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瓷器精品的工艺特点与人文价值内涵研究

2023-03-22 07:06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莲瓣青釉青瓷

王 蓓(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南北朝时期陶瓷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工艺特色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政治、经济、科技和人文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陶瓷文化为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在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北朝的制瓷工艺以青瓷、白瓷和黑瓷为特色,釉色较为光亮,釉质较厚,日常用器较为流行,纹饰样式包括莲花纹、忍冬纹、连珠纹、弦纹、水波纹、方格纹等,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审美的和谐共存。

南北朝时期的制瓷业发展迅速,瓷窑遍布我国各地,江浙、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区都是重要的陶瓷生产地。相比而言,北朝陶瓷工艺的风格倾向于浑厚、粗犷,北朝陶瓷胎体厚,釉薄,实用器型较丰富,相对于南朝瓷器的清秀和华丽,在风格方面形成鲜明对比。北朝瓷器的种类繁多,器型丰富,造型规整,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包括青瓷、黑瓷和白瓷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址如淄博窑、磁州窑、巩义窑、相州窑、邢窑等,丰富了我国南北朝陶瓷艺术的宝库。南朝瓷器以青瓷品种为主,青瓷文化十分流行,造型也十分丰富,日用品陶瓷较为常见,包括罐、瓶、碗、盘、盆、杯、洗、壶、灯等。南朝瓷器的胎体较薄,釉质厚,玻璃感强,造型清秀。此外,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成果。北方白瓷生产规模大,成品整体较为粗糙,杂质多,釉层较薄,白色中泛青或泛黄。不过,白瓷的发展仍然为我国后来各朝代彩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考古发现,山东、河北、河南和江浙等地的墓葬中有较多的青瓷随葬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出土的青瓷文物,风格质朴,实用性强,艺术审美价值高。如泰州博物馆收藏的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图1)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1994年出土于泰州市海陵区苏北电机厂 ,高28厘米,腹径为28厘米,口径为15厘米,足径为16厘米。此件藏品通体为青釉,圆口,鼓腹,饱满,浑圆,朴实,釉质色泽莹润,底部未施釉。肩部有桥形系,可以穿绳,便于使用。罐身布满了花纹,主要为莲瓣纹,在肩部、腹部和胫部都有不同的莲瓣纹。此外,此罐的腹部还分布着忍冬纹,藏品的盖子保存完整,盖上有方形的纽,纽中有方形孔,便于穿绳,盖面上也饰有八瓣莲瓣形的纹饰,对称状分布。此件藏品的莲瓣纹布局讲究,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人文价值和习俗,在国内较为罕见,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具有较高地位。此件青釉莲瓣纹盖罐与另一件青釉莲瓣纹十系罐,被誉为泰州博物馆藏的“陶瓷双璧”。因此,其参加了多次国内博物馆文物巡回展,是南北朝时期青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又如山东省淄博寨里窑青釉瓷器,这件文物的产地也是当时我国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在当地的考古过程中,山东省淄博出土了青瓷莲花尊、青釉钵、青釉莲瓣碗、寨里窑青釉碗等一批代表性青瓷文物。

图1 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 泰州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期,陶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人文相关信息。统治者推崇宗教文化,因此,在瓷器的纹饰和造型方面,运用了很多宗教文化的元素,以莲花题材纹饰最为典型,代表性器型包括青釉莲花尊、青瓷刻莲纹盘等,莲花纹饰又可以细分为覆莲纹、仰莲纹、覆莲纹、圆莲纹等。此外,还有如博山炉等陶瓷工艺,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特点。如南朝青釉瓷博山炉(图2),现藏于南平市博物馆。该藏品口径为10.5厘米,底径为11厘米,高8厘米,高14厘米。藏品包括炉盖、炉身和底座3个部分。炉盖上有多个弯曲的尖状突起,如同群山的特征,中央还有一个圆柱状的突起。炉子底下有圈形托盘。博山炉的历史文化悠久,自汉代就十分流行,材质方面,既包括青铜材质也包括陶瓷材质,由于博山炉的造型类似于山峰,因此被誉为博山炉。在工艺方面,博山炉的雕饰十分丰富,常见飞禽走兽、山水树木的图样,同时博山炉与道教文化也关系密切。博山炉主要的作用是燃烧香料,散发香气。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博山炉深受王公贵族喜爱。此件南朝时期的南朝青釉瓷博山炉,釉色中泛有褐色,釉面的光泽度好,不仅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博山炉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对研究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图2 南朝青釉瓷博山炉 南平市博物馆藏

二、南北朝莲花尊瓷器的工艺特点与文物精品

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尊瓷器十分有名,体现了当时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莲花尊主要是一种盛酒器,长颈,圆腹,圈足,带耳和系,端庄雅致,釉色青润,莲瓣纹雕刻较为普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高。莲花尊在南北朝墓中发现较多,是一种随葬的明器,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实用器皿,包括河北景县封氏墓群、湖北武昌市关山南朝墓、山东淄博市龙泉公社北朝晚期墓等都有发现,是南北朝时期青瓷工艺水平的杰出代表,也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从工艺手法上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尊一般都采用了丰富的浮雕技法,浮雕是对瓷器表面的立体纹饰的刻画,根据其纹饰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浅浮雕、高浮雕,瓷器表面的立体感和艺术感十分浓厚。

如青釉龙纹六系莲花尊。这件文物是北朝时期的器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祖休墓群。当时考古发掘了4件莲花尊,此尊是其中之一。此件文物器形高大,高66厘米,口径为19厘米,足径为20厘米,撇口,束颈,鼓腹,造型大气浑厚,工艺和技法高超,采用了浮雕、塑贴、模印等多种工艺。其纹饰精致,包括飞天、宝相花、团龙纹、凸弦纹等。纹饰层次感强,以不同形状的莲花造型和莲花瓣为主题,浮雕技艺精湛。这件文物呈现青釉色泽,釉色莹润,玻璃质感强,有开片,肩、颈处有6个双系环耳的系,圈足为素胎。莲花尊的纹饰与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联系十分密切。封氏、祖休墓群出土的多件莲花尊,都是南北朝时期的文物精品,目前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制瓷的高超工艺。

三、南北朝仿生瓷器的工艺特色和艺术赏析

仿生型瓷器在我国古代十分流行,既包含丰富的社会人文信息,又是艺术和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南北朝时期,动物仿生型瓷器较为流行,如羊形、狮形、兽形、蛙形、牛形、蟾形等。此类藏品的风格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陶瓷文化历史上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

镇江博物馆的南朝青釉瓷虎子如图3所示。其1984年出土于宜兴,口径约为7厘米,长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据考证,此件藏品产自浙江瓯窑,瓯窑位于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是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瓷器产地。此件藏品为青釉色,釉色泛黄,釉面较为光泽,釉不及底。整体造型奇特,为生活实用器,虎头朝上,虎身细长,虎身前倾,后腿蹬地,虎口为圆形,身形矫健,虎身背部有绳形提梁作为把手。据考证,虎子造型的器物起源于战国,因造型类似于伏虎,因此被称为虎子,南北朝时期也较为流行。关于其功能方面,有不同的观点,有专家认为青瓷虎子为生活实用器,一般被当作夜壶;也有专家认为,青瓷虎子是盛酒器或盛水的器物。考古发现青瓷虎子在随葬品中多有出现,应为一种明器。

图3 南朝青釉瓷虎子 镇江博物馆藏

鸡首壶是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型,此段时期的鸡头壶瓷器特点是壶上的鸡头较为挺拔,鸡冠宽大,造型精致美观。如国家一级文物青瓷龙柄鸡首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其2004年出土于赞皇县李氏家族墓,是考古人员在重点工程线路调查中发现的。此件藏品功能主要为盛酒或作为茶具,造型精致,通体为青黄釉色,釉层厚,色彩莹润,有开片。虽然距今已有千年,但是风采依然。该藏品有一龙形的壶柄,壶颈高而细长,壶口有盘,壶的肩部有一个较短的鸡头形流口,鸡冠、鸡眼和嘴部皆清晰可见。此外,壶身两侧另有多个桥形系,便于携带。龙形壶柄的上端为一龙头,龙口探至盘口中,如同青龙戏水。北朝时期,河北青瓷较为发达,有邢窑、定窑、磁州窑等多个窑址,仿生型瓷器在河北的贵族墓葬中器物多有发现。又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的南朝时期青釉盘口鸡首壶,高35厘米,口径约13厘米,底径约17厘米,通身青釉色,古朴典雅。藏品一侧有鸡首形状的壶嘴,鸡首上有鸡冠清晰可见,颈部细长,壶身宽大,壶首为青釉色盘口,另一侧有耳形把手,壶身有横式桥形系,肩部有弦纹图案。

四、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文化交流与文物精品

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商品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大量实用瓷器远销海外,推动了我国瓷器文化的对外交流。同时,西域和亚非拉等地区的陶瓷工艺也传入我国,实现了陶瓷文化的兼容并蓄。以玻璃器皿为例,根据考古资料,我国的玻璃制品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之前,至南北朝时期,玻璃生产已形成规模。但是,中西方在玻璃制作工艺上各有特色。在对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产自西方的玻璃制品和文物,说明南北朝时期中外陶瓷商贸十分繁荣。

南朝时期的玻璃杯,现藏于句容市博物馆,1984年该玻璃杯出土于镇江市句容县春城乡南朝墓葬,此件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高6.5厘米,腹径9.3厘米,口径8.5厘米,鼓腹,圆底,广口。此玻璃杯保存完好,造型优美,透明度和光泽度高,藏品腹部有蜂窝状纹饰,呈规则排列。据专家考证,该藏品成分与我国的玻璃成分不同,应为产自伊朗的玻璃器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对外经贸交流的见证。南北朝时期能够使用玻璃器物的人一般身份和地位都比较显赫。因此,其说明出土墓葬主人地位的尊贵。由于此件藏品材质优异、工艺精湛,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因此,该藏品曾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展出。

又如黄釉乐舞纹扁壶,是北朝时期文物,1971年出土于河南安阳范粹墓,范粹是北齐时期的骠骑将军。因此,此墓葬的规格较高。该藏品高20厘米,短颈,扁腹,黄釉,从功能上看,此壶是一种盛酒器皿,造型如同游牧民族风格的皮囊壶。肩部有连珠纹,两侧有孔洞可以穿绳,便于携带。纹饰题材方面,藏品两面都饰有装民族服饰的人物,有的手拿琵琶、笛子等乐器正在演奏,有的翩翩起舞。图案中的人物身着窄袖长衫,描述的应为西域人民形象。画面中胡人所跳的舞蹈,是在中国风靡一时的胡腾舞。此件藏品具有典型的西域文化风格,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发展,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工艺和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五、结语

南北朝时期留下了灿烂的陶瓷文化遗产,它们是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璀璨明珠,在当时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促进了中外陶瓷贸易的发展,给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文化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保护和传承南北朝陶瓷文物,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莲瓣青釉青瓷
非遗传承背景下的中国古代莲花纹饰简探
莲瓣纹:我国古代瓷器主要装饰纹样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龙泉青瓷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青瓷出越窑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中国兰花·莲瓣兰栽培技术探讨
浅谈毡包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