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不同效果

2023-03-20 06:01曹楚楚
婚育与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术后恢复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曹楚楚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参照组60例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6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相比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的机体创伤,强化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子宫肌瘤;术后恢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治疗效果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nd traditional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CAO Chuchu

Nant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 Nantong, Jiangsu 22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nd traditional abdominal myom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hysteromyom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ysteromyomectomy and 6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Operation Index, complication ra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recurrence rate(P<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myomectom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leiomyoma,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hysical trauma to the 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so that patients can better recovery

【Key Words】Hysteromyoma;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raditional abdominal myomectomy; Complications; Therapeutic effect

子宮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近些年来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并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的支撑。鉴于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正常肌层细胞的变异、性激素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在发病早期,大多数病人并不表现出比较显着的临床症状,按肌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腹腔压迫、月经期变长和月经量增加等。同时有些病人会有明显腹痛,甚至会导致不孕、贫血和流产,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和谐均有较大影响,需要在确诊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式的方法对子宫肌瘤的病人进行治疗,包括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这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但是在实践中,不同术式对于病人近远期疗效之影响,至今仍无一致结论[1-3]。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于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完成平均分组。参照组60例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7.2±6.3)岁,病灶个数1~6个,平均病灶数(3.5±0.5)个,病灶直径2.1~9.2cm,平均直径(5.7±0.9)cm,其中多发性肌瘤36例,单发性肌瘤24例,发病部位:肌壁间肌瘤34例,浆膜下肌瘤26例;研究组6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7.2±6.3)岁,病灶个数1~6个,平均病灶数(3.5±0.5)个,病灶直径2.1~9.2cm,平均直径(5.7±0.9)cm,其中多发性肌瘤38例,单发性肌瘤22例,发病部位:肌壁间肌瘤32例,浆膜下肌瘤2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都要求在月经干净后3~7d内施行手术,并且手术前患者也需进行一系列检查,为明确病人子宫肌瘤发生部位,数目及大小。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肠道准备,定期消毒和铺巾,采用脊椎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采取平卧位,在下腹中央或耻骨结合以上3cm处选一长约10cm横切口,将皮肤,皮下脂肪层层剖开、腹直肌前鞘开放入腹膜,充分显露子宫;再纵行切口切除子宫肌瘤,连续缝合瘤腔,皮下包埋;手术结束后切口闭合,切除后组织送入检验室进行检测;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给病人抗感染。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肠道准备,定期消毒和铺巾;病人在气管插管下静息复合麻醉,麻醉成功时协助病人采取头高臀低的体位;于脐缘正上方作长1cm左右纵行切口,经切口穿刺充二氧化碳气体并设置气腹,并且保持腹压13~15mmHg;穿刺孔内放置10mm套管针,置于腹腔镜下确定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周围情况;位于左和右前上棘之间2cm、在平脐左6cm处作手术切口并分别放置套管针;将6U垂体后叶素和2mL(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注入子宫肌瘤周围宫体,继续切开直至肌瘤形成,在齿爪钳和吸引器的辅助下,瘤体钝性脱离;完全去除肌瘤之后,用倒刺缝线持续缝合子宫肌层,在腹腔镜旋切器的辅助下切除肌瘤;在完成以上作业之后,用双极电凝止血治疗及盆腔冲洗;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给病人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在两组接受治疗时,记录其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2)术后恢复:在两组术后,统计其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在两组术后,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术后复发率:在两组术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是否出现复发的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见表3。

2.4 术后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根据统计,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高达25%。临床上对子宫肌瘤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还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病与病人雌激素水平变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5]。同时激素代谢过程因受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侧面看,子宫肌瘤的发病还可由病人神经中枢的活动所驱动,当然,临床认为部分病人出现子宫肌瘤,还和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提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平滑肌细胞突变和局部生长因子含量异常相关。另外,多数子宫浆膜下肌瘤病人并不呈现较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有症状和肌瘤长在什么地方、肌瘤变性与其他有关,比较大的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比较常见的病症是月经出现变化,例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伴子宫肌瘤的继续扩大,病人还可表现为腹部胀痛,腰酸背痛等、压迫及其他症状本病患者可有不正常月经量表现,但是症状不典型,大多数病人是在体检中得到诊断的[6]。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大多采取手术方式,经手术摘除肌瘤,能使病人子宫功能及生育功能得以保存,保留了盆腔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但开腹子宫肌瘤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采用该方法,其优点特点是操作方便,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视野更清楚、可以通过手直接接触到深部微小病灶,以免肌瘤残留,非常适合处理肌瘤体积比较大病患,无腹腔镜手术可比。但是开腹手术有腹腔暴露时间过长的问题,手术时引起创口大,容易造成盆腔粘连,切口感染的问题,在手术治疗时会破坏肌瘤邻近组织的缺点,很容易对病人的机体内环境造成影响,加剧对患者的机体损伤,手术后恢复较慢,容易出现感染,腹胀等并发症,对病人术后恢复不利[7]。

总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能为病人病灶清除提供基础,在患者治疗中水平控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可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大幅减轻其机体创伤,从而加快其术后恢复速度。同时,手术后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在这种术式的帮助下对病人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全欢.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1):158-160.

[2] 夏少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7):108-111.

[3] 岳红,郝爱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6):89-91.

[4] 张亚丽.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標准管理,2017,8(22):69-70.

[5] 穆红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22,35(8):88-90.

[6] 张静.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31-133.

[7] 鲁予静.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21,29(2):97-98.

猜你喜欢
术后恢复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对策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