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可能路向及路径选择

2023-03-16 00:11蔡翔羽胡景谱何思菲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蔡翔羽,胡景谱,何思菲

(1.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2.湖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1;3.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1956 年,在由麦卡锡和明斯基等人发起的关于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的研讨会上,人工智能的论题被提出,其核心定义为使机器完成某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1]。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已充分展现其潜质,许多行业和领域已经或正在产生变革,其中包括教育领域[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4]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们的思想性格、行为特征以及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呈现出数据性和智能性[5],教育领域也产生与时俱进的转变,而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充分论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可行性,科学有机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及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单纯依靠单一媒介形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应对当代大学生多元的价值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在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结合人工智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占据主导[7]。人工智能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所、效果评估进行变革,有助于整合资源素材、优化平台载体、拓宽方法手段,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分彰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价值意蕴。

(一)因事而化: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素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向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时事政策等内容的讲授和传播。由于本身性质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需经过严格筛选,要求政治方向正确且内容准确无误,以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容易产生疲惫感,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欠佳。

人工智能有助于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素材。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不断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其高速计算和检索储存的优势,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从互联网资源中筛选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同时能极大程度地缓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不同高校之间也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打通沟通渠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及时交流,实现共建共享。其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封闭、独立、单一的特性,兼顾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利用智能化、数字化实现多元化发展,进行教育理念革新,从而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播的基础上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三,高校可以采用虚拟教学、网络直播、云上互动等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自制教学方案,依托人工智能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人机交互技术,结合可视化教学方式,运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因时而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向学生群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等关键工作,搭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其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从育人主体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当前主要通过理论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且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生硬的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灌输式、批量化地进行价值观念输送和意识形态培养。

人工智能有助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载体。其一,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信息交流与资源获取等搭建重要平台,不仅能提供录播课程或直播教学等选择,还能借助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优质的非授课类信息资源,灵活服务于在线教学。其二,结合人工智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借助其强大的时效性和包容性,大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环境和教学时间进行学习,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自我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关注热点,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科学地进行总结分析,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与互动。其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可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格局,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时空限制,拓宽影响范围,使其向普适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化、终身化。高校不仅能够借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技术主动承担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而且还能依靠数据监测和动态管理等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先进性。

(三)因势而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关涉多元主体的系统工程,其组织安排涉及多个层级和部门。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相对复杂的组织架构和参与人员,其本身就需要科学全面的方式方法,而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的不断革新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新形式、新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有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其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在校学生的成绩、爱好、特长等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其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进行综合评判与分类管理,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提升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哲学、法律、政治、管理、教育等学科,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成为一种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手段,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工具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智能化教学平台,可获取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的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服务更加精准,驱动教学模式更快变革和更好创新。

二、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路向

人工智能是借助科技对人类智能进行模仿和延伸,旨在拓展人的智能。当机器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自主决策能力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机器被赋予人类智慧,可协助人类应对更为苛刻的工作环境,同时帮助人类作出更合理的思考、决策和行动,实现人类智能的更大化。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最大特色是能够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智能教学平台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应用模块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体,智能教学系统不仅包括实体的教育服务机器人,还有虚拟的智能导师系统。当前智能教学系统不断更新迭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聚焦于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人机协同三类智能化手段。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学习分析路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包含教育者的教授、受教育者的学习、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综合过程,其实是借助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效等外部手段实现教育者、被教育者、社会要求的交互。教育者必须预先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状态有所把握和认识,才能借助外部手段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转化为教育内容,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但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状态背后的动机往往具有隐藏性和时效性,教育者很难跟踪变化、掌握准确情况,且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作为个体自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因素反复矛盾运动才能得以实现的。而如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多模块学习分析可以高效采集、分析和计算大学生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的日志数据,并借助多种传感器与脑机接口设备收集多种形态、结构数据,即通过智能技术筛选出涉及大学生思想意识与行为状态的多类相关数据[8]。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线上交互时可借助外置设备(高清摄像头、语音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获取其过程中的表情、语气、动作手势等外显数据;再借助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与基于图表的分析技术获取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情感情绪状态等心理数据;接着选取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大学生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下的认知状态进行分析。多模态学习分析借助智能技术跨媒体捕捉和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在教育阶段的前期能最大程度掌握学生本身对学科的认识度、对知识的掌握度、对学习的主动性、对个人的自控力等基本情况及变化,并且使教育过程中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成为可能。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适应性反馈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将社会良俗公约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继而结合已有认知、思考和经验,在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然而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使得教育内容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这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适应性反馈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个性化设计和推荐提供技术支持,并规划学习路径[9]、推荐投递学习内容、完成学习情况的诊断等。虽然系统是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实现,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如破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割裂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保障受教育者主体性和思想政治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构建模型平台。当前有研究者开发的Iter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以往多种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受教育者当下和未来的学习情况[10];Kit-Build Concept Map 模型则是利用知识图谱支持受教育者主动反思与建构,实现对自身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的清晰认知,从而自行搭建概念地图(形成型、反思型、延迟型)[11];Potts 和Khosravi 等学者开发的RIPPLE 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还具有相互推荐的功能,可以寻找合适的学习伙伴并建立对话,即依据学习者的学习偏好推荐同伴,以便于提供或接受同伴的专题支持[12]。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教育者,使其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同时兼顾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其依据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对教育内容及方式进行合理规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而打破一般的智能推荐所带来的虚拟串联,丰富受教育者编写的知识子图,在保障受教育者自身导向性的同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特殊性,其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在主要教学内容的环境下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把握与大学生交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并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的内容、方式、节奏。目前对于所存在问题的把握和反思存在滞后性,不容易抓住解决问题和回应的最佳时机。大学生对新事物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且能够相对积极地接触新知识、新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具有开放性这一特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大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场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智能助人机结合辅导系统,在多模态学习分析和适应性反馈应用的基础上将教师指导和人工智能辅导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动机和认知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13]。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保持警惕,对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持有批判性思维,充分结合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实际经验,杜绝错误意识形态的渗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人机协同是在一个智能系统中融合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有效解决复杂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收集整理资料,其宗旨是协助思想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困惑和问题,为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的内容、方式、节奏提供帮助。

三、人工智能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人工智能极大地激发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力,从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和教学硬件设备的介入应用等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方法。为使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可从人工智能视域下规范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巧用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积极打造智慧学习生态圈、构建安全技术保障系统等方面探索创新路径,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模式

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适用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14],随后是社会科学,最后才是人文学科。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开启了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新方式,使得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培育和塑造了人们驾驭并善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与素养,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正向效应来丰富受教育者品格发展的层次和内涵[15]。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创新理念,培养自身应用人工智能的规范素养,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只是辅助工具和外部手段。首先,要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数据逻辑,即把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看作算法,用大数据的方式来把握人的思想,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还原人的思想活动,以此作为理解人的思想的辅助工具。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意识的现实载体(书籍、文艺作品、自媒体等)进行阶段性分析,从而把握一段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变化趋势。第三,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应用的局限性,深刻反思教育中的所谓个性化原则,以应对人工智能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可能造成的信息茧房[16],警惕由人工智能决定的教育资源供应方式剥夺人们追求多样化生活权利的可能。

(二)强化教育者创新能力,巧用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人工智能的支持和配合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使用人工智能,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活学巧用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首先,高校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素养储备、思想认知极限、驾驭情景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复杂化、智慧化的工作。其次,可以组建跨学科合作团队,实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才建设,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负责理论教学方案,由计算机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教师负责平台的搭建维护和数据采集分析,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定期让企业技术人才进驻高校做技术指导。第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发掘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资源开发到教学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线上教学活动以知识的内化为目的,线下教学活动以知识的应用创新为目的,线上线下相互联动,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偏好自行选取课程和制定学习计划,打破教室与其他生活之间的隔阂,让学习无处不在,营造体验式学习环境[17]。

(三)促进“政企学”联动,积极打造智慧学习生态圈

智慧学习生态圈旨在通过“政企学”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构建一个灵活开放的生态系统,有效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政府主导和高校、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一支规范、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管理队伍,确保相关数据信息在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环境下有效运行。首先,政府应制定促进人工智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并投入专项经费,联合利益共同体进行顶层设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合理的评估和督导。其次,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分析,再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教育设施,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并与其他高校建立共享,发挥协同优势,为智慧学习生态圈的构建提供技术保障和内容支持,完善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自律机制。第三,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企业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出台一些针对人工智能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积极搭建开放性研究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学科的社会合作;另一方面,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开拓与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教师提升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学生体验人工智能教学方式创造条件。

(四)基于人工智能管理机制,构建安全技术保障系统

高校在应用人工智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基于当前人工智能管理机制,构建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以及管理各环节进行优化,确保数据安全,使人工智能更具实效性。首先,相关部门应出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相关制度,面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风险和挑战,需要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基础制度,建立并完善具体的教育惩罚机制,一旦发生违规行为,应明确责任主体并根据不同程度的过错逐一问责。其次,加强教育者关于保护网络隐私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增进其对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应用的了解,关注网络安全信息,积极开展数据隐私保护的实践教育,不断强调泄露隐私的危害和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同时,从人工智能视域下学生的隐私保护出发,高校应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教育作用,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开设隐私保护系列课程,并增设人格教育和隐私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帮助学生建立好基本的隐私保护意识并提升其个人隐私保护能力。第三,完善高校学生权力救济和保障,高校要准确把握管理权限和学生数据隐私之间的度,保证学生数据隐私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设置完善公正的申诉程序、申诉制度和申诉机构,保护信息收集对象的隐私安全,杜绝学生数据信息被泄露或被滥用。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