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医疗纪实类纪录片的价值导向

2023-03-16 14:01阴晓帆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

阴晓帆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科技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健康中国”概念提出和医患关系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于医疗纪实的关注座越来越高,医疗纪实类纪录片因与现代社会关系紧密,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期待。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播出的《人间世》系列医疗纪录片不同于早期的医学知识科普和健康传播,它以医院作为叙事空间记录了发生在医疗领域的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本文分析《人间世》系列纪录片的价值导向,既有拍摄内容创造的社会价值,又有对于今后医疗纪录片的拍摄带来的创作和拍摄价值。

[关键词]《人问世》系列纪录片;社会价值;创作拍摄价值

《人间世》系列纪录片自播出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热议,其收视率甚至与当时的热播剧相差无几。不同于以往的医疗纪录片致力于展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间世》系列纪录片聚焦了发生在医院的真实的人物和故事。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以揭露事实本质,从而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在传递正确社会价值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人间世》系列纪录片的内容传递了人文关怀和医疗知识,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医患关系、医疗状态的思考。同时,随着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人间世》系列纪录片对医疗纪录片创作和拍摄,以及纪录叙事方法及纪录片医生形象建构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拍摄内容创造的社会价值

(一)科普医疗知识常识,展示真实医疗状态

人类作为“有温度”的群体,向来对“生病”“医院”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医院就像是痛苦压抑的代名词,使得观众大多耐心去了解有关医疗的知识与常识。而《人间世》系列纪录片是记录医疗工作的一个載体,以影像的形式展现真实、无奈或者喜悦的故事,不仅是展示一个外在的影像文本,也是一个蕴含意义的“文化文本”,表征着文化价值的外部运行,也体现着文化价值的内在逻辑。《人间世》系列纪录片将医疗知识与常识渗透到了故事当中,比如在《人间世》第二季第一集中,骨肿瘤患者杜可萌以口述故事的形式,科普了骨肿瘤多发生在孩子身上,概率是百万分之三,相当于连续抛22次硬币都在同一面的概率。让观众在故事中了解医疗知识和常识。

医疗类纪录片通过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呈现,展示真实的医院状态。在以往的医疗纪录片里,观众们得到的信息多数是医院里充足的医疗资源、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被成功救治的病人等。但是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未知的地方,所以《人间世》系列纪录片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真实的医院医疗状态上。比如遇到医疗资源与病人需求不对等的情况,在第二季第四集中,瑞金医院病人对于血的需求和血库的血存量出现了“矛盾”。临床血科主管邹玮每天都要盘算,血库的血要如何分,如急诊病人急需用血,其他病人只能被迫延缓手术时间。这让观众们清楚了,医院本就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空间,真实的状态并不总是完美无缺的。

(二)合理引导、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由于医疗纠纷引发的舆论问题比比皆是,当先进的医疗技术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时,便加深了医患之间的对立。而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医学和医生的宽容度也随之下降。近年来,关于医患之间冲突的报道层出不穷,导致医生形象变得负面。如何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如伺正确看待医患关系,是医疗纪录片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中,《命运交响曲》直观地展现了医患之间的真实状态,这一集中,既有理解也有冲突。导演秦博在瑞金医院拍摄的第100例案例,是没有遵循医嘱的病人术后出现了意外,于是病人的家属占据了整个神经外科病房,导致医护人员只能退到护士间为其他病人配药。画面中夹杂着哭声、说话声和吵闹声,走廊和病房里站满了调解的医护人员、警察和情绪激动的病人家属,最终病人家属动起手,画面中的人扭打在了一起,走廊和病房不留一丝空隙,导演也调侃自己好像成了战地记者。最后病人的主刀医生孙青芳推心置腹的一番话,成功把闹事的病人家属“劝退”。除了医患冲突,我们还可以看到程东峰医生为了挽救病人做出的努力,以及没能成功挽救后的无奈和惋惜。很少有医生会在病人和家属面前哭,这会被人误会医生承认自己有过失,但程东峰忍不住在家属面前流了泪,以惋惜自己为这位病人做过的全部努力,病人家属也给了程医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肯定。

中国医协曾公布过,中国有超过50%的医生曾遭受过患者或家属的言语暴力,并且有超过60%的医生遭遇过医闹和医患冲突。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公众的认知出现偏差,多数人并不了解医院里的真实情况。《人间世》系列纪录片在医院进行了全景式的纪实拍摄:医生为大出血病人用拳头拼死堵住伤口;医生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手术风险;医生救治成功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抢救无效时医生的遗憾……这些场面是公众难以看到的,却可以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缓和医患之间的冲突,遏制医患之间的矛盾。

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沟通”。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影视空间中,让镜头真实展现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让大众看到医生的救治是否成功其实并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

(三)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传递社会人文关怀

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发达,如何通过影视作品探讨社会话题、坚持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利用镜头和影像坚持正确的道德立场,传递人文关怀,同样是媒体需要关注的问题。

《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不仅向观众真实地展现了医患关系,也对社会现状和矛盾进行了陈述,传递了人文关怀。比如《呼吸》中,导演通过镜头让观众了解了尘肺病人的艰辛。除此之外,还阐述了尘肺病人难以治愈的社会原因:全国心脑死亡供体中符合移植条件的肺源仅有5%,除了器官资源紧张外,很多尘肺病人都是工人群体,却因无法确定劳动关系,与职业病鉴定无缘,六七十万的治疗费用,让许多尘肺病人家庭望而却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在2018年的两会上建议将尘肺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诊断分离开。他提交了关于放开尘肺病诊断权限的建议,他愿意做病人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而政府也投入了很多费用用于尘肺病人的救助。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当代的影视纪录片关注人类生活的状态,关注生命的尊严。《人间世》系列纪录片真实反映了百姓群体生存的社会空间和社会医疗状态,搭建患者与观众、患者与社会的桥梁,完成人文关怀的传递。

二、为今后的医疗纪录片拍摄带来的创作和拍摄价值

一部优秀的医疗纪录片带来的价值不仅只有内容的社会价值,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的创作和拍摄足够成熟,可以为今后的医疗类纪录片带来借鉴价值。

(一)深入现场,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的方法要求拍摄者融入被拍摄者的群体,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利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对于《人间世》系列纪录片摄制组来说,深入医院内部,了解医生、患者的日常,与医生、患者近距离拍摄,才能获得最真实、最深度的信息。

《人间世》第一季共有8个摄制组,历时8个月的时间,对比第一季,第二季的摄制组更多,花费的时间更长,拍摄了二百多个对象,拍摄素材达到216 T,片比更是达到600:1。《人间世》第一季《救命》中,开头导演便强调为了在瑞金医院蹲守采访,他们经过了规范的医学培训,为了能够在手术室进行拍摄,他们给摄影器材量身定制了防菌服。摄制组的镜头也化作医护人员,它们与医护人员共同进入手术室,像医护人员一样同患者共进退。

为了拍摄出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纪录片,《人间世》系列纪录片摄制组“驻扎”在医院里,近距离地观察拍摄患者和医生。《人间世》第二季,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共拍摄了二百多个案例,有骨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也有兒科医生、临床医生等。一年半的深入拍摄,让他们早巳彼此熟悉。就像《烟花》中,杜克萌说拍纪录片的哥哥们在病房里待了一年,大多数时候他们比较“懒”,但也喜欢陪患者小朋友们玩。

深入现场参与观察,招他们(医生、患者)当作朋友而不是当作单纯的拍摄对象来看待,把最真实、最温暖的镜头传递给观众,这也为今后的医疗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宝贵价值。

(二)“纪实+故事”的叙事风格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但是一部好的纪录片绝不是对客观事实的照搬,一部好的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影像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既体现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性,又体现艺术化的故事进展。纪录片创作中纪实手法的运用,更是将纪录片的“真实”含义变成“事实所体现的价值”而不是事实本身。在《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中,就采用了“纪实+故事”的叙事风格,忠于纪实,却不拘泥于纪实,这种叙事风格也为今后医疗类纪录片提供了借鉴。

纪录片的故事性应当建立在真实之上,有故事性的加入,纪录片不再是“冰冷”的影像,同时故事性也增加了纪录片的可看性。《烟花》中,患者杜可萌以自述的形式开篇,画面中患者王松茗准备手术和化疗,与此同时,杜可萌用方言介绍:“他经历的这一切,我都经历过,因为我们得了一种病,叫恶性骨肿瘤。”充满感情化的叙述方式,辅之以震撼让人心疼的视频画面,冲击了观众的内心。值得一提的是,《烟花》中有一幕将杜可萌的梦以cos的形式变为影像出现在了画面中,他们脱去了病号服,cos成自己喜欢的形象,他们拉开厚厚的铁门,穿过迷雾,挥舞着武器砸向写着“CANCER”的冰块,医生和他们的父母走过来拥抱了他们。这一段画面,呈现的虽然不是真实的生活,但却是患病孩子们真实的内心。

对真实进行故事化的讲述,是一部好的纪录片诞生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构建有血有肉的医生形象

医疗类纪录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表达,再现真宴的医疗场景。《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也为还原和建构医生形象做出了贡献。在以往的医疗纪录片中,对于医生形象的建构往往是无所不能的,这类纪录片习惯采用“新闻报道”式的医生形象建构模式:通常介绍患者的病情多么困难,手术难度多么大,对于医生来说具有多么大的挑战,而最后的结局是无论多么困难的手术,医生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事实是,即便再厉害的医生也无法成为神,就像《救命》中,面对抢救无效的邹磊,车在前医生哽咽说道:“你付出感情最多的,往往是可能会觉得……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活过来,但是有时候,你没得选择,就这样吧……”《人间世》系列纪录片摒弃了“新闻报道”式的医生形象建构模式,在画面中加入了更多的医患情感表达,构建更加鲜活的医生形象。

医生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其次才是医生。《人间世》第二季《命运交响曲》中有一位没有露脸的医生——x医生。x医生两次奋力抢救的梗阻病人不幸去世,虽然最终的判定会议结果表示x医生在医学操作上没有明显过失,但x医生还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中。一段时间后,x医生再次面对梗阻病人,他首先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可喜的是最终病人手术成功。

技术可教,刚毅难学。没有一位医生无所不能,包治百病,医生也需要成长。《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也为今后医疗纪录片的医生形象建构提供了参考价值:医生形象要由“无所不能的英雄”向“人无完人的普通人”转变。

三、结语

《人间世》这一标题其实来源于《庄子》内篇中的一篇文章,它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产出逐年增多,纪录片的质量前途无量。《人间世》系列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它向社会普及了医疗知识,传递了人文关怀,让社会认识了医疗状况,了解了医患关系。《人间世》系列纪录片也为今后的医疗纪录片在拍摄、叙事、形象建构上提供了指导。这正是纪录片的力量。就像总导演秦博所说:“如果发现生离死别的时刻镜头在颤抖,请原谅,那是因为站在摄像机后的编导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
发掘数学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课堂情趣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浅淡如何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健美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