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非遗贝雕的审美形式及花鸟图式研究

2023-03-22 07:08秦玉梅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广西北海花鸟北海

秦玉梅(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广西北海贝雕的历史概述

北海贝雕是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经久不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北部湾贝雕产业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广西北海地处北部湾沿岸,学者考证,早在汉代时期这里便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珍珠是久负盛名的当地物产,北海当地最享盛誉的当属南珠文化。在古代,珍珠便被用作贡品。北海物产丰富,所产珍珠流光溢彩。取出珍珠后,其珍珠贝不会被随意摒弃,珍珠贝的艺术加工彰显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早在远古时期,贝壳便被加工为生活器具,常见的有有肩蚌刀,这是一种较早的切砍工具,其外观如图1所示。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手工艺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贝雕成为中华传统珍宝。贝雕艺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贝雕的商业价值潜力巨大,一度远销海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创造的、能够充分反映其生产、生活态度的智慧结晶。其存在与发展深刻地植根于民众中。如今,北海贝雕也已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1 有肩蚌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二、广西北海贝雕的工艺特征

《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人合一的工匠理念、制器尚象的工匠思想、严谨合理的工匠制度①是建构中国当代工匠文化体系的3个重要维度,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笔者根据此观点梳理了广西北海贝雕的工艺特征,将贝雕作品审美特点归纳为工艺美、立体画面和中国画构图程式三种。

(一)“因材施艺”—以贝壳本色入画

以贝为材料是贝雕的属性之一,从贝中能发掘深厚的海洋文化。浩瀚无垠的海洋世界孕育了丰富奇异的海洋生物,海洋中的贝类是最迷人的自然造物之一。海洋滋养的贝壳种类繁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贝壳色彩斑驳绚丽,拥有美丽的色彩和纹理,其美妙的色彩反光可与珠宝相媲美。

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北海工艺美术大师制作贝雕的过程中。大师在制作贝雕时并不上色,而是将经过层层打磨的贝壳,以本色入画。贝壳的损耗相对高一些,这显示了北海匠人们对贝的研究过程之漫长,他们能够从千万种贝壳中筛选出最适合画面的色彩。北海贝雕源于自然,其肌理也被运用到极致。贝雕工艺精巧细腻,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日渐加深,匠人们化技为艺,实现了器与技、与艺的结合。例如,工艺大师们会将平日常食用的生蚝贝壳打磨成片,并切割拼贴为汉字。蕴含海洋文化的北海贝雕是一种雅致的工艺装饰。贝壳本色入画实际上体现了手工艺人的别具匠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制作工艺美

北海贝雕的工艺博采众长,首先体现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北海贝雕摆件是以佛教七宝之一的砗磲贝为原料。砗磲贝的特点是洁白如玉,部分略带半透明微黄色。贝雕采用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海洋,体现了海洋与人共存的理念。

其次,北海贝雕工艺复杂,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创作出一幅作品。据贝雕大师介绍,贝雕画工匠在制作时需要经过构图、去皮、雕刻、打磨、抛光、拼贴以及加工底座等诸多烦琐工序。绘图一般根据中国画的构图程式,吸收中国传统国画先上油的经验,再贴上贝片。中国画贝雕的构图按照三远法透视原理,把粘好的各个部件依据图稿进行装裱装框。大型贝雕作品往往与中国传统屏风相结合,木雕与贝雕往往同时出现,显示了古朴大气之美。

最后,经过手工艺人的精细雕琢,普通的贝壳才能蜕变成一件件流光溢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北海贝雕的工艺之美在于艺人们的别具匠心与严谨合理的工匠制度。

(三)装饰意味之上的形式美化

多年来,北海手工艺人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制作工艺融入贝雕艺术,展现的题材常常有辟邪迎祥、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这些题材皆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美好祈愿。中国画的构图加上贝壳雕刻技术的细致,蕴含了中国画的程式化美,装饰意味浓厚,用贝壳拼贴的画面极其精巧细致,贝雕摆件富有诗意。用贝壳配以海浮石、红珊瑚、海铁树、珊瑚化石等材料可以构造出奇峰怪岩、山水树木等盆景。海洋文化与地域文化反映了艺人的匠心。北海贝雕工艺大师林日光曾说,制作贝雕作品的大师往往对所见之景成竹在胸,且将其布局分解为立体构造。例如现藏于北海贝雕博物馆的贝雕作品《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林日光经过长期实地考察,在漓江仔细观察自然之景并且绘制草图使所见形成构思,回到北海后创作所得。他生动淋漓地展示了桂林山水之美,贝雕景色跃然于画框之上。

三、广西北海贝雕中体现的中国画构图程式之美

北海贝雕工艺大师们别出心裁,在长期制作贝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不同的主题。贝雕作品的题材范围渐渐扩大,从山水到花鸟、人物,都被纳入贝雕图式范围。这些贝雕作品的相同之处在于均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贝雕中的山水画作不仅采用了中国画构图中的三远法且在表现山石刻画时,选取的贝壳往往只需稍加打磨,取贝壳本身的纹路作为山石的肌理,就可以显示山体陡峭与山石立体之感。

北海贝雕作品中,历史故事题材十分有特色,如观音、八仙过海、佛像等。贝雕作品中,人们尤其喜爱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元素,这得益于广西民间花鸟画的艺术化程式构图。贝雕大师选择了从北海才能获取的贝壳为原材料,这种光泽度好、容易获得的天然原材料十分适合制作装饰品,并通过多种切割打磨的方式雕刻出具有贝壳内部原色的花瓣进行拼贴,且花瓣变化多姿,绚丽多彩。不同于中国写意花鸟的简笔淡墨,贝雕花鸟画作品中的花朵争奇斗艳,展现了富贵之貌。

例如现藏于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贝雕作品是庆祝香港回归的献礼作品《梅报春》(图2)。该作品运用中国画中花鸟画的构图程式,题材取自关山月的《梅报春》。图案中红日映照下的一树红梅反映了春日红梅报春的美丽光景。画中的梅花并非单一的红色,而是呈现红色、粉红色、粉白色、红粉渐变色等多种色彩,再点缀上黄色的花蕊,使得整幅作品更有层次感。将贝雕传统技艺与多元的绘画程式相结合,可使平面的画作变为立体的拼贴雕塑。在吸纳学习中发展、广采众长足以体现北海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图2 《梅报春》 北海贝雕博物馆藏

民间美术中吉祥美好的寓意以及崇尚祥和的思想,在广西民间信仰传说中得到广泛体现,例如具有广西地域性特点的花神崇拜广泛分布于当地的民间习俗之中。牡丹花是民间花鸟题材中一种常见的传统装饰图案。民间带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图案主要有莲花纹以及“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花鸟纹饰中蝶恋花是广泛运用的图案样式,花鸟图案风格往往采用大胆明亮的色调,对比度强、饱和度高。北海贝雕花鸟图式主要来源于中国画以及民间花鸟画。中国民间花鸟画遵循“形”与“意”结合的搭配原则,通过谐音、寓意、象征等方式实现语义到图案的转换。在图案的广泛传播过程中,我国民间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集体意识和审美品位,凸显了手工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民间花鸟图案有喜庆吉祥的含义,民间手艺人常常通过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民间美术图式中,国色天香吉祥图寓意富贵,富贵是牡丹花的象征,国色天香专用于形容牡丹。藏于北海贝雕博物馆的贝雕画《富贵吉祥》,画面中一只公鸡昂首站立于双色牡丹花丛中面向左前方啼鸣,这是一种传统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公鸡具有象征性,其象征着功名。整幅作品展现了人民心中所向往的博得功名、享受富贵的画面。

菊花是代表正直高洁的花卉,很受民间艺人推崇。《咏菊》(图 3 )现藏于北海贝雕博物馆,这幅作品以菊花为题材,画中描绘了多种菊科花卉,展现了菊花的清新高雅。

图3 《咏菊》 北海贝雕博物馆藏

四、结语

广西北海民间非遗贝雕的花鸟图式艺术是基于北海传统螺钿工艺家具的一种革新形式。北海民间艺人经过学习与创新发展出了贝雕画这一新奇的画作形式。本文着力分析了广西北海民间非遗贝雕中的花鸟图式艺术,分别评论了三幅民间贝雕作品,即藏于民族博物馆的《梅报春》、北海贝雕博物馆的《富贵吉祥》和《咏菊》,从民间纹样的分布与发展角度进行论述,阐述了广西民间花鸟图式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和人民的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贝雕类民间工艺,因而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科学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北海贝雕工艺的工作迫在眉睫。

注释

①张道一:《考工记译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年。

猜你喜欢
广西北海花鸟北海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北海北、南海南
震慑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擦亮精准扶贫“信息眼”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 Morphology, Lexicology, and Semantics
北海 美丽的地方
花鸟卷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