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说明类文本中介词与介词短语翻译中的应用
——以Greenland(节选)为例

2023-03-22 17:05昝亚宁
现代英语 2023年1期
关键词:介词定语短语

昝亚宁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一、概述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介词及介词短语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基于此,在实际翻译中,难免需要在介词及介词短语方面进行相应的转换。很多翻译初学者往往缺乏“转换”的概念,对介词及介词短语的翻译不够灵活,进行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译文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译腔。事实上,转换是伴随着翻译过程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只要有翻译就有转换。换言之,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转换。[1]

二、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等值”是《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卡特福德认为在译语中找到源语的“翻译等值成分”是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或全部信息,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内容等值,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卡特福德提出:“翻译转换”是指“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它有两种主要类型: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

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发生在两个不同的语言层次(linguistic levels)上,我们需要在译语的其他语言层次上来找寻“翻译等值成分”。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出现在同一个语言层次上,要求我们脱离“形式对应”,在译语的同一个语言层次上寻找“翻译等值成分”。范畴转换包括: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

三、介词和介词短语

张振邦先生曾说,英语是介词的语言。英语中的介词是活跃的虚词,虽然数量有限,但它们一般具有很强的搭配能力,通过与其他词的搭配,可以在汉语中形成时间、地点等概念,但介词的作用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大多数介词都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介词甚至兼作介词和动词。

郭建中(2007:85)认为说明类文本是科学文本的变体,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但科学仍应是最重要的因素。[2]由此可见,说明类文本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本。徐斌(2014:88)认为优秀的说明类文章应该具有主题严肃、写作严谨的特点。[3]利用翻译转换理论对说明类英语文章的翻译,尤其是介词和介词短语的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翻译转换理论在说明类文本中的应用

翻译者应该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即英语和汉语在本质上是非常不同的,属于两个独立的语系。一种特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背后的民族传统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西日耳曼语的一个变种,而汉语又曾是汉藏语系的一员。我们要认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客观差异,才能最有效地发现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一)类别转换

根据韩礼德的定义,类别是根据其在相邻的更高单元结构中的作用而划分的特定单元的组合。当目标语言单元的翻译等效成分是与源语言单元不同类别的成分时,就会发生类别转换。类别转换包括不同类别词之间的多种类型的转换,如动词和名词、副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介词和动词(郑淑明,曹慧,2011:19)。[4]

1.介词转换为动词

英语介词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相比之下,汉语介词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些人甚至认为现代汉语中没有真正的介词,因为大多数所谓的介词现在具有许多与动词相似的特征。英语偏爱使用介词和名词,而汉语则经常使用动词。因此,在将英语中的介词翻译成汉语时,在许多情况下最好将其转换为动词(沈家煊,1984:2)。[5]

例1:

原文:Greenland's first and so far only gold mine lies amid beautiful alpine-like scenery at Nalunaq,in Kirkespirdalen,approximately 40 km north-east of Nanortalik,at the southern tip of Greenland.

译文:格陵兰岛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金矿,位于格陵兰岛南端纳诺塔利克东北约40公里的基尔克斯佩尔达伦(Kirkespirdalen)的纳鲁纳克(Nalunaq),处于美丽的高山风景之中。

原文中的“in”是方位介词,指代事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汉语中有一个表面上相似的对等词,即“在”。如果把原文翻译成“在格陵兰岛南端纳诺塔利克东北约40公里的……”,虽然阅读起来可以使读者理解,但是不符合说明文写作严谨、科学简洁的特点。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将介词“in”“at”分别转换为动词“位于”“处于”。

2.介词转换为连词

在正式的英语文本中,为了尽可能简洁地表达大量信息,常常频繁使用介词,尤其是那些传达原因、目的、过渡等信息的介词和介词短语。因此,在处理这些词汇时,为了使译文如预期的那样可读,建议译者考虑将其转换为各种类型的连词。

例2:

原文: For centuries, the kayak were indispensable tools for the fishing and hunting communities as they followed the migration paths of their quarry.

译文:几个世纪以来,因为他们沿着猎物的迁移路线前进,所以皮划艇是渔猎社区不可或缺的工具。

原文中的介词“for”是典型的表示原因的介词,前面表达了皮划艇是重要的工具,后面说的是沿着猎物的迁移路线前进,因此可以看出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建议将其转换成汉语中的连词“因为”。

3.介词转换为形容词

类别转换可以打破原有句子结构的束缚,使许多非自然的、僵化的表达方式变得流畅和动态。在英语中,介词常用于修饰名词和代词。因此,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英语介词转换成汉语形容词。

例3:

原文:Snow falling o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ce cap becomes covered by the snow of subsequent years,and is gradually turned into ice by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snow above , with samples of the atmospheric air becoming preserved as tiny air bubbles in the ice.

译文:落在冰盖中心部分的积雪在随后的几年里被雪覆盖,由于上方的积雪不断增压,积雪逐渐变成冰,大气空气的样本以微小的气泡的形式保存在冰中。

原文中的“above”一词显然是介词,意思是“在/向……上面;超过”。英语中的介词种类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然而,介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就不那么明显了,在汉语中找一个与“在/向……上面”意思相同的介词对译者来说具有难度。因此,在翻译这个介词时,建议翻译成形容词“上方的”。

(二)单位转换

单位转换,是指语言单位的五个层次之间的转换,即句子、从句、短语、单词和语素。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前四个单元之间的转换是最常用的(郑淑明,曹慧,2011:19)。[4]换句话说,源语言中的短语在目的语中可以升级(如变成句子),也可以降级(如变成单词),反之亦然。

1.介词短语转换为句子

在翻译介词短语时,可以考虑运用单位转换将介词短语翻译成汉语句子。“介词短语转换成句子,可以更清楚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从而提高读者的效率”(冯诗茵,2018:66)。[6]

例4:

原文:Snow falling o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ce cap becomes covered by the snow of subsequent years,and is gradually turned into ice by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snow above, with samples of the atmospheric air becoming preserved as tiny air bubbles in the ice.

译文:落在冰帽中央部分的雪被随后几年的雪所覆盖,并在上方雪的压力增加下逐渐变成冰,大气中的空气样本成为冰中的微小气泡而保存下来。

在原文中,“with”引导的状语从句实际是一个后置定语,主语为“snow falling”,对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英语语言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同英语相反,汉语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不明显,在翻译时除了信息的完整传达,译文更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根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把此“with”引导的状语从句翻译为句子是最好的,这样使译文更加流畅,符合汉语的意合特征,也能更贴切说明类文本语言精练的特点。

2.介词短语转换为词汇

在说明类英语文本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等结构被用来丰富语篇的动态。但是,在翻译时,如果上述短语的意思在汉语中仅用单词就能表达清楚,则可以采用短语到单词的转换,使译文尽可能简洁连贯。

例5:

原文:Some of the skins ar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ealskin coats,while a small amount is dehaired,tanned and dyed,and the seal leather used for garment trimmings(on shoulders,buttonholes,cuffs,etc.).

译文:一些毛皮用于生产海豹皮大衣,而少量则用于脱毛、鞣制和染色,毛皮用于服装装饰(肩部、纽扣孔、袖口等)。

“in the production of”体现了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英语少用谓语动词,汉语则喜欢使用动词,这就是所说的英语为静态语言,英语为动态语言。在翻译时除了文本信息的传达,译者也应将汉语语言动态的特征表现出来,因此将此介词短语“in the production of”翻译为“生产”。

(三)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是翻译在所有等级里最常发生的范畴转换。结构转换可以发生在所有等级上。以英、汉语间翻译为例常见的结构转换有:主、被动语态转换;肯定、否定结构转换;英语句子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与汉语句子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之间的转换等(林铃,2009:75)。[7]

1.后置定语转换为前置定语

常见的介词短语由介词和介词宾语组成。在英语中,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十分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处理介词短语的方法很多,将介词短语结构从后置定语转换为前置定语就是其中之一。英语介词of、with、what等作后置定语时,在汉语中可以转换为前置定语。

例6:

原文:When you hold sealskin from Greenland in your hand,you are holding the essence of Greenland's nature and culture.

译文:当你手握格陵兰岛的海豹皮时,你就握住了格陵兰岛自然和文化的精华。在原文中,“of Greenland's nature and culture”是一个典型的介词短语,由介词“of”引导来修饰“essence”。英语与汉语就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英语惯于前置,汉语多后移。究其根源,则为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不同。因此在处理后置定语时,应根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考虑将后置定语转换为前置定语,将其翻译为“格陵兰岛自然和文化的精华”。

2.肯定结构转换为否定结构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了促进读者的理解,译者在处理某些表达时最好考虑使用结构转换,即将源语中的肯定结构转换为目的语中的否定结构。

例7:

原文:A conference in Greenland will not only put everything in perspective,it will also give you a glimpse of another world,a modern,international society beyond what was possible with other places.

译文:在格陵兰岛召开会议不仅能让你全面了解一切,还能让你一睹另一个世界的风采,一个其他地方远无法做到的现代国际社会。

原文中的“beyond what was possible with other places”是指“超过了其他地方的现代国际社会”。如果将原文中的肯定结构直接翻译成肯定结构,必然会显得沉闷,失去原文的重点。所以翻译时可以考虑将原文中的肯定结构移至否定结构,将原文句子翻译为“其他地方远无法做到的”。除了介词“beyond”之外,许多以介词开头的肯定句,如“before”和“above”等,可以转换成否定句,反之亦然。

五、结语

介词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可以与其他词组合,表达各种类型的逻辑关系。这类词在英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广泛探索介词的翻译方法,以实现高质量的翻译,意义尤为重大。译者在翻译时同时也要考虑段落、语篇层面以及宏观因素比如中西方思维与文化的差异、读者的可接受性等因素,以得到质量更高的译文。

猜你喜欢
介词定语短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介词不能这样用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健民短语》一则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