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

2023-03-13 20:44李雅莉刘金怡
百花 2023年12期

李雅莉 刘金怡

摘 要:韦拔群是土地革命时期广西著名的革命领袖,他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無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承载着广西老区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厚重历史,体现了老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深入挖掘和梳理韦拔群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韦拔群;拔群精神;农民运动

韦拔群于1894年出生在广西东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曾被毛泽东称赞“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1]的广西革命领袖正是韦拔群。毛泽东的这一高度评价概括了韦拔群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了纪念韦拔群同志,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模”,他的革命精神被概括为“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2]韦拔群的革命精神体现着伟大的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建党初心蕴含的伟大力量和深厚情怀,对于我们凝心铸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

韦拔群虽然诞生在地主家庭,但他生长在中华民族蒙难的艰苦岁月中,他目睹了中华民族遭受到的屈辱和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因此,他青年时期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韦拔群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了真理而献身的一生。

(一)忧国忧民,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韦拔群出身富贵之家,却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小时候,他经常同佃户的小孩一起劳作,经常背着家人将家中的存粮、银两、衣物分给穷人,被长辈们称为“败家仔”。他从小就喜爱陈胜吴广起义、梁山聚义、刘永福打番鬼等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着他的人生,他开始崇拜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豪杰,而对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豪绅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思想。

1908年,韦拔群14岁,他考入广西东兰县高等小学,在那里他接触到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韦拔群深受鼓舞,一心向往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这场伟大革命。这时韦拔群正在宜山县(今宜州区)省立庆远中学学习,他的革命热情和举动引起校方不满,被校方开除。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东兰,筹集好路费,只身前往广州、武汉、上海等地寻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将军首先在云南起义,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为了响应护国战争,韦拔群招募了上百名爱国青年前往贵州投奔蔡锷,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1920年,为了追随孙中山先生,他又一次来到广州。此时,孙中山和廖仲恺成立了以驱逐广西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为宗旨的“改造广西同志会”,韦拔群参加该会并担任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反动军阀的革命活动中。1921年回到广西后,韦拔群看到广西政权的混乱和腐败,在东兰秘密成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组织壮族、瑶族和汉族民众联合“实行社会革命”,在广西掀起打倒军阀、铲除恶霸、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从少年的忧国忧民到亲身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韦拔群成了一名民主主义革命者。

(二)救国救民,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的先进分子企图利用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救中国,可这条道路最终行不通。中国人民一边向资本主义学习,一边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蹂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一再碰壁。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痛苦迷茫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方法,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先进分子提供了思想武器。

随着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韦拔群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作品使他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他曾说:“散漫的各个争斗是不济事的,必须把各阶级各部分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统一的目标之下集中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广大的国民运动,才有充分的反抗力量。”[3]因此,认识这些道理后,韦拔群把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刊物带回家乡东兰,在广西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1月,广州开设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韦拔群刻苦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如饥似渴地吸取革命真理,很快就成为讲习所里出色的学员。他的学习精神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赞扬他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4]。在此期间,通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韦拔群深刻认识到:“唯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中解救出来。”[5]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他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道路。

1925年3月,韦拔群回到东兰县,他需要把在广州农讲所学到的理论传播给乡亲们。在韦拔群的宣传鼓动下,东兰农民的革命热情迅速高涨,东兰农民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到八九月间,东兰县便成立了七十多个农民协会,拥有会员两万余人。”[6]随后,韦拔群在东兰武篆等地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广西培养了六百多名农民骨干,为广西农民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时中国农民运动的三大领袖之一。至此,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为国为民,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广州农讲所的学习经历不仅让韦拔群学习了先进的革命理论,而且更加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中,韦拔群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革命理想与共产党人的理想一致,共产党是为天下百姓建立平等、自由的新社会而奋斗的党。1926年4月,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壮大革命队伍,培养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干部,广西党组织开始发展党员。韦拔群积极响应,庄严而神圣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入党申请中写道:“吾拔群,愿把五尺之躯交给党,跟党铲除天下不平,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热烈而生,热烈而死。”[7]1926年11月,在共产党员陈勉恕、严敏等人的介绍下,韦拔群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兰党支部的第一位党员。

在那风雨如晦的艰苦岁月里,韦拔群对党忠诚,为革命竭尽全力。1929年他参与领导了百色起义,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他担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为巩固新生的右江革命政权做出贡献;红七军在河池整编后,他服从党中央的安排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负责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他在留守右江的艰苦斗争中,一度把二十一师扩充到4个团加2个独立营的规模,人数超过两千。1931年到1932年,桂系军阀白崇禧对右江苏区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右江苏区面临严峻的困难,许多革命者和无辜群众被杀害,但这些都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继续带领队伍坚持战斗,转战于丛林中、岩洞里,与战士们同甘共苦。1931年韦拔群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在1932年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韦拔群重病不起,不幸在昏迷中被叛徒杀害,时年38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韦拔群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始终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准确无误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当地的革命实际紧密结合,领导农民、红军与反动派顽强斗争,直到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二、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是韦拔群的道路选择。在韦拔群的心里,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他放弃了不愁吃穿的优越生活,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和艰险的人生道路。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艰险,他都始终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不怕困难,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阶级意识不会自发地在工人中产生,只能从外部进行灌输。”[8]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被农民阶级自动掌握,需要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结合农民阶级的实际,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农民传播。

韦拔群在广州农讲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从广州农讲所回到家乡东兰县后,发现东兰农民生活地域偏僻,深受剥削和压迫,虽然普遍具有较强的反抗思想,但思想落后,无组织、无纪律、无先进理论指导。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东兰农讲所的学员有壮族、瑶族、苗族等,语言沟通成为主要问题。韦拔群克服各种困难,针对不同学员因材施教,开展双语教学,开设识字班、扫盲班,想尽一切办法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以发表文章、创办刊物、街头演讲、撰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占领舆论制高点。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展现出“天才宣传家”的才能。他结合当地的民族语言,以最质朴的语言方式向乡亲们解释革命的最基本概念,如“压迫”“剥削”的含义。他还利用壮乡民族喜爱唱山歌的传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编成山歌教材教乡亲们传唱。如他编写的《马列传播到东兰》里写道:“公元一九二五年,马列传播到东兰;黑夜有了长明灯,壮家瑶家心亮堂。”[9]还有《组织自卫队》写道:“组织自卫队,农会定得胜,壮家齐当兵,斗争一定赢……各同志齐心,革命为人民,壮家齐当兵,斗争一定赢。”[10]就这样,马克思主义在壮乡儿女心中生根发芽,渐渐成为农民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不怕迫害,勇敢领导农民运动

1925年在广州农讲所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让他认识到要挽救东兰农民于水火之中非革命不可,革命要成功非先进理论不可。因此,回到广西后,他以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一面开办广西农讲所宣传先进理论,一面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组织筹划新一轮的农民运动。他组织了几十个有文化的学生军在东兰做宣传工作,帮助农民建立农会。到1926年,东兰县有11个区、134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农会会员人数达到了7.8万人,到1927年3月达到了8.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72.5%。[11]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强烈极端仇恨,他们向南宁、百色请兵,以“土匪谋叛”为借口对农讲所和东兰县十多个屯放火烧杀,制造了轰动全国的“东兰惨案”。韦拔群率领农民军突围到县城西山的山洞里,在西山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与敌人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较量。经过坚持不懈的反复斗争,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广西省政府最终被迫成立“东兰农案调查案及善后委员会”,并发了《俭电》,承认“农运、农军、农讲所合法,拨给农军子弹”,并“撤职、惩办贪官,没收土豪劣绅财产,交县农会分别赈恤”。邓小平称赞韦拔群“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12]

(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闹革命

在革命征程中,韦拔群遇到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与困难,但他始终以非凡的毅力战胜困难、忍受困苦,常常出没于最凶险、敌人统治最严密的地方。在困难面前,他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他曾说“快乐事业,莫如革命”[13],体现了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韦拔群在家乡东兰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屡遭通缉而流落他乡。但他没有气馁,从来没有退缩。1930年4月,东兰县赤卫军统帅牙苏民在一场战斗中阵亡,韦拔群心痛提笔写下一副挽联:在红军,任赤军,都是为救人民而革命;你先死,我后死,大家为革命而牺牲。[14]從中可以看出韦拔群向死而生的革命气概。红七军主力部队北上后,面对强大敌人,韦拔群依然乐观、坚定、沉着,以卓越的军事才能,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转战于丛林、栖身于岩洞,野菜充饥、围火过冬,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前两次“围剿”。1932年5月,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悬赏1万银元“购缉”韦拔群。8月,韦拔群的悬赏令涨到了1.4万银元。他大义凛然地说:“八(拔)群死了,还有九群,革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15]无论时局多艰难,韦拔群始终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念。

1932年韦拔群牺牲后,一首壮族山歌在广西的大地上唱起来了:“东兰山高千万重,革命红旗满山红。带头扛枪打白匪,要数拔哥最英雄。”[16]这首山歌表达了乡亲们对“拔哥”革命精神的颂扬和对他的无限怀念,将永久传唱下去。

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韦拔群的一生,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革命所做的牺牲是常人很难达到的。

(一)变卖家产,一心一意为革命

干革命需要革命理想和勇敢精神,但革命不是赤手空拳的,需要枪杆子,也需要真金白银。韦拔群为了革命变卖家产,为革命倾其所有。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韦拔群深受鼓舞。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说服家人,第一次变卖部分家产筹集路费,前往中国民主革命的前沿阵地武汉、广州等,这促使他很快转变成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1915年,韦拔群决心支持蔡锷将军讨伐袁世凯。为了筹集前往云南的路费,他第二次变卖家产,招募了上百名热血青年,购买了枪支弹药直奔云南参加护国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愤不平”的名义向东兰地区介绍《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遭到通缉,他被迫第三次变卖家产,只身前往广州、上海寻找孙中山先生。1925年,为了筹措经费在家乡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第四次变卖家产,在东兰武篆北帝岩开办了广西第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

韦拔群一次次为了理想变卖家产,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二)顾全大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每到革命的关键时刻,韦拔群总是服从党组织的决定,选择舍小我、顾大局,总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1930年,按照党中央的决议,广西东兰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开始“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的打土豪分田地行动。韦拔群把自家的田地、耕牛、农具等交出,这一举动赢得了贫苦农民的信任,也为富有革命倾向的同志做出了表率,为东兰地区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开赴中央苏区,开启了历史上红七军的“小长征”。十九师和二十师奉命向江西进发,二十一师负责守卫右江根据地。面对精心培养的精锐战士要离开自己,他虽然很不舍,但还是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并且主动把二十一师最精锐的1000多名战士补充到远征队伍中。韦拔群为自己留下了不到百名的老弱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继续战斗,直到牺牲。

在韦拔群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搞帮派、顾全大局、舍生取义,始终无条件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德是凝聚红军战士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失去亲人,誓将革命干到底

从韦拔群投入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韦拔群以惊人的毅力,忍住失去亲人的悲痛,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表示革命的决心,他给三个小儿子分别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连起来就是“革命坚持到底”。

四、结 语

韦拔群的生命只有短暂的38年,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把一颗丹心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韦拔群的革命精神。要坚守理想,不忘初心;要大公无私,顾全大局;要全心全意,为民爱民;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要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毛泽东与广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142.

[2] 黎攀,欧乾恒.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成员赴东兰开展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学习教育活动[N].广西日报,2013-06-30(3).

[3] 黄现璠.韦拔群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4.

[4] 许欣.毛泽东关怀我广西[N].广西日报,1977-11-20(9).

[5] 庾新顺,龙丕泽.东兰出了个韦拔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53.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M].[出版者不详],1981:38.

[7]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委.韦拔群精神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56.

[8] 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3.

[9] 广西民歌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35.

[10] 同[9]:67.

[11] 本书编辑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38.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历史编辑委员会.广西革命斗争回忆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35.

[13] 黎丽.韦拔群精神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143.

[14] 黎国轴.论韦拔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122.

[15] 中共东兰县委党史办公室.东兰革命根据地[M].[出版者不详],1990:317.

[16] 王彦丽.历史丰碑: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