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班幼儿足球活动游戏化的有效路径

2023-03-22 07:20苏若霞
家长·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射门儿歌技巧

苏若霞

幼儿课程承载着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幼儿教育的价值。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将游戏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可为幼儿营造一个独特、丰富、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氛围。足球是一项竞技类体育活动,将大班幼儿足球活动游戏化,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竞技意识,通过与同伴的互助、游戏的磨合、技巧的掌握,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意志力、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積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立足于大班幼儿实际情况,对足球游戏化教学展开探讨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足球活动游戏化的设计要点

在设计大班幼儿足球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从以下三点方向出发,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第一,足球游戏活动要有较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大班幼儿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认知能力有限。在构建游戏化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元素快速吸引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主动走进足球课程中。

第二,在足球游戏化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游戏是大班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及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足球课程中体现出“游戏”的独特优势,在玩中激活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丰富的运动技巧。

第三,足球游戏化主题活动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不仅仅将足球视为一种单独的体育活动,还要将其融合到多个领域中,并将其贯彻到幼儿的每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良好习惯,从而保证足球教学的质量。

二、探索大班幼儿足球活动游戏化的有效路径

(一)课前导入:拟人化讲解,玩转足球游戏,激活足球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游戏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在构建大班足球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保证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通过拟人化地讲解激活幼儿兴趣,让其在足球游戏中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构建“玩中学、学中玩”的课程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学习速度较快,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针对幼儿这一特性,教师可以使用拟人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趣味的形象创设,快速调动幼儿探索与游戏的兴趣。如在展开足球活动前,教师可以使用拟人化的讲解模式,打造趣味性的课前活动导入:“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户外乐园,调皮的足球宝宝们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出了家门,在操场上的各个角落中玩起了躲猫猫。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找到足球宝宝的藏身位置,把它们拉出来一起玩游戏吧!”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将足球赋予生命,以“调皮的”“躲猫猫游戏”为依托,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其主动走进户外活动,点燃活动探索兴趣,同时引出课程活动主题,让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足球、感知足球,在幼儿找到足球后,教师再次展开引导:“哇,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藏起来的足球宝宝,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远处的球门是足球宝宝的家!请你们用脚踢着足球宝宝,把它们送回家吧。”随着教师的再次引导,幼儿尝试踢足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更清晰地感知足球活动的魅力,在“送足球宝宝回家”的过程中获取简单的足球经验,同时也能达成课前热身的目的,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足球学习的兴趣。

(二)课中练习:情境中学习,掌握足球技巧,突出游戏优势

足球运动具有多年发展史,其游戏模式老少皆宜,在国际比赛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大班幼儿足球游戏化活动中,并非让幼儿简单地踢球,而是要向其渗透简单的足球技巧,通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掌握正确的足球技能。

1.儿歌游戏,在玩耍中渗透踢球技巧。

儿歌具有朗朗上口、押韵的特点,在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亲身经历与实际经验尤为重要”。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儿歌游戏展开足球教学,利用儿歌的特性构建趣味游戏课程,幼儿在玩中总结经验,在活动中提高技能,通过趣味性的语言与快乐游戏,强化幼儿足球技巧的掌握与应用。

(1)搓推球游戏——黑猫警长捉小偷

搓推球是足球课程中基本的训练内容,要求幼儿学会“用左右脚推皮球前行,掌握好前后左右的关系,脚内外侧相互配合,做到‘球脚不分家’的效果”。在幼儿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发挥儿歌游戏的优势,将足球技能趣味化,让幼儿在扮演角色中默读儿歌,在游戏中获得全新的技巧。如“小朋友们,操场上有好多‘小偷(足球)’偷偷越狱,请你们化身‘黑猫警长’,抓住这些偷偷跑掉的小偷吧!”“但是这些小偷非常狡猾,不能用手直接触碰他们,需要小朋友们用脚将他们全部捉住,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教师构建全新的游戏情境,并引导幼儿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小偷们都是足球,要用脚给他们踢回去!”“但是抓坏蛋的时候是不能松开的,不然他就该跑掉了!”“那我们怎么办呢?”在幼儿激烈的讨论下,教师也借此展开渗透:“老师有一个捕捉小儿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廷议一听:‘小足球,脚下搓,前后左右离合外,小脚和球部分开,搓推球呀真好玩!’请小朋友们尝试一下,看看谁能最快速地抓到小偷吧!”教师在幼儿讨论中渗透儿歌,并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以“抓捕”游戏展开足球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基于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和儿歌的灵活性,幼儿可以快速掌握“搓推球”的技巧,教师也要在游戏中对幼儿加以引导,鼓励幼儿运用正确的运球技巧将足球运送到终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强化体育技能。

(2)横拖停——停球游戏

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幼儿具有较强的控球能力,在面对意外情况、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停住脚步与球,以免发生其他情况。大班幼儿脚部运动不够灵敏,在运球中控球技能较差。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这一特点,结合儿歌创设“停球游戏”。“小朋友们,在踢球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大家快速止住脚步。为了不误伤其他同伴,今天我们来玩‘停球游戏’。请大家仔细听老师的口令,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把球停住?”(教师出示儿歌:右脚把球往左带,左脚把球停一停,换个脚儿试一试,左右横拖要分清)

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展开尝试,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其一边默念儿歌一边掌握足球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游戏难度,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对足球技能的掌握。“小朋友们真的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掌握了足球技能。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寻找同伴,两两一组,在两个人配合下使用儿歌中的技巧,一同将足球运到终点吧,看看哪组小朋友运球速度最快、最稳!”这种游戏方式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相合作,不断强化自身的足球技巧,在游戏中丰富对足球技能的认知与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身体协调性,将游戏化课程变得更具生动、形象化,儿歌独有的特性也使幼儿更轻松地理解足球技巧。

2.技能比拼,在游戏中锻炼基本技能。

良好的足球技能是足球比赛的最佳保障。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培养幼儿基本技能放在首位,根据各项技能的特性结合幼儿兴趣,创设多种趣味性游戏,以强化大班幼儿的足球素养。

(1)射门游戏——看谁射得准

射门技巧是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正确的姿势与发射方式对比赛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构建足球游戏化教学时,射门训练也是足球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强化幼儿该技能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看谁射得准”如“足球运动员在场上潇洒的身影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射门是每一位运动员都要掌握的技能,今天我们展开游戏《看谁射的准》,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足球,向指定的球网中发射,看看哪个小朋友射得最准吧!”

这一活动要求幼儿学习“定点射门”技巧,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状态及活动情况,并在其实践与游戏的过程中渗透丰富的足球知识,如“足球比赛有射门动作;定点射门的基本要求;准确找到自己脚弓的位置”等。此外,大班幼儿能力有限,身体素质不同,体能情况差异性较强,教师要合理调控起点,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射门距离,保证练习活动的质量。

(2)防守技巧——小小守门员

防守是足球比赛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幼儿在球门前观察球的动态并预判球的方向,使用身体、头部等多个部位,将球拦截在球门外。在学习此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小小守门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射门,但有人射门就要有人守门。今天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小朋友负责射门,另一组小朋友负责守门,射门的运动员将球踢进球网则获胜;而守门的运动员将球拦截在球门外最稳获胜,让我们看一看、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更厉害吧!”

在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后,与上节“射门技巧”相互呼应,让幼儿与同伴共同展开游戏,将幼儿分成两个不同阵营,引导其在玩中学会“防守”与“进攻”。在幼儿玩耍過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整幼儿状态,关注不同幼儿的防守特点,根据其动作、行为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在玩中掌握全新的足球技巧。

(3)避障训练——花样玩球

足球游戏是一种竞技类游戏,两组共同争夺一个足球,对幼儿的避障能力要求较高。在强化幼儿足球技巧时,教师要注重避障训练,可创设游戏“花样玩球”。“老师在路面上放置了一些路障,请小朋友们用脚带着球向前跑,有序绕过路面上的障碍,看看哪组小朋友用时最短、速度最快、控球能力最强吧!”

在该游戏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做示范,让幼儿认识到绕开障碍的正确方法。随后,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展开活动,让幼儿反复练习避障路线,既可以强化幼儿脚上的控球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绕障技巧。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观察幼儿状态,如现有的避障活动对幼儿而言难度较低,教师便可调整路线,提高游戏难度,若游戏活动难度较高,教师便可减少障碍,适当降低游戏难度,确保游戏内容的有效性,让幼儿在训练中掌握丰富的避障技巧。

3.规则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足球规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幼儿获得丰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足球作为大型的国际性赛事,让幼儿了解丰富的足球规则是保证足球比赛质量的前提。在学习完足球技巧后,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顺着幼儿兴趣展开下一步引导与渗透,通过比赛让幼儿展开规则学习,促使幼儿在实践活动感知足球玩法的规则和其独特的性能。如在《足球联赛规则》中,教师说:“接下来,老师要将小朋友们分成两个小队,分别是蓝队和红队,请两队小朋友们展开足球比赛,用你们学习过的知识自主安排游戏规则,展开一场紧张又刺激的足球比赛吧!”

教师立足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展开“足球联赛”。在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趁实践机会向幼儿渗透丰富的游戏规则,如:足球场的场地有白线划定;两支球队参赛,每支球队有11名球员;两支球队的目标是将球射进对方球门,成功射门一次得一分;每支球队守门员必须在门前防守;如果球被踢出边界,判为界外球等。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引导,从最初的站位要求一直延伸到比赛结束,根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规则渗透,让幼儿在比赛中进一步了解足球游戏的规则,通过讲解丰富幼儿的认知,达成“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将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课后延伸:多领域融合,创设足球主题,携手区域游戏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足球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要利用好该活动的特性,在活动后进行延伸,将其融入不同的区域游戏,创设《足球主题》,让幼儿获得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如在益智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桌面足球”游戏,这一游戏要求幼儿使用相同的足球规则分析游戏过程,通过幼儿对不同角色、人物的操作,让其在游戏中学全新的踢球技巧。在图书区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出示一些足球图谱,引导幼儿观看图书并鼓励其在翻阅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技巧动作,引导幼儿在未来的户外活动中加以实践,进一步强化幼儿能力。

三、结语

“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足球课程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开放性,将其游戏化可以帮助幼儿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能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更多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教师要做好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整合足球教学的特性,挖掘多种教育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不断强化其对足球活动的兴趣,全面激活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

猜你喜欢
射门儿歌技巧
提升射门力量训练五则——以脚背正面踢定位球为例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指正要有技巧
睡觉儿歌
提问的技巧
旋风小子(4)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