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与新优势塑造

2023-03-22 16:21刘千桂
传媒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队伍中心

文/刘千桂

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事关融媒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壮大主流舆论,事关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向管理要效能、向创新要动能、向发展要潜能,有效增强新闻记者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发挥新闻记者队伍的凝聚力、引领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切实助力新闻记者队伍既在互联网主战场管得住、用得好、顶得住、打得赢,又在田间地头新赛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一、县媒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既有客观困难,也有主观问题。

(一)县媒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一项根基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构筑着全媒体矩阵,建设着“新闻+政务+服务”的工作格局,但同时,县域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有的停播了除县域新闻外的所有电视栏目,全员转型移动端;有的仍将原有频率频道和内部报刊作为主阵地,原地踏步。有的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甚至由事业单位整体建制转为企业方式运营;有的囿于体制机制问题不可自拔。有的求新、求变,勇于创新探索发展之路;有的依靠行政命令和政府推动,等、靠、要思想依然很严重。

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期性工作。一些创新性举措应运而生——或在各街镇和委办局建设分中心,或在基层单位及社区(村)建立新闻采集点或通讯站,或推行首席记者制,或建立社区新闻发声人机制,或加强内部管理,等等。以上一系列举措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确保了新闻记者队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确保了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最强音。

尽管如此,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一些新闻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进入了主战场,但是仍然处于“你是你,我是我”这个层次,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很大距离,形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工作格局还任重道远。

(二)县媒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的客观困难

客观上,县媒记者队伍面临着四大困难。

1.队伍年龄老化。笔者调研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编人员和新闻记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36岁~45岁,有的平均年龄甚至高达48岁。新招聘人员的最高年龄则通常到了30岁或35岁,放宽到40岁的情况也很普遍。队伍年龄老化、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突出,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2.人才流动性不足。受到体制机制的掣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员工缺乏退出机制,那些业务技能过时、工作能力不强甚至态度差的员工没有办法分流,加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年老的出不去,年轻的进不来,难以优化队伍结构、释放人才活力。

3.全媒体人才缺乏。新媒体新闻产品的策划、采集、加工、制作和发布,需要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往往因为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空间、发展资金有限,以及体制机制、待遇、职称、落户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些地方出台的双特机制、创业基金、年金或年薪制等人才政策,只面向特殊人才,未能惠及整个新闻记者队伍。

4.高层次人才稀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的最直接、贴心的媒体机构,是构建党媒话语体系、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基地,需要具有大格局和大智慧的高层次人才。对待这类人才不只是需要特殊政策,还需要特殊方式方法,需要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更宽广的舞台。

(三)县媒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观问题

主观上,新闻记者队伍的建设主要存在着四大问题。

1.用旧理念理解新变革。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需要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在主战场,新闻记者面对的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对手,面临的是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县级新闻记者的报道理念、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虽然有所突破,但部分记者依然停留在“我是谁”层次。没有理念革新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自我革命就没有竞争力。

2.用旧思维对待新发展。长期以来,新闻记者秉承“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安身立命,内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好的内容也需要传播的渠道与平台。内容建设是根本,渠道贯通是关键,平台建设是高地,经营拓展是基础,管理突破是保障,而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需要着眼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势资源,立足互联网新的发展,在新的战略高地布好局。

3.用旧方法处理新需求。融媒体中心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和多元传播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能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然而,这种模式沿用了传统方法,将新闻记者固化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当前,无论是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还是对新闻记者队伍的建设都是以此为核心。然而,县级新闻记者既是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还应当是资源调度者、舆论引导者和监督者、网上网下同心圆勾画者。

4.用旧体制维持新格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各地纷纷让县级融媒体中心重新回到了事业体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归属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期,在体制内发展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人员没有了衣食之忧,但发展却会有诸多限制。突破体制机制,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发展谋略,在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业态迅速迭代和快速换代的进程中,不能疲于应对,需要建设好新闻记者队伍以不变应万变。

二、县媒记者队伍建设与融合力提升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需要革新理念,创新方法,引导县媒记者队伍“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一)中心层面:夯实点、连成线、形成面、组成体

客观困难是现实的,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不突破主观上的桎梏,很难坚守好县域舆论阵地。新闻记者不只是新闻的把关人、生产者,还是内容的聚合者、渠道的调度员、监督的领头羊和生态的构筑师。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基础,着力于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将人才汇成一支军、内容拧成一股绳、渠道织成一张网、监督铸成一把剑、生态化成一股力。

1.人才汇成一支军:提升人才凝聚力,抢占发展制高点。为了提高新闻采编队伍的工作效率,激活其创新潜能,增强其发展动能,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加快构建一个雁阵格局,形成一个战略支点。一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成以新闻记者为领头雁、以新闻采编队伍为中流砥柱、以新闻舆论工作者、信息员、青年群体为重要支撑、以广大群众为坚强后盾的雁阵格局。二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高层次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以融媒体中心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既创新发展策略深度,又灵活掌握战略主动,形成中心的战略支点。

在这支队伍中,要充分发挥各个群体的优势,如新闻记者、新闻采编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政治站位高、党性强,信息员扎根一线、嗅觉敏锐,青年群体有活力、创造力、更懂互联网,广大群众置身网络、了解需求,专家学者有高度和深度。同时要充分解决各个群体的实际问题,例如,大学生需要舞台、自媒体有生存之忧、专家学者需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每个人的闪光点串成一条线,将各类人才汇成一支军。

2.内容拧成一股绳:聚合内容引领力,抢占话语制高点。这支队伍本身就是一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队伍,有党媒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坚强领导,在内容建设层面,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增强并发挥内容的引领力、引导力和传播力。一是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将内容采编流程由单兵作战的“策、采、编、发”升级为整体联动的“同心策划、数据分析、内容生产、实效传播、精准发声以及及时监测和反馈”。二是贯通县域公共媒体、委办局的新媒体和属地自媒体的内容资源,建立遍布城乡的信息员网络,实时获取来自基层和一线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挖掘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和创作优质内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高效实现县域各部门、各战线、各群体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优质内容融汇融合,好声音共鸣共振,好经验相互借鉴,攻坚战戮力同心。四是建立精细化的内容生产机制,以激活内容创新的生命力、激发内容创作的原动力、壮大主流声音的引导力、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

这支队伍中的各类群体是各类网民的代言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代言人的榜样力、创造力、传播力和行动力影响受众,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3.渠道织成一张网:拓展渠道贯通力,抢占传播制高点。坚持移动优先、科学布局,整合好县级媒体资源,让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触角遍布网上和网下。县级媒体资源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县级公共媒体资源,包括县级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传播矩阵、县委县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第二类是县域委办局的新媒体资源,包括区域内各委办局开办的三微一端;第三类是自媒体资源,包括区域内个人和机构开办的三微一端;第四类是口碑媒体资源,口碑是社区居民(村民)、朋友间富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形式。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资源以第一类为主,稍有突破地整合了部分第二类媒体资源。随着自媒体成为网上“吸流王”以及线上朋友圈和线下口碑力量的叠加,第三类和第四类媒体资源才是让党的声音遍布网上和网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的主渠道。

4.监督铸成一把剑:强化监督威慑力,抢占监管制高点。“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但现在这个空间“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和暴力”,问题频发,负面内容时常全媒体、多时空同时发酵,更影响着田间地头的民心、民意和民声。由于媒体的主办机构或人都归属某一街道、社区(村)管理,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一级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建立正面导向监督体系,以实时掌控情况,有效塑造态势,精准管控危机,牢牢抓住精神家园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一是建立“政策引导、大数据监测、行业自律和群众监督”的正面导向监督体系,并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贯通,形成监管多层次的闭环体系,助力解决监管难题。二是对各类自媒体进行属地化监测、属地化监督,逐步夯实这一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网下空间,形成多时空联动的监督体系及舆情大数据。三是构建以新闻记者队伍为领头羊、以信息员队伍为基础的监督网络,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网上网下各个角落,这些触角散则成兵,聚则成军。四是定期发布监测、监督报告,强化属地内MCN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主体责任,促进行业组织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社会氛围。

5.生态化成一股力:激活生态生命力,抢占赛场制高点。县级融媒体中心缺技术、缺人才、缺商业基因,这是客观现实,不容回避。互联网企业也缺这少那,然而,微信没有生产内容却是大众青睐的传播平台,银联没有一家银行却网络了众多银行,淘宝不生产产品却整合了整个零售业。由此可见,自身核心生态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构建核心生态体系要以新闻采编队伍为核心,构筑县级融媒体中心以雁阵格局、创新体系和监督体系互为支撑的规范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的核心生态体系。在内容、渠道、监督等各个层面,贯通网上和网下两个时空,为核心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原动力,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以核心生态体系建设相一致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建设新闻采编队伍的管理机制。围绕核心生态体系建设,建立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及采编队伍与新闻舆论工作者、信息员、青年群体和专业团队协同工作的工作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一体化的组织架构,铸造铁打的营盘。

(二)县域层面:服务好、提效能、添活力、促发展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最好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并不是要把融媒体中心完全关进体制的笼子里,关久了,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战斗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将主力军培养成有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虎狼之师,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要发挥主体责任。

1.明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全面挺进主战场,聚焦“最后一公里”,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及时准确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讲好本地故事、传播地域文化,构建大宣传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舆论监督、净化社会风气,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舆论斗争的主导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2.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各部门各单位的统筹合作。统筹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队伍与县域各部门、各战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协同工作的长效机制和矩阵式组织架构。统筹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队伍与驻地企事业单位、新媒体机构、自媒体和信息员队伍凝聚共识、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3.探索事业、企业双轨制运行模式,并逐步释放其活力。从全国成功经验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采取采编和经营分离运行,事业、产业双轮驱动,实现用人和分配的市场化,能提效能、添活力。但同时,由于各地基础不同,双轨制运行模式不能盲目照搬,需要找准着力点,进行科学谋划。

三、塑造新优势,为县媒记者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通盘考虑、下好一盘棋,从根源上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以建立党媒主导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牢牢占领互联网主战场,主导田间地头新赛道,引领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为此,需要理清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战略地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因势而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战略地位

从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来看,县级媒体直接下沉到社区(村),以社区(村)为基础的网格化宣传所凝聚的思想共识、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媒体的产业属性来看,在互联网欲直接贯通“消费”与“生产”两大环节的这个新赛场上,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最靠近这个新赛场并且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政府机构,以社区(村)为基础的需求侧管理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核心驱动力,是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一极,这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根植在这样的土壤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才有无限可能。

(二)应势而动:创新驱动、塑造新优势

不日新者必日退。县级融媒体需应势而动,不断挖掘新价值,塑造新优势。

1.深挖“县级”的新价值。县级媒体的触角能直接下沉到社区(村),社区(村)是满足基本需求、引导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战略支点,是加强需求侧管理的战略支点,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2.深挖“媒体”的新价值。媒体有双重属性,其意识形态属性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有为的政府”相对应,其产业属性与“市场经济”和“有效的市场”相对应,因此,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以及“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完美结合的天然连接器。

3.深挖“融合”的新价值。基于“媒体”的新价值,进一步,以社区(村)为战略支点,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主线,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县级和县级之间可以根据地域资源和地域特点构建以传播网络、服务网络、产业网络和工业网络互为一体、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态体系具有生命力,能自动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升级。

4.深挖“中心”的新价值。县级融媒体中心既能深耕一亩三分地,县级与县级之间又可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共享资源。据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成为区域内拥有现代传播体系、渠道体系、服务体系和区域大数据资源的最强势媒体、大数据机构以及城市和社会管理服务商。

(三)顺势而为: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持续深刻变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指示精神,县级融媒体应顺势而为,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

1.筑牢主阵地。新型传播平台是主阵地。筑牢主阵地,重点抓住三个方面:其一,抓住刚需,逐步解决“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如生老病死、日常生活问题等;其二,用户是原点,社区(村)是支点,新闻是主业,数据是灵魂,服务和产业是支撑,生态是后盾;其三,构筑融“现代传播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为一体的全新基础设施,并进一步与“五位一体”建设相融合,铆足战略层的发展根基。

2.贯通新赛道。社区(村)、田间地头是新赛道,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赖以生存的最富饶的土壤,是互联网企业一直想占领的战略高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个赛道上天然拥有先发优势,可以将先发优势转变成领跑实力,同时与其他委办局的便民举措相融合,如与十五分钟生活圈、蔬菜直通车进社区、阅读空间等工程相结合,建好信息员网络和服务网络,夯实策略层的发展根基。

3.发展新生态。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新生态,不能只局限于传播生态的建设,需要以社区(村)为基础的需求侧管理为核心,与服务生态、商业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逐步融合发展。万物皆媒、万事皆媒的时代,用传播力撬动产业力,用产业力推动传播力,解决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用百姓需要的“物”和关心的“事”入百姓的脑、进百姓的心,百姓更喜闻乐见。

4.建强主力军。建好、用活县级融媒体中心,使之成为具有活力、实力、创新力、吸引力的舞台,吸引具有战略高度、策略深度、开阔视野、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加入;唤醒或激励老员工不上进就会被淘汰,努力了就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激活老员工斗志;促进网上网下最有活力的机构、群体和个人向县级融媒体中心靠拢。让各种力量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队伍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