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舞”

2023-03-13 20:44张玉林
百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福建

张玉林

摘 要:畲族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变迁,现今呈现了“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福建省是畲族的一大聚居地,在漫长的畲族舞蹈演变史中,山地元素早已融入畲族传统舞蹈中,造就了畲族舞蹈鲜明的山地特质。福建地处山海环绕之中,独特的地理环境让福建畲族文化中的山地特质具备丰富多样的内涵。

关键词:畲族舞蹈;福建;山地性

自称“山哈”的畲族人是生活在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通过烧田和打猎来维持生计,几千年来,畲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在深厚而丰富的地方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山地文化对畲族舞蹈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文化融合的潮流中,福建的畲族舞蹈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异、发展、脱胎换骨、浓缩精华、融合的过程。

一、山地文化和舞蹈艺术

山区是一个独特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它不仅在地貌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经济等社会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多元文化的起源,具有独特的地形特征和生态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人类的文化,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地理位置不同造就的地域文化也不同。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文化为艺术创造了基础,塑造了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山区独特的地域、气候以及人文背景,孕育和发扬了山地文化的独特性,这也构成了山地人民特殊的民族心态、意识、精神、性格及传统习惯。这些因素对民族舞蹈的主题、形态、风格和动作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关键影响。因此,山地文化与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山地元素深深融入民间舞蹈艺术的创作中。

二、福建畲族山地元素印记溯源

旧时“畲”同“畬”,“畬”字的主要含义是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田。《诗·周颂》中就有“如何新畬”一说,大意为如何耕耘或开垦荒地。明代诗人童冀在《和刘柴桑》一诗中写道:“亦有良田畴,岁久不菑畬。”在诗歌中,“菑畬”这个词表达的是耕作之义,这与《易·无妄》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所表达的存在相似之处。从这些诗歌或古籍中的记载可以得知,畲族的“畲”字其实完全符合其民族属性。虽然畲族诞生时是以山地游牧为生活方式,但是在从原始聚居地迁移至福建、浙江、广东、江西之后则逐渐过渡到农耕生活。考古学证据表明,几个世纪以来,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迫使畲族人民不断迁徙,最终定居在荒野密林中,在那里他们开始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在逆境中生存,书写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的传奇历史。美国人类学家斯托尔德曾经提道:“环境的特定属性受文化影响,简单的文化相较于先进文化,其对环境依存程度更高。”畲族人民的定居点在山区,那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怪石嶙峋,土地贫瘠,田地荒芜,四周高山环绕,交通闭塞,大自然的局限和约束影响了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尽管面临严峻的自然环境,依山为生的畲族群体成功在险峻的森林和深谷中演绎了其特有的山地生活艺术,塑造了不同于周边地域的生活习俗、思维模式、独特性格以及审美风格等文化元素,并在此过程中孕育了独树一帜的社会风俗和民间传统。作为地方文化的产物,畲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因素,由此形成了畲族舞蹈鲜明的山地特质。

三、福建畲族舞蹈山地特质的具体呈现

(一)舞蹈与山歌相辅相成

畲族民歌是畲族音乐文化主要的构成元素,其中山歌作为畲族主要的口头文学更具鲜明的民族特色。畲族人自幼生活在一个善编、喜唱山歌的社群文化氛围,长期以歌代言、用歌叙事,他们不但在各种节庆日或喜庆场合演唱山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山间地头劳动时,也能“出口成歌”。畲族民歌有如下几个特点。1.多采用五声音阶,商调式为多见,少数用宫调式。2.曲式结构严谨,通常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构成单乐段结构。常见的结构有起承转合式、上下句体变化反复式、单句变化式和自由衍展式等。3.音域不宽,多在八度以内,旋律无大幅度的低回和华彩乐句,但音程进行中常见五、六度的大跳和细碎装饰音。4.在节拍上除有2拍、3拍、4拍子外,更多的是比较自由的非均分律动。福建罗源、连江及浙江泰顺的民歌,句首常细分强拍,尾音拖长;在云和与建德,通常会对弱拍或弱位置进行细致划分。5.双数乐句多终止于主音,单数乐句有的结束于主音,有的结束在上五度或下二度音上。6.词曲结合上大都是一字一音。音樂与舞蹈素来具有很大关联,畲族民间舞蹈创作者,借鉴畲族民歌的基本元素和畲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还结合了畲族法事活动中的“起老君殿”“把五方界”“引魂”等七音阶旋律,创作出了《畲族欢乐舞》《难为迎亲伯》等具有浓厚畲族生活氛围和鲜明畲族传统特色的音乐舞蹈节目。

(二)带有山地特色的舞蹈服饰、道具

畲族舞蹈服饰是在畲民的日常装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成的,山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需求导致其特定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男子舞服大都头戴头巾,上身着绣花纹的无领衫或大襟短衣,长裤长至小腿部,裸露的小腿常系绑腿。身着山区民族舞蹈服装的舞者,在特殊服饰的映衬下,展示出了山区民族舞蹈原始且优雅的身形美。女子穿着褶皱裙,呈现出“上紧、中宽、下空”的形态。这样的服饰让上肢活动的幅度不会显得太大,大腿运动调整范围比较大,而小腿则能够自由运动。舞者开始舞动,上体的振幅较小,主要是围绕圆形轨迹舞动,而下身则弯曲的幅度更大。她们在地面上不停跳动,在跳跃、弯曲、摇摆和旋转之间,创造出一种欢乐、激昂而质朴的舞蹈美感。“绑腿”这一习俗是由畲族人发起的,主要是为了在山岭丛林等环境下更好适应,以保护他们在山区务工或攀爬时,避免腿部受到伤害。在舞蹈服饰中加入绑腿体现了绑腿这一装饰的美学价值,同时它的物理功能也增强了舞者腿部动作的稳定性。福安、宁德一带的畲族,在服装配色、绣花上有大量的山地题材烙印。畲族衣饰的色彩组合以红绿色为主,当地人将山地中的动植物以具象或抽象性手法绣在舞蹈服饰之中,无论在审美观念上还是功能性需求中,“绑腿”和刺绣图案的应用都是服装适用并呈现山区地貌环境的重要表现。

畲族人依山而居,并为自身生存繁衍而开垦山地种植竹子,因此用山中的竹子作为舞蹈道具是畲族舞蹈的一个特点。例如,《栽树舞》反映了种植、切割和用竹子造纸的过程。在中国新年伊始,畲族人还有“摇毛竹”的习俗,据说这样会保护儿童不受邪灵侵扰,带来好运和繁荣。舞蹈是畲族人民喜爱的健身活动,在竹条清晰利落的摇摆节奏中,畲族人民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喜悦。宁德的“竹林刀花”是畲族人民在农耕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经过长时间发展,该类舞蹈逐渐成熟,表达了畲族人民工作的情节。

(三)舞蹈语汇中的山地基因

畲族舞蹈动作由三部分组成:手臂、腿和躯干。手部动作主要包括手腕和手指的协同,同时结合身体姿态。脚步以蹬、进、退、蹲为基本步。在畲族舞蹈中,“猎步”是仿照祖先狩猎时躲避的动作而设计的。畲族舞蹈里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为“悠荡步”和“坐蹲步”。“悠荡步”是一个动作,其中一条腿放在小腿前面,脚略微弯曲,手臂自然向前摆动,就像追赶一只鸟或其他动物。“坐蹲步”是一种抬起脚跟、双手向下震动的动作,具有较好的弹性,显得稳重且美观。这种姿势与“山哈”群体居住在山区,负重攀登或搬运木材的状态相吻合。“坐蹲步”来源于畲族巫师做法事时的请神动作,即舞者一腿半蹲,另一腿屈膝在前以脚掌点地,或是双腿交叉半蹲,同时膝关节稍向下震动,逐步走动并屈膝,打造极富弹力的动态。“悠荡步”和“坐蹲步”不仅出现在生产劳作舞蹈中,在结婚庆典舞蹈中同样适用。在新娘新郎尚未露面时,六名身穿传统畲族服饰的少女,成横排的“一”形,用“悠荡步”移动至宴会厅中央进行舞蹈表演。在《打枪担》舞蹈中,主要使用“小跳步”和“踩踏蹲”作为主要舞步,以保证队形整齐划一。这个舞蹈源于畲族人民上山砍柴的活动。这种舞蹈的表演者总共约24人,他们将刀套紧固在腰部的左侧,右手持砍柴刀,左手拿着长枪。在表演过程中,舞者用砍柴刀敲击长枪和刀鞘,并以刀柄和长枪磕击地面,同时伴随舞蹈动作。

福建畲族人民拥有许多关于茶文化的谚语,如“没有茶就无法与水亲近,没有茶的庭院不能成为居住之所,没有茶在山上就不能形成村庄”和“在庭院附近种植茶树,年年都可以收获嫩芽”。这些茶谚表现了畲乡人与茶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展现了“人茶一体、人化自然”的观念。畲族女子订婚被称为收“茶信”或“茶礼”,敬茶舞这一婚礼仪式体现了畲族的茶文化内涵,展示了畲族民众热情好客与以茶礼人的品质。这种富有仪式感的舞蹈至今仍然是福建畲族传统婚礼的一部分。舞蹈《婚礼》的创作灵感源于畲族婚礼,是基于踏袋、拜堂、替换灯、献茶等典礼和动作而创作的。舞蹈《采茶》以畲族女青年上山摘茶的动作为核心素材,展现茶叶丰收盛况的美好景象。作为民间传统舞蹈,敬茶舞继承了迎宾舞的精神,在小型夜间庆祝活动开始之前,受邀请出席的“食佳期酒”的八位宾朋(称为“八仙”)光临时,主人(多由会舞蹈者代理)双手端着茶盘,以半跪的方式进入大厅,首先敬奉天地,接着转身向祖先致敬,然后从左至右进行穿梭式跳舞,向“八仙”依次敬茶。“八仙”喝完茶,主人又跟先前一样由左至右进行穿梭式跳舞到“八仙”跟前,将茶盅一一收回。在敬茶舞期间,端茶者会与表演者用吉利的话语相互庆贺,让整个活动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四、福建畲族山地的独有特点

(一)山地中兼具的海洋特性

福建畲族群体不同于其他远离海域的畲族人民,其文化特质中带有山海兼具的内涵。在福建的畲族村落中,半月里村信奉海神妈祖,这也是小部分畲族人走出大山、奔向大海的证明。因此,它的舞蹈发展同样呈现出特殊的海域特色。例如,赛海马,也称滑溜板,是福建沿海地区畲族民众喜爱的民间舞蹈娱乐项目。据传,戚继光曾在福建驻守,利用这种方式来击败敌人。比赛时选手们成一行站立,一只脚踩在木板上,另一只脚触地。当比赛开始时,他们用一只脚用力推动地面,使木板迅速滑动向前,率先抵达终点的人獲胜。这项活动展示了明显的节奏以及规律性的动作,在滑动过程中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二)浓烈厚重的民俗信仰

这些独特的活动丰富了畲族人民的民间舞蹈形式,但也有人认为畲族人民的民间舞蹈很少。各种历史原因促使畲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农村,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文化和科学知识滞后。因此,或在发生重大灾难时祝福,必须召集萨满来举行各种宗教仪式。舞蹈是畲族人民宗教仪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其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福建的畲族村落中,至今仍能看到的大多数畲族舞蹈都与畲族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陈靖姑信仰文化是福建特有的畲族文化,其起源和主要分布区域在东明方言区,包括现今的福州和宁德。盘瓠传说中的三公主在畲民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女性在畲族家庭的某些场合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畲族村民对女神有一种天生的偏爱。因此,福建畲族妇女的地位很高,她们在各种舞蹈中的服装一般都很华丽。闽东畲族的宗教舞蹈体现了畲族人民心灵层面的世界,其独特的格调展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同时对畲族舞蹈文化持续发展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五、结 语

山地环境赋予了福建畲族独特而魅力十足的舞蹈文化,这是一种标志着山地性的文化表达。畲族舞蹈是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其中,山地性是畲族舞蹈的关键元素。舞蹈中所包含的山地性特点赋予了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气质和生态性质,是畲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展示。

(福建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福建
福建料理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十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七月)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福建医改新在哪?
2013款福建奔驰VIANO车故障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