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研究初探

2023-03-18 14:26刘薇珊湖南女子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2期
关键词:舞蹈育人思政

◆ 刘薇珊(湖南女子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前奠基!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不仅自身需要具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肩负着对祖国未来的花朵实施舞蹈美育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课程思政成为高校课程改革基础性要求以来的这几年,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初步围绕“舞蹈思政”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参与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取得的成效等方面离目标还有着较远距离。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的底层逻辑

(一)为什么要进行舞蹈思政

1.基于“大思政”格局下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新要求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舞蹈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保教知识、综合育人、女性素养、沟通合作等维度均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舞蹈课程,发挥舞蹈课程的综合育人作用,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2.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多年来,由于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历史因素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背景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定位不准、教材不优、内容不科学、模式与方法不佳等现实情况,严重阻碍了零基础大学生对舞蹈的美好向往与体验,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给予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重塑教育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重建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正本清源的一剂良方。

3.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各行各业人才间的竞争越加激烈,“高校不单单是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道德人格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通过“舞蹈思政”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意识,形成乐观向上、和谐友善的生活态度,建立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舞蹈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为国服务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在未来人生道路中发光发亮的必备素养。

(二)舞蹈思政的最终靶向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人才不仅有着师范生“学与教”双重身份的共性,还肩负着学前教育“游戏化”的专业特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的最终靶向是要培养复合型、创新性、独立型于一体的优秀人才,它需要学生“不仅能跳还能教,不仅知道教什么,还知道怎么教”,需要学生通过大方优雅的肢体表演、生动有趣的游戏设计、润物无声的审美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品行塑造以服务幼儿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的实施步骤

(一)“以它认识它”—以课程思政认识舞蹈思政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引领所有课程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品格塑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有效推进的前提是要通过“课程思政”来认识“舞蹈思政”,厘清楚舞蹈思政的目标是什么、方向在哪里。

(二)“以心理解它”—通过借鉴与实践来理解内化它

就课程思政的内涵而言对所有专业类课程具有普适性指导作用,但专业间的育人目标、所承担的教育使命、社会功能不同,因此需要教师“用心去理解它”,一方面通过反复学习、不断吸收借鉴其它学科、近亲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反观自我,审视自身课程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价值功能等,找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并付诸于实践行动以不断加强对舞蹈思政的理解与感悟,最终实现将舞蹈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体系化构建推动它”—通过健全的舞蹈思政体系贯彻落实它

舞蹈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和育人手段,它的推进与落实需要教师构建一个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体系,这是杜绝舞蹈思政出现两张皮、碎片化、形式化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舞蹈思政效果提升的根本路径。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OBE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目标导向

1.厘清舞蹈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间的关系,精准定位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构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舞蹈课程群,制定对上能衔接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下能有序指导课程实施与考核评价的舞蹈教学大纲。

2.重构课程内容,健全舞蹈课程内容双体系。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结构较大程度沿袭了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特性相背离。因此一方面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敢于革新,走出一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美育的新路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建构思政教学设计体系,是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全面均衡布局、多元渗透推进以取得理想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加强舞蹈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1.树立五育并举,舞蹈综合育人理念

舞蹈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原本就存在,只是许多教师不曾关注它,因此会觉得课程思政离舞蹈教学非常遥远。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综合育人价值不仅局限于培养良好形体气质、提升审美力和创造力,还能在舞蹈知识传授中习德,在幼儿舞蹈创编与团队合作中启智,在基础形体训练中健体,在肢体表现中求美,以及在社会实践中体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通过五育并举以推进舞蹈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实现。

2.明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内涵式发展特点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立足的双重身份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需立足于“专业特点”,即师范生“学与教”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是18岁零基础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是未来幼师,因此在舞蹈思政教学模式、内容设计、实施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均需围绕双重身份而展开。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实施的四个维度

基于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普适性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以及舞蹈学科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表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实施的四个维度

(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实施的双重主体

舞蹈思政实施的双重主体体现为:1.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直接的、近距离的舞蹈思政。主要体现为舞蹈教师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治学态度、道德品行、人文修养等,可理解为可觉察、可感知的“身正为范”;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间接的、远距离的舞蹈思政。主要体现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层面和未来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道德观等价值层面,可理解为通过教师全方位润物无声的熏陶后在学生身上所呈现的“外化于行”。

(4)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开展的双重空间

舞蹈思政开展的双重空间体现在:1.内隐的—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格魅力、考评机制等无形促进学生自我精进、勤奋努力的良好品格与学习习惯;2.外显的—通过团队合作、表现与创造,有形促进学生将内化于心的理想信念、知识技能外化于行。

(5)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具备的双重特性

a.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首先是一种美育,需建立在舞蹈学科特点基础之上。通过对舞蹈的感知、表现与创造,在身体动作模仿练习的过程中,在分析动作与作品欣赏内涵解读的过程中,在舞蹈创造与作品表现的审美体验中,在社会实践的育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b.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是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舞蹈思政,需建立在专业个性基础之上。通过游戏化的舞蹈内容、游戏化的舞蹈教学手段、游戏化的舞蹈体验,在自由、愉悦、创造、体验性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

(6)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应避免的双重误区

a.盲目照搬复制。舞蹈思政不应局限于思政案例,也不应等同于思政案例。舞蹈教师需避免盲目照搬复制其他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路径,将舞蹈思政束缚在名人功勋、红色历史、道理宣讲、红色题材中,导致最终失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自身的特点。

b.过于追求课程思政而本末倒置。不能因过于追求课程思政而忽视思政元素在与舞蹈课程融合设计之初在内容比例和形式规划上的均衡,从而导致舞蹈课上起来不像是舞蹈课,无法保证课程的效率。

(三)加强教材建设,推进舞蹈思政内容的挖掘、融入与开发

1.精准定位行业需求、专业特性与学生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建设

数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因受舞蹈学科发展的历史因素、教材编写人员的学科研究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导致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既能兼顾学生能力特点又能兼顾职业岗位特点的优秀教材极其缺乏。因此精准定位行业需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与学生特点,大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2.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内容挖掘、融合与开发

表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合与开发路径(见下页)

(四)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

1.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推进混合式教学建设

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为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齐步走奠定基础,为学生个性化辅导创造时空,加强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督学的有效联动,丰富舞蹈教学形式。

2.以双重身份为基点,构建“学练教演评”五结合教学模式

?

基于师范生学与教的双重身份,构建“学、练、教、演、评”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职业能力。

3.以游戏精神为引领,推进舞蹈教学游戏化手段革新

基于游戏化教学理念,在游戏精神引领下注重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游戏运用的灵活性、动作示范的夸张性、课堂氛围的愉悦性,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游戏化手段不断发展。

4.以团队合作为抓手,注重任务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协同助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为零舞蹈基础,因此在身体协调性与表现力等方面存在困难和不自信,但大学生有思维活跃、理解性强,且喜欢团队合作等特点,以团队合作为抓手,注重任务式和探究式学习能有效降低学生对舞蹈课的焦虑情绪,调动舞蹈练习积极性,增强舞蹈课堂体验度。

5.以三个课堂为载体,推进舞蹈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地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应科学把握第一课堂,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全员普及,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与学生能力发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以学科竞赛和舞蹈社团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大力拓展第三课堂,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夯实职业能力、耕种职业情怀。

(五)健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宗旨

(1)以产出为导向—从下至上对标审视,检验是否达成舞蹈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能覆盖舞蹈大纲的全部内容,是否能对毕业要求实现精准支撑。

(2)以学生为中心—从前至后全过程检验学生课堂体验度如何、任务完成度如何、能力提升度如何。

2.评价方式

健全舞蹈思政评价体系,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舞蹈思政目标可评可测可量,促进舞蹈课程思政持续改进。

结语

舞蹈思政作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新手段,是打破学前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历史壁垒、开创舞蹈启蒙美育人才培养未来新局的核心武器。在我国大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发展的今天,希望有更多舞蹈人变身为“学前舞蹈人”,乘着“舞蹈思政”的翅膀,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集独立型、创新性、复合型于一体的启蒙舞蹈美育人才,为助力广大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舞蹈教育应有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舞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冰上舞蹈搭档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舞蹈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