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遵循与理路*

2023-03-22 16:37胡菊华贾绍俊毛世坤
教书育人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话语权网络空间

胡菊华 贾绍俊 毛世坤

(1.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1]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战略价值,将其界定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最大变量”,做出了“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重大论断。[2]因此,加强话语权建设是掌握网络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关键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努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3]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推进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的现实缘起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路径,国际与国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的融合不断加深,信息传播和接受的多元互动、互联互通在全时空、多场域都能得以实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知识信息传播,提升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生成了多元思想文化集聚演化、输出传播的网络生态场域,呈现出多主体、全时空、无边界、去中心化、不确定性等多重特性。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融交锋格局加速演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作为,积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这既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升时代生命力的内生需要。

在前网络时代,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基于“闻道在先”的先天优势,在“一对多”的师生不对称关系架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教育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向受教者的单向话语输出,在有限的场域内,难以展开广泛、充分、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对话,受教者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多数处于“内隐”状态,不能直接、具体地展现并反馈给教育者,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限制。而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信息壁垒和交流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者在网络空间获得信息的时间同步、数量相同、渠道多元,个体的思维方式、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得以展现,交流主体开展平等对话和多元互动更加便捷高效,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生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话语表达和接受心理,就需要调适、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关系,创新话语表达和交流方式,深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传播力和引导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基本遵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网络话语形成和传播的特征和趋势,也要尊重大学生群体网络话语表达与接受的主体特性。

(一)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探索自身的特殊规律。

1.要遵循适应与超越的基本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强化其政治导向、价值引领、文化育人等基本功能,保证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要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式、话语和环境等的变化,明晰问题、总结经验、探究规律,以形成适应大学生成长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要遵循网络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规律,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分析大学生对网络热点话题和事件的评论,善用大学生热衷使用的“网言网语”来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找准切入点、把握教育契机,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积极化解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境与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适应与超越并举,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引导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主导作用和治理效能,推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要坚持虚实结合与转换的规律

在网络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延展。网络世界的主体、客体以至于整个网络世界都既有虚拟性也有现实性。在网络虚拟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和接受面临新挑战,不仅大学生自身面临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和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与冲突,教育者也要甄别、辨析各种虚拟身份和海量信息。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教育者要从大学生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两种身份出发,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现实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辨析、判断和选择能力,实现现实和虚拟两种不同空间的适应、转化和统合,将“虚拟”“现实”相融合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功效。

3.要把握双向互动与多元互动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双向互动,这借助网络载体和平台已经能够实现,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不仅能够及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且通过参与对各种事件和话题的讨论,能够对其他学生甚至教育者产生作用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关系通过多元、及时互动充分展开,教育信息的传播呈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样态,时空不限、选择自由。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树立“主体平等”“学生中心”理念,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变化,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和网络事件、网络舆论的影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协调、控制并整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把握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主体性

在网络信息的即时、互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网络话语,成为网络青年用户群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日常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话语与当代大学生话语表达的主体性需要相契合,如平等、自由等特征符合大学生自我权利、自我价值确证和希望被尊重、被关怀、被重视的情感需求,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平等观念增强的发展趋势,如“确认过眼神”“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你的良心不会痛?”等话语也都是大学生沟通和表达某些情感的日常用语,这些话语虽然不能用传统词义规范来解释,但一定意义上却更符合大学生喜欢自嘲、诙谐幽默的年龄特点;而大学生对“学霸”“后浪”“逆行者”“不忘初心”等主流热词的追捧则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实际上是渴望进步或者为进步“点赞”的积极追求。

当然,相较于传统的日常用语和书面语言,网络话语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符号化。符号化的表情语言因其内容丰富、意蕴形象、简洁方便而成为网络话语的主要呈现形式,特别是在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中符号表情、视频、动画的使用频率极高;还有一些将短语和句子缩略成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英文单词首字母的表达方式,如“yyds(永远滴神)”“u1s1(有一说一)”“dbq(对不起)”等,或者中英文结合的词语如“打call”等。二是迭代快。网络话语注重即时热度、更新速度快,不断叠加升级。如一度因热播影视剧而流行的甄嬛体“极好的”、狄仁杰体“元方,你怎么看”等已经随着热点的变换而被覆盖,而“内卷”“躺平”“凡尔赛”“干饭”“做人要低调”等成为当下大学生乐于广泛使用的网络话语。三是易出现“失范”问题。大学生随意、随性地创造或使用网络话语消解了语言符号原本的积极正向意蕴,如使用谐音、错字、别字、字母和数字符号进行组合,或者把一些原本带有讽刺、过度调侃、“粗俗吐槽式”“泛娱乐化”的话语比如“你丑你先睡”“无所谓”“葛优躺”“佛系选课”等作为流行语挑战传统话语规则和权威。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在传播和使用网络话语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非主流”网络热词的负面影响,“泛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及崇高意蕴。此外网络话语表达的“圈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滞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导致其教育引导效能被弱化,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要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基本理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联动,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战略价值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加剧了不同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和交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5]立足新时代,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占领网络空间这个意识形态主战场的前沿阵地,不仅要在国内网络空间积极发挥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治理网络舆论乱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导向力、思想凝聚力和价值引领力。同时还要在国际网络空间增强网络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善于运用网络媒体和网络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的认同度”,[7]确立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快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构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全媒体传播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8]“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9]如果说网络空间是战场,那么建构全媒体传播矩阵就是构筑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工事。“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10]首先,高校要加快建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学校官网及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网站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架构,同时各院系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基础网格,形成全覆盖、立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传统媒体与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融合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主渠道,发挥思想引领、舆论导向和价值塑造作用。同时依托校园BBS、贴吧等平台和QQ群、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建设多元化传播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渠道。其次,要加强网络平台的内涵建设,把网络平台打造成学习、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库和理论阵地。再次,各高校还要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机融入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和载体中,形成具有主导性、感染力和引领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鼓励并督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媒体平台主动与学生进行话题互动交流,展开网络新闻评价、热点问题讨论等交流活动,适时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是网络话语权的内核,决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成效。没有良好的内容支撑,无论多么新颖的话语形式也不能发挥教育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1]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要求:“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2]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党的创新理论占据网络空间的制高点,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话语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进行数字化、符号化转换和图像、视频等多样化形式呈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日常生活话语与网络话语有机融合,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多样化的链接处理,让大学生能够通过二维码推送、分享、转发等链接功能更好地学习和分享自己关注和关心的理论主题;另外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重视关注大学生情感、学习、就业等现实关切,形成具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社会广度和生活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此外还要重视优秀网络文化的培育,净化网络文化生态,厚植网络话语权建设的文化根基。

(四)引导大学生积极、理性、规范的网络话语表达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特殊的教育交往实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认可,在平等交流中实现话语转化、情感共鸣和思想提升。在网络世界浸润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思维、情感和话语表达方式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明显滞后,对大学生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关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引导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一方面“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14]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和网络话语权利,要从大学生主体角度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形式,研究网络话语特征和传播规律,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以更加生动、形象、易被接受的网络话语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引导大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开诚布公、自由辩论。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话语对大学生进行批评和赞美,对不当言论要及时纠正、引导,对大学生发表的主流思想和积极正向的网络话语及时“点赞”、转发,鼓励大学生用健康理性的网络话语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比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使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来回应、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辅导员也可以使用“友谊小船不会翻”等语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互通和情感交流。

在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引导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话语走向,坚持“讲道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请叫我雷锋”“无奋斗,不青春”等网络词句打造成具有强大引领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营造主流思想舆论网络阵地。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创作大学生乐于接受、习惯表达又蕴含主流价值观和彰显时代风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等在网络话语交流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结合国家网络监管和舆情监控将大学生网络话语引向正确、理性、规范的发展路向,多渠道、立体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思想引导、凝聚共识的功效。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话语权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中国教育网络》杂志10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