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破

2023-03-13 21:34杨慧
百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传承

杨慧

摘 要:五彩纸龙舞植根于中原大地,承续中华龙文化之脉,是中原龙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乡土地域性,是中原农耕文化的特色产物。目前,清丰五彩纸龙出现制作方式繁杂、传统演出套路留存有限、新颖的演出模式及内容较少、传承载体极少等问题。本文通过探究清丰五彩纸龙的文化源生、表演形式及特征,挖掘其所蕴含的中原文化,对清丰五彩纸龙面临的问题及传承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清丰五彩纸龙;文化源生;传承

一、溯其源——五彩纸龙舞的文化源生

龙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形象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积淀和凝聚的载体。在原始时期,先民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科学的认知,故将龙视作神圣的图腾,以此来对抗自然环境中的不可抗力,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天气变化有了科学认知,逐渐丧失了对龙的崇拜,但龙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形象,并演变为一种吉祥物。五彩纸龙舞,是河南省清丰县代表性的民俗舞蹈,据传其源于北宋元丰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五彩纸龙传统舞蹈流传至今,将中原文化融入其中,2009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纳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文化生成外推——五彩纸龙舞的生存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间舞蹈艺术也具有独特的乡土地域性。五彩纸龙舞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此处位于黄河流域下游冲积扇的中心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洪、凌为患,史不绝书”,古代黄河决堤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人们必须依赖自然条件来获取食物。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环境给农业收成和百姓生活带来的不便,将龙视作可以上天呼风唤雨、下地翻江倒海的形象,并将其视为与神灵沟通的超自然力量,由此形成了舞龙祭祀求神的表达方式。同时,农耕文化塑造出人们坚强勇敢、勤劳朴实的性格,这对五彩纸龙的表演形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文化生成内构——承续中华龙文化之脉

龙文化源远流长,龙所具有的“上九天、潜深渊”的形象特点,也逐渐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古代濮阳在帝王心中被赋予了特殊地位,被称为“帝丘”。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曾将濮阳作为自己的都城,因此濮阳享有华夏帝都的美誉。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三组仰韶文化时期的龙虎图案,主要由天然蚌壳组成,其中第一组中龙的形象,被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龙”,后经专业测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西水坡“中华第一龙”的发掘证实了龙文化与精神植根于中原大地。

二、观其形——五彩纸龙舞的表演形式与特征

五彩纸龙舞在舞蹈风格、龙的形态、服饰道具等方面独具特色,其动与静的动作特征、划圆的队形调度以及龙的特殊形态是它区别于其他舞龙的特色之处。

(一)五彩纸龙舞的表演形式

五彩纸龙舞集舞蹈、武术、音乐、绘画与编织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在表演時,为展示人体的多种姿态,将力度、幅度、速度和耐力融合在一起进行变换,通过集体配合,对不同空间层次的动作进行解构重构,使舞龙的动作变化紧密有序,从而形成独特的美学魅力,由此塑造出翻云覆雨、盘旋而上的龙形象。

游龙表演时,以鞭炮引路,一人手持龙珠在队伍前引导纸龙舞动,随锣鼓声、鞭炮声相互配合,舞龙者手持龙杆,以上穿下行、左右翻转等动作和造型,游穿腾跃、滚翻戏缠,展现龙翻江倒海的游动之态。舞龙者通常呈现一种奔跑的步态特征,其奔跑方向是由龙珠引导的,而舞龙速度则随着龙头引领速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夜间游龙时,在龙身各个关节之间放置特制的蜡烛,纸龙通体发出光芒,透过龙身彩绘,色彩耀眼,好似一条云雾间的蛟龙。舞动时舞龙者以跑碎步为主,并随着锣鼓、大镲等乐器敲击的节奏快慢以及舞龙的幅度来控制步伐。游龙表演主要动作有三种:其一是“龙盘垛”,由龙头带领舞龙人员以跑碎步的步伐围绕整个演出场地舞动,然后龙头带领着1、2、3节龙身沿顺时针方向朝里包裹,龙尾领着6、5、4节龙体沿逆时针方向包围着前3节,龙头和龙尾是两个相反的运动方向,前后包裹,最后由舞龙头者踩在一人的肩上把龙头举高;其二是“翻水花”,全体舞龙者将龙杆举至头顶,在走“圆场步”的过程中,将龙身由上倒至左侧,当龙身着地时,双腿迅速穿过龙身,各人落地后顺势向左转一圈,同时将龙举至头顶继续前进,做对称动作;其三是“龙摆尾”,全体走“圆场步”,舞龙者将龙头左右摆动,带领各节鱼贯行进,各节随龙头的动作依次摆动。此外还有“旧貌变新颜”(龙脱皮)、“翻江倒海”(前钻后翻)、“双龙戏珠、双龙盘垛”(龙盘头、龙盘尾)、“彩龙双展翅”、“彩龙单展翅”、“比翼双飞”、“攀龙附凤”、“龙下花”等动作。

(二)五彩纸龙舞的道具特征

五彩纸龙舞的一个特色便是龙是由彩纸组成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制作时首先由竹枇子做成风撑,在风撑(包括龙尾)间放置竹圈,将所有的龙节、龙尾、竹圈等连接起来,从而形成龙身,其次以事先做好的风撑为基础,用竹篾编制整个龙头,这就形成了龙的龙骨,最后外糊棉纸。

最初龙的颜色是老艺人用笔绘上去的,着红、黄、绿、蓝、青五色。随着时代发展,非遗传承人黄东记改用彩纸裱糊,用红纸粘成龙舌,以厚纸板制成龙牙,固定在龙的上、下颌骨,再用黄麻丝做成龙胡须绑在龙的下颌处,用铁丝裹上金纸做成“龙须”拧在龙的鼻孔上,再以花朵、彩带装饰龙头,嘴内含一颗纸扎涂金的龙珠,龙身则用彩纸剪贴龙鳞制成,在靠近龙头的衔接处及龙肚下端予以绑带,将一边固定在龙的骨架上。在龙节与龙尾处设置两个小木架用以放置蜡烛,以便在夜里舞龙。为了使蜡烛持久且不易烧毁龙身,制作蜡烛则需手工一层一层蘸好,蘸好一层并将其修整好后,再蘸下一层,最后蘸成短而粗的形状放置在龙身中便算成功。

(三)五彩纸龙舞的圆曲造型与调度

在五彩纸龙舞表演中,通常会使用流畅线条的姿态和调度方式来展示龙的动感。这包括以大圆场、小圆场、8字圆、绕S形等形式表现龙舞的动势。龙体动作上,要完成大量以自身翻滚为主的立体圆曲线,表演时将龙头、龙身、龙尾依次划8字圆,形成整个龙体S形游动,显示龙的回旋、灵动等特征。其中8字形、圆形等队形调度,让人在感受龙的动态美和流畅感的同时,给人奉上柔和、圆润、无限延伸的视觉盛宴。

三、五彩纸龙舞生存现状及传承路径探索

清丰五彩纸龙见证了古代中原人民崇拜龙的历史,舞龙运动的集体性也已成为凝聚人心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五彩纸龙舞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主要依靠舞龙艺人口传身授代代相传,并无文字记载。如今,清丰五彩纸龙的传承面临后备人才严重紧缺的致命问题,舞龙队演出所需人员数量较多,舞龙时耗费的体力巨大,舞龙队员逐渐减少导致舞龙活动的组织更加困难,同时因为舞龙动作的创新不足,五彩纸龙舞面临很大困境。

(一)生存现状

1.神圣到世俗的文化断裂

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宗教祭祀的典礼十分庄严,是被视为与个人安危息息相关的重要事情。过去的科技和生产水平相当有限,人们无法对自然界的风、雷、雨、电和各种自然灾害给出合理解释,只能依靠想象力来构建一个神秘图腾让大家一起对其进行敬拜,以此表达内心的美好向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五彩纸龙舞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式,成了人们满足情感需要和达到内心平衡的方式。在古代,民间舞龙活动多是民众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通常在庄严神圣之日或重大节日庆典上举行。如今,因为缺乏利益回报,民众自发组织活动变得罕见,这表明文化共同体产生了断裂。随着商业演出以及大赛比拼的需要,五彩纸龙舞又出现在大众视野。

2.传统到现代的规划断层

关于五彩纸龙舞的专项理论研究稀少,并没有形成其应有的文化学理论体系。五彩纸龙传承至今,植根于村落民间,而表演空间主要集中在二月二龙抬头、春节庙会等节庆固定场所,传承方式依然沿用最原始的方法,依靠口口相传等形式。在表演套路上,五彩纸龙舞有创新但无创意,并且由于传承困难,原始的表演套路也逐渐消逝。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逐渐注重用文字及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发展传播。五彩纸龙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专业人员推广传播,现有的传播路径也较为单一,没有为五彩纸龙舞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同时,受到经费、人员等因素影响,表演者是兼职性质的民间民众,或者是节庆活动前临时组织起来的村落民众,导致五彩纸龙舞的演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演出的流动性不够、演员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专业性不足等。面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相关部门缺乏对如何传承五彩纸龙舞的科学规划。

(二)传承路径探索

1.内生于文化自觉和自信

五彩纸龙舞是中原龙舞的代表,承续中华龙文化之脈,并在中原大地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在春节、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元宵节等时间节点,五彩纸龙传统舞蹈固定、保存和重现了历史重大事件和集体记忆,实现了文化传承和延续。在五彩纸龙舞中龙拐的数量也具有代表性意义,一般有12把龙拐,象征一年的12个月,闰年会额外加一把。在节庆表演五彩纸龙舞,为人们烘托了节日文化氛围,中原龙文化自远古神话起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与当今相连,走向未来。基于最原始的情感归属、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龙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彩纸龙舞要在传统舞龙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汲取当下的优秀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拓传承路径,开放传承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利用新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弘扬五彩纸龙舞

2001年,在《巴别塔倡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运用通信和信息等新技术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语言多样性交流和传播。“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旨在通过互联网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与各行业的协同发展,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从而让该行业的创新水平与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2022年,安阳市为宣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云游安阳》系列影片,创新网上旅游的互动体验模式,这不仅满足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其他地区的民众了解了安阳的历史,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丰县五彩纸龙舞也应乘着时代的东风,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抖音、哔哩哔哩等传播媒介,让广大群众及海外人士充分感受中原龙文化的魅力。

四、结 语

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推广中华民族传统舞龙文化,这不仅彰显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也能让更多的人群受益。

(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倩.舞龙舞狮[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 顾静华,薛亚峰,戴桃蓉.舞草龙[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

[3] 唐韶军.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3):142-143.

[4] 余汉桥.中国舞龙舞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1.

[5] 唐韶军.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4-115.

[6] 姜玉泽.中国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动作创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50-52.

[7] 李丰意.板龙舞的古典形态研究:以河上板龙舞为例[J].浙江档案,2018(4):54-56.

[8] 陈晓静.清丰五彩纸龙传统舞蹈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15(23):37.

猜你喜欢
传承
锤子下的精彩,浅谈手工银器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弋阳腔教学与传承的探索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