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半两钱的研究与鉴定

2023-03-22 07:06翁俊田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北京100052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铸币西汉汉武帝

翁俊田(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北京 100052)

一、西汉时期“半两钱”的出土情况

(一)山西省安泽县出土的“汉半两”

1984年,山西省安泽县出土一批半两钱,专家将该批出土的半两钱划分为五类①。经研究,该批半两钱的内涵丰富,涵盖了战国时期秦国至汉代吕后五个时期铸造的半两钱。其中有30枚钱币为汉高祖和汉惠帝时期民间铸造的小半两钱,又称荚钱。其特点为版式繁杂的小型半两钱。这类钱直径多在2.2cm左右,质量为2g左右,以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对应,应在三铢上下。除此之外,还出有吕后时期铸造的“八铢半两钱”。与秦朝时期铸造的“秦八铢半两钱”相比,该类钱币外形规范,但质量仅为六铢左右,钱文字体风格也基本定型。而“秦八铢”外观形状各异,厚度不均匀,多可见一铸口或上下二铸口,钱文字体更为古拙。

(二)重庆市涪陵出土的“汉半两”

1982年,重庆市涪陵西汉土坑一号墓出土一批西汉初年铸造的小半两钱②。该类钱币与安泽县出土的西汉时期小半两钱具有相似性,经比对后认为其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秦汉私铸钱。

(三)湖北省江陵出土的“汉半两”

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纪南城内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101枚古钱币。研究考证“十三年五月庚辰”竹牍文字③记载,此批钱币入藏于西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故可确定为西汉初期铸造的四铢半两钱。此批半两钱文清晰方正,书法纤细秀丽,大部分有外廊,少数钱币还有内廓。钱币的外观直径为7~8.5cm,质量为2.6~3.2g。另外,与钱币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套用于检查钱币质量的“称钱衡”和“砝码”。而此次出土的“四铢半两钱”,为汉文帝时期的“法钱砝码”与“算钱衡器”。因此,这批钱币也同样是罕见且有准确纪年的四铢半两法钱。

二、西汉时期的半两钱主要类别与特点

(一)“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钱主要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时期铸造流通的货币。在汉朝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凋敝,“秦前半两”较重不便使用,政府便允许民间铸造钱币。该类型钱币在购买力较低的市场交易中有突出优势,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战乱过后民生凋零的情况,铸币工艺也没有明显的进步。对安泽县等地出土的小半两钱研究发现,此类钱币运用的铸造工艺往往是能简则简,就地取材。多被铸造得又轻又薄,在部分钱币外缘可见粗糙加工后的毛茬及铸口(图1)。

图1 西汉半两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八铢半两”

西汉初期,实行钱币减重政策,虽然钱币还叫作“半两”,但质量却不足。高后二年,铸钱权收归中央,由政府统一铸造发行八株半两。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政府将八铢半两减为五分半两,以上均是减重后发行流通的钱币。八铢半两主要是在汉高后时期铸造发行的半两钱币(图2)。该类钱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钱币的质量不均匀。根据考古研究得出的结论,八株半两的质量为3~8 g;第二,从书法风格来看,“八株半两”虽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秦半两”篆体字气息,但是更加扁平,没有明显的突出感。字体虽然较为规整方正,但是达不到后期“四株半两”的汉隶风格。

图2 汉高后八铢半两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四株半两”

“四株半两”是汉文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的,但是政府并未完全垄断该钱币的铸造权,同时也允许民间铸造。中央政府通过统一钱币的质量来进行控制,这样便有了官民同铸的“四株半两”钱。根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官民同铸的“四株半两”钱在外观形状、直径大小、质量、币面文字等方面与政府铸造的“四株半两”基本一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该钱币的外观直径多为22~25cm,平均直径多为23.5cm,穿径多为8.0~11.1cm,质量多为1.8~2.8g,钱币的外观为圆形,穿孔为方形,文字采用方折笔法,工整方正。其中,币面上的“半”字,上部为左右方折,第一横划的两端均有上折,“两”字则主要是“双人两”“连山两”“十字两”,“两”字上横的长度与下部同宽(图3)。第二,在汉武帝时期,市场上依然流通“四株半两”,不过该时期的钱币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四株半两”有着一定的差异,即钱币的外观直径变为21~26 cm,穿径则为7~9mm,质量更轻,大约为2g,并且钱币上所铸造的“半两”二字存在减笔现象,例如将“十”字简化为一横,成为“一横两”(图4)。第三,在西汉发行的半两钱中,“四株半两”较容易辨认,在外形、质量、钱径、厚度等方面基本做到了规范统一。第四,从铸造工艺上看,“四株半两”钱的铸模上的流口较窄,从而导致铸币成品钱币流口也较窄,与此前相比,钱币地章有着更好的光泽。

图3 汉四铢半两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4 汉武帝四铢半两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四)“蛇目半两”

“蛇目半两”是西汉时期铸造发行的版式较特殊的半两钱。该类钱币主要铸造发行于汉武帝时期。清代李佐贤编著的《古泉汇》记载:“外郭特宽,与肉相平,半两字半在肉,半在郭。”后来,日本泉家将该类钱币取名为“蛇目半两”。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的记载:“面有边,较宽,钱肉分高低二层,外边肉高,近穿孔处低。文字外侧压于边上。因其形似蛇眼,故称‘蛇目’。”(图5)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考证后认为:大多数“蛇目半两”钱币的外观直径为22.20~23.57mm,质量为2.3~3.1g。从外观特点来看,“蛇目半两”与汉朝时期发行的其他半两钱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的区别在于铸造工艺,个别“蛇目半两”在铜色方面稍有差异,并带磁性者,能不同程度地被磁铁吸引。这说明该类钱币包含有较多的铁质,应该是在铜的提取过程中留有的杂质所致④。

图5 西汉蛇目半两钱 景泉轩藏

三、关于西汉时期“半两钱”制度的认识与分析

通过上述对西汉各时期发行的“半两钱”特点的分析阐述,我们对该时期的钱币制度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一)钱币的质量标准较不统一

汉高祖时期铸造的“荚钱”,直径为2cm左右,质量为三株左右。而吕后时期铸造发行的八株半两钱,直径则为2.5~2.8cm,质量为5~8株;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四株半两”,直径为2.2~2.5cm,质量为2.5~2.8g。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西汉初期发行的半两钱币,不管在外观大小还是质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从各指标数据存在的差异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铸币正处于对尺寸、质量摸索初试的阶段,也为后来汉武帝实施的“五铢钱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与西汉时期的半两钱相比,汉武帝所铸行的五铢钱钱文定为五铢,直径则控制在2.5~2.8cm,质量为4g左右。该做法正是在充分吸取西汉前期发行的各类半两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设计了更便于携带、大小轻重合适的五铢钱,从此以后,五铢钱制度被沿用700多年,受到后世赞誉。

(二)民间私铸现象盛行

虽然在西汉建立初期,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均颁布了“禁私铸,违者弃市”之类的法令。但是这些法令并未得到彻底有效的执行。这是因为,在汉高祖时期,民间私铸钱币现象已经广泛存在,“榆荚半两”便是在该环境下产生的。从此以后,民间私自铸钱现象屡禁不止。到了汉文帝时期,政府允许民间铸钱,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该风气,最终导致货币市场混乱,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由此可见,西汉初期,中央并未建立一套完备稳定的钱币制度,导致钱币法令得不到严格有效的执行。

(三)中央政府对铸币权控制的弱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便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钱币方面,秦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和发行钱币。汉朝建立后,由于天下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很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且也很难统一铸造和发行钱币。因此,中央便有了允许民间铸钱的无奈之举。再加上西汉初期实行的分封制,更导致中央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很难像秦朝那样实施中央集权。于是,西汉中央政府在多种压力下,不得不允许民间和地方拥有铸币权,并且中央对地方铸币行为的合法性无奈地给予了承认。这也充分说明,由于西汉时期未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因此也就无法实行统一的钱币制度,进而钱币制造的标准也无法被统一管控。

经过西汉初期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西汉国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强大的经济基础,为汉武帝对匈奴的长期用兵、颁布推恩令并实行削藩等一系列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在钱币改革方面,在元狩五年铸造发行五铢钱,于元鼎四年完全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负责铸钱事务。这些措施,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加强了中央对货币的管控,半两钱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五铢钱完全代替半两钱之后,中央严禁郡国和民间私自铸钱。有了统一的货币管理制度后,社会经济秩序逐步趋于稳定,大一统的局面得到了巩固和维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汉初期,经济民生凋敝,历代统治者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方针来恢复经济,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后来汉武帝成功实施的中央集权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事实上,汉代成为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在经济、货币领域循序渐进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汉初期在钱币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尤其是在西汉初期铸造发行的各种类型的半两钱,为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促进汉代立国之初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后人研究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有着丰富而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①王雪农,祁生:《安泽出土秦汉半两钱的整理及研究》,《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年版,第99 页。

②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涪陵县文化馆:《四川涪陵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考古》,1984 年第4 期,第338 页。

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考古学报》,1993 年第4 期,第455 页。

④董良义,董文萍:《西汉蛇目半两钱赏析》,《中国钱币》,2013 年第5 期,第76 页。

猜你喜欢
铸币西汉汉武帝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古老的皮影戏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最优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