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2023-03-22 05:10王新声
家长·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体育锻炼政策

王新声

面对繁重的课业,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步增加,学生家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也出现愈加严重的教育焦虑——为了督促小学生学习,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以及学生不断减弱的体质也让家长与学生逐步意识到未来发展的问题。为此,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并出台了“双减”政策,旨在从教育源头解决素质教育难以贯彻落实以及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等问题。本文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其次,提出了影响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小学教育的特征与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对小学生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

(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出现认知误区

教育行业的发展并不存在捷径,在实施双减政策后,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而课后服务也成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渠道之一。该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现阶段的教学资源,并有效融合了服务工作与教育责任,但是学生原本存在的课业压力随之转移到了课后服务中,部分家长不顾“双减”政策,于无声处安排学生参与课外辅导培训,导致学生难以贯彻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相关目标。

(二)课后服务体系的针对性不强

“双减”政策提出后,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减轻课业方面的负担,促使学生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达成优化学习的目标。但是,部分小学在实施课后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忽视了体育锻炼的内容,学生依然处于高负荷的学习状态,对于身体素质的增强毫无正面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该种形式化的课后服务虽然不用讲课,但无声地延长了工作时间,教师也会对教育工作产生心理疲劳。

二、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服务经费方面

目前,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相关部门,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中小学校方可以向家长收取合理的托管服务费用,但是对于该部分的教育与管理的整体投入较少,政府对该项目的拨款也有限,所以小学校方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拓宽相应的资源满足课后服务体育锻炼课程内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缩减政府与家长的经济压力,突破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工作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二)具体的项目设置方面

在项目设置上,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与体育教育工作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是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升其参加体育项目的主动性,在正确认识体育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并且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后服务体育项目中选择网球、游泳、冰球或篮球,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从中选择自身喜欢或者擅长的项目,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够提升学习积极性,并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可以综合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三)師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双减”政策提出并落实后,小学体育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不仅需要全面分析并准备课上的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小学生以及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准备课后体育服务中的课程内容,很多教师无法同时承担课上与课后两方面的教学任务。“双减”政策中指出,小学可以聘请校外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体育服务锻炼的内容,但是外来教师一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二没有充足的管理班级的经验,在调整节奏、把控课堂以及引导学生等多方面的教育效果不佳。另外,外聘教师大多属于合同制,人员的稳定性不足,如果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课后体育服务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小学生也难以快速适应新教师,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校方与家长的支持力度方面

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工作的延续性与整体质量是由校方、家长的支持力度决定的。该项工作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并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各项活动中,并辅助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更加正确、积极的体育运动观念。校方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对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态度更是能直接影响课后服务的质量。换言之,校方与家长如果不能给予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充分的支持,则课后服务工作会成为形式化发展的产物,最终走向消亡。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一)扩充资金的招纳渠道并提高投入

在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中,能够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是资金。“双减”政策已经明确提出了托管费用由家长与政府补贴共同承担,但是,大多数学校并未向学生收取费用,而政府补贴金额仅能够满足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进阶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需求。故而,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校方应该充分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全面满足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中的资金需求。例如,学校可以适当地向学生的家长收取相应费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社区以及福利院等地区开展志愿活动,既能够有效丰富特殊人群、居民的精神世界,又能够提升社会人群对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同时也能够为课后服务体育锻炼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小学在发展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可以为企业运动会或者团建活动等提供比赛裁判或者运动场地,安排体育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健康运动、健身等计划。对于小学生来说,优质的体育锻炼应该以完备的器材设施、体育场地等为前提,学校应该将所得到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场地与足够的器材,尽情享受课后服务中体育锻炼的乐趣;学校也可以调整并优化现有操场设计,使其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运动的需求,采购能够折叠、方便移动的器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的体育项目调整运动场地,高效利用现场设施。

(二)寻求多元化的支持并实现丰富的服务效果

首先,寻求社会俱乐部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疫情的席卷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重要性,体育市场也在该种形势下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被提出后,中小学也拥有了优良的体育市场发展环境。社会中大多数的体育俱乐部与体育培训机构都拥有科学的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式,小学可以借助双减政策的机会与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并由俱乐部派遣优秀的教练在校园中开设课后服务体育锻炼课程,使小学生在该环境与资源下接收到更优秀的教育,课后服务也会更加充盈。

其次,寻求高校资源的支持。很多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备极为优质的体育储备资源,在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中有效且充分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又能进一步拓展服务发展与多元的可能性。不同区域的小学可以结合自身城市的具体状况,积极与各个高校进行合作,并将各大高校视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小学课后体育锻炼发掘更加丰富的实践平台与优质的人才。

(三)提高对于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对于课后服务体育锻炼项目而言,具体落实的进程中,主要的监督者与负责人应该是学校的管理者,只有如此,内部管理人员才会提升对于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状况的重视程度。自应试教育实施以来,文化课程得到了很多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但严重忽视了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而双减政策重新提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小学教育者转变个人的教育观点,需同步政策精神,为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工作提供全面支持,从资金、政策、管理以及人才等多方面架构优质环境。

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中需要聘请众多的校外教师,在该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严格把关,将人才聘用的门槛提高,保障其具备豐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保障其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优质、安全的体育锻炼培训。即便如此,校外教师在上岗之前也需要接受统一培训,促使其可以快速结合小学生实际,满足体育课程的需求,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

(四)优化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内容

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设计需求与项目选择应该以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为基础,针对不同学段与年龄段的学生所开展的课后服务体育锻炼也应该有所不同,促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运动项目。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游戏性,可以是跳绳、跳操以及丢手绢等,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其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意识,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其对体育学科与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点,安排不同的运动,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结合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创设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后体育运动锻炼项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热情,减少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的课业压力,并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提出了小学要扩充资金的招纳渠道、寻求多元化的支持、提高对于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以及优化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内容等,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注: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十四五”教育规划一般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63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体育锻炼政策
政策
政策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