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绘就“气象万千”的人才画卷

2023-03-15 01:02李霞闫文君
人力资源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气象基层培训

李霞 闫文君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1970年至2021年间,全球各地报告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相关事件引发的灾害达11778起,导致超过2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4.3万亿美元。不过,报告也提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得益于气象预警改进和灾害管理协调,气象灾害导致的伤亡人数已大幅削减。中国在气象科学技术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对气象的观察,中国是世界上气象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保存气象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在古代,天文气象机构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机构,其观象占测分析足以影响朝政,观象预测知识又十分专业。因此,古代非常重视吸收和培养专业的天文气象人才。

气象人才之殇

据《礼记·礼运篇》记载,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大人世及以为礼”,即实行世官制,当时天文气象机构的官职无疑也是世袭的。汉代以后,逐步实行了察举制,但由于天文气象人才需要专业知识,天文气象人员的后辈受其前辈影响,就增加了承袭前辈职业的机会。《大明会典》中规定,(诏钦天监)“人员永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南海充军”。《明史官职志》中也有记载:“监官毋得改他官,子孙毋得徙他业。乏人,则移礼部访取而试用焉。”

根据汉代文献记载,实行察举也是天文气象人才来源的渠道之一。汉代察举制,始于汉文帝十五年,据《汉书·文帝纪》记载:“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察举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则是在汉武帝时期。《汉书·文帝纪》记载,汉武帝时下诏规定:“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宋史·天文志一》记载:“太宗之世,召天下伎术有能明天文者,试隶司天台;匿不以闻者幻罪论死。既而张思训、韩显符辈以推步进。其后学士大夫如沈括之议,苏颂之作,亦皆底于幻眇。”古代民间私习天文气象为官方输送了一些天文气象人才,如唐代僧一行、宋代沈括、元代郭守敬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发展至2020年年底,全国气象部门人才总量约增加到9.9万人,其中基层(市、县级)人员约7.56万,占了总数的76%,基层人员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业务水平,提升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需加速推动基层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气象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在规模上较以前有所扩大,但基层单位业务水平仍有待提升。基层气象从业人员学习机会有限,能力提升受阻,导致基层气象部门人才匮乏,阻碍我国气象产业的发展。

远程教育培养气象人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须先行。气象事业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气象教育的支撑。如今,遠程教育成为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形式,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培训受制于地理位置,使得一些学员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限制的学习,让更多学员有机会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另外,远程教育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帮助学员更高效地学习,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展。传统的气象人才培养,多是在高校中进行。当进入工作岗位后,一些基层单位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无法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进行大幅度的提升,而利用远程教育覆盖面广、灵活性强、共享性好、成本低廉的优势,可以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

●全面开展基层学习点建设

在国家级远程示范点的带动下,甘肃省气象局积极地开展学习点创建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分期完成基层所有台站学习点建设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本地远程学习点建设方案,修订远程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学习点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远程学习的积极性,对远程学习积极有成效的员工和单位在评优、评模、职称与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基层学习点主要落实完成任务,将实际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把业务知识需求纳入学习计划中,按计划进行学习、总结、交流,形成学习的长效机制。

●加强培训信息化管理

远程教育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基层从业者也能接触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前沿知识。2018年甘肃分院建成“气象智慧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对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师资评价管理、学员质量跟踪、教学考核评价等过程的移动管理、智能跟踪和大数据决策分析,将云数据服务、教学资源调度、培训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移动课堂、物联网进行充分的创新融合,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实现教育培训全流程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平台使用了云服务器+微信小程序的“微服务”架构方式,开发基于培训数据的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管理,提供了针对各类培训资源管理的接口,实现了对资源的云端一体化管理,为教师、学员搭建了资源信息管理手段丰富、功能使用快捷的移动端交互式应用平台,建设移动流直播系统,搭建供学员通过手机小程序直接观看课程直播、随时点播课程录播的移动化、便捷化、随身化的职教学习平台。

●创新培训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新时代,充分应用线上教育快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录播课堂和在线自主学习其本质相似,都通过在线课件学习,课件形式主要有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其中反响比较好的是实习操作类的课程,这类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制作,观看视频比现场观课效果好,没有机器故障,没有口误,而且操作细节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直播课堂这种新学习形态也被大量应用,根据学员反馈,效果比在线点播学习课件好,主要是增加了与老师和学员的即时互动,考核考评的有效性强,作业和教学评价限时完成。混合式培训既能够发挥传统课堂学习中讲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够发挥网络学习中受训人员的主体作用,满足当前干部职工对学习的新要求,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正成为引领培训发展趋势的全新概念。

2020年甘肃分院采用云服务器+微信小程序的“轻量化、微架构”模式,独立研发了“基于SDK的视频及内容直播教学系统”,系统集成内嵌于智慧培训管理平台,摆脱了传统手机APP的束缚,免除传统授课的地域约束,学员可以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小程序直接观看课程直播、点播课程录播。系统采用基于SDK的 live-player API 技术和双码流标记同步技术等,通过实时采集手机端视频音频流与教师计算机端的高清视频,将授课笔记本屏幕与手机端内容同步推送直播出去,并将视频与内容合并同步上传至云+端,实现移动双屏内容展示与双流推送直播功能,解决了目前移动直播只能教师视音频单路推送等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多用户单点登录,通过不同的识别码(账户、密码或IP)进入个性化操作与直播界面,将课程直播与培训班授课对应管理,方便学员学习,同时实现对于直播课程的一体化管理,并建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师—学员互动机制,在系统中加入学员举手提问、教师课堂随机测试等教学互动机制,进一步丰富直播教学手段,提升学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利用轻量化互联网应用环境多架构、易开发、模块化、用户体验好的特点,为教师、学员搭建了资源信息管理手段丰富、功能使用快捷的移动端交互式应用平台,保证了系统的用户体验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现有的培养体系对气象人才培养发挥了突出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5G网络的应用和碎片式学习方式的冲击,仅依靠现有的平台和资源已不能满足气象职工的学习需求,亟须建立系统性的资源建设共享平台,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端课程开发环境,构建分布式存储、开放式开发、多端口共享的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甘肃分院

猜你喜欢
气象基层培训
气象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培训通知
基层在线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