乐的意境,理解诗人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涵。

李商隐诗歌的意绪不仅仅在“咏莲”乐章中展现,更是贯穿全曲。每个乐章的情绪与诗词遥相呼应,促使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更为紧密。

作曲家高平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演奏技法,有重指、震音、滑奏等,而古琴温静和润的音响使听者的感官适度沉息平静,感官的适度抑制又让意象活动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的审美注意被引到了古琴以及表演者的形象之外。如此就有了意境的显现,而此时,审美者的心灵是最丰富的、最活跃的、最广阔的,能够体会创作者、演奏者所要传达的意绪。

在音乐的最后,古琴在结尾处并没有像西方音乐常用的写作技法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而是以舒缓、悠远的音色,渐行渐远,飘向远处,将思绪全数引向远方,只为得到弦外之韵,达到音乐形象之中的美学意境。

四、结 语

《咏莲》的创作是作曲家高平将西方的作曲技法线性对位手法与中国的器乐、声乐相融合,在客观性、逻辑性与感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新。

笔者通过对《咏莲》作品的分析,对线性对位技法等创作技法、诗词与音乐结合产生的意境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品在音色以及旋律的线条感上完成得极为出色,而古琴和箫特有的音色亦让本曲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并无太过浓烈的色泽,却引人入胜。作者通过留白式的线性对位技法营造出了广阔悠远的音乐氛围,错落交织、相互交叠的声部将不同音响效果的器乐串联起来,实现了中国传统器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的完美融合。层层递进的音乐同诗歌中幽微的意绪遥相呼应,因此,笔者在此曲中能感受到音乐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永平.20世纪初线性对位的逻辑与规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3):8.

[2] 王晓婕.李商隐常用诗歌意象分析[J].北方文学,2020(5):35.

[3] 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35-46.

[4] 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30-33.

[5] 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22-101.

猜你喜欢
高平室内乐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