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笺纸与《萝轩变古笺谱》诗画笺

2023-03-19 17:19戴童欧阳红
大观 2023年12期
关键词:笺谱晚明笺纸

戴童 欧阳红

摘 要:笺纸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文献载体。晚明时期的笺纸尤为突出,是当时绘画艺术风格在笺纸中的集中反映。其中,晚明时期的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具有丰富的属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对象。阐述《萝轩变古笺谱》的创作背景、时代环境与制笺主人身份,展现晚明时期文人的思想文化生活与《萝轩变古笺谱》无可取代的地位。通过分析《萝轩变古笺谱》诗画篇的内容,充分认识其艺术表现力和制笺主人所传达的情感,进一步展现诗画笺独特艺术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晚明;《萝轩变古笺谱》;笺纸;笺谱;诗画笺

一、晚明笺纸的基本情况

笺,信纸也。笺纸因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而备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成为文人士大夫往来的必备之物。自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存在制作材料上的变化与更替。直至南北朝时期,陈徐其所撰《玉台新咏序》中的“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一句,让人们窥见笺纸的出现。至唐代,笺纸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已然流行开来。宋元笺纸延续了唐代的制作工艺,如与唐代薛涛笺齐名的谢公笺。北宋时发展出成熟的各式砑光笺,其制作工艺复杂,不乏云纹、花卉、水纹等装饰纹样。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提道:“元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出绍兴。”宋元笺纸的丰富精巧可见一斑。

宋代的制笺中心已经逐渐由唐代兴盛的蜀地向江南转移。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政治中心的南迁使江南的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这时苏州一带的吴门笺压倒蜀笺,江南成为新的制笺中心。经过宋、元、明三朝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在晚明,江南一带形成了制笺的完整产业链,笺肆间的激烈竞争将制笺业推向高潮,特别是吴门、金陵和徽州等地成为这一时期制笺业发展的中心。

二、晚明金陵坊刻

第一,南京出版业的盛况。明初南京作为明首都,政治基础坚实,以此支撑南京的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明朝治理运河,疏通京杭大运河,连接秦淮河流域,使内河航运通达便捷,南北联系更为紧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依然保持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晚明辽东战祸使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南京,其中不乏乡绅富贾。南京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到来。在此安定的生活环境下,大批文人雅士寄情于雅集、賞玩活动。此外,江南贡院坐落于此,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使此地聚集了大量学子。士子在此相互结交,乡绅为巩固地位也会与富商联姻或接受赞助,更有大量士子投身出版业,文人参与出版使刊印开始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自此,南京一跃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书籍出版及销售中心。

第二,金陵书坊与笺纸。万历年间,明书坊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其数量占据整个明代书坊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张秀明在《中国印刷史》中著录金陵书坊为93家,廖咏禾在其《明代出版史稿》中又增列十家,由此可知晚明金陵书坊达百余家。晚明“饾版”“拱花”技术的成熟,改变了自宋元以来以砑光笺为主流的制笺风尚。晚明江南,文人雅士致力于将风雅融入市井文化,改变大众的风尚。在“国破家亡,无所归止”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从笺纸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变古”“穷工极变”因此大行其道。《萝轩变古笺谱》与《十竹斋笺谱》在这种环境下产生。成熟的版刻、印刷技术和发达的出版业,使刻书家出现,因此,笺纸也逐渐脱离其本身的实用功能,逐渐成为文人追求趣味的艺术品。

三、《萝轩变古笺谱》

由金陵吴发祥于明天启六年(1626)刊印的《萝轩变古笺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版套色彩印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初刻本全帙两册,为明海盐张宗松清绮斋藏本,封面有“清绮斋收藏”的题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另有一份单册残卷于1970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国外,现日本有残本下卷,于1923年被日本学者大村西崖主持的东京图本丛刊会找到,现藏于东京艺术大学图书馆。

第一,《萝轩变古笺谱》述略。《萝轩变古笺谱》分为上下两册,初刻本(清绮斋藏本)版心框高21 cm,宽14.5 cm,四周单栏,书口直行“萝轩变古笺谱”,上册笺画90幅,下册笺画88幅,总计178幅。1981年,朵云轩在初刻本全帙的基础上,补入1970年藏入上海博物馆的单册残卷中的多出的4幅“飞白”拱花笺画,复刻《萝轩变古笺谱》300部,使全帙笺画达182幅。此版本称“壬辰本”,由赵朴初题签、郭绍虞作序、谢稚柳题跋。2012年,朵云轩重印300部,此次根据日本藏本补入下卷笺画两幅“择栖”,自此壬辰本《萝轩变古笺谱》全帙笺画达到184幅。在朵云轩初次复刻《萝轩变古笺谱》时,谢稚柳对《萝轩变古笺谱》给予高度评价:“颜继祖把它看做‘翰苑之奇观,文房之至宝,这样的品评是未为过当的。”

第二,刊刻者吴发祥与辑稿者颜继祖。所谓刻书家,即主持书籍刊刻的人,他可能是一个以本求利的商业书坊主,也可能是一位毫无商业目的,只求保存文化或附庸风雅的私家刻书者。明末的刻书家多为官宦子弟、科举不利转向工商业发展的士子或者有儒生地位和初等功名的乡绅。晚明的商品经济虽发达,但依旧依附于传统的封建地主经济。晚明的刻书家在此种环境和身份背景下,在成为工商业者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科举的追求,也从未舍弃过文人的身份。在这种背景下,带有儒士气息的刻书家们刊刻书籍的性质必然与民间刻坊迥然不同。

翟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中关于《萝轩变古笺谱》的记载言:“(吴发祥)天启六年最早用饾版印刷颜继祖的《萝轩变古笺谱》。”夏征农的《辞海》关于颜继祖的记载言:“明天启六年用饾版印刷《萝轩变古笺谱》,委托江宁吴发祥在金陵(今南京)刻成。”他们都主张《萝轩变古笺谱》由明颜继祖辑稿,吴发祥刻版。

吴发祥生平鲜有记载,清人陈作霖在《金陵通传》中载:“吴发祥,江宁人,居天阙山下,恂恂儒者,学极渊博,日手一编不少倦。”由此可见,吴发祥不仅是金陵技艺精湛的刻工,而且是个文人。此外,他能刊印工艺如此复杂、成本如此高昂的笺谱,说明其家底丰厚。总之,他是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刻书家。

辑稿者颜继祖字绳其,号同兰,福建龙溪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登己未科同进士,历工科给事中,崇祯元年(1628)官至都御史巡抚山东。颜继祖为《萝轩变古笺谱》所做小引落款为“天启丙寅”,即1626年。此小引也是《萝轩变古笺谱》早于《十竹斋笺谱》的证据之一。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载:“颜继祖,又红堂诗集七卷,又双鱼集七卷,字绳其,龙溪人,巡抚山东,都御史。”可见,颜继祖对刊印、刊刻书籍有极大兴趣,也可见晚明文人刻书已蔚然成风。

四、《萝轩变古笺谱》诗画笺研究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总有相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明中叶,文坛出现了诗文复古的现象,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浪潮一直持续到晚明,复古文风逐渐转移到画作题诗上。晚明金陵诗意画颇为流行,16世纪的苏州画家已然开始作整套的诗意画册,一页一诗一画。这种赏玩趣味逐渐被引入文人日常离不开的笺纸。以诗入画,表情达意。因此,在晚明,画笺赋诗成为笺纸继续蓬勃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第一,诗意画浸染下的诗画笺。诗意画发自宋,在元兴盛,至明已然浸润到画谱、诗笺各个方面。明代文坛前七子与后七子的诗文复古运动,引领了依画题诗、画作题榜的新风尚,诗意画也愈发流行。晚明时期追求诗画契合,这种赏玩趣味渐渐被引入文人日常的方方面面,书画谱、笺纸、笺谱都有了赋诗的惯例。前文所述《萝轩变古笺谱》便是个中翘楚,其中“画诗”二十篇的诗画笺,雕刻印刷细腻精准,犹如画作小品般。笺纸一经结册成谱,笺谱的赏玩功能就开始超越其实用功能,艺术品或大众传播产品的界限在这里是模糊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意画一步步浸染文人雅士,以诗入画终成风尚。

第二,诗以寄情。诗以寄情是古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诗中往往寄寓了作者的远大志向与风格、风骨。吴发祥以绘景之诗入画,以景寄情,字里行间都尽显其拳拳之心。

纵观“画诗”篇这二十幅诗画笺,所选诗句皆为景色的描写。但往往全诗都有深意,吴发祥将诗景入画,以表其志向、感情。其中秋季的选诗有十首,春季的选诗有九首,其余一首则描写夏季。悲秋感伤,这十首诗都为描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心,或忧思国家命运、担忧战乱之意。春景动人,描写春景的九首诗多表达对春意盎然的喜爱,进一步表现吴发祥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可见,这二十篇诗画笺都并非吴发祥刻意攀岩附会而选,而是晚明制笺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第三,画以达意。诗以寄情,画以达意,据上文可知,“画诗”二十篇都是吴发祥斟酌推敲后,根据个人的情感而选出的诗。全诗意蕴深厚,但吴发祥都挑选描写美景的单句来做题款。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笺谱画面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更符合《萝轩变古笺谱》的雅趣,更能直观地表现画面。

以“丹楼望落潮”为例,对画以达意进行分析。根据诗文可知,画中应有丹楼、远望与落潮。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平远的透视方法,自近山而望远山,用近景崖壁衬托出丹楼的高耸,以达到远眺的视线效果。其次,以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来表现盎然的春意。树木的繁叶与工整的丹楼线条形成对比,虽然蓝瓦红柱的丹楼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但视觉中心明晰。再次,彩色的树木、丹楼与墨色刚劲的山岩崖壁形成对比,使画面中心的丹楼更加鲜明。最后,远山与水相接处形成江湾,更加凸显了落潮之景。此间近景与远景的水纹也做了区别,近景是网金纹,而远处是平缓的水波纹,生动地表现了崖壁边浪花的变化。

从以上对画以达意的分析可以看出,吴发祥虽在表达诗意上运用了最直白的方式,但在画面安排上巧用色块与线条对比、色彩对比、线条粗细对比、疏密关系对比,从而营造空间,引导观者的视线。运用“三远法”,用不完整的山岩形态框定画面,再佐以符合物象颜色的线条,利用线条颜色的深浅、粗细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画面中心并构建远近空间,使观者明确而直观地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品味构思精巧、清雅精致的笺纸。

总之,晚明是笺纸发展辉煌的时期。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往来交流的必备之物,笺纸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随着晚明“饾版”彩色套印、“拱花”技术的逐渐成熟,笺纸、笺谱逐渐褪去了文房中的实用功能,而成为文人案头把玩、收藏的艺术珍品。其中,《萝轩变古笺谱》已经逐渐褪去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的实用功能,而开始成为艺术欣赏品,并进一步充当了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萝轩变古笺谱》兼具商品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赏玩价值,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绘画语言的创新。通过对《萝轩变古笺谱》诗画篇的内容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其艺术表现力和制笺主人所传达的情感,进一步展现诗画笺独特艺术语言的魅力。《萝轩变古笺谱》不仅是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还提高了版画艺术家的审美素养,为中國版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版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2]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廖咏禾.明代出版史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M].上海:朝花美术出版社,1962.

[6]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7]刘运峰.《萝轩变古笺谱》述略[J].文学与文化,2011(4):107-113.

[8]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

[9]王宇.明清笺纸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

[10]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高居翰.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2]郭熙.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13]董捷.风格与风尚[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戴童,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欧阳红,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笺谱晚明笺纸
鲁迅对笺纸情有独钟
笺谱清赏
用手撕出来的建筑模型
写信,奢侈又有趣的平常事
略施粉黛
《萝轩变古笺谱》浅释
无双国宝《萝轩变古笺谱》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对沈士充的研究文献综述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