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类图书的现存问题与解困思路
——以《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为例

2023-03-22 07:07尤付梅南方出版社海南海口570208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系列丛书类图书藏品

尤付梅(南方出版社,海南 海口 570208)

近年来,博物馆依托数量众多的藏品和布展,越来越多地参与图书的出版活动。作为图书出版的一种补充,博物馆类图书发挥着自身特殊的功能。人们欲了解一个博物馆,除了亲临展馆,还可以通过阅读其出版物去了解它的内在价值。博物馆类图书是指专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相关资源为关注和研究对象的图书[1]。将博物馆类图书按内容细分,可以分为藏品类图书、展陈类图书和学术类图书。其中,展陈类图书即是对某一次展览的精微缩影和成果纪念。一般来说,博物馆某一展览结束后,它的余味仍然会延续数日,看过展览的民众会在心中反复回味。为最大限度保留展览精华,继续发挥展览教育科普等功能,展陈类图书应运而生。展陈类图书在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般来说,这类书归纳了展陈类图书的策划出版过程,亦是对该展览工作的回望、重温和总结[2]。

一、博物馆展陈类图书的出版价值

(一)可以继续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功能的应有之义。《辞海》将博物馆定义为保存、陈列、研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可见“教育”乃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当博物馆展陈结束,它的社会教育功能便戛然而止。展陈类图书则可以顺利承接这一功能,持续传播展陈所要表达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可以丰富图书品种,激发图书市场良性竞争

展陈类图书出版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属于图书的一个细分领域。展陈类图书的出版,可以使图书市场品种更加丰富,读者有更大选择空间。此外,由于展陈类图书涉及图片众多,对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粗制滥造、包装简陋以及图片分辨率不高的图书,逐渐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精装书。不少展陈类图书往“藏品级”图书方向打造,大胆开发印刷材料,创新印刷工艺,引导图书市场往良性竞争方向发展。

二、博物馆展陈类图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粗浅,仅为展陈的低层次复制

一般来说,展陈是瞬时的,展陈结束后踪迹全无。而展陈类图书却是永恒的,它是对一次陈列活动的深度复盘,它可以永久记录下展陈的精华与核心,将展陈的辅助教育功能进一步延伸,直至深入人心。然而现阶段展陈类图书在内容编排上,流于表面,仅按顺序将展陈中每件藏品—拍照并修图后注解藏品简介,未深挖展陈中藏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相关的学术价值。这样以图片形式复制整个展陈活动的图书,充其量只能叫作图册,好似一般的旅游纪念册,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挥图书这一特殊纸质媒介的功用。

图1 《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共7 册)

(二)装帧设计雷同,无法体现创意与个性

展陈类图书装帧设计雷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封面雷同。展陈类图书的封面,十有九黑。为了体现文物的厚重感,大多数图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黑色系封面,沉重压抑。二、版式设计雷同。展陈类图书不可避免地涉及较多图片,大多数图书都是简单的文前图后,未能在图文混排模式上发挥创新,突出个性,体现图文并茂的视觉美效果。三、选纸雷同。铜版纸洁白度高、光泽度好、颗粒极细,用于彩色印刷具有色泽艳丽、图形立体等特点。基于铜版纸这种特点,展陈类图书中,十之八九都选择了铜版纸印刷,造成图书用纸单调,缺乏创意,未能在纸材上体现丰富性和个性化定制等特点。

(三)编校质量堪忧,图文脱节严重

以南方出版社为例,在对展陈类图书印前质量抽检中发现,展陈类图书编校质量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英语翻译不顺畅,机器翻译痕迹明显。为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近几年策划的展陈类图书均采用中英双语,然而由于时间、译者专业等客观条件的不足,不少英语文字存在不流畅、阅读生硬、机器翻译痕迹过重等问题。二、图文脱节。图文脱节有图文位置脱节和图文内容脱节两种。图文位置脱节是指文字描述的内容与所配插图位置相距太远甚至跨面,严重的有可能跨页,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图文内容脱节是指文字描述的内容与所配插图关联不上,例如《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 》之中的一个分册《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在印前检查中发现,某节内容介绍海南省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代香熏炉文物,其中提到元代龙泉窑三足小炉,插图却错误地配上了宋代吉州窑酱黑釉三足炉。

(四)时效性滞后,推广方式单一,无法发挥多媒介融合功能

目前来说,展陈与图书的关系一般是,布展在先,展陈大获成功,取得较好口碑后,再以此展陈为主题策划配套图书。这样一来,图书出版滞后,图书印刷面市后,此时已经撤展,热度和关注度逐渐降温,图书无法和展陈产生联动效应,图书的销售推广也无法利用展陈的人气和红利,只能常规销售,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三、博物馆展陈类图书的优化思路

(一)创新内容编排,树立“大文物观念”

博物馆展陈类图书大多数以图集的形式呈现,将展陈文物一一罗列,辅以图注,但图注内容一般简短而程式化,例如藏品的名称、年代、材质等信息。读者浏览图集时,只能看到藏品的图像,知道藏品基本信息,只了解到藏品的“表面”,而对于“内里”,例如藏品与社会生活、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却知之甚少,相当于是看了一本图画书。为扭转“只见物不见人”的展陈类图书模式,南方出版社的《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在内容上不断深挖,组织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科普文章和学术文章,在内容编排模式上创新性地采用了“论著+图版”的编排模式,上半部分为藏品相关论著,下半部分为藏品图集。以其中一个分册《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为例,“论著”部分既有面向一般读者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介绍沉香植物的分类,沉香的药用价值,沉香树结香方式,黎人采香的艰辛过程,以及古诗词中的沉香之美等;也有学者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历代史籍和文献的翔实考证,厘清了“香中魁首”—海南沉香的前世今生,探讨了唐代以来海南沉香的分布、品质、开采历史、文化内涵、“土供”贸易以及开采中带来的破坏等;“图版”部分包括沉香藏品和历朝历代焚香器具藏品。这样的内容设计,使读者不仅能直观看到藏品本身,而且能够透过藏品探寻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一种“大文物观念”[3]。通过这样的编排布局,读者才能由“物”及“人”,真正看懂这个陈列。

图2 封面的“轻”设计风格

(二)创意装帧设计,提供个性化包装

《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在装帧设计方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颜色革命。与常见文博画册的暗黑色系相反,本系列丛书采用“轻”设计与素净风格,有意淡化设计的存在,追求素净的气质和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围绕这个立意,具体做法如下:①封面及衬纸:封面主色调选择米色,以米白手揉纸之舒适纹理和香槟色烫金字搭配,衬纸亦为淡白色,透闪丝絮之银光。②内文:降低整体文字灰度,且进一步弱化括号内中文字灰度,使得句子主干突出,阅读时能轻松把握句子大意。③图版:图版弃用深色底,少量用浅灰底;降低文物投影的透明度。此种设计可以反衬内容的主体地位,使得文物如悬浮在纸张表面。④书函:为增加丛书的收藏价值,提高图书的整体气质与品位,特设计了书函。书函颜色:与封面的米白色不同,书函主色调为蓝,印深蓝、浅蓝,后压凹白银色水浪细纹,以示海洋文化。

二是纸张多样与工艺创新。丛书在纸张选择方面拒绝单一,同时应用多种工艺,为每一个分册定制个性包装方案,以贴近分册内容,烘托图书主题。①封面选择手揉纸,书名应用烫金工艺体现,辅以压凹、UV,弃用油墨和多余图案。②书函选择亮面珠光纸,深蓝、浅蓝、白银3种烫金,所有文字无印刷,仅以光泽闪现。

此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在图书中的成功应用,例如,在装帧布上以刺绣展示书名,在皮革上应用激光雕刻技术再现版画制作等[4],展陈类图书也应加紧脚步,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以提升图书的装帧设计品质,提升读者收藏价值。以《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 》为例,其中《江山有待—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分册,可以借鉴上海译文出版社“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名著系列”中的《草叶集》[4],以海南非遗黎族织锦为材料,在锦缎上绣制书名。《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分册,则可以借鉴香水店试香纸的经验,在图书衬纸上留下沉香气味,为读者带来独一无二的味觉体验。

图3 蓝色书函设计

(三)规范出版流程,提高编校质量

第一,严格选题论证。选题是出版的第一步,这一步踩得稳,后面才能走得快、走得好。《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虽然沿用了博物馆的展陈主题,但是一样要开展选题论证会进行论证。南方社选题论证借鉴了同行们的优秀经验,采用了评议前置原则、双盲匿名评价原则、利益相关者回避原则、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以及选题未通过后的申诉原则[5]。丛书的7个分册均一次通过论证。

第二,严守图书出版制度。三级审稿制、责任编辑制和三校一读制度,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工作制度。审稿方面,除责任编辑初审、副编审复审、总编终审之外,出版了还增加了专家外审,7个分册分别对应7个专业的专家外审,全方位消灭知识性差错。责任编辑方面,7个分册分别由对口专业的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担任,不存在1人同时负责两本书的情况。校对方面,出版社集结优质校对团队,增加校次至四校,由于文物名称均为中英双语,出版社特别增加一名英语校对,整体负责丛书的英语校对工作。

第三,严把印前质量检查关。印前检查是图书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南方社一直以来严格执行印前质量检查:对于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禁止下厂 ,返稿加工直至合格。《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经过编辑校对团队高质量严要求的把关,一字一句认真打磨,7个分册的差错率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图4 图书内文编排

(四)提前谋划布局,展陈与图书良性互动

为有效突破展陈类图书的出版时效滞后这一难题,应提前布局,谋而后动,将展陈和图书作为统一项目全盘策划,一手抓展览布展,一手抓图书出版。一是时间。将配套图书的编辑出版纳入展陈总体策划之中,安排专人专职紧跟出版流程。展览开展之日,也是新书发布之日。这样一来,图书与展览在同一时间点推出,使得图书“真正成为展览的有机配合、有益补充和有力延伸”[2]。二是联动。将图书纳入展览整个观赏体系之中,使图书成为展览完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观者观展结束后,即可参与新书发布,分享观展感受,试读图书内容。通过图书,观者可以留下永葆鲜活的纸上展陈,可以反复观摩与欣赏感兴趣的展品,更可以深层次地理解整个展览的表象与内延。三是融合。图书在多介质融合方面也应做足文章。除纸质介质外,应积极探索融合其他新型介质,并合理利用声、光、电等器件,使读者既可享受静态文本,亦可体验动态视频,甚至可以动手操作实验,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3]。例如《江山有待—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分册,可以配套提供黎族织锦用的锦缎和彩线,使读者可以一展身手,织出专属自己的手工制品等;《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分册,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使读者沉浸式体验浩瀚南海,近距离观赏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并身临其境探秘“华光礁1号”沉船。

四、结语

对于一本图书来说,精美的印装是壳,优质的内容是核。《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 》最终以精美外壳和优质内核面世,为大众奉献了一场高质量的纸上展陈盛宴,于2021年荣获第五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二等奖。载誉更前行,南方社将继续吸取经验,优化出版路径,在展陈类图书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陈出新,为大众奉献更多装帧精美、内容优质的展陈类精品图书。

猜你喜欢
系列丛书类图书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罗妍妍藏品欣赏
打造世界一流的农村调查系列丛书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