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河流与俄罗斯文明的关系

2023-03-16 14:01朱川豫王语涵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7期

朱川豫 王语涵

[摘要]俄罗斯学者T.C.格奥尔吉耶娃认为,河流决定了俄罗斯历史文明发展的方向,俄罗斯文明可分为第聂伯河——基辅时期、伏尔加河——莫斯科时期、涅瓦河——彼得堡时期这三个阶段。作为地理环境组成部分的河流因素,在俄罗斯文明形成和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文明日趋成熟,河流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弱。研究俄罗斯文明的进程问题,应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多角度探讨。

[关键词]俄罗斯文明;第聂伯河;佚尔加河;涅瓦河

[项目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17世纪俄罗斯欧洲化问题研究”(18YJC770049)

在人类文明发展初始,地理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山脉、森林、水源等地理因素影响着初生的人类文明。其中,以河流为主耍形式的水源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历史无不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河之于文化,如同乳汁之于婴儿,又如同血管之于人体。没有大河,也许就没有文化;没有大河的流淌,也许就没有文化的融合。”河流在俄罗斯历史文明的发展中亦发挥过重要作用。

一、地理环境与俄罗斯文明的发展

传统观点认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俄罗斯文明。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欧洲人种与蒙古人种在此交融,它们一直影响着俄罗斯历史的发展。俄国哲学家H.别尔嘉耶夫指出:“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的东一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我国历史学者曹维安指出:“俄罗斯文明实际是一种不断进行选择的文明。”它呈现钟摆式发展轨迹,一个时期偏向东方,一个时期又偏向西方。

除地理位置因素外,俄罗斯历史学者T.C.格奥尔吉耶娃还强调了河流因素对俄罗斯历史文明发展的影响。她认为,俄罗斯的河流决定了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第聂伯河曾使俄罗斯拜占庭化,伏尔加河叉使其亚洲化,涅瓦河则使其转向了欧化”,俄罗斯历史可划分为:“第聂伯河-基辅时期,伏尔加河-莫斯科时期,涅瓦河-诺夫哥罗德和涅瓦河-彼得堡时期”。按格奥尔吉耶娃的观点,河流流向似乎与俄罗斯文明的发展方向有密切关系。第聂伯河的南北流向指向斯堪的纳维亚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暗含着东方性,涅瓦河向西注入波罗的海象征着俄国的欧洲化。格奥尔吉耶娃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河流决定论”,以解释俄罗斯文明发展中道路选择的历史现象。在她看来,河流在俄罗斯文明东西方因素的角力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水源主要载体的河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日趋减小。以长时段尺度梳理俄罗斯历史,运用发展的观点辩证地分析河流与俄罗斯历史文明的关系,可发现格奥尔吉耶娃的理论存在片面性与局限性,在俄罗斯文明形成与发展时期,河流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俄罗斯文明日趋成熟,河流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在减弱,并且河流并未对俄罗斯文明发展方向的选择产生决定性作用。

二、第聂伯河-基辅时期的俄罗斯文明

第聂伯河-基辅时期是俄罗斯历史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此时期,第聂伯河发挥了重要影响。首先,它作为水源哺育了古罗斯人,同时它作为文明传输的纽带,带来了北方瓦良格人的军事制度与南方拜占庭的文化,塑造了早期的俄罗斯文明。此外,它还作为交通运输要道,促成了拜占庭影响下古罗斯贸易的繁荣。

俄罗斯人的祖先斯拉夫人起源于多瑙河流域,后向各处迁移。迁居至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被称作东斯拉夫人,他们与瓦良格人(也译作瓦兰人、瓦里亚基人)一起建立了古罗斯国家。瓦良格人是俄罗斯人对瑞典人的称谓。8-11世纪,北欧诺曼人对欧洲大陆进行了大规模进攻,诺曼人的东支瑞典入主攻东欧平原,开辟了著名的瓦希商路,即“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据《往年纪事》记载:“这里曾通行一条从瓦兰人到希腊人之路,即从希腊沿第聂伯河而上,在第聂伯河上游拖船上岸到洛沃奇河,再沿洛沃奇河驶进大伊尔明湖;沃尔霍夫河就是从该湖流出而注入大涅瓦湖,这个湖的出口通向瓦兰海。”瓦希商路纵贯东欧平原,跨海连通了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南方的拜占庭帝国。瓦良格人由波罗的海上岸,经过水路与连水陆路,到达第聂伯河上游,顺流而下,横渡黑海,便到达拜占庭。第聂伯河构成了商路的主干。

北欧瓦良格人的军事制度对古罗斯国家的早期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瓦希商路,来自北方的瓦良格人参与并融入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中。瓦良格人的首领逐渐成为东斯拉夫人土地上的保护者,后来还参与建立了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成为东斯拉夫人的王公。862年,瓦良格人留里克受诺夫哥罗德人邀请,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882年,古罗斯国家的中心由北向南转移到第聂伯河畔的基辅,后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学者们称其为基辅罗斯。瓦良格人用其军事制度参与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首个国家,此后他们融人了俄罗斯民族之中。

第聂伯河还联系着南方世界。一方面,它作为水路通道,促进了古罗斯国家商业经济的发展。古罗斯国家有五条对外商路:瓦希商路、里海-巴格达商路、保加利亚商路、列基斯布爾斯克商路、诺夫哥罗德-斯堪的纳维亚商路。基辅统治者首要依赖的是瓦希商路,它是基辅罗斯的主要经济和政治支柱。每年11月,基辅的王公们带领亲兵出巡到各城市征收贡赋,有毛皮、蜂蜜、蜡、奴隶等,4月回到基辅购买木船,夏季将贡品装船运往拜占庭售卖。另一方面,第聂伯河作为文化输入的通道,将拜占庭文化带到了古罗斯。古罗斯国家建立初期,受到周围文化先进国家,尤其是南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了拜占庭文化,这是俄罗斯历史文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自此,拜占庭的文明元素大规模传人古罗斯国家,参与了古代俄罗斯文明的塑造。

第聂伯河-基辅时期,北方斯堪的纳维亚文明、南方拜占庭文明与东斯拉夫人传统文化共同作用,促生了古代俄罗斯文明的形成。作为瓦希商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第聂伯河发挥了重要影响,它为东斯拉夫人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可能。但该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地处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不仅能接触到北欧文明、拜占庭文明,还能接触到西欧文明、东方游牧文明,除客观的地理环境因素外,也有来自主观层面的因素,如东斯拉夫人、瓦良格人与拜占庭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共同决定了俄罗斯文明发展的道路。

三、伏尔加-莫斯科时期的俄罗斯文明

13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期是俄罗斯文明的伏尔加河-莫斯科时期。莫斯科逐渐成为俄罗斯文明的中心,伏尔加河领域在俄罗斯文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比于第聂伯河,伏尔加河对俄罗斯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减弱了。

1240-1480年是俄罗斯历史中的蒙古鞑靼时期,俄罗斯文明发展转向了东方,伏尔加河流域成为俄罗斯历史文明发展的中心。1240年,古罗斯国家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所灭。1242年,蒙古人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建都,建立了金帐汗国。汗国对东北罗斯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罗斯各王公在承认金帐汗最高权力的前提下,保留各自对领地的统治权;蒙古人建立八思哈制度,负责对罗斯地区征税和监督罗斯各王公。此后,大汗在罗斯王公中任命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征税的代理人。获此封号的王公实际上便成为东北罗斯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莫斯科公国位于莫斯科河畔,伏尔加河流域上游地区。1328年,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1480年,伊凡三世结束了对金帐汗国的依附关系。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国家形成,到瓦西里三世时期,莫斯科公国完成了对东北罗斯的统一,俄罗斯成为东欧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15世纪末,新生的俄罗斯国家发展转向了西方。蒙古人长达240年的统治使俄国与西方的联系被迫中断,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较于西欧明显落后了。伊凡三世是首位决定采用西方新事物的君主,他主要对西欧国家在科学文化、武器制造和外交事务方面的成就感兴趣。自此,15-17世纪的俄国君主都将与西欧国家发展关系作为主要对外政策。15-16世纪,俄国统治者对西方事物的学习和引进,多限于军事技术领域,重视西欧在器物上的成就。17世纪,俄国贵族阶层开始对西欧的生活方式感兴趣。15-16世纪上半期,俄国入主要通过陆路接受西欧文化,但由于有邻国阻隔,交流并不方便。16世纪中叶,英国人钱塞勒开辟了由西欧到达俄国的北方航路。西欧文化可以畅通无阻地输入俄国,促进了西欧文化在俄国的发展。

伏尔加河-莫斯科时期,伏尔加河作为重要的水路通道,在俄国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对俄罗斯文明的发展方向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此时期,俄罗斯文明发展开始转向东方,蒙古人发挥了主要作用,此后又经历了缓慢转向,由东方转向西方,这是俄国国家发展内在需要与君主主观选择的结果。此外,作为外来因素的西欧人也发挥了一定作用。17世纪在俄国出现了欧洲化(西方化)萌芽。但影响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全面的欧洲化出现在18世纪。

四、涅瓦河-彼得堡时期的俄罗斯文明

进入18世纪,俄罗斯文明发展的重心转向了北方涅瓦河口的彼得堡。1703年,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建立新城彼得堡,1713年彼得堡正式成为俄国首都。俄罗斯文明发展进入涅瓦河-彼得堡时期。18世纪被认为是改革的世纪,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欧洲化道路,俄国快速崛起为欧洲强国。

彼得一世希望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他所发动的欧洲化改革开始于军事领域,起初是为应对大北方战争,但后来是为满足军事改革的需要,触发了俄罗斯行政、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大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在军事上效法西欧改造陆军,创建了海军,在政治上建立了新的行政管理机构,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在教育文化上开办世俗化的初级学校和各种专业技术与军事学校,并派遣留学生赴西欧学习;在社会习俗上在贵族阶层推行欧洲式的生活方式与礼仪。

彼得一世的改革奠定了俄国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俄国开始摆脱中古时代的蒙昧,进入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彼得一世将俄国塑造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自18世纪起,俄国成为欧洲和世界政治事务中一位主要参与者。彼得堡成为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心,来港商船数目不断攀升。“1714年为16艘,1715年为53艘,1722年为116艘,1724年则达到了240艘。”此外,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彼得一世统治期间“建立了200家工厂,其中86家由政府开办,114家属于私人和公司所有。而在1695年,全国只有21家工场”。

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的“开明专制”改革强化了俄国的欧洲化进程。女皇不仅注重在物质和技术上继续欧化,还将启蒙思想带到了俄国。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召開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尝试编撰法典;在中央和地方进行行政改革,加强沙皇专制和采取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出口;给予城市自治权;鼓励兴办各类学校。尽管新法典编撰计划以失败告终,但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俄国欧洲化的广度在拓宽,深度也在增加。18世纪末,在俄国形成了一个涵盖初中级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俄罗斯的各类世俗学校总数达到了500多所,学生总数在45 000-48 000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这在当时有助于国民文化程度的提高。

欧化是涅瓦河-彼得堡时期俄罗斯文明发展的主要特点。经过15-17世纪的尝试与积累,俄国在18世纪迎来了全面欧化的时代。18世纪俄罗斯文明选择全面欧化的道路,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君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的选择,这一选择建立在当时国家发展内在需要的基础上,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由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规律。涅瓦河自东向西注入波罗的海,将它的流向与俄罗斯欧化道路相联系,更大程度上是象征意义的体现,而实质上,涅瓦河对于俄罗斯文明发展的进程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语

以河流为标志划分俄罗斯文明的历史时期,是用地理环境决定论解释俄罗斯文明的发展问题。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基础、最长远的制约因素”,但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它主要作用于人类的幼年时期,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它的影响在弱化。此外,影响人类文明的因素多种多样,地理环境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那么,作为地理环境组成部分的河流,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决定俄罗斯文明的发展方向。河流在俄罗斯文明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但随着文明发展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在减小。研究俄罗斯文明的发展,需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多角度出发,考察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