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英文展示文字的字体艺术与文化表达

2023-03-19 03:54黄廷
大观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博物馆

摘 要: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的字体选择彰显了语言符号的美学艺术魅力,各类英译字体以其特有的笔画、线条、纹理、构式与样态,带给不同语言背景的参观者独特和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英文字体的选择还蕴含着文化意义,所有动态的笔画、细腻的线条、错综的纹理、巧妙的构式与独特的样态无不述说着文化的起源、传承。选择好英译字体,博物馆可更好地呈现人类文明在发展、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孕育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与特定区域文化下的博物馆英文展示字体选择,从而更好地让国际观众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博物馆;字体艺术;文化表达

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的字体集中体现了英文符号的美学魅力,其勾勒的笔画、线条、纹理、构式与样态,展现着或古典,或现代,或优雅,或平实,或精致,或低调,或微妙,或直白,或开放,或含蓄之美,蕴含深刻而丰富的文化表达。因而,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字体的选择既影响着展览叙事的角度、风格和手法,又决定着不同语言背景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应充分理解并重视展品介绍英译字体所具有的美学艺术与文化表达,从而更好地满足参观者的需求。

一、历史时期与字体选择

(一)古典时代—文艺复兴时期

在设计古典时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时,选用衬线字体——以其字母末端的装饰性笔画或“衬线”为特征,能与注重繁复细节和古典美学的历史时期产生共鸣。

1.古典时代

对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物,西方参观者偏好于那些受古典石刻和铭文启发的衬线字体。由卡罗·吐温布里(Carol Twombly)设计的图拉真(Trajan)字体,主要是基于罗马图拉真柱基座的正方形大写字母铭文。其庄严的大写字母引发了人们对罗马帝国辉煌的联想,因而成为这一时期展示相关展品的理想选择。

泰晤士新罗马(Times New Roman)字体设计植根于字体排印学艺术,由《泰晤士报》于1931年委托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 Morison)和蒙纳(Monotype)公司设计而成。该字体本身极具可读性,并透露出一种权威性与传统感,适用于文字密集的展品介绍英译。同时,该字体的清晰度与可读性至关重要,又需要细微点缀古典元素,以向作为古典遗存的展品致敬。

波多尼(Bodoni)系列衬线字体由意大利字体设计师波多尼于18世纪末设计而成。该字体清晰的线条与粗细笔画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令人回忆起古典时代的巨石雕刻和铭文艺术。波多尼字体以其理性的结构和对视觉精确性的关注,散发与古代遗物展览相呼应的优雅。其特有的尖锐衬线和垂直强化设计模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柱子和建筑,这也使该字体成为该时代展览展品字体的最佳选择。

2.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时期,文化和艺术表达丰富多彩,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字体与当时的书法和手抄本有着紧密联系。

哥特式字体(Blackletter)起源于12世纪的西欧,曾是风靡欧洲的手写体,与中世纪美学风格有着紧密的关联。其中的代表,如哥德字体(Textura)模仿了许多中世纪手稿的书写风格,能为博物馆展品增添真实感和现场感,仿佛将参观者带回到中世纪时期。

另一种与中世纪时期相呼应的字体是加洛林体(Carolingian Minuscule)。这种书写风格是查理曼大帝实施行政和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统一、清晰,引入了小写字母形式,提供了一种流线型和标准化的书写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可读性。汲取加洛林体精髓的现代字体,如罗马字体(Roman Fonts),在保持原有统一性和清晰性特征的同时,进行了符合当代人们使用习惯的调整。字母的圆形轮廓、开放的内部空间以及笔触宽度的微妙对比,都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美学享受。

3.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以古典知识与智慧的复苏为标志,人们寻求反映该时期人文主义书法风格的衬线字体。加拉蒙(Garamond)字体便是这类风格的杰出代表,这款优雅且经典的字体源自16世纪法国雕刻家克洛德·加拉蒙(Claude Garamond)的作品。其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智慧与文化繁荣,使艺术品和历史文物描述具备较强的可读性。

本博(Bembo)字体起源于15世纪晚期,由弗兰切斯科·格里福(Francesco Griffo)设计,因1496年被用于《埃特纳火山游记》而得名,后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印刷,而且因其学术色彩成为展品介绍字体的理想选择,特别适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本、手稿以及初期印刷物。

帕拉蒂诺(Palatino)字体是由20世纪排版设计师赫尔曼·察普夫(Hermann Zapf)精心打造的,其因古典优雅、实用、独具美感而受到广泛赞誉。该字体设计旨在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书法的健壯优雅之感,以宽敞的字形比例和开放的内部空间著称。在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中,Palatino字体能为展品介绍增添微妙的精致感,特别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故事或历史叙事。

(二)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时期

1.启蒙时代

由威廉·卡斯隆(William Caslon)于1722年设计的卡斯隆(Caslon)字体,具有平衡的质感和适度的笔画变化,成为许多重要文献及书籍的首选字体,其中就包含《独立宣言》。该字体的特点是字母略微紧凑、上下延伸部分较短等,这有助于提升可读性。在博物馆中使用卡斯隆字体制作展览介绍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时期的理性和正式感。

巴斯克维尔(Baskerville)字体是约翰·巴斯克维尔(John Baskerville)于1757年设计的,其以更大的对比度和更一致的压印而著称。巴斯克维尔通过印刷技术的创新,包括提高纸张和墨水质量,实现了锐利干净的衬线、垂直的轴线和光滑的完成度。在展览中使用巴斯克维尔字体,暗含着启蒙时代对科学进步和理性务实的关注。

18世纪中叶,由荷兰字体工艺大师约翰·迈克尔·弗莱施曼(Johann Michael Fleischmann)精心打造的弗莱施曼(Fleischmann)字体,以其生动而锐利的特点而闻名。同时,该字体因动态的笔画对比和创新的斜线轴使用而为世人所喜爱,能给人带来一种活泼甚至略带动感的感受。该字体具备活力与优雅特征,适用于启蒙时代的文学和哲学文本。在博物馆展览介绍文字中运用弗莱施曼字体,能够营造出一种热情的气氛,反映出启蒙时代人们的探索和质疑精神。

2.工业革命时期

迪多(Didot)字体由菲尔敏·迪多(Firmin Didot)于18世纪晚期开发,以粗细笔画之间的极端对比和紧凑的无托衬线著称。迪多字体反映了该时期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和激进变革精神。在展览中,迪多字体比较适用于时尚、商业和美术相关题材的展览介绍文字。

埃及字体(Slab Serifs)出现在19世纪初,以厚重的块状衬线和最小的笔画对比度为特征,传达出一种与工业精神相呼应的可靠性和存在感。这类字体中最早的块状衬线出现在罗伯特·索恩(Robert Thorne)于1800年前后设计的索恩(Thorne)字体中,其具有巨大的无托衬线和几乎是机械式的结构,体现了该时代的实用主义和强大能量。在博物馆中,将埃及字体融入工业革命主题展览的介绍文字,可以凸显该时期对创新力和制造力的关注。

阿克西登茨·格罗特斯克(Akzidenz Grotesk)字体起源于19世纪晚期,其设计特点是无装饰性,从而展现工业精神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等元素。该字体具有均匀的线条厚度和理性化的形式,可提供与工业时代创新与敬业精神相一致的印刷版面表现。

(三)现代文化时期

现代文化时期大致跨越20世纪并延伸至21世纪,其特点是科技快速进步、设计呈简约化趋势发展等。以下这些字体与这一时代的主题相契合。

由保罗·雷纳(Paul Renner)于1927年开发的未来(Futura)字体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字体,以几何形状、均匀的笔画分布和无衬线的特点而闻名。其设计受到包豪斯运动的影响,强调简约和功能性。该字体因干净、高效的设计而非常适用于专注于现代艺术、设计和建筑的展览前卫运动的主题展览。

海维提卡(Helvetica)字体是由瑞士字体设计师爱德华·霍夫曼(Eduard Hoffmann)和马克斯·米耶丁格(Max Miedinger)于1957年设计的,其因中立性和可读性而备受赞誉,成为企业品牌和公共标识的标志,象征着现代主义的实用包容与公开透明。Helvetica字体适用于各种现代展览,从艺术设计到当代热点议题,可为展览内容提供视觉清爽且不张扬的说明文字。

阿德里安·弗鲁提格(Adrian Frutiger)于1957年设计了多功能且全面的通用(Univers)字体家族。该类字体以清晰、客观的风格以及多种字重和宽度而著称,适用于不同的现代展览主题,特别是那些需要多种文本层次的科技展览。其可在不同文本元素(如标题、副标题、正文、互动元素、附加信息等)之间提供视觉差异,同时保持整体外观的和谐,从而增强展览与观众有效交互的能力。

吉尔无衬线字体(Gill Sans)是一种体现人文主义的字体,由埃里克·吉尔(Eric Gill)于20世纪20年代设计,具有比Futura字体更严格的几何形状,以及相较Helvetica字体更柔性、更亲和的特点。

另一由阿德里安·弗鲁提格在1988年创造的Avenir(法语意为“未来”)字体,是一种更现代的无衬线字体,具有和谐、平衡的设计。其设计灵感来自Futura字体,但设计上更加体现自然发展与易于接近感,与近几十年来社会所强调的创新精神相契合。

二、特定区域文化与字体选择

(一)亚洲主题展览

对于亚洲主题展览,应选择既能体现传统感又兼具现代理念的字体。帕拉蒂诺自动铸排(Palatino Linotype)字体带有书法的暗示性,与许多亚洲文化的传统艺术相呼应,其人文特性可作为亚洲历史或艺术展览内涵的延伸和补充。奥多比公司的阿拉伯字体(Adobe Arabic)专为在阿拉伯文化环境中使用而设计,其罗马字符式的字形增强了译文的现代感和易读性,提供了跨不同语言的视觉连贯感。奥多比公司的卡斯龙字体(Adobe Caslon Pro)則营造了经典优雅的氛围,其多样化特性适用于亚洲主题展览,特别是历史或文学类展览。

(二)非洲主题展览

敏锐德(Myriad Pro)字体是一种现代且易读的无衬线字体,其多功能性和现代感与非洲多样化的叙事风格非常契合,而且不带有任何文化偏见,特别适用于那些聚焦当代非洲的展览。Garamond字体因其永恒且易读的特质,成为非洲历史、文学或艺术展览的绝佳选择,因为这些展览需要使用传统但有亲近感的字体。

(三)南美洲主题展览

巴斯克维尔(Baskerville)字体的优雅和可读性非常适合与南美洲有关的历史或文学展览。梅里韦瑟(Merriweather)字体的字母形态略微紧凑,提供了出色的空间效率,并且衬线设计为其增添了一丝优雅和正式感。由于Merriweather字体具有圆润的特点和适度的字重变化,所以显得比较亲切。这种平衡使其适用于南美洲主题展览。

(四)大洋洲主题展览

对于大洋洲主题展览,可选择在视觉上引人入胜且与该地区独特文化叙事相呼应的字体。Futura字体具有几何简约和现代美学的特点,与当代大洋洲主题展览非常契合,包括科学、技术或环境类展览。奥普蒂玛(Optima)字体是一种带有优雅感的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适用于大洋洲专注于历史、文化或艺术主题的展览。

三、结语

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的字体选择既体现了美学艺术,又彰显了形式之下的文化表达。在对字体进行选择时,应考虑不同历史时期、应用场景、地域文化等要素,使美学体验与文化表达相互交织。由此,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呈现人类文明的内涵和价值,为参观者提供有吸引力且沉浸式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小林章.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M].刘庆,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王希军,卓成霞.谈谈文化自信、包容、创新与走出去[J].东岳论丛,2013(3):131-134.

[3]杨道圣.中世纪艺术传统的建构:简评德沃夏克《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J].艺术设计研究,2017(1):113-115.

作者简介:

黄廷,博士,福建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教育教学、量化研究。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