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策略例析

2023-03-21 06:56姚炜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词语

姚炜

统编教材中收入了不少革命传统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采用联动阅读的策略,在深入探究、品读揣摩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领悟革命传统文化内涵,懂得优良的革命传统对新时代发展的价值。下文以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为例,谈谈具体教学思考。

学生学习革命传统类课文,由于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对文本表达的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有了隔膜。对此,教师需要采取联动阅读的策略,引入相关资料、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承载的革命精神。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

一是在搜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延安精神。革命传统资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通过调查直接获取,往往需要借助书本、影视等间接材料来获取,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读懂诗歌内容,看看诗句中有哪些是需要查阅资料的对象。学生汇报后,教师再看看哪些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可以解决的,如“窑洞”“土炕”“茅屋”等,哪些是包含了时代背景和地方特色的词句,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之后,针对“延安”“延河”“枣园”“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等词语背后的信息,教师借助课件给出比较详细的介绍或说明,让学生明确这些词句除了字面上是指延安的某个地方外,更多的内涵信息则是这些地方都曾经是老一辈革命家或革命者在延安生活、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与延安有关的革命精神。

二是在对比融合中加深印象。在学习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时,经常有人说那是“过时”的东西。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语境中将革命传统与当下的文化价值进行对接,找到其相通、相融之处,懂得革命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永远不会过时。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蕴含的延安精神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文中寻找新时代的变化,然后思考: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变化是怎么来的。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忘不了”“不能丢”等词语,体会到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中,革命精神都不是以标签贴在文本表面的,而是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的。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探究文本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究竟指向什么。

一是确立学习的核心任务。《延安,我把你追寻》作为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往往被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遮掩了核心学习任务。在本单元中,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精读课文承担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两篇故事类精读课文不同的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具有抒情色彩的诗歌,自然找不到主要人物,剩下的当然就是在关注主要事件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是对诗歌中主要内容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施以援手。学生通过研读诗句内容,可以感知诗歌中表达的是诗人回到延安,在追寻当年革命先辈的足迹中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悟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更要发扬光大延安精神;编者在阅读提示中要求学生对不懂的内容“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由此可见,本课学习的核心任务有:一是借助资料,理解诗人在延安到底追寻什么;二是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把延安与现代化联系起来写的目的,弄明白诗人在追寻什么。目标确定了,核心任务有了,学生就可以在任务驱动下,通过研读文本,结合资料的查找,理解课文重点指向的延安精神。

二是明确延安精神的内涵。四年级的学生朗读诗句容易做到,但在理解诗歌意象上欠缺较多,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在朗读诗歌活动中,教师先要让学生确定诗歌中出现最多的词“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学生从诗句中能够找出来的有两类:一类是与历史记忆有关的词语,如“延安”“延河”“枣园”“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等,另一类是比较抽象的词语,如“信念”“理想”“光明”“温暖”“精神”等。与历史记忆有关的词语,学生已经结合查找资料先行理解了;学生对比较抽象词语的理解,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教师可以将与历史记忆有关的词语作为一组,将比较抽象的词语作为一组,再列出“延安精神”具体体现的一组词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实事求是”等,然后要求学生从每组词语中选择一个说句子,形成对延安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如南泥湾说的是大生产运动,解決了根据地将士的吃穿方面的困难,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打破敌人的封锁。通过这样的深入解读,学生不仅理解了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的内涵,而且懂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仍然需要延安精神。

在革命传统课文教学中,学生对作品感情的把握是难点。对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品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是在有层次的朗读中领悟。《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抒情味很浓郁的诗歌,不适宜对词句作过多的分析,那样容易使诗意变得支离破碎,因而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象和内涵。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先在初读中初识延安精神指向哪些方面,然后在精读中真正明确延安精神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接下来,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住诗句品读作者表达延安精神的独特方法,如假如作者这一次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延安,看到了延安发展的现代化新气象,会对哪些诗句做出改动。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与延安精神有关的短文、诗歌,比如《回延安(片段)》《延安街市记》等,深化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二是在“我说延安精神”中表达。如果把延安精神以打捆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和把握,学生往往觉得使不上力,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将延安精神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学生在理解时就能够找准抓手,与自己平时学习、领悟的其他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创设“我说延安精神”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延安精神是什么,你的这种感受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实事求是”中选择一个进行表达,也可以自己在文本内容中进行概括,挖掘出延安精神并进行表述。这样的表达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更贴近延安精神,受到延安精神的教育也更深刻。

总之,在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进入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让革命精神随着学习的深入进入学生的心灵,陪伴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进延安
一枚词语一门静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