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落凤坡

2023-03-18 15:46尹帮斌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罗江演义三国志

尹帮斌

德阳市罗江区西南有一条如画的小溪,名芙蓉溪。溪上有一座叫“七里桥”的石桥非常有名,人们都知道“七里长桥一洞拱”的民间传说,但实际桥长不过20 米。为什么叫七里长桥呢?原来古时人们南走古驿道至成都,以此桥为起点,翻越鹿头山,至庞统祠有七里之遥,故名。著名的落凤坡就在七里山道的中点。20 世纪30 年代,新闻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写道“庞统被射死的落凤坡,就在绵阳到成都中间的德阳县境内”(新华出版社,1980 年)。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这段山坡呼为落凤坡的呢?

坡上的古驿道旁立着两通石碑,一通是今人1989 年立的尖头碑,碑中隶书阴刻“落凤坡”3 个大字;一通是清同治七年(1868)罗江知县梁绶祖立的方头碑,碑中楷书阴刻“汉靖侯庞凤雏先生尽忠处”11 个大字,两侧有数百字的小楷碑文,记叙立碑缘由。因日久风化,碑文每列末一字或二字已不能辨识,此碑类似于今之文物保护碑,亦可考证落凤坡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现抄录如下:

此地古之落凤坡也。山上有一土堆,父老相传为汉庞靖□□难权瘗之所。后武侯定蜀,乃迁于白马关靖侯祠后,春秋祀□,皆在其地,此乃空坟而已。然当时事起仓卒,□地掩埋,亦不□,谓非靖侯之遗迹也。今官绅士民等,买此山以作义地,于土□之前后左右量势各除留数弓,禁止进葬樵采,以表忠烈,即以□志古迹焉,谨志。

知罗江县事梁绶祖三亭氏立

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菊月

这是遗留在落凤坡区域内唯一的直接记载落凤坡的实物资料。山上土堆即庞统血坟(现为罗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西距古驿道约50 米,为一直径10 米,高3 米的土冢,原来周围有7 株古柏,后相继枯亡。罗江知县梁绶祖在土堆四周依地势划定范围,予以保护,以表达对庞统“忠烈”的敬意。

我们还可以在地方志中发现一些线索。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版《罗江县志·古迹志》中,有落凤坡条。

古落凤坡:县西十里。《秦蜀驿程后记》:落凤坡上有诸葛公庞靖侯祠,祠毁于献贼,唯祠门石狻猊尚存其一,碑题汉代龙凤二师祠。又有古落凤坡碑,今名白马关。

《秦蜀驿程后记》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的作品,记述其“奉命典四川乡试,又奉命陕西四川祭告西岳”等事迹。此书以编年体形式记录上所见所闻,涉及当时民间风土、历史人文,极具资料性。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人,清初杰出诗人。在赴成都途中,他拜谒落凤坡上的庞统祠,写下二首诗,其后人王翱“刊入石以为访古之一助”,现诗碑嵌于庞统祠栖凤殿之东壁上,题目是《落凤坡吊庞士元(二首)》:

(一)

白马关前夜雨凉,断碑空在汉祠荒。

一群鹦鹉林间语,似忆当年孤凤凰。

(二)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问江村。

何如但作冥鸿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庞统祠内还有一通明代诗碑,保存在庞统祠东碑室内,是明万历年间进士、龙安府知府林有麟的作品,题目是《过落凤坡吊庞士元先生》:

(一)

隆中一望气嵯峨,策马来经落凤坡。

五色好云犹散采,千寻高桧似照窠。

野花曲涧流月古,闲鸟空山有咏歌。

愧我庸骀经百里,驰驱虑恐负山河。

(二)

岷山涪水是回纡,千古高风识大儒。

雪护鹿门谁为伴,霰明襄池空如图。

草庐事业真龙伏,水鉴采韵得凤雏。

万里过公埋骨处,一时把酒捣踌蹰。

林有麟诗碑是罗江地区已知的有关落凤坡的最早实物资料,距今已400 余年。那么落凤坡是否从这里算起呢?

庞统死在雒城(今广汉市),是不争的史实。《三国志·庞统传》:“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攻雒城前与刘备换马,在落凤坡中张任埋伏,则完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创造,庞统形象因此而更加丰满,落凤坡则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笔者回顾《三国演义》的演变历史,借以寻找落凤坡得名的源头。

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三国演义》形成的基础。三国故事经过几百年的广泛流传,到宋代逐渐成熟起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三国故事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书中尚未提到庞统落凤坡中伏而亡的情节。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元末明初伟大的小说家罗贯中。他在人民群众长期的创作基础上,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斗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编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這部皇皇巨著。

谶纬是两汉时期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和征兆。纬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曾风行于整个古代社会,尤其在东汉三国时期。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把袁术弄得头脑发热,当起“皇帝”来;“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预言董卓将亡;“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预言夏侯渊将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这样的谶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俯首可拾。

为说明庞统之死是天意,无法改变,罗贯中充分运用谶语来构思情节,表现人物,甚至虚构地名。在《三国志通俗演义》13 卷中,作者单列一节,题目是“落凤坡箭射庞统”,以表明天意,表现庞统忠义。庞统在入川前,即有谶曰:“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暗示庞统将在西川遇难。在攻雒城途中遇张任埋伏时,新降军士告诉他“此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应吾休矣!”庞统的话和谶语前后呼应,一代英雄,从此命殒西川!“落凤坡”因验证了谶语而让人印象深刻。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一出,官绅士民,乃至皇室贵胄,纷纷阅读。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自然有人关心起落凤坡来,与诸葛亮齐名的庞军师究竟在哪里遇难的呢?

庞统遇难雒城,刘备将之葬于鹿头山,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可信。鹿头山是拱卫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北距雒城只有数十公里,前滨绵水(绵远河),后接涪城(绵阳),形势险要。宋代陆游入川,曾有《鹿头山过庞士元墓》诗: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说明至少在宋代,庞统祠、墓已是蜀中名胜。但熟读《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们,却宁愿相信庞统死在落凤坡,因此他们要寻找一处与演义描述相吻合的地貌,命名为落凤坡,以表忠烈,以寄哀思。恰好鹿头山北有一长坡,西五六里外有一沟谷,于是,“落凤坡”“换马沟”即诞生了。清乾隆年间罗江县令杨周冕觉得还不过瘾,又在县城北修“金雁桥”“张任墓”,形成独具罗江特色的三国文化。

“落凤坡”从文学作品的虚构到正式诞生,有一个过程,笔者认为至少有600 年历史。以后,人们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作了不少有关落凤坡的艺术作品。京剧和川剧都有《落凤坡》的剧目、剧本,川剧《落凤坡》常常是剧团三国戏的保留节目。文人墨客途经庞统祠、落凤坡,留下大量的诗文。在庞统祠的东西碑室及栖凤殿里,有20 多通诗碑、题刻,其中有林有麟、王士祯、寿经道人、杜兰、江万森、刘侗、李光汉等人的作品。罗江本土著名学者、诗人、戏曲理论家李调元也留下不少在落凤坡、庞统祠凭吊先贤的诗词。

(作者单位:德阳市罗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猜你喜欢
罗江演义三国志
画家/罗江
罗江农商银行发放“红色信贷”23亿元
让汩罗江复活
称象
大话三国志
王学俊作品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